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的时代:伟大历史的图像

琉球的时代:伟大历史的图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琉球历史
  • 冲绳
  • 日本史
  • 东亚史
  • 文化史
  • 图像史学
  • 琉球王国
  • 历史图像
  • 近代史
  • 岛屿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了解琉球,看见东亚文明历史文化的进程!
  作为台湾第一本面世的琉球史,《琉球的时代》不仅是我们认识琉球的起点,也引领我们思考台湾的历史定位。


  琉球最着名历史学者高良仓吉力作

  「故事」网站创办人涂丰恩专文导读:《琉球的时代》最精彩,也具魅力的地方,在于作者将琉球放入了一个更为广大的历史框架中,极具说服力地论证琉球王国的历史,是「透过对外交易的形式,和东亚史、世界史一同连系并进的历程;其范围之广阔,区区狭隘的『乡土史』藩篱根本不足以容纳其中」。

  沖绳并非一开始就是日本一员。

  在古琉球时代,沖绳是有别于日本的独立国家「琉球王国」。

  位于亚洲海洋中的琉球王国,它的全貌笼罩在一片迷雾中,彷彿一个神话般的世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老的琉球王国曾建立宏伟的海上贸易路线,有过一段值得夸耀的辉煌文化。
  在沖绳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古琉球所占的分量,远比我们一般认知的还要更加重要。然而相当遗憾的是,就实际上来说,能够供我们一窥这个时代具体形象的史料,可说少之又少,在仅存的史料当中,足以信赖的更是稀少至极。这个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残存的史料篇章完全不成比例。然而它是日本国家形成史中,一个独一无二的重要关键。故此,尽管有着史料的严重制约,古琉球仍然是一个值得倾注心力探讨其深远意义的时代。

  琉球最着名历史学者高良仓吉的《琉球的时代:伟大历史的图像》,从琉球时代的传说谈起,直到1611年琉球被日本萨摩藩控制为止,叙事主轴着重于古琉球王国在什么样的形势下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他希冀以岛屿的古代历史唤起今日「沖绳人」的自觉,强化「琉球人」意识。并能还「琉球」这个辞汇,以及它所包含的活泼多彩世界一个真面目。当然,更进一步希望能为现在还活着的沖绳县民,取回「琉球」这个辞汇的诠释权。

  琉球与台湾存在许多相似性,同样都是海岛国家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也同样历经被殖民时期,并在国家主权议题上存在情境相似的纠葛。观看琉球的历史,可让我们回头审视自己,思考我们自身的历史定位。对于「台湾」这个辞汇,我们是否也能自行掌握诠释权?这个问题,需要更多元的讨论。不妨先以琉球作为他山之石,从观看他者的历程里,回过头来审视自身。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高良仓吉


  1947年出生于沖绳。琉球大学名誉教授。专攻沖绳历史研究,尤其是琉球史,特别是琉球王国的内部结构及其与亚洲交流的历史,博士论文即为《琉球王国史的基础研究》。

  曾任沖绳史料编集所研究员、浦添市立图书馆馆长、琉球大学教授等职。也曾担任沖绳县副知事、NHK大河剧《琉球之风》监修。

译者简介

芦荻


  台大历史所硕士毕,大隐于市、静观红尘流转的痴人一枚。曹雪芹与刘姥姥的爱慕者,目前正致力于如何将茄子做出鸡肉味的祕诀。译有:野岛刚《最后的帝国军人:蒋介石与白团》和《台湾十年大变局:野岛刚观察的日中台新框架》、峯村健司《站上十三亿人的顶端:习近平掌权之路》、松田良孝《被国境撕裂的人们:与那国台湾往来记》。

审订者简介

吕青华


  政治大学民族学博士
  前东方设计大学观光与休闲事业管理学系副教授
 

图书目录

导读 东亚历史中被遗忘的一块拼图:从民族国家中拯救琉球史 涂丰恩

序章 马六甲
第一章 黎明期的王统
第二章 迈向琉球王国之道
第三章 大交易时代
第四章 御城的世界
第五章 尚真王的登场
第六章 琉球王国的确立
结 语 古琉球与现代
后记

还「琉球」一个本来面目――文库版代后记
解说 站在海岬上的史家 与那原惠
 

图书序言

导读(节录)

