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之雪

涅槃之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奇幻
  • 东方奇幻
  • 武侠
  • 玄幻
  • 修仙
  • 复仇
  • 成长
  • 爱情
  • 命运
  • 救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磅礡代表作「辞世偈」系列三部曲完结篇

  作者梁寒衣,一位隐于世却心怀世界的禅者。
  个人独特的文学造诣,卓然于每本作品中,
  拿起她的书,不细看,以为艰涩;慢慢读入,才知醍醐味,沁人心脾。
  初时作品尽显文学意境,但其实禅意缭绕不止,逐步花开果熟。

  尤以「辞世偈」系列作品为最,自《花开最末》开展,从《体露金风》挥洒,乃至最终章《涅槃之雪》更加璀璨光耀。看似完结的纯净一如,却仅是下一回合的萌芽新翠,每一字、一句,尽纳禅者无远弗届的慈心絮语。

  「同为禅家,我与寒衣虽未即临死生,许多地方却也直映了一句禅语:『同生不同死』。同,在她的禅家原点,在她的宗门之见。不同,则在她高峻拈提下对有缘的殷殷叮嘱。但无论同与不同,却都让我在禅这『独行道』上有吾道不孤之感。」──林谷芳

  古籍经典中禅师的一默一喝,成为千古传论的公案,悟的尽是自心明了,不好言说。哪怕风雪霏霏,人烟来去,如闹市,似古道,来也好,去也罢!来来往往,急行或停驻,究竟为的什么?这不只是禅者的追寻,更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渴问。

  无奈心似猿似马,一时明心或却忘失,每个转折处的崛起溺落,皆让人无所适从。
皑皑雪中,谁在原地等待?谁又夺目耀闪,只盼茫茫世间中,此景永驻……

  亘古枝节茂盛,飞雪似繁,是雪非雪,难为一朝风月,唯见本心。

  好一场涅槃之雪!

