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疯子、大字典家:英国百年机密档案解密,人类文明史上最庞大的英语字典编纂传奇

天才、疯子、大字典家:英国百年机密档案解密,人类文明史上最庞大的英语字典编纂传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Simon Winchester
图书标签:
  • 语言学
  • 词典编纂
  • 历史
  • 传记
  • 英国历史
  • 文化
  • 学术
  • 牛津英语大字典
  • 人类文明
  • 百年传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本工具书的诞生,打开世界史的一页,也吹响人类文明的号角
电影《牛津解密》改编原着 预计在4 / 19上映
梅尔吉勃逊 × 西恩潘 × 金奖团队共同打造史上最伟大字典编纂传奇!
 

  奥立佛‧萨克斯(Oliver Sacks)盛赞:令人着迷又感动,作者以出色文笔重建了不可思议的故事……从本书可以看出,即使患有严重、无助的精神病,透过工作与关爱也能找到救赎的可能。

  历史的幽暗处,封存逾百年的机密档案,即将在世人面前揭开真相!
  因战争发疯杀人的军医,靠自学成功的天才教授,结下不为人知的奇缘
  合作完成人类文明史上最庞大的字典,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最神祕、诡奇与悲惨的轶事
  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第一名
  《不平静的太平洋》作者温契斯特长销经典之作
  原着改编电影即将上映,梅尔吉勃逊监制、主演,首度与西恩潘合作

  《牛津英文大字典》的编纂功臣,为何是发疯的军医,而且还是一名杀人犯!为什么他会变成疯子?为什么他会杀人?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知的可怕经历?

  《牛津英文大字典》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工具书,一部令人惊叹的伟大巨构。一位负责字典编辑的教授,广征各地对英语字源有研究、感兴趣的义工,耗费七十年的韶光编纂、搜罗四十多万条字辞解释的大字典,全书字串相连可以绕地球百余圈有余;背后还藏着一段现代文学史上最神祕、诡奇与悲惨的一段轶事。这不为人知的事件一直深锁在大英帝国官方机密档案中,直到《天才、疯子、大字典家》出版才获公诸于世。

  一位退役的美国军医麦诺,在伦敦误杀了一名啤酒厂工人,引起舆论譁然。麦诺因卷入血腥残酷的南北战争,导致精神失常并出现幻觉,此一杀人案件开启了他被监禁在精神病院里的后半生。然而参与《牛津英文大字典》的编纂工作,为她的生命找到了出口。

  由于麦诺的加入,字典编辑小组获得一大助力,困难重重的编辑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总编辑莫雷博士与麦诺医师,在鱼雁往返之间相识、相知、相惜,却从来没有见过面。莫雷博士对这位神祕的医师深感好奇,决定亲自去拜访他,也揭开麦诺悽楚传奇的一生。

名人推荐

  胡川安(「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网站主编)专文导读,张铁志(政治与文化评论家)、陈光兴(《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与《人间思想》期刊主编)、蒋竹山(东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感动推荐!

媒体赞誉

  温契斯特巧笔天成,写就一段充满悬疑而交织悲欢的感人故事。──《华尔街日报》

  笔触优雅,极富想像力,现代文学史上最奇妙的真实故事。一气呵成,高度的阅读享受。──《纽约时报》

  这是个非凡的故事,赛门‧温契斯特描述得再好不过了。他写出了一本杰作。──《经济学人》

  你明白文字的乐趣吗?能欣赏字典的历史所衍生出的轶事吗?一想到莎士比亚写作时竟无字典可参考,觉得惊讶吗?那这本书很适合你。英国记者温契斯特已有超过一打的着作,他的作品结合了身为记者对细节的重视,以及身为历史学家的规模感。他的文笔风趣、富说服力。──鲍伯‧明兹许莫,《今日美国》

  温契斯特将《牛津英文大字典》的历史写得既生动活泼又饶富兴味。──马克‧罗索,《华盛顿邮报》

  《天才、疯子、大字典家》是个语言界的侦探故事,温契斯特做了深入的历史研究,让读者感到兴致盎然不只是字汇本身,更是其背后的故事。──威廉‧沙法尔,《纽约时报杂志》

  笔触优雅、无懈可击。──大卫‧沃顿,《纽约时报书评》

  令人着迷又感动,作者以出色文笔重建了不可思议的故事:一位患有强烈妄想症,被终身监禁的疯子对《牛津英文大字典》有着极大贡献,不只如此,这个疯子与《大字典》的主编竟发展出深刻友谊。从本书可以看出,即使患有严重、无助的精神病,透过工作与关爱也能找到救赎的可能。──奥立佛‧萨克斯(医学博士)