东亚历史中被遗忘的一块拼图:从民族国家中拯救琉球史

涂丰恩(「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网站创办人)


  二○一七年,台湾的中学历史课纲又经历了一次变革。或许因为不像前一次的改革般,充满强烈的意识型态色彩,这次调整不像以往那般引发激烈的冲突,相对而言,在媒体上受到的关注也比过去要少。唯一比较受到瞩目的,大概是在这一次的调整中,课纲委员们决定,要将中国史放进「东亚史」的脉络。

  不过,什么是「东亚史」?这个词汇和概念,在台湾过去的历史教育与媒体上,似乎都还显得陌生。可惜的是,随着新闻风潮过去,大多数人似乎也不再去追问这个问题。其实,这个词汇的内涵远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也因此更值得我们关注—尤其当它即将登堂入室,成为台湾历史教育的一环。

  在英语世界、或是欧美各地的大学院校中,「东亚」通常指的是中、日、韩三国,东亚系的研究与教学,也经常围绕着这三个国家的社会、语言与文化—有时再加上西藏,以及在历史上长期受到汉字与儒家文化影响的越南。这或许也是一般人在提到「东亚」的时候,最直觉的想像。

  几年前,中、日、韩的学者联手编纂了《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第二版名为《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以共同编写教科书作为政治外交的手段,也是冀望能为三国之间剑拔弩张的殖民与战争等历史问题,找到一条和解的道路。这样的尝试是否成功,不是在此三言两语能够道尽的。不过,作为来自台湾的读者,我们不免要思索:在这样的历史叙述中,台湾的位置在哪里呢?或者换个方式问:对于台湾而言,东亚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对东亚而言,台湾又是什么?

  这让我们必须回过头来,认真地检视「东亚」的定义。

  以中、日、韩来定义东亚,固然看似简便而符合直觉,却未必能够反映东亚内部的繁复错综。就例如在上述的三国共写教科书中,我们不仅可以质疑何以台湾缺席(或被缺席),也会注意到,所谓中日韩的韩国学者,指的不过是南韩—北韩成了被代表的对象。这样有意或无意将某些群体消音、忽视或排除的做法,不禁让人怀疑,所谓的共同编写,是否真能达到他们理想中的历史和解。

  当然,国际政治有其现实的一面,三国共写历史教科书的计画,当然也不可能全然置身事外。不过,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就是在今天中、日、韩三国国境之内,也曾经存在过不同的政治或社会群体。比如说,十九世纪以前的北海道,其实并不接受日本政府的直接管辖,而是当地原住民阿伊努人的天地;又比如在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土地上,曾经同时并存着许多个政权相互竞逐;又像是在二十世纪中叶出现的满洲国,有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认为,它难以用傀儡国家或伪政权这样一语概括,借用日本学者山室信一的话来说,满洲国有如希腊神话中狮头、羊身、蛇尾的怪物奇美拉(chimera),是个打破范畴、难以归类的奇异存在。换句话说,如果只把东亚化约为中、日、韩三个现代国家,不但与现实政治有所抵触,更没有办法捕捉多元而丰富的历史情境。
 
  这也是高良仓吉《琉球的时代》一书的意义。他在在要提醒我们,不能将当代所认知的日本,强加在琉球的历史之上。正如他所写道,这块今天被称之为沖绳的地方「并非一开始就是日本一员。拥有日本文化一环的文化、使用和日语同系统的言语,这样一群人居住在沖绳的各个岛屿上,发展其独自的历史,最终在古琉球的时代,建立了有别于日本的独立国家『琉球王国』」。也因此,他对于把琉球/沖绳与长崎、群马等日本地方史等同看待的做法,「抱持着重大的疑问」。
 
  高良仓吉是琉球历史学界的重要学者。他从一九九三年自九州大学获得博士,之后曾经在沖绳的不同文史机构任职,也长期任教于琉球大学,直到二○一三年退休,期间出版了大量关于琉球王国历史的研究着作。

  《琉球的时代》首次出版于一九八○年,此后也曾改版重出,至今已经超过三十年,属于高良仓吉早期的作品,但他对琉球历史的观点,从中已经可见端倪。借用美国历史学者杜赞奇(Presenjit Duara)的词汇,高良仓吉念兹在兹,是要「从民族国家中拯救琉球史」。