  「三书的差异,仅是由浅及深,更行更远,更深入宗门修行的要害与关捩。相较于前二书宗门知见、眼目,初、中机式的肇启与建立;本书更倾向深机、重量级的「高高峯顶立,深深海底行」的保任与修证。」──梁寒衣
瀚海孤星:一个时代的挽歌 作者: 陆沉 出版社: 沧溟文化 装帧: 精装典藏版,附带手绘地图与人物关系图谱 字数: 约 85 万字 卷首语:当星辰坠落,世界如何铭记那份孤独? 《瀚海孤星》并非宏大的史诗,它是一部浸透着汗水、鲜血与不甘的个人史诗。它讲述的,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试图以一己之力对抗宿命的凡人,最终被历史的巨轮碾过的故事。这不是一个英雄的胜利赞歌,而是一曲献给所有无名抗争者的挽歌。 第一部:霜降之地的守望者 故事始于广袤无垠的极北之地——“霜降之地”。这里是苍穹大陆最偏远的角落,终年被冰雪覆盖,生活着一群遵循古老契约、与严酷自然搏斗的部族。我们的主人公,卡尔文·莱茵,并非天生的领袖,而是一名沉默寡言的探路者,他继承了家族世代相传的“星象石”,这块石头据说是能预知风暴和灾厄的古物。 卡尔文的生活本应平静地在狩猎与守夜中度过,直到“灰烬之日”的到来。 那一天,天空不再是熟悉的冰蓝色,而是被一种不祥的暗红所笼罩。来自大陆中央的“律法执行者”——隶属于中央帝国“至高议会”的军队,以“统一秩序”之名,踏入了霜降之地。他们的目标,是那些被称为“异端”的古老信仰,以及那些被帝国视为“资源”的冰下矿脉。 卡尔文的村庄,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屠杀所吞噬。他眼睁睁看着长者们试图用古老的歌谣和信仰来抵挡冰冷的钢铁,最终徒劳无功。卡尔文没有选择立刻反抗,他带着幸存的几位老人和孩子们,沿着被冰封的河流,向着未知的南方逃亡。 这一段描绘了极地生存的艰辛。每一次停歇都可能意味着被饥饿或野兽吞噬。卡尔文必须学会不再仅仅依靠经验,而是要学会如何解读那些被帝国视为迷信的征兆——风向的细微变化、雪层下的震动,都成了他活下去的密码。他开始怀疑,他手中那块冰冷的星象石,究竟是诅咒还是指引。 第二部:迷雾中的低语者 逃亡之旅将卡尔文一行人引向了大陆中部的商业枢纽——“翡翠港”。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地方,充斥着走私者、逃犯、投机商人和腐朽的贵族。在这里,秩序是可以用金钱购买的,真相则被烟雾和谎言层层包裹。 卡尔文为了生存,不得不放下过去的身份,化名为“旅人”。他接触到了一群被称为“低语者”的反抗组织。他们不信奉任何宏大的口号,只相信手中紧握的匕首和能够揭露真相的证据。 在这里,他遇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薇拉·桑德斯,一位曾经的帝国文书官,因发现了议会关于资源分配的惊天谎言而被流放。薇拉的智慧和对帝国官僚体系的深刻理解,成为了卡尔文对抗帝国的关键。他们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是互相信任的伙伴,也是各自背负着沉重秘密的陌生人。 卡尔文开始利用他从霜降之地带来的“异端知识”——对自然界能量流动的理解,结合薇拉的情报,设法破坏帝国的补给线,释放被囚禁的部族成员。他不是在策划一场起义,而是在制造混乱,为那些在阴影中苟延残喘的人们,争取一线呼吸的空间。 然而,帝国对于“异端”的追捕从未放松。一个冷酷无情的帝国特工,“审判官”塞拉斯,开始追踪卡尔文的踪迹。塞拉斯代表着帝国的绝对理性与残忍的效率,他将卡尔文的每一次成功破坏视为对既有秩序的“病毒感染”,决心将其彻底清除。 第三部:旧日盟约与道德的焦灼 随着反抗行动的加剧,卡尔文发现,他所要对抗的敌人,远比想象中复杂。至高议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一个古老的、被遗忘的贵族派系——“月影议会”,开始秘密接触卡尔文。 月影议会声称他们是帝国最初的缔造者之一,他们反对当前议会的暴政,但他们的目的并非解放人民,而是夺回被“篡位者”窃取的权力。他们向卡尔文提供武器、资源和关键情报,条件是卡尔文必须帮助他们清除现任的议会核心成员。 卡尔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是继续孤军奋战,眼睁睁看着同伴牺牲;还是与魔鬼为伍,换取暂时的胜利,但最终可能将人民推入另一个陷阱? 小说的高潮部分,聚焦于一场在帝国首都外围的秘密军事行动。卡尔文利用月影议会的资源,设下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旨在揭露议会高层的腐败,而非直接的军事冲突。行动中,卡尔文必须依靠对自然环境的极致运用,来弥补自身武力上的不足。 在这次行动的尾声,卡尔文与审判官塞拉斯展开了宿命的对决。这场战斗并非纯粹的力量比拼,而是两种生存哲学、两种对“秩序”理解的碰撞。塞拉斯认为,只有绝对的控制才能避免混乱,而卡尔文则坚信,生命本身就包含着无法被驯服的自由意志。 尾声:无声的边界 《瀚海孤星》的结局是开放而沉重的。卡尔文或许未能推翻整个帝国,但他成功地揭开了冰山一角,让无数沉睡的灵魂开始苏醒。他不再是那个单纯的探路者,他成为了一个象征,一个让帝国不得不正视“异端”存在的声音。 他选择了不返回霜降之地,因为他知道,那个故乡已经成为了一个被鲜血浸透的记忆。他也拒绝了月影议会的招揽,拒绝成为任何政治棋局中的棋子。 最终,卡尔文与少数幸存的伙伴,带着薇拉收集的全部罪证和星象石,再次隐匿于世。他们没有寻求最终的胜利,而是选择了在边缘地带继续“行走”——守护那些被帝国遗忘的角落,等待下一次可以播撒希望的土壤。 《瀚海孤星》探讨的是:在一个由强大力量定义的世界上,个体微弱的反抗如何定义了“存在”的意义。这不是关于如何赢得战争,而是关于如何在失败中保有灵魂的完整性。 读者须知: 本书风格冷峻,细节考究,对于极地环境的描绘力求真实可感。它包含大量的政治博弈、伦理抉择和对古代符文及自然哲学的探讨。如果你在寻找一个浪漫化的英雄故事,你会失望;但如果你想见证一个时代如何在绝望中孕育出不屈的火种,那么《瀚海孤星》将为你打开一扇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梁寒衣


