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与殖民的帝国,三百年的光与闇。
在欧洲与亚洲之间,摇摆前进的皇帝们。
当我们了解俄罗斯,其实是在理解人类史上唯一「跨欧亚」庞大帝国的独特经验——分裂的躯体和挣扎的思想,内在的巨大冲突!「俄罗斯有着与欧洲、亚洲不同的独特地理、文化以及民族,是为欧亚。」而罗曼诺夫王朝那些徘徊、挣扎在拜占庭文化、西方文化,及亚洲的阿尔泰文化之间的沙皇们,正是本书的重点。
从台湾的视角来看,巨大遥远的俄罗斯和处在海洋一隅的岛屿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俄罗斯史、中国史和日本史在近代的交叠、拉扯、影响台湾甚鉅,今天的台湾都还未全然走出曾留学苏联的蒋经国的阴影!
■「殖民」史就是漫长俄罗斯史的「基本事实」!
一天增加四百平方公里,一百天增加出一个台湾!俄罗斯为何可以如此? 从波罗的海海岸,一路延伸到太平洋之间,没有一处是海拔高到可称作「山」的存在;那里有的只是广大的平原。这不是历史打从一开始就给予俄罗斯人的前提,而是俄罗斯人自中世纪以来的殖民所产生的结果。
这是俄罗斯历史与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它一直向外拓殖,最后横跨欧亚广袤土地,建立起多民族的超级帝国。伏尔加河从「亚洲的河」变成了「俄罗斯的河」。
俄罗斯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指出,「殖民」就是俄罗斯史的「基本事实」。现今「俄罗斯抱持的问题」,例如车臣纷争的民族问题、西伯利亚开发问题,大多都是俄罗斯帝政时代就已经埋下。
一天增加四百平方公里,一百天增加出一个台湾!俄罗斯为何可以如此?本书翔实描述了这个过程,并加以精彩分析。
而这样的地理形态对于帝国的构造有哪些影响,又有哪些约束呢?也是本书最为关切的议题和与众不同的视角。
■俄罗斯人为何迷恋「好沙皇」?
从彼得大帝到今日普丁,俄罗斯专制帝王文化和纯朴民间社会一次解明。 就像今天的俄罗斯人看待普丁一样,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人民总是期待能出一位「好沙皇」。
沙皇汇集了各种有个性的角色,包括强行大改革的彼得大帝和王子阿列克谢的争执、女皇帝凯萨琳二世和宠臣波坦金的爱、击退拿破崙的亚历山大一世、革命中被枪杀的尼古拉二世一家……。
本书描绘了有个性的专制君主辈出的罗曼诺夫家族的三百年。这个家族成员为成为「好沙皇」、「强大沙皇」而持续奋斗,本书也因此充满暗杀、谋略的权力大戏,这是最为精彩之处。
然而作者也引导我们思考:俄罗斯人这种「好沙皇」的淳朴观念,和沙俄专制帝国的结构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俄罗斯脆弱的社会和专制强权之间又是如何连动?东正教、君主专制、民族性三者之间是否藏着揭开俄罗斯历史走向的密钥?本书提供了自己的解释和观察。
■俄罗斯属于亚洲还是欧洲?
人类史上唯一「跨欧亚」庞大帝国的独特经验——
分裂的躯体和挣扎的思想,内在的巨大冲突! 「俄罗斯有着与欧洲、亚洲不同的独特地理、文化以及民族,是为欧亚。」欧亚大陆在地理上几乎与俄罗斯帝国重叠;文化上,俄罗斯则并不只拥有拜占庭的传统,还包括了乌拉尔─阿尔泰各民族的传统。这在全世界的国家中是最为独一无二的。
俄罗斯文学家李哈乔夫说:「宽广的空间,是俄罗斯人心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与之相连结的则是俄罗斯人心智中那股「无拘无束的自由」。这是俄罗斯的欧亚邻国都没有的概念与观念。
而这和俄罗斯长期与骑马游牧民族的敌对,及迈向西伯利亚、中亚的移住与殖民,有着怎么的密切关系?像俄罗斯特有的跨欧亚地理条件,又是如何影响了俄罗斯的历史?