  这本词典的编纂史极为易读,从大字典本身的故事,到鲜为人知的人类心理──那个有时藏匿着谋杀动机,有时是神智健全的来源,有时存有创意的蓝图之所在。──《科克斯书评》

  在极有新歌德风格的诡谲气氛下,铺陈出充满疯狂、暴力、神祕执念、奇怪的学问及恐怖的喜剧。书中涵盖的地域广泛,从狄更斯时期的伦敦到佛罗里达的彭萨科拉湾,从斯里兰卡的城市亭可马里到美国内战的战场……故事精彩绝伦。──约翰‧班威尔,《经济学人》

  我最爱阅读这种书了:透过大事件中的转弯抹角,将不为人知的故事公诸于世。温契斯特清晰明暸的文笔,正是这个故事最好的载体,让人读得津津有味。──威尔‧斯尔夫,《泰晤士报》

  温契斯特撰写出强而有力的故事,道出词汇定义下的松垮基础,以及一个贫瘠的语言如何不足以完整描绘出字典的其中一位贡献者,也无法给予他心灵的平静。──利特‧瑟贝斯塔,《纽约邮报》

  温契斯特熟练地将充满悬疑、悲情与幽默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在这本优雅的书中,作者本着纳博科夫与波赫士的精神创造出鲜明的寓言故事。本书探索了维多利亚时期的骄傲、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以及理性跟疯狂并不明显的界限。──丹尼尔‧马克‧艾普斯坦,《华尔街日报》

  引人入胜、故事劲爆、受益匪浅。──理查‧伯恩斯坦,《纽约时报》

  温契斯特精彩绝伦且怪诞诡奇的《天才、疯子、大字典家》有着吊人胃口的引子,引人入胜地描述出学术才智与国家主义的这种结合,是如何对《牛津英文大字典》产生贡献。本书开头看似维多利亚时期的恐怖小说,但作者的手法远不止于此。因为温契斯特是个杰出的说书人,因此他也是个优秀的历史学家,他毫无缺点的顺畅文笔更增添了故事的奇特丰富性。温契斯特深入探究世界上一部伟大辞典背后的一段奇闻轶事,同时也拥有勇气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所创造出的优雅珍品不只是耐人寻味的佳作,更能让人增广见闻。──查尔斯‧泰勒,《Salon网站》

  本书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其历史性的编排方式,特别是十九世纪美国及英格兰的部分,是历史与哲学想像的杰出之作。──琳达‧布里吉斯,《国家评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赛门‧温契斯特(Simon Winchester)


  1944年生于英国,牛津大学地质系毕业,知名作家与探险家。曾任英国《卫报》及《星期天泰晤士报》海外特派员,常为《观察家》、《国家地理》杂志、BBC等媒体撰稿。

  着有多部名列《纽约时报》及其他畅销排行榜的精彩好书,包括:《大西洋》(Atlantic)、《不平静的太平洋》(Pacific)、《美国统一功臣》(The Men Who United the States)、《改变世界的地图》(The Map That Changed the World)、《热爱中国的洋人》(The Man Who Loved China)、《世界边缘的裂口》(A Crack in the Edge of the World)、《喀拉喀托火山》(Krakatoa)等。

  2006年获英国女王颁授「大英帝国官佐勋章」,现居美国麻州。

译者简介

景翔


  工科毕业,但除早期担任电脑程式设计外,多从事文化艺术类之工作,亦为知名影评人及广播主持人。自民国51年因兴趣投入翻译工作,由业余转为专业,始终乐此不疲,故虽有一米七九之身高,译着早已等身。尽管不乏应制之作,但用心与诚恳则一以贯之。重要译作有《中性》、《男人的爱人是男人》、《黑石南毒杀案》、《恐怖角》、《凤眼》、《午夜牛郎》、《他们》、《超级巨星》、《破水而出》、《彩蝶之翼》等。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胡川安
译者序 景翔

前言
第一章 雾夜凶杀
第二章 对牛谈文
第三章 疯狂战争
第四章 大地秀媛
第五章 梦想成真
第六章 牢中学者
第七章 列入清单
第八章 合作无间
第九章 心灵相会
第十章 挥刀自宫
第十一章 空留回忆
第十二章 尾声
作者后记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带领人类穿越语言海洋的疯子与天才
胡川安(「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网站主编)