  台大外文系毕。曾参与高棉、越南的难民救援工作;异域目睹的生存死亡触发了她人道思考的写作动机。

  出生禅门,以直了生死为本务。修持因以禅门为髓脑,以华严瀚海为终极。

  蛰隐山茨十数载,参究《阿含》、《楞严》、《维摩诘》、《华严》、《大涅槃》等南、北传教典诸部。

  曾获一九九六年「普门文学」短篇小说奖。一九八九年「联合文学」小说中篇推荐奖。

  一九九九年开始,陆续于寺院、讲堂、禅学中心,弘讲《胜鬘经》、《六祖坛经》、《佛祖道影》、《证道歌》等诸部,并担任文学与禅学指导。

  着有《上卡拉OK 的驴子》、《赫!我是一条龙》、《黑夜里不断抽长的犬齿》、《一个年轻的死》、《将名字写于水上》、《雪色青钵》、《水仙的炎镜》、《迦陵之音》、《无涯歌》,以及香海文化出版《优昙之花》、《丈六金身,草一茎》、《我们体内的提婆达多》、《听啊,缅甸的竖琴!》、辞世偈系列《花开最末》、《体露金风》等。

图书目录

推荐序
相约辞世之际的好雪/林谷芳
作者序 
涅槃之雪──定作人天主,当思少室秋
编辑前言
共参共话/主编

世可辞耶?──辞世,当真辞得成吗?
四十有八,圣凡尽杀──关于禅者的早逝
梅花雪月交光处
唯以一橛活人眼目
一条拄杖为知己.之一──识得拄杖子
一条拄杖为知己.之二──楖栗横担不顾人
生死纯真
一滴水墨,两处成龙
造一座无缝塔.之一──千手大悲扪不着
造一座无缝塔.之二──珍重观世音
轻盈
涅槃时至──将示寂,视为「转一部《涅槃经》」

图书序言

推荐序

相约辞世之际的好雪
林谷芳


  佛法谈悲智双运,但就外相,禅却几乎不言慈悲,就如此,连教下耆宿都常以其偏于一边,但直言之,此正未入宗门,方有此论。

  宗门向举不二,以分别心乃颠倒缠缚之源。而既立于不二,悲智岂能双运,更须就是一事。如此,哪有举智不举悲的问题!

  举智不举悲,乃宗门接机之外现,以此而示自性自悟,但学人若真契宗门,也就能领略它那如实而独有的慈悲。

  这慈悲,在禅者身影,一个个活脱脱悟道证道之人,一个个不离世间而即超越的禅家,相对于他宗圣者的屡现神异、解脱之求诸彼岸,有他们,你才知生命竟可如此富含血肉地与道相应,如此凡圣一如地透脱自在。

  的确,「禅者的存在就是宗门对众生示现的最大慈悲」,有他们,你才更知「道不远人」,才更知修行一事诚不我虚,才知众生与佛果真无二无别。

  这样的禅者身影鲜烈,夺人眼目,更使得许多人欣羡于禅。可惜此欣羡,毕竟也尽多在行外徘徊。

  徘徊,只因世人总见机锋畅快,却忽略了禅之根柢只此一句:「了生死」。

  生死,是生命最难跨越的一关,历代禅者却以其独有之姿,何只颠覆你原有的认知,更使你知道在此的超越果真存在,果真可期。

  这是禅者示现的核心,也是宗门身影最鲜烈之处,它载诸禅籍,可惜向来少人梳理。

  少人梳理,一因禅籍多的正是那让人炫目的机锋;少人梳理,还因这死生之姿在宗门原只自然之事,常淡扫几句即止;但少人梳理,真正原因更在只有作家才能会得这淡扫几句笔下的真意。

  而如今,寒衣以一介禅家,既入于灯录与历代祖师相应,最终,更几近呕心沥血般,将此风姿直现于世人。

  直现,固因与祖师眉毛厮结;直现,也以宗门凌替,道风少见;而直现,更因禅家的死生殷切。以此殷切,寒衣固就体得祖师之恩;以此殷切,也才想将此祖师之恩转诸有缘。

  以寒衣在禅之领略及她特有之笔触,这直现,何只让历代祖师之身影跃然纸上,领旨及书写的寒衣其道人之风更就直逼眼前。原来,当代也有如此的禅家!