  尽管高良仓吉坦然承认,被日本併吞、纳入国土(即所谓「琉球处分」)后的沖绳县,无疑必须视为日本史的一环;但他也提醒我们,不能因此忽略或遗忘另一个同等重要的历史事实,也就是,曾经,「琉球王国是与日本社会有所区别的独立国家。」换言之,琉球历史有它独特的脉络,需要被独立对待。

  但独立不是孤立。《琉球的时代》最精彩,也具魅力的地方,在于作者将琉球放入了一个更为广大的历史框架中,极具说服力地论证琉球王国的历史,是「透过对外交易的形式,和东亚史、世界史一同连系并进的历程;其范围之广阔,区区狭隘的『乡土史』藩篱根本不足以容纳其中」。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本书中,高良仓吉选择了一趟马六甲之旅作为开场。琉球王国是一个商人的国度,琉球的历史就是海洋的历史,连结着东北亚的中国、韩国、日本,也连结着东南亚的海上之国,甚至也因此与远自欧洲而来的海权国家产生了互动。随着高良仓吉的解说,一幅世界史的图像彷彿在我们眼前一步步展开,就像写在琉球首里王城的「万国津梁之钟」上头的那段话:

  琉球国者 南海胜地 而钟三韩之秀 以大明(中国)为辅车 以日域为唇齿 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 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 异产至宝 充满十方剎 地灵人物……

  高良仓吉笔下,处处充满着对这个曾经的「万国之津梁」的热情。不过,对于自己故乡的情感,并没有因此让他丧失了历史学者追求真相的本色。琉球早期历史留下的资料极为稀少,其中又有不少虚实交错的神话传说,造成后来重构历史的困难。学者一方面必须极富想像力,将蛛丝马迹串连成言成理的故事,一方面又必须步步为营,避免将文献史料所说的内容照单全收。高良仓吉屡屡像他的前辈—「沖绳学之父」伊波普猷—致意,因为在他看来,活跃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伊波普猷,在少有先行研究参考、手中材料也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竟然依靠着敏锐的直觉,在许多历史议题上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判断。跟随着伊波普猷的角度,高良仓吉也像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侦探,仔细地检视琉球古代史的文献,并一一揪出其中不合逻辑之处,毫不放过。借由这种做法,他打破了不少代代相传的英雄传说,却也给了我们一个更为清醒、更为持平的琉球早期历史。

序章(节录)

  话说回来,我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前来马六甲呢?为这座海崃都市的满身创痍感到同情、为过往伊斯兰国家的荣耀遗迹消失殆尽而感伤不已,我之所以如此,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事实上,这块土地曾经是与沖绳历史间有着深深连系的重要舞台。距今大约五百年前,当时沖绳的交易使船就曾通过马六甲,在当地进行商业交易。根据沖绳的外交文书集《历代宝案》,天顺七年(一四六三年),沖绳曾经派遣一艘名为﹁控之罗麻鲁﹂的船只,前往满剌加国(马六甲)。当时,琉球国王呈递了一封咨文(类似现在的亲书)给马六甲国王,其内容如下:

  琉球国王咨 满剌加国王殿下
  盖闻交聘睦邻为邦之要,货财生殖富国之基;
  迩审贤王起居康裕,深以为慰,
  且敝邦与贵国虽出自西自东,礼信往来,未尝少替。
  曩岁复蒙厚惠,铭刻于怀;
  兹者特遣正史吴实坚等,赉礼物诣前酬献,以叙寸忱。
  伏希少番亦有微货载装前来……令行属早与买卖,回还利仗。须至咨者。
  今开礼物
  色段五匹 青段二十匹 腰刀伍把 扇三十把 大青盘二十箇 
  小青盘肆百箇 青碗两千箇 
  右咨 满剌加国
  天顺柒年捌月初肆日
  控之罗麻鲁
  恭字号差正使 吴实坚
  副使那嘉明泰 通事田泰 郑杰

