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的中观思想及菩萨行:航向真理与自由的生命蓝海

大智度论的中观思想及菩萨行:航向真理与自由的生命蓝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斩断三千烦恼丝,不是不问世事,而是智慧的处世

  为什么孩子不能乖乖听我的话?为什么老板只论结果不问我做了多少努力?为什么这一生刻苦耐劳成就却不如人?

  千种问题、万种烦恼,我们的心就这样一丝一缕的被綑绑,无处吶喊、无所化解。

  其实,你的心都知道,很多的烦恼都是庸人自扰,我们矛盾的以苦为乐,因此而受尽辛劳,以为世间再无美好。现在,停止烦恼,借由作者的旁征博引,为你释义经典,带领我们将烦恼的苦海,变成智慧的蓝海!

  ●本书以印度大乘佛教的集大成者、中观学派的创建者──龙树菩萨的巨作《大智度论》为主干,征引各式经典,为你探询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读懂真理与自由,轻松面对生活中的各个面向。

  ●理想与现实、有意与无意、善恶悲喜……活于现世,我们都在两难徬徨,透过1800年的人类重要哲学经典《大智度论》,我们可以学习如何融会理智与情感,平衡生命之重,重新掌握自己的心。

  ●「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只要你愿意改变、愿意提升自我,《大智度论》内含的深刻智慧及广大执行力,将教会你如何以慈悲、智慧,解脱烦恼,点亮人生。

  作者自幼研读佛法,将无尽的哲理珍宝收藏于本书中,任由我们取用,只要你愿意,就能倘佯在无罣无碍的生命蓝海!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谢吕贤


  生于1976年,新竹县新埔镇人,新竹中学毕业,成功大学水利及海洋工程学士及硕士,毕业后在我国驻非洲查德技术团服务2年,协助当地人从事农田水利稻田开垦工作,回国后目前服务于水利工程机关。从小是佛教徒,爱乐佛法味,希望世界可以更美好。
 

图书目录

【序】随喜无边功德藏

第一章鑑往知来史如镜
印度佛教发展略说
中期佛教之行解
初期大乘之于四悉檀
中国与大乘佛教的深厚因缘
早期般若经的汉译与弘传
平等自由的佛教

第二章随顺趣入般若行
照见五蕴皆空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缘起
无苦集灭道
般若智慧当下即是
金刚经与「缘起性空」
把心放哪里?
于空无诤,灭诸戏论
不二门
以般若智慧纾解压力
大明咒

第三章如来护念无量光
看见佛陀
定慧等至
万德一心
随喜功德
释迦牟尼佛本生
见佛的小女孩
忆念佛法僧
从涅槃、忏悔及回向讨论改变命运
最好又最快的改运方法
念佛有感二三事
三根普被,利钝兼收
未来佛在哪里?
念佛念净土
土如影像
感应随时现

第四章福德智慧皆具足
空钵对璎珞
从福德门到智慧门
六度之首──布施
戒若琉璃,内外明洁
海阔天空
诸行无常,精勤得渡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般若智慧,光流十方
富有与贫穷
团体与成长
佛教的时空观
因陀罗网
人类的起源
神通与人类的殊胜
短篇集
菩萨眼中的阿罗汉──兼论菩萨发心

【后记】择法──妙而可用者取
 

图书序言



随喜无边功德藏


  儒家以成为君子为理想,佛教徒则以菩萨行谊自勉,菩萨不仅是我们礼拜祈求的对象,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大乘经论总是劝导佛弟子,要发大心、行菩萨道,以利益众生。菩萨有各种深广的面向,像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地藏菩萨的大愿、普贤菩萨的大行与文殊师利菩萨的大智。概略而言,菩萨是理智与情感的圆满融合。以四大菩萨的圣德来说,大悲大愿是情感的,而大行大智是理智的。从菩萨的语义来说也是如此,菩萨是古印度梵语中「菩提萨埵」的简称,意思是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也就是理智(觉悟)与情感(有情)的平衡。

  在佛教中,我们常听到关于理智与情感平衡的辞句,像是「信智一如」、「悲智双运」、「福慧双修」等,菩萨融合理智与情感有什么好处呢?他发愿在红尘俗世中帮助众生,这是情感的一面;但若只有情感而没有理性的智慧,不但不能帮助众生,反而会跟着一起沉沦。若有智慧,则能以适度的情感化导众生;相对地,情感也能避免理智走向冷漠与固执。理智与情感的平衡,能让菩萨走在慈悲、智慧与解脱的康庄大道上。

  《大智度论》正是教导我们如何实践菩萨行的良典。此论是由印度大乘佛教的集大成者──龙树菩萨,于西元二至三世纪撰写而成的巨着,后由鸠摩罗什大师于西元405年翻译成汉文。本论没有被译成藏文,梵文本后来也佚失,所以汉文本的《大智度论》,是世界上唯一流传下来的古老原本,是为汉传佛教保存人类重要哲学经典的光荣。

  藏传佛教将龙树菩萨的其他着作分为「深观」与「广行」二大类,其一为饶富深刻智慧的观察,如《中论》、《十二门论》等;其二则为广大的执行力,如《十住毗婆沙论》《菩提资粮论》等。西藏所没有的《大智度论》,洋洋洒洒一百卷、百余万字既深且广,实则包含有智慧力与执行力,是佛教中的瑰宝。《大智度论》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好比其系统性思考与论述方式,促成了中国本土宗派天台宗的成立。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直接看《大智度论》的人少了,深藏在历史的抽屉之中。所幸在近代已故印顺导师的倡扬下,又逐渐有人开始注意到它。

  《大智度论》主要阐扬论述般若经,也有提到跟菩萨行密切相关的念佛法门,因为菩萨正是以成佛为目标。般若与念佛,可从究竟的面向来说平等无差别,也可从初学的角度说其一偏向理智,另一个则偏向情感。本书主要引用《大智度论》来探询般若中观、念佛法门及六度菩萨行,除此以外,也引用其他的经论来讨论菩萨道。这并不违反《大智度论》的思想精神,龙树菩萨的特色博大精深、批判融合,本来就不侷限在一经一论之中。

  《大智度论》义理深广,当初翻译的过程无暇顾及辞藻华美,但求尽力将义理翻译正确。所以参与翻译的僧叡法师希望我们「略其文而挹其玄」,能够忽略文字的表象而直取深奥义。确实,比起鸠摩罗什大师的其他翻译,例如《妙法莲华经》,《大智度论》的文字稍显粗涩,但读来依然欢喜踊跃,因为真理自然震撼人心。希望本书能够引起读者进一步的兴趣,能够有机会阅读《大智度论》原典,亲自去发现其中的功德宝藏。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