  同为禅家,我与寒衣虽未即临死生,许多地方却也直映了一句禅语:「同生不同死」。同,在她的禅家原点,在她的宗门之见。不同,则在她高峻拈提下对有缘的殷殷叮嘱。但无论同与不同,却都让我在禅这「独行道」上有吾道不孤之感。

  就因吾道不孤,禅家的辞世三书乃皆为之序;就因吾道不孤,乃更相约辞世之际的好雪。

作者自序

涅槃之雪──定作人天主,当思少室秋


  「红炉一点雪」──唐代禅师长髭旷曾如是表述他的道悟。

  三界火宅,无明烧燃,爱憎烧燃,不悟道、不裂破本参,则也永永无法亲见、认证出此「一点雪」的下落;则火宅尽管是火宅,红炉也尽管是红炉……从此至彼,永永坐于人性人际人事的烈火炉鞲中,蒸腾不已、焦煎不止、倾轧难息。不撞碎闸关、扑破铁面,则永永无法对晤、把掌「雪」的奥秘。

  雪。清凉,止息的雪。关闭三界火宅的那一点枢机,那一点青雪。

  「惟有涅槃永安!」如来屡屡垂示。想涅槃,想清凉立足于火线火鞲,即得先透破本面,掌握「雪」的锁钥,能召唤、持摄、安立住雪──必须作到随时作主,雪汛不断、雪色连緜、器世岑白,不烧不燬,也才算是抵达「涅槃永安」。

  准此,便不难会解一则为禅客拈而又拈,却往往堕失标的的公案了:

  庞蕴居士叩访宗匠药山惟俨。药山命十名禅客相送至门首,庞蕴乃指空中飞雪
  道:「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全禅客叩问道:「落在甚处?」
  居士遂与一掌。

  固然,是个大雪纷抛、境相空灵,依「境」而有的叹美与提问。但只作「境」会,解释为「叫人全神贯注欣赏当下美景去!」也未免忒煞辜负。

  透晓长髭旷的「一点雪」,也便不难会契庞居士的「好雪片片」:那是一个洞破了「一点雪」的雪迹雪踪,保任熟了,驾驭熟了,随时随地皆能捉捏、抛撒大雪的人!也无处不是「好雪片片」!足以畅快淋漓,大作雪踏雪踊「作家」之境。庞居士仅是当机当境,当阳拈出、现前证据而已。

  也即临终的古塔主所云的「雪伴老僧行」的那箇「雪」:若果仅是器世、现象、物质的雪,依境、依他,冬日才有,春、夏、秋不有,则三时、三处断裂,是谈不上「雪伴老僧行」的:须时时「长安讯号不断」、随常俱能弄得出雪,且「好雪片片」、相佐相偕、直成贴体道伴才行!

  如此,就不难契入圆寂的桧堂祖鉴所垂拈的「红炉一片雪」:直是坐稳家山,深行深固、「辊」成一片连牀好雪,烧也烧不化!生时,固能于人性烈焰、无明羶臊中坐稳、作用此一片雪色涅槃;死时,亦且笔直冥入此祖、佛不异,常住不动的涅槃之雪。

  这点「雪」,宗下或称为「本面」、「本真」、「本处家山」、「本地风光」;教下则称为「佛性」、「空性」、「常住法身」、「常住涅槃」。

  换句话说,见此「一点雪」,才能如实经验「旧来不动名为佛」,了「本涅槃」处,也才真正晓了「乡关何处?」,知如何「归乡」、以及「归家稳坐」。也才算是「手中有雪」:握持有此「涅槃之雪」,知其落点。