  这封文件中的琉球国王是尚德,马六甲国王则是自始祖拜里米苏拉数来的第六代,曼苏尔‧沙阿。

  咨文的大意是:「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对两国而言乃是至要之事,交易则是令国家丰饶的基础。听闻马六甲国王您身体康泰,敝人诚感欣慰之至。贵国马六甲与我国琉球,在地理位置上相隔虽远,但迄今却始终一直保持着相互交流的关系。先前承蒙阁下厚意,敝人由衷感谢之至。此次谨遣正使吴实坚前往贵国,携带致赠阁下之礼物,并传达感谢之话语,还请您务必海涵。又,使船前往贵国之际,亦会载运些许交易之商品;在此还望交易顺利进行,不至于延滞,以便使船得趁季风顺利归国,在此谨感谢您的关照。」色段、青段是中国产的高级绢织物,腰刀(日本刀)、扇子是华丽且精雕细琢的日本产品,大青盘、小青盘、青碗是中国制的瓷器,这些全都是给马六甲国王的礼物。有点遗憾的是,为了在马六甲进行交易而在船上所积载的商品,其内容如何,在这里并没有记述。另一方面,控之罗麻鲁号的乘员,当然不只是正使吴实坚以及副使、通事(通译官)等四人而已;据估算,上面大概载有一至两百名水手及兵员(防止海盗侵袭)。

  《历代宝案》所收录的文件中,展露马六甲与琉球之间交流的最古老文件,即是上述的咨文;不过从文中可以明确看出,琉球和马六甲的关系,毫无疑问从更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从《历代宝案》来看,在控之罗麻鲁号后,天顺八年(一四六四年)琉球又以读诗为正使,派遣船只前往马六甲,成化元年(一四六五年)遣正使阿普察都,成化二年再遣正使读诗,成化三年遣正使沈满布,成化四年遣正史安远路,成化五年遣正使阿普斯,成化六年遣正使安远路,成化八年遣正使王达鲁,同年又遣正使沈满志,每年几乎都有琉球的使船往来马六甲之间。另一方面,从马六甲致赠琉球的礼物与亲书,则分别在成化三年、五年、六年、十六年(该年有两封亲疏)各自抵达(东恩纳宽惇,《黎明期的海外交通史》)。

  在其他咨文里,琉球国王盛赞马六甲「舟航不远万里而来,乐善之人所爱,四方商旅云集」,马六甲国王也对琉球的亲睦深感愉悦,厚赞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图书试读

摊开地图,我们可以清楚发现,沖绳乃是以九州南端为起点、画出一条抛物线直抵台湾,这一长串岛链当中的一环。有些人称这些岛屿为「弓状列岛」,另外有些人则称之为「花綵列岛」。横亘屋久与种子两岛以南、奄美大岛以北的吐噶喇海崃,其位置大约与生物学者所称的渡濑线相当,以其为分界,南北之间的动植物群像有着极大的变化。大体来说,沖绳是由以漂浮在北纬二十七度线附近的伊平屋岛为限,直至得以用肉眼远望台湾的与那国岛,大大小小六十余座岛屿(其中有三十九座岛屿为有人岛)所构成的(不过,孤悬在奄美大岛西方海上的硫黄鸟岛也是属于沖绳县)。整座群岛的总面积大约是两千两百五十平方公里,和佐贺县、神奈川县差不多大小,在全国都道府县中,大约算得上是前四、五位。
 
当我们要列举这块土地的特征时,首先不能不提起的,便是它那位属于溼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地理特性。沖绳的年平均气温为二十二点三度,年温差约在十到二十度之间,即使到了冬天,也很少降到十度以下,破十度就已经是足以上新闻的程度了;既然如此,那当然也不会降雪。雨量每年约两千毫米上下,溼度达到年平均百分之七十五,但因为年中风速颇强,所以比想像中还要来得清爽。
 