  「语言的海洋广阔无垠,而辞海便是漂浮在这片汪洋大海上的一叶扁舟,人类乘着名为辞典的扁舟在海上漂泊,寻找能够确切表达自己心意的语言……为那些想要渡过汪洋,去与他人结下羁绊的人们献上的辞典,那就是『大渡海』」。前几年一部日语小说《启航吧!编舟计画》中,透过辞典编纂的故事为主题,其中的编修如此说着。一部辞典需要一群编辑,耗费十多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工作单调、呆板而且无聊,所以书中的编辑们每个都木讷寡言,旁人觉得他们不是宅男就是「怪咖」。

  时间拉到十九世纪的英国,当时的人在抱怨着:「我们竟然没有一本详尽的英语文法书或是字典,让我可以跨越广阔的文字海洋。」即使是文豪莎士比亚在十六世纪末撰写《哈姆雷特》的时候,手边甚至没有一本字典让他可以查阅字词的意义,更别提一般的语言学习者要了解英文的话,会有多困难!山谬‧约翰森(Samuel Johnson)爵士在一七五五年所编辑的《英语字典》(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成为十八世纪英语文学上的一个成就,但这本字典最大的问题在于只提供当时的字汇和使用方式,没有解释字辞的演变,所以无法对于英语的发展有所认识。

  大英帝国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于全球不同地方扩张,从北美洲、非洲到亚洲,全球陆地的四分之一都成为其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国」,让必须学习英语的人随之增加,也因为帝国的扩张,需要解释的事物越多,英语字汇也在两个世纪间大规模地扩充。《牛津英文大字典》就是为了补足如此庞大的字汇量,并且追寻每个字的历史典故和意义上的转变而企划。花了七十年编纂时间的大字典,定义了超过四十万个字,除此之外,还将每个字的意义、拼音和发音上的变化整理出来。即使至今,我们还在当初的基础上增补,没有超出当时的成就。

  《牛津英文大字典》的编辑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庞大的「大渡海计画」,《天才、疯子、大字典家》所描绘的不仅仅是编纂此书的细节,而是看到大字典后面的两个灵魂人物:疯子与天才。的确,编字典不是正常人能做的,如果编的是人类文明史上字词最丰富且解释最为详尽的字典,则必须要有高度的热情或是精神异常之人才能够承担如此繁重的工作,而这两种人就是《牛津英文大字典》的催生者。然而,书中的疯子不仅是个精神异常之人,还是个医师与杀人犯,让整本书变成了一本推理小说,集合了历史、悬疑、暗杀等情节。

  真实的人生往往比小说还要来得离奇,但疯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疯子的,威廉‧麦诺出身美国的上层阶级,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具有虔诚信仰的教徒,后来进了常春藤名校耶鲁大学就读。但人生的转捩点就在十九世纪六○年代所发生的美国南北战争,这场战称不仅改变了威廉‧麦诺,也改变了美国。对于大部分的读者而言,仅知道南北战争的结果,也就是解放黑奴,废除奴隶制,在人权与人类文明上获得重大成就;但大部分读者所不知道的是战争的惨烈状况,南北战争的死亡人数是美国历史上最多,超过美国参与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高达六十二万人。为什么死亡人数如此之鉅?在于当时发展出大量新式杀人和伤人的武器,却没有相应的医疗和急救措施,所以第一线的军医和医护人员面对伤患往往束手无策,只能看他们在痛苦哀嚎中身亡。

  出身良好世家的医师在战后宛若行尸走肉,心理状态的转折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无法在军队中继续服役,只好离开军队,但是创伤永远跟着他,战争中那些痛苦而死的人,彷彿幽灵般环绕在其身旁,使其无法分清真实与虚幻,直到有一晚在伦敦街头血腥谋杀了一个贫困的爱尔兰人,麦诺以为是南北战争中那位惨死的爱尔兰人阴魂不散地跟着他,后来被当成杀人犯关进大牢。然而,根据精神医师的诊断结果,麦诺在战争中的精神创伤让他无法为其犯罪行为负责,将其关进精神病院。

  在威廉‧麦诺入院时的英国,是个社会、经济、文化和知识变动得异常快速的时代。从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技术提升,夹带着新式文明在世界扩张,并且将殖民地和世界各国的新事物带回英国,所以各类知识都需要整理、转化和吸收,而吸收知识的第一步就是命名和定义,也就是字典编纂的工作。但是谁能承担如此繁重的工作,并且具有如此博学的知识呢?原来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授和研究者,都是在以往的知识系统中训练出来,缺乏跨学科和领域的知识,所以字典的主编一直无法找到。