  由是,就宗门,悟道,本为悟及、见及此「涅槃之雪」;保任,亦为保护持任、巩固稳定此「涅槃之雪」;直须保得雪色纯白,无缝无隙(这是铁牛持定所谓的「大地白银都盖覆,德山无处下金鞭」!),生死两岸,人性人际的疮疖疮瘤、火线火网火墙俱无以延烧延燃、荼毒毁裂,也才能算是坐稳「无缝塔」,是「塔中人」。

  自此,也才能开堂、示法,「一条拄杖为知己」──为欲透破生死的有情击碎千关与万关。

  自然,千万则公案,千万条身影,东参西参、东指西指,瞬目扬眉、威杀棒喝,俱不离于指陈出此「一点雪」:此涅槃之雪。

  当然,惟有「惯行此道」,生时,即已安住磐稳、涅槃之雪啸喝在掌、且雪色空然的人;辞世之际,也才能开门、关门,透脱潇洒,一牀白雪,无缝接轨成大地银雪:仅是「如来去耳。」,与佛同一涅槃本色。

  能坐脱得了,俱是有此功夫,把掌了此「雪之印符」。由是「辞世偈系列」(从《花开最末》、《体露金风》至本书),本质上,均指涉「示寂」,也俱是「涅槃之雪系列」;基于这些祖师皆为「弄雪的狮子」,也皆能豁契「雪之真颜」:能悟雪,住雪,证雪,行雪,且「唤雪,雪便来」!祖德《灯录》本就是「雪之纪事」,记录一群巍峩狮子,擎拳摩掌,辊着、赛着雪戏雪踊……

  拄杖横斜,东指西指、南敲北打,便要当人返身自见此「红炉一点雪」!且千叮万嘱,要行者将之坐大、养大,凝聚成摧烧不化的冰山冰堆冰原,生死炎飈中,足以涅槃永安、常住清凉。

  三书皆标指为「宗门之眼」,在于它的重点,是为教人「开眼」,而非「闭眼」;不为「死亡」,而为「活却祖师意」;不止于「出世」、「离世」,更意在世法、出世法间的纵横自在、无缚解脱。其建构、仅是透过「辞世」──此禅者最末的「一圆相」,重建、指陈此圆弧圆相完整的迹路与轨辙:其追寻、安立的起点、中间……乃至微细微密、潜隐没灭的线段与络索。依此,立体标剖出千载祖师禅严明严恪的参学系统以及修证风貌──关于「万里一条铁」的铁道、铁汉,以及其铁嵴、铁志。

  三书的差异,仅是由浅及深,更行更远,更深入宗门修行的要害与关捩。相较于前二书宗门知见、眼目,初、中机式的肇启与建立;本书更倾向深机、重量级的「高高峯顶立,深深海底行」的保任与修证,也更见精森精严、微奥緜密;缘于「情尘不脱,有眼如盲」。所针对的,是具眼、且志欲实修的道流。

  「定作人天主,当思少室秋」──明代宗匠小山宗书曾如是咐嘱传法弟子。这箇「秋」,乃「一发危秋」,指宗门凋残、道法陵夷;也即虚云和尚所疾唿的「扶起破砂盆」之意。然则,欲「扶起破砂盆」,则得先「扶得起本体修行,扶得起自家法身法性」:不认证、保任此「一点雪」、脱然独立于人性燎原的心刺、棘丛中、作得了主;则也棘火燎原、自救不了……自己便「盲」、便「破」,就更遑论「扶起破砂盆」了!

  而「定作人天主」之道无他,也无非好雪片片,把掌、安立、作用得了此「涅槃之雪」。能如此,则不妨火里炼冰、冰中铸火,住持宗门的危丝凋零。

  无论当前悟与不悟,小山宗书的叮咛均是所有志决生死、志欲宗门的禅和须永永贴放颅额的一句。它不是今古有别,世代差异、变通、权衡的问题,而是毘卢遮那巴鼻所在:欲参得了禅,便得先「自肯承担」,自有独脱为「众中尊」的气魄与志操。