沖绳的第二项特征,便是它的岛屿社会性质;日本唯一全由岛屿构成的县即是沖绳,这一事实透过这种社会性质,清楚地呈现出来。中国人古来便称沖绳为「琉球三十六岛」;这个「三十六」并非指琉球真由三十六座岛所构成,而是和东山三十六峰、闽人三十六姓的用法相似,以此数字来形容其「多」。这个称唿的确掌握住了沖绳身为岛屿社会的特质。这种岛屿性特征,乃是让沖绳得以和其他地域产生区分、拥有一定独特性的天然条件,这点也相当值得留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琉球的时代:伟大历史的图像》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个承诺——承诺带我进入一个被精心构建的历史世界。我是一位非常注重细节和真实性的读者,尤其在历史书籍中,我希望能够感受到一种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考证。因此,我期望这本书在呈现“图像”的同时,也能提供详实的文字说明和背景介绍。我希望能看到关于琉球王国政治运作的细节,比如它的君主制度是如何确立的,王室与各级官员的关系是如何维系的,以及它在外交上是如何处理与明朝、日本等强大邻国的关系的。同时,我也想了解琉球王国的经济基础,它的主要贸易商品是什么,它的港口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的商业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如果书中能够展示一些当时的贸易文件、航海图,或是描绘港口城市繁荣景象的绘画,那将非常有说服力。这本书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即在视觉呈现上引人入胜,又在内容上严谨考究,那它必将成为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优秀著作。

评分

读一本历史书,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引发我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这本书的书名《琉球的时代:伟大历史的图像》,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想象。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展示琉球王国曾经的辉煌,更是在探讨它辉煌背后的原因,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想了解,琉球王国是如何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成为连接中国、日本、东南亚乃至更远地区的重要贸易和文化枢纽的?它的政治智慧体现在哪里?它的经济发展模式又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在那个充满变动的时代,琉球的统治者们是如何平衡各方势力,维护自身利益的?这本书的“图像”部分,我期待它能够不仅仅是美学上的展示,更能承载历史的厚重,例如那些描绘了重要历史事件的画作,或是记录了当时社会风貌的版画,它们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的进程。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深度分析,引导我思考琉球王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定位,以及它衰落的原因,那它将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著作。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曾经存在过,但如今已经消失的独特文明充满着一种莫名的情感——敬畏,好奇,以及一丝淡淡的惋惜。书名《琉球的时代:伟大历史的图像》立刻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这种情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琉球王国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如此独特而又灿烂的文明。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琉球王国的政治制度,它的社会阶层,它的法律体系,以及它在军事上的发展。我同样对琉球王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能够了解,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看待生死,如何理解宇宙的,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如果这本书能够通过精美的图像,再现琉球王国的宫廷生活,贵族聚会,或是民间节庆的场景,那将是非常有感染力的。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事件的陈述,更是关于一个民族的记忆,一段文明的遗存,它能够让我们在重温历史的同时,也反思当下,思考文明的意义。

评分

我是一个对文化交流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总是着迷于不同文明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最终又如何演变成新的文化形态的。这本书的书名《琉球的时代:伟大历史的图像》,让我觉得它可能正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琉球王国,地处东亚海上交通要道,必然是不同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展示,琉球王国是如何从中国借鉴了大量的文化元素,比如文字、宗教、政治制度,但同时又如何将这些元素本土化,融入到自身的文化土壤中,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琉球文化。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关于琉球的传统艺术,比如音乐、舞蹈、戏剧,以及它在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展现出的融合特征。当然,我也想了解,琉球文化又是如何通过自身的贸易活动,将一些独特的元素传播到其他地区的。如果这本书能够以图像为载体,生动地展现出琉球王国丰富的文化交流图景,那它将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著作。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不仅是纸张的厚重,更是内容的分量。封面上那张仿佛穿越了几个世纪的古老地图,线条勾勒出岛屿的轮廓,标注着那些早已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城池和港口,瞬间就将我带入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讲故事”的历史书,而不是枯燥的年代和事件堆砌。这本书的书名——《琉球的时代:伟大历史的图像》——恰好点燃了我心中的那团火。我希望它能用一种鲜活、直观的方式,将琉球王国从萌芽到鼎盛,再到最终融入时代洪流的整个过程,以图像化的语言展现出来。我想看到那些精美的琉球王宫建筑,想象它们曾经的辉煌;我想看到那些在海上往来的商船,感受那个时代对外交流的繁荣;我想看到那些身着华丽服饰的琉球人民,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与精神世界。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扇窗口,让我们能够透过它,窥见一个曾经真实存在、充满活力与故事的伟大文明。它所承诺的“图像”的力量,是我最期待的部分,因为我知道,有时候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能够最直接、最深刻地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评分