另外一面则是俄罗斯的欧洲性。彼得大帝是着迷于西欧的皇帝,他化名为「彼得‧米哈伊洛夫」,藏身在使节团中去荷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故事耳熟能详。彼得大帝的目的,是要把俄罗斯人从「受洗的熊」变成「启蒙的国民」。为达成这个目的,他选择了专政。不管俄罗斯如何陷入近代化的两难,历史学家都坦承:俄罗斯「直至今日,都还是走在彼得大帝在历史丛林中辟好的小路上」。
彼得大帝的改革,让俄罗斯蜕去了拜占庭的古老躯壳,而根除了俄罗斯的固有传统了吗?还是伤害了俄罗斯的斯拉夫共同体,让它遭受个人主义的荼毒?
俄罗斯不仅仅挣扎在斯拉夫派和西方派之间,也摇摆于亚洲和欧洲之间。这是跨欧亚大国的宿命?摇摆于「欧亚」是地理原罪?
■蒙古的征服切断俄罗斯和欧洲的联系,从而停下历史的脚步?
――史学家聚讼不已的大谜题依旧无解! 蒙古在俄罗斯的大地统治长达两百四十年的事实,在俄罗斯史上被称作「蒙古─鞑靼之轭」。如何评价呢?学者抱持着完全相反的观点,至今聚讼纷纷。
一派观点认为蒙古的统治,对于俄罗斯的冲击是正面且具创造性的。如果没有蒙古的影响,很难想像过去一个弱小、各王公四处割据的俄罗斯要如何转变成强大、上下行为一致又团结的专制国家;莫斯科、俄罗斯的各种制度、法律规范,以及人民心理,全都可以说是成吉思汗的遗产。
然而另外一派认为,当时的俄罗斯也因为切断了与拜占庭及西洋各国的关系,在欧洲舞台上渐渐立于「相对孤立」的地位。因为蒙古的侵略与统治,俄罗斯的发展可能因而延宕了一百五十年至两百年。
鞑靼人征服的痛苦经验和近代启动的反向亚洲征服,是俄罗斯历史的宿命还是历史的辩证?
■台湾和这段世界史的关系――
如果不从欧亚大陆的边陲看历史,台湾可从中借鑑到什么? 本书审订者赵竹成(政治大学民族学系教授、俄国历史与民族问题专家)指出:
从台湾的角度出发去看俄罗斯史,无论从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是遥不可及。回顾台湾,我们可以发现台湾与俄国历史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
在攸关俄罗斯帝国荣耀与日本强权之路的日俄战争中,两任台湾总督(乃木希典、儿玉源太郎)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由此形成东亚新局。到一九三二年满洲国的建立,台湾人谢介石(满洲国外交总长)、杨三郎(作曲家)、钟理和(作家)、钟台妹、张星贤(运动员)、黄子正(医生)的命运又与中国现代史的国家民族命运出现连结。至于苗栗通霄神社的日俄战争纪念碑,则反映出台湾在这场战争中的想像。
此外,由苏俄到苏联,列宁、史达林又将中国的革命与第三国际共产运动形成一个非偶然的牵连。顺着这条线索,可以这么说,如果将中国与台湾的近代史放在俄国史的架构下去观察,可以发现另外一种诉说着中国与台湾之间的近代史故事的风格。
今天的台湾,已经民主转型,似乎和苦难的中国近代史渐行渐远。然而内部尚未走出蒋经国的阴影,外部也存在共产中国崛起后的压力,可以说,思考俄罗斯史为何,依旧是台湾人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
====================
来自日本讲谈社的全球史鉅献 《摇摆在欧亚间的沙皇们——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大地》属于日本讲谈社纪念创业一百週年,所出版的「兴亡的世界史」套书第15卷。这套书的出版是希望跳脱出既定的西欧中心史观和中国中心史观,用更大跨距的历史之流,寻找历史的内在动能,思考世界史的兴衰。八旗文化引进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着台湾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从东亚的视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义。
◆ 本书系由21卷构成,陆续出版中―― 01《人类文明的黎明和黄昏》
克服多次的灭绝后,「人类」兴起、扩散出去的「文明」是?