  回首,廿四个春秋,长岭孤默。修行,唯是入雪、行雪,与祖师、古德的对参与对晤。缺乏祖德们拄杖啸吼、髓旨披剖,山中将难以想像这悠漫持久、重重关隘的跋涉与穿越。

  如是,书写,也无非晒雪:再一次回温、回魂,对晤宿昔的「老师们」,晒着他们连牀连骨的涅槃之雪,且记录下雪之行履。还有,那曾一共偕行的奇峻铁道、浩广涯域、与答叩。

  依此,致敬祖、佛之恩,也敬献现在、将来的道流。

  万里一钵雪。
 
──写于公元二○一八年二月十七日,年初二

图书试读

生死纯真
 
无数无数年光以前,曾经看过一段砂漠修士的影片──那人孤独住于砂漠窟穴里,日昇、月落看着浩浩黄砂已然经历芜长岁月,却仍日日惊叹于不毛黄砂中不可思议的美丽与沉默。他如此神往于「自然的创造」,以致,採访者忍不住追问:那么,关于人类的创造呢?──关于人类的科技文明、视象传播、电影电视……是否还有喜悦、扣引之处?
 
「动画、卡通。」砂漠修士天真、而微带羞涩的回答:「如果有那些带子,我几乎可以津津有味的沈迷一整天,或数日……那是我最喜爱的。」
 
忍不住「叮铃」而笑:隔着万哩的砂碛、砂漠,于另一个宗教,另一类修行体系中,有人如脱模版般,吐露了同样孩气的喜乐与嗜味。一颗纯真之心 ──那是宗教底层最自然的会归,以及最美丽的福佑。老子道:「能婴儿乎?」──一个人过了廿、卅、四十、五十、六十岁,还能带着纯然的欢忻与喜悦,为自己(不是为孩子、家人或学生……)阅读童话、寓言、卡通、动漫或绘本,且还能「信受不疑」!……便说明了那份栩栩如生,尚未被现实腐蚀、蠹烂的天真之心。
 
十余、廿年逝灭,面向丛峯丛岭,偶尔流云般,舒卷过砂漠修士,总不禁独自微笑:人们总不断追问,一望无际,看似单调、沉闷、荒空、枯寥的砂漠,究竟有何可观、可看的呢?为何将自我闭锁、放逐于这片风干的「流刑地」?……直如眼前这架架高叠,一日又一日,看似日日重覆、一模一样、一成不变的山稜与山腹。
 
却明白,那人和己一般,眺望着一座丰饶之海,日日变换、日日深邃,鲜动、宁湛、而神美!一座人所不知不见的浩汤机体,馥丽而广袤……只是,那人看着砂漠,一己看着山。
 
直如无法想像「离开山,而活着」的情景,那人怕也难以拟想「离开砂漠,而活着」的状态。
 
不放旷天真,便也难以如是单纯,安恬地寓居自然、拥抱自然。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書局閒逛,偶然看到一本叫做「涅槃之雪」的書。當下就被這個名字吸引住了,覺得它很有意境。我平常喜歡看一些比較深度的文學作品,或是能引起我思考人生的故事。這個書名讓我想像,或許這是一個關於生命終結、又或者是一種精神上的極致解脫的故事。就像是,在經歷了所有的煩惱、痛苦之後,終於能夠達到一種平靜、超脫的狀態,那種感覺就像是一場緩緩飄落的雪,將一切喧囂都覆蓋,留下的是一片寂靜與純淨。我很好奇作者會用怎樣的筆觸去描寫這種「涅槃」的感受,以及「雪」在故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是象徵著一種純粹、超然,還是一種短暫的寧靜?又或者,是主角在面對生命中的重大考驗時,尋求內心平靜的過程。我很喜歡那種讀完一本書,會讓你對人生或世界有新的體悟的感覺,而「涅槃之雪」光聽名字,就讓我有這種期待。我希望它能帶給我一段與眾不同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在文字中找到共鳴,甚至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涅槃之雪」。