我购入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琉球,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在地理位置上与我并不遥远,也时常在一些历史的片段中闪过;陌生,则是因为我对它的了解实在太少,甚至称不上是皮毛。这本书《琉球的时代:伟大历史的图像》,仿佛是一张通往那片神秘土地的邀请函。我希望它能带领我,从零开始,去认识琉球的起源,了解它的形成过程,以及它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关于琉球王国早期历史的介绍,比如它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建立的,它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以及它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同时,我也对琉球的民间生活和宗教信仰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图像和文字,展现出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让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民众的精神世界。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易于理解的叙述,并且用丰富的图像来辅助说明,那它将非常适合我这样希望对琉球有全面认识的初学者。

评分

我是一个喜欢在阅读中寻找关联和对比的读者。这本书的书名《琉球的时代:伟大历史的图像》让我联想到,在琉球王国存在的漫长历史中,它必然与周边的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这些联系,并且分析琉球王国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是如何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它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了周边地区。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关于琉球使节出访的记载,或是外国使节来到琉球的描述,通过这些细节,来展现当时的外交往来和文化交流。同时,我也想了解,在琉球王国走向衰落的过程中,是哪些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又是如何被卷入到更大的地缘政治漩涡中去的?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宏观的视角,将琉球的历史置于整个东亚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并且通过生动的图像来辅助说明,那它将是一本极具深度和广度的历史读物,能够给我带来许多新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个对海洋文明充满向往的读者,我对《琉球的时代:伟大历史的图像》这个书名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琉球王国,本身就是一个以海洋为依托的岛屿国家,它的历史与海洋的连接是如此紧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描绘出琉球王国在航海技术、造船工艺、海上贸易等方面的成就。我希望能看到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琉球商船,想象它们满载着香料、瓷器、丝绸,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壮丽景象。同时,我也想了解,琉球的海洋资源是如何被开发和利用的,比如它的渔业、它的珍珠养殖,以及它对海洋环境的认识和保护。这本书的“图像”部分,我期待它能够展现出琉球人民与海洋互动的生活场景,比如渔民捕鱼的画面,或是港口城市忙碌的景象。如果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宏大的视角,讲述琉球王国如何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海洋智慧,在历史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那它无疑会给我带来极大的阅读乐趣和启发。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强烈追求的读者,尤其是在阅读历史类书籍时。我厌恶那些泛泛而谈、缺乏考据的论述,我渴望的是那种能够深入肌理、抽丝剥茧的分析。这本书的书名《琉球的时代:伟大历史的图像》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可能在图像呈现上做得非常出色,但对于历史本身的深度挖掘,我仍持观望态度。然而,“伟大历史”这四个字又让我心生期待,它暗示着这本书并非止步于表面,而是试图去呈现琉球历史上那些重要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和人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阐述琉球王国在东西方交流中的枢纽地位,它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格局中保持独立,以及它自身的文化特色是如何在吸收外来影响的同时,又保持着独特的韵味。我更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甚至是考古发现,能够为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之下的真相。如果这本书能够将精美的图像与严谨的史实相结合,并且对琉球的历史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解读,那它无疑将成为我书架上的一件珍品。我想,它或许能够填补我在了解琉球历史过程中的一些空白,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以吸引住我——那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力量的美感,深邃的蓝色背景下,隐约可见琉球王国的传统建筑轮廓,仿佛穿越时空的大门就此敞开。我一直对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却又在历史长河中逐渐隐没的文明抱有浓厚的兴趣,而琉球王国无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处。想象一下,在那片被碧海环绕的土地上,曾经孕育出独特而灿烂的文化,历经了与中国、日本乃至东南亚的交流与碰撞,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貌。这本书的书名《琉球的时代:伟大历史的图像》本身就带有一种宏大的叙事感,似乎在预示着一次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去“看见”琉球的历史,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去理解那些在地理隔绝与文化交融中诞生的奇迹。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时空旅行,通过精心挑选的图像,将那些陈年的故事一一呈现,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触摸那些久远的回忆,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与韵味。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在那些充满故事的画面中,发现更多关于琉球的独特之处,了解它如何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及它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