  编字典有多难?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要加以命名和定义,并且要找寻到相关的用法、例句和词组,就可以知道工作的繁琐和复杂程度。当时没有电脑,当然也没有我们现在常用的Google,那个时代只能土法炼钢,打开图书馆中的书一本一本地查阅,在浩瀚的汪洋中寻找所有字词的意涵。天上飞、海里游、地上爬的所有事物都要包含于其中,科学和人文的所有字词,形容词、副词和助词……,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要列入这本字典中。《牛津英文大字典》的主编后来由詹姆士‧莫雷教授出任,但他的人生不像威廉‧麦诺前半生如此顺遂,十四岁就离开学校,靠着自己的自修和出版品,逐渐赢得学界青睐,最后得以获选为大字典的主编,一开始只打算花十年和四册的大字典,在编辑过程中,他们知道自己严重低估了这项卷帙浩繁的工作,直到遇到威廉‧麦诺,一个在精神疗养院的助手,才让这份工作有完成的可能。

  博学如莫雷者也无法完全应付大字典的工作,还需要大量志工来帮忙大字典的完成,但志工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还需两项条件,就是专注力和无限可以运用的自由时间。在精神疗养院中享有特殊待遇,且坐拥书城的威廉‧麦诺似乎就成了最佳人选。莫雷发出大量的传单召募志愿工作者,一张改变人类文化史命运的传单就夹在书中送入了离群索居的疗养院,也让威廉‧麦诺在心神丧失的状态中看到了一条与世界重新接轨的道路。莫雷在疗养院中看到一线光芒,让他幽闭的心中看到了希望,无聊和呆板的编辑工作对他而言反而可以安定情绪,并且在自己安静的房间中,源源不绝地将字汇、定义和字源以精准且细致的文字表现出来,几万个字汇就在麦诺的整理下,寄回莫雷的办公室。

  人生和历史的发展往往充满机遇性与讽刺,如果麦诺医师不是精神失常,或是成为杀人犯而被关入精神病院,或许他就无法将帮助莫雷教授完成《牛津英文大字典》。或是,如果大字典不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开始编辑,也无法完成。按照历史学家芭芭拉‧泰勒(Barbara Taylor)的研究,维多利亚时代是精神病院成立的时代,以往的精神病患主要在家中治疗,由家人们陪伴,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即使有大量的精神病院在英国出现,全日制留置精神病患过夜的疗养院仍然很少。到了十九世纪之后,对于精神病患的医学想法改变,开始留置精神病患,并且希望他们在疗养院中接受治疗,让精神病患与家庭和社会隔离。而且,本来的疗养院气氛相当阴森,对于病患照顾不佳,还有虐待和鞭打的情事发生,但后来逐渐将疗养院的气氛布置得较为舒适,而且按照每个人不同的状况予以处置,享有不同的生活空间和待遇,坐拥书城的威廉‧麦诺医师就是在这样时代中的精神病患。如果不是身处于十九世纪末期,或许他根本无法有时间在自己的书房中摆设大量的书,也无法拥有个人时间完成字汇的定义。或许也是有如此多的机缘巧合,才让《牛津英文大字典》如此独特,在人类语言和文字的文明中占据无可取代的特色,以后也只有增补的版本,不会再有如此庞大且如夸夫追日般的计画。

  《天才、疯子、大字典家》不仅看到了《牛津英文大字典》的编纂过程,也看到了背后编纂者的故事,同时又可以读到十九世纪的世界史,还有维多利亚时代的精神医学史、殖民史、博物学史、美国的南北战争史……。一本好的非虚构写作同时驾驭了如此复杂的议题,又将故事写得如此吸引人,真是难得的好作品。

译者序

  译完王尔德原着的《教我如何爱你》之后,总以为再没有什么书在迻译过程中需要那样不停地翻查《大英百科全书》和其他的参考书籍了,想不到这本《疯子‧教授‧大字典》又让我深切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老话,实在说得大有道理。

  这本书的作者当然不如王尔德的腹笥那么宽广,但对文字语言之了解与喜欢卖弄,则有过之。初译之时,我甚至觉得作者以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书写方式写作,恐怕只有使用文白夹杂的「新民丛报体」来翻译才能传神。可是一来个人的功力未逮,二来也怕造成一般读者的不便,还是未敢轻易尝试,只是有些地方配合原作的行文与遣词风格,也学着掉了些书袋而已。