评分

我最近聽說一本新書叫做「涅槃之雪」,光是這個名字就讓我覺得有點意思。台灣雖然比較少下雪,但每次看到關於雪的電影或書籍,總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那種純淨、冷冽,又好像帶著一種療癒的力量。而「涅槃」又是佛教裡很重要的概念,代表著一種解脫,一種不再輪迴的境界。所以,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把這兩者連結起來的。會不會是關於一個人在經歷了人生的痛苦和掙扎之後,最終獲得了內心的平靜和超脫?或許故事中會有一個極端寒冷,白雪皚皚的場景,而這個場景恰好是主角心靈轉變的關鍵。我喜歡那些能夠讓人思考生命意義的書籍,而「涅槃之雪」這個書名,似乎就帶有這樣的潛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充滿意境的世界,讓我跟著主角一起經歷一段心靈的淨化之旅。說不定,讀完之後,我會對人生有不一樣的看法,也會對「平靜」這個詞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

「涅槃之雪」,這個書名一聽就讓人覺得充滿了詩意和哲思。我本身是個很喜歡文學作品的人,尤其對那些能夠觸及靈魂、引發思考的題材情有獨鍾。我會想像,這本書描寫的可能是一段關於生命昇華的歷程。也許主角經歷了無數的痛苦、磨難,就像在嚴寒的冬季中,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最終,在某個時刻,迎來了如同初雪般純淨、潔白的解脫。這種「涅槃」的意境,往往伴隨著一種洗淨塵埃、超然物外的感受。而「雪」的意象,又賦予了這種昇華一種冰冷、寂靜,卻又極致美麗的特質。我好奇作者會如何構建這個故事,會不會有扣人心弦的情節,或者細膩深刻的人物刻畫?是否會描寫一個在極致困境中尋找出口,最終獲得新生的人物?又或者,「雪」本身就是一種象徵,代表著某種無法避免的結局,但也正是在這個結局中,生命找到了永恆的安寧。總之,這個書名已經在我腦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充滿想像的畫面,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究竟會帶給我怎樣的閱讀感動。

评分

哇,這本書名「涅槃之雪」,光聽名字就有一種既清冷又充滿了生命終極力量的感覺。我平常看書的類型蠻廣的,從懸疑推理到歷史傳記,偶爾也會追追一些奇幻文學。最近,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讓我重新思考生命意義的作品。聽說這本書在網路上討論度蠻高的,雖然還沒時間細讀,但光是書名就讓我產生了無數的想像。我猜測它可能探討的是一種歷經磨難後,洗淨塵埃、獲得昇華的境界,就像白雪一樣,純淨而冰冷,卻又在某種程度上象徵著新生或平靜。我對作者如何將「涅槃」這個帶有宗教色彩的概念,與「雪」這種具象的自然景象結合在一起,感到非常好奇。難道是在極寒之地,生命如何在絕境中尋求解脫?還是說,「雪」象徵著一種暫時的凍結,在冰封之下,是生命潛藏的韌性與希望?這本書的封面設計也很有意思,我看到了一些預覽圖,色彩運用和構圖都非常引人注目,似乎暗示著故事裡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層次和意象。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段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或許會讓我對「存在」本身有更深刻的理解,或者在煩囂的生活中找到一絲寧靜的慰藉。

评分

最近有朋友推薦我一本叫做「涅槃之雪」的書,我還沒來得及翻開,但光聽這個書名,就讓我想起以前在山上看到的雪景。那種在嚴寒中,萬物似乎都停止了生長,但又帶著一種寂靜的美,好像整個世界都沉澱了下來。我一直覺得「涅槃」這個詞,在佛教裡代表著一種超越生死煩惱的境界,是一種極致的解脫。而「雪」又是那麼純淨、潔白,又帶著點稍縱即逝的脆弱。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兩個看似有些衝突,又有些莫名的契合的意象結合在一起的。難道是在描寫一段關於放下、關於覺醒的旅程?或許故事中的主角,經歷了生命中的重大創傷或無數的掙扎,最終在某個時刻,像是被一場大雪覆蓋,所有的紛擾都被暫時掩埋,而他/她則獲得了內心的平靜與超脫。我也在想,這「雪」會不會是故事裡某個重要的場景,或者是某個象徵,代表著純粹、真實,甚至是某種無法逃避的命運。總之,光是書名就充滿了哲思和詩意,讓我不禁開始期待,這本書會帶我進入一個怎樣的世界,又會給我帶來怎樣的啟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