前言 当人们眺望废墟,阅读书籍时,我想每个人都会形成最基本的疑问,那就是巴比伦、迦太基、帕迈拉、亚历山卓、德尔菲、奥林匹亚等,这些名字如梦幻般的城市与纪念建筑物,实际上究竟是什么样子?如果想更清楚地定义背后的历史与相关的着名人物与事件,究竟该如何复原这些城市与纪念建筑物?《鸟瞰古文明》(L'Antiquité retrouvée)这本书的原名正回答了这个疑问,也反映出呈现这些画作的绘者本身的想法。
「复原」这个词意谓着「回到原来」。在本书涉猎的领域中,为了展现这些场所的样貌,参考了古老的文书与画、马赛克拼贴与浮雕、考古学研究成果,绘制成有可信度的图像,再现古城原本的样貌。
但是,除非手边有充分的素材,才有可能实现这个构想。譬如要画某个古罗马城市的复原图,必须先获得关于五个决定性重点的资讯。首先对于古代的地形或景观,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接下来为了决定城市的界线、都市的划分、大型公共建筑物(广场、剧场、圆形竞技场、战车竞技场、公共浴场等)的外观也必须彻底确认。如果以蒙太奇摄影譬喻,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就像眼、鼻、口之类的部位。然后,构成城市的主要建筑物的相对位置,也必须反映在复原图中。没有任何城市的建筑物位置会完全相同。如果没有获得关于上述主要条件的资讯,就无法描绘出整座城市的复原图。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地区或数个拼凑出的画面,就只聚焦在已确知的部分,仅画出都市的部分景观。
复原绝不是自己的创作。而是经过仔细思考,根据有明确证据的结果复原。以下页面揭载的复原图,大部分与各式各样的研究有密切关联。所谓复原,是根据无数过程与既有资料,根据比较可能的事例研究,以合乎逻辑的推论而生。对于绘制复原图的人而言,这也表现出实际上可能性最高的样貌。
因此这种种努力,完全建立在实际上可能存在的城市「理论模型」。在「理论模型」中,包括比起蒙太奇拼贴更庞大的资料。根据有证据的假设,重现欠缺的部分,加以补充。透过提供协助的多位研究者(历史学家、碑文研究者、建筑师、地理学家)的学识经验,获得具有一贯性的综合知识。由于每位研究者个别尝试复原,应该会更接近现实。因为研究团队知道各种假设的证据,只要发现新的资料,相关知识又再进化。像这样建立的景像,不会有什么根本上的修正。就算有新的想法或发现能让复原图更明确,只要局部修改就好。我们经手里昂、卢泰西亚(巴黎)、弗雷瑞斯等地的复原图超过十年以上,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复原有一部分跟语言的基本过程很像。那就是建立印象,透过持续让它更充实的过程,与对事物的看法直接产生联结。
有体系建立的复原图,是将我们习惯抱持(或这样相信)的印象,变得更丰富、表现得更完整,并且有整体感。因为知道有根据,所以更会产生兴趣。部分理论上的想法已确定,致力于再现很有意义。那是可信赖的、概括的提案,没有一定的答案。我们已有心理准备,可能成为议论的对象、受到质疑与纠正。复原图是研究者在当时最好的提案,尽可能传达给多数人。
不过,像这样的复原图是一种语言,尽管细致地表现古代人的想法与微妙的念头,在常识上仍有界限。城市中的居民不是只住在大而豪华的宅邸。也有比较简朴的住家,庶民化的地区。不论哪种情形,都要考虑其特性、适切地表现,结果对于不了解的部分,也只能同样不明确的方式表现。我们不可能了解古代城市所有的住宅,这种细节实际上也没那么重要。在观察自然时,没有必要为了区分椰子树与无花果树,调查整棵树的叶子,而是从一定数量的主要特征,分辨树的种类。不过,像这类特征蕴含很多意义,几乎没有无意义的部分。不论多努力试图表现,恐怕都无法完全表现实际上的目标吧。
横跨学术研究的世界与传播媒体的世界,所谓「媒体的」示意图,是更有效果的表现手段。从一九八○年以降,随着视听影像媒体的发达与资讯革命,示意图的需求明显增加。我们必须承认,跟建构理论相比,绘制图像更容易唿应作者对美的选择。运用笔墨以远近法在纸上素描,用水彩着色,虽然是非常传统的表现方法,对作者来说却正是魅力所在。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种试炼,因为非得学会美术技法,彻底实践。这种状况跟音乐家很像。不论是钢琴或小提琴,在熟练技巧之前,必须不断地练习。在复原建筑方面,扮演的角色就像受到严格制约的作曲家。除了如实诠释主题,也必须让音乐表现得更美。
二次元的绘画除了有这些制约与界限,也有许多优点。首先,要选择最后构图的框架与角度,最好能一目了然,必须思考最有效的方法。二次元的画是固定的,观察者在观看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想法。二次元的画完成得比较快,而且花费更经济。由于具有艺术层面的性质,「随着时间过去,越来越有味道」。即使过了漫长的时间,很晚才获得理解,也仍然是幅「美丽的画」。「美丽的画」是表现的历史的一部分,希望众人愉快地欣赏,最后也可能收进博物馆,以别种形式发挥作用。
研究者应该要抱持勇气,展示过去的复原图。门外汉并缺乏手段与充足的资料,只能出于自己的责任想像事物。但是复原并不是想像的产物,需要古代建筑的知识。
还有一件事不可忘记,复原图是语言,要运用各种修辞学,以适切的方式,呈现出表现力更丰富的成果。在绘制复原图时,更应该着重于值得看的部分,就算观赏者只凭自己的感觉浏览,究竟要如何解读才好呢?这都会引导绘图者的方向。以一般人为对象的复原图,倾向于画得很美、引人注意。所有受到要求扮演类似角色的工作,在这方面都是一样的。复原图是为了表现明确的主题而绘制,对于这些基本方针效果很好,但是我们不能对复原图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在本书中,即使是复原图没有画出来的部分,如果有必要,也会尽量补充资料。全看各主题的状况与实用性。复原图必须完全配合绘制时考量的用途。我们对各种事物赋与的意义,都不是绝对的,会根据当下的状况决定。复原图是配合各种各样的用途而绘制。所以没有普遍的复原图,只是视状况传达讯息而已。语言的法则会以各种形态拘束我们,谁都无法逃避。
这些复原图如果太过强调可信度,会变得难以理解、乏味,最后失去可看性。所以还是不能缺少梦的部分。要试着梦想。我们试着将这些陷入沉睡、重新发现的美女唤醒。你是否看见她们从黑暗中出现,散发着不可思议的魅力,笔直地朝我们走来?只要拥有对历史的爱、广大遗产的敬意,就会受到这些画吸引,展开跨世纪的精彩旅程。
尚.克劳德.高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