  原作中常有玩弄文字趣味,将同样的意思以不同的用字和讲法重复叙述,中译时也只有勉强对应译出,可能因此有些句子会让读者觉得叠床架屋,那只能归咎于译者在表达上的「变化」不足。

  谈到语文问题,译这本书时真正让我和负责编辑的同仁考虑再四的是,究竟该把OED译作《牛津英文大字典》,还是《牛津英文大辞典》。

  从《辞源》或《辞海》上,都可以看到「字:文字也,形声相益谓之字」的说法,而「字典」则都解释为「即字书」或「字书之一」,而所谓「字书」就是「译注各字之音义,及引证书籍,以备检查者也」。

  至于「辞」的解释是:「言之成文者曰辞」。《辞源》一书中没有「辞典」这个辞,而《辞海》中则刊录了「辞典:蒐集各类学问中之单字片语及重要学说,逐一解释,以备检查者,曰辞典。」

  从这些定义来看,「字典」和「辞典」分明是两种不同的工具书,不过这种分别,大概只存在于中文,我们的方块字,虽然也有单字成辞的,但更多的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辞,至于英文等拼音文字,以字母为基本单位,拼组成的单字,其实译为中文时,几乎都是辞。这样说来,似乎应该把OED译为《牛津英文大辞典》,但最后仍然决定译为《牛津英文大字典》的原因是Dictionary这个英文单字一向译为「字典」,而且书中谈到的都是word,一般也都译为「字」或「单字」(本书中有时因应需要或为行文变化,也有译为「字辞」的),再加上OED的特色在引用很多的例句来为单字定义和加以解释,以及对字源作考证,也都合于前面所引的「字书」的定义,想来译为「大字典」应该是适切的。

  因为这是一本谈语文的书,其中不免有太多不常见到的字,也有很多目前不只是「罕用」,也早已「不用」的字,一般的英汉字典里当然不会载有,手边的《蓝灯书屋英文大字典》和《韦氏大字典》这两本英英大字典,也有查不到而无法确切了解其含意的字,只好以「原文」入书,以待方家教正。

  而书中随时会提到当时英国政经艺文等各界的名人,有些是现在仍然让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但更多的是只有在某个专业领域里的人才有机会再接触到他们大名和相关事蹟的。为了让读者有个基本的了解,势必要写註清楚。但是如果满篇括弧加译註,虽然既可表示译者的敬业与用功,又可增加稿费(想想每个名字下一对括弧加上译註两字和一个冒号,就是五个字,积少成多,实在十分可观),读者看来却不免时受打扰,所以都将关键性的相关说明资料直接写在人名之前,以使行文流畅。又或有极少数词语,原作者写来太过简约(例如巴西的一种小鱼Cadiru),则参考有关资料补充,以便读者能充分了解。此等做法,以狭义的「忠于原作」来说,或不免有可议之处,是必须在此说明的。

  书中人名的中译,除约定俗成,行之已久的译名外,大多参考东华书局所出的《英汉大辞典》,而有关精神病之各种专门名词,得王浩威医师指正;原作中提到的「扫罗」经声乐家及名音乐节目主持人佐伊子赐告是韩德尔的清唱剧,都使本书的译本更形完备,在此表示谢意,也让从事译作三十多年的我体会到:要把翻译工作做好,自己的努力,兴趣的广泛,常识与知识的吸收,以及实际经验的累积等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要结交各行各业学有专精的好朋友。

前言

  据传现代文学史上最值得注意的对话之一,发生在一八九六年深秋一个阴冷多雾之午后,贝克夏郡一处名为克隆松尼的小村镇内。

  会谈之一方为鼎鼎大名的詹姆士‧莫雷博士,亦即《牛津英文大字典》总编辑。于上述该日由牛津搭乘火车行经五十哩,前往拜会一位名为W‧C‧麦诺医生的谜样人物。后者为数以千计自愿贡献心力、使该大字典得以完成的学者专家中,最为多产之一人。

  在此之前近二十年内,这两人经常书信往来,讨论英文字典编纂工作之精修问题,却从未谋面。麦诺医生似乎从来不愿离开克隆松尼住处,从来不愿前往牛津,对此也无法提出任何解释,唯表示遗憾而已。