作者:青柳正规(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02《亚历山大的征服和神话》
伟大皇帝的帝国为何一代就破灭?重新探讨希腊中心的希腊化时代观。
作者:森古公俊(京帝大学教授)
03《斯基泰和匈奴.游牧的文明》
在骏马奔驰的草原上──探索希罗多德和司马迁笔下骑马游牧民族的世界。
作者:林 俊雄(创价大学教授)
04《通商国家迦太基》
腓尼基人建立,却在布匿战争被罗马埋葬的海上帝国。
作者:栗田伸子(东京学艺大学教授)、佐藤育子(日本女子大学学术研究员)
05《地中海世界和罗马帝国》
从都市国家发展成大帝国,后因一神教的诞生而转变的古代社会大剧。
作者:本村凌二(早稻田大学特任教授)
06《丝路与唐帝国》
「唐」是汉民族的王朝吗?粟特人的足迹和欧亚大陆中央的跃动。
作者:森安孝夫(大坂大学名誉教授)
07《伊斯兰帝国的圣战》
一瞬之间创造出大帝国,全新的世界真理。从穆罕默德到现代。
作者:小杉 泰(京都大学教授)
08《塞尔特的水脉》
在被罗马和基督教袭卷之前。「梦幻之民」的文化遗迹。
作者:原 圣(女子美术大学教授)
09《义大利海洋都市的精神》
漫步在威尼斯和阿玛菲,在街上感受相融的「时间重叠」。
作者:阵内秀信(法政大学教授)
10《蒙古帝国及其漫长后续》
为人类史带来开创性的大帝国解体后,中亚发生了甚么事?
作者:杉山正明(京都大学教授)
11《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
继承拜占庭帝国首都‧伊斯坦堡的「长寿巨象」的多样性。
作者:林 佳世子(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12《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
从吴哥窟开始,託付给巨大遗迹的民族精神和世界观。
作者:石泽良昭(上智大学特聘教授)
13《印加和西班牙.帝国的交错》
在西班牙支配下维持命脉的「印加」。原住民和征服者的共生和反叛。
作者:网野彻哉(东京大学教授)
14《近代欧洲的霸权》
从国民国家诞生到欧盟。制造世界秩序的「欧洲」之全貌。
作者:福井宪彦(学习院大学教授)
15《摇摆于欧亚间的沙皇们》
在欧洲和亚洲间摇摆,广大无边的帝国和皇帝一族之,光与闇。
作者:土肥恒之(一桥大学名誉教授)
16《东印度公司与亚洲的海洋》
史上最初的股份公司,从诞生到消灭的两百年。亚洲海域是世界中心。
作者:羽田 正(东京大学教授)
17《大英帝国的经验》
空前的繁荣,是放手殖民地美国而带来的。从物品和女性看世界帝国的盛衰。
作者:井野濑久美惠(甲南大学教授)
18《大清帝国与中华的混迷》
满洲人的光辉帝国。中国民族主义和西藏问题的起源。
作者:平野 聪(东京大学教授)
19《大日本.满洲帝国的遗产》
透过日韩战后形成的满洲人脉,朴正熙和岸信介。质问东北亚的现在。
作者:姜尚中(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玄武岩(北海道大学副教授)
20《空中帝国.美国的二十世纪》
从莱特兄弟到九一一。在「战争世纪」胜出之超级大国的一百年。
作者:生井英考(立教大学教授)
21《人类该何去何从?》
环境与人口、海洋与人类、宗教与社会,以及非洲的现状。多面向的论述。
作者:大冢柳太郎(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应地利明(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森本公诚(东大寺长老)、松田素二(京都大学教授)、朝尾直弘(京都大学名誉教授)、Ronald Toby(伊利诺大学教授)、福井宪彦、杉山正明、青柳正规、阵内秀信
※ 註:书名目前为原书直译,出版时可能会做调整
特别推荐 本书审订、导读:赵竹成/政治大学民族学系教授、俄国史与民族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