  莫雷博士本人在设于牛津着名文书房内之大字典编辑部工作重担下鲜少空闲时间,但长久以来仍深切希望能与这位神祕而令人好奇的帮手见面致谢。尤其是在十九世纪九○年代末期,大字典编纂工作已将近完成一半:编辑群均普获官方赞誉,莫雷极欲确定所有参与者──甚至腼腆如麦诺医生者──都能因他们重要的工作成绩而得到肯定,因此决定前往造访。

  既决定前往,他就以电报先行通知,表示他认为最方便的方式为乘火车至克隆松尼站──当时该站实际名为威灵顿学院站,因该站主要为座落村镇中的着名男校而设──时间为十一月某週三下午两点左右。麦诺医生回电称自当恭候,并热诚欢迎。自牛津出发的旅程中,天气甚佳;车行准时,简言之,兆头很好。

  车站前有一辆擦得雪亮的四轮马车及一名穿着制服的车伏等待迎接。詹姆士‧莫雷上车后,就蹄声得得地行过贝克夏郡农村的小路。经过二十分钟左右,马车转入一条两侧植有高大白杨的车道,最后停在一幢巨大而门禁森严的红砖大厦前。一名神情肃穆的仆人将这位字典编辑请到楼上,走进一间四壁皆为藏书的书房,在一张巨大桃花心木制书桌后方,站着一位显然是很重要的人物。莫雷博士庄重地鞠躬为礼,开始他早经反覆演练的简短致意词:

  「午安,敝人是伦敦语文学会詹姆士‧莫雷博士,也是《牛津英文大字典》的主编,深感荣幸,终于能与您相识──您想必就是敝人勤勉的同文,W・C・麦诺医生吧?」

  接下来是一阵沉默,双方均颇感尴尬。只听见钟声滴答,走廊上传来模煳足音:远处有钥匙叮当。然后站在书桌后的那位男士轻嗽一声,开口说道:

  「很遗憾,敝人不是,情况与您所想的全然不同,事实上,敝人是布罗德慕尔罪犯精神病院院长。麦诺医生确在此处,不过他是一名囚犯。成为本院病患已有二十多年,是本院住院时间最长的病人。」

  虽然有关此案之正式官方档案列为机密,封存已逾百年,笔者最近却获准查阅,以下即是由此等资料中得来之诡奇、悲惨,却能振奋人心的故事。

图书试读

内文选摘一(节录)
 
第二章 对牛谈文
 
后来成就非凡的《牛津英文大字典》第一版就有如到墓碑大小的十二卷,费时七十多年才得完成。这件伟大而动用大批人力的文学巨构──最初称为《新英文字典》最后成为《牛津英文大字典》。一般都以英文缩写OED称之──完成于一九二八年;在接下去的几年里,增添了五册补遗。然后,大约半世纪之后,第二版将第一版与其后的各册补遗合编为新的二十卷。此书在各方面说来仍是真正不朽的作品──尽管不免有些争议,却仍是典范之作,对不论好坏、终究已成为现代文明世界共通语文的英文来说,也是所有字典中最具决定性的一本。
 
英文本来就是一种庞大而复杂的语文,OED也同样是一本庞大而复杂的书,其中收纳超过五十万个字词。数以百万计的字母,而且,至少在早期的版本中,以手工排字的字模连接起来也达数哩之遥。其硕大、且极其厚重的卷帙以深蓝色布面装帧;世界各国从事印刷、设计和装订的人莫不视之为最高的技艺典范,这件漂亮而高雅的创作,无论在外观或感觉上都足堪与内容的完整正确相匹配。

OED的编辑原则与大部分其他字典最大的不同,在于大量引用己印行的书籍或其他方式纪录的英文用法,以此来说明英文中每个字的定义与用途。使用这种既不寻常、又耗费大量人力的编辑风格的原因既大胆又简单:蒐集且列印出这些引句,这本字典就能相当精准地说明每一个字的所有特性与含义。由引用的文句能清楚看到几百年来某一个字的用法,其意义或拼法与读音有多少微妙的改变;也许最重要的一点是,每一个字究竟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用在英文里。字典的编辑工作中再没有别的方法能做到这一点。只有寻找并印出这些例句,才可能完全呈现每个字的过往历史。
 
早在十九世纪五○年代开始这项浩大工程的人,其目的大胆而值得赞许,其方法却耗费成本;在这样的基础上要完成一本字典必定旷日费时,要赶上每个字的发展情况实在太费时间,最后所得的结果是数量过分庞大,而且几乎要用同样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才能随时更新,时至今日,这套书仍然由于这些原因而使制作成本和售价上都非常昂贵。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