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击要:以三句口诀直指大圆满见地、观修与行持

三句击要:以三句口诀直指大圆满见地、观修与行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大圆满
  • 见地
  • 观修
  • 行持
  • 密宗
  • 修行
  • 口诀
  • 佛学
  • 藏传佛教
  • 禅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三句击要」是以
一、直指本来面目(直指本元)
二、唯于此中决断(决定坚定)
三、对于解脱得把握(立定解脱)
此三句窍诀击中关键要点,进而见到内心的实相!


《三句击要》是大圆满非常重要的核心教义,为大圆满初祖极喜金刚所传下的教法精华。当极喜金刚在涅槃化成虹光身时,弟子文殊友再三祈请赐教,于是他赐给文殊友一个珍宝做成的小盒子,宝盒里留下了《三句击要》,用三句口诀直指大圆满的见地(见)、观修(修)和行持(行),一切烦恼自然断除,了悟自心本性!

作者大堪布彻令多杰仁波切,是宁玛派白玉传承南卓林寺培育毕业的5位第一届优秀资深堪布之一。堪布逐步依据「根本诵」解释,并穿插许多精采佛法故事、生动举例,以及口诀,令听闻及阅读者生起信心,了悟力增长。


本书四大特色:
.大圆满不共见、修、行教法
.根据顶果钦哲法王註解教授
.现今宁玛派大堪布亲自教学
.讲解阿底瑜伽更密口诀范围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巴珠仁波切
宁玛派近代名闻遐迩、极负盛誉的传承上师,也是寂天、大成就者夏瓦热、圣观世音三者无二无别的化身。

天生具有超凡的智慧,自幼便无勤通达文字的读写及解义,一生中《真实名经》、《入行论》始终不离身。虽然其为大成就者,然其一生于上师前领受了二十五次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并圆满了二十五遍的龙钦心髓前行。

一生中未盖庙宇,不收任何供养,终身出世离俗。经常以隐姓埋名的方式四处度化众生。



教授:堪布彻令多杰仁波切
具「学者及实修双有成就」美誉的大堪布彻令多杰仁波切,1958年诞生于藏印边界圣地贝玛贵,16岁时前往尼泊尔依止敦珠法王,领受各种灌顶、口传及密诀;后依敦珠法王指示前往南印度依止贝诺法王,于佛学院9年精进研习显密典籍,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第一届升座的5位资深堪布之一。

仁波切除了精通宁玛白玉传承的所有教法外,以无分别之心,学习并通达不同教派如噶举、萨迦及格鲁教法,并曾由法王达赖喇嘛处获得时轮金刚灌顶、讲解。传法教授至今25年,包括于尼泊尔雪谦寺担任堪布职、教授师4年;于西康白玉寺佛学院担任校长3年;以及于欧洲、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地弘扬佛行事业。
  
2002年成立板桥弘法中心及高雄弘法中心;2006年成立香港弘法中心;2007年于树林成立「宁玛白玉菩提昌盛闭关中心」; 2011年成立澳门弘法中心;2012年3月成立台中中心;曾任印度南卓林寺高级佛学院院长。


译者简介

张福成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学士,国立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西藏组硕士。1992至1997年任职于行政院蒙藏委员会,1994年通过国家高等考试二级。现为法会即席口译与文字翻译工作者,并固定于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担任藏文佛典教授。

图书目录

目录
作者序
导读
前言

正文
简略说明
   见地是大界浩瀚
   观修是智爱光也
   行持是胜者苗芽
详细说明
   见地是大界浩瀚
   观修是智爱光也
   行持是胜者苗芽

附录
口诀根本文

图书序言

前言
  今天讲授的是「内道佛教教法」。在「内道佛教教法」中,包括「小乘教法」和「大乘教法」两种,今天所要讲授的是「大乘教法」;在「大乘教法」中,又包括「经教乘门教法」与「密咒乘门教法」两种,今天讲授的是属于「密咒乘门教法」;在「密咒乘门教法」里,又分成「外密咒」和「内密咒」两种,今天讲的是属于「内密咒教法」;「内密咒教法」里,包括「生起次第」为主的「玛哈瑜伽」、「圆满次第」为主的「阿努瑜伽」,以及「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双运的「阿底瑜伽」三种,今天所要进行的是「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双运的「阿底瑜伽教法」;在双运「阿底瑜伽教法」中,分成「外范围」、「内范围」、「密范围」和「更密口诀范围」共四个范围,今天讲的是属于「更密口诀范围」的教法。
  就「更密口诀范围」教法而言,在西藏,纯正弘扬大圆满教法的是遍智龙钦巴尊者,在龙钦巴尊者的宗风里,分成了第一类「广大班智达传轨」。针对这点,遍智尊者撰写《七宝藏论》、《三休息论》、《三自解脱论》,以这个方式开示大圆满教法,这是属于「广大班智达传轨」。「班智达」即是博士,博士广大学习教法,就叫「广大班智达传轨」。
  第二类「心滴四支」这个教法,以「心滴四支」的方式弘扬大圆满教法,这是属于「甚深古萨里」的方式。「古萨里」即是瑜伽士或遁世者,舍弃世俗一切、舍弃人群的遁世者。
  以上这两种实修法里,今天进行的是「遁世者古萨里」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心滴四支传轨」法。
  在这里传授口诀时,有时是一位上师对着一位弟子口耳相传,这是「耳传教授口诀」;有时是上师针对一群弟子,讲解书本里的方法,以此教授口诀的也有,这是「典籍传承教授口诀」。在这两种方式中,今天所採用的是「典籍传承教授口诀」法。
  一般而言,大圆满教法属于甚深教法,即使我们内心相信大圆满教法是甚深教法,对我们也不会发生用处。以前经常用的一个比喻,譬如「雪山狮子奶」。雪山狮子奶非常珍贵,这点大家都知道,而装狮子奶所用的器皿,必须非常珍贵,也就是黄金所制成的,若使用其它一般器皿,狮子奶不能留下来,会渗透流失掉,完全不存在。
  一样的道理,大圆满教法非常重要,但就算我们了解,有渴求之心,但仅仅只是这种渴求之心是没有帮助的。大圆满实修者自己本身应当是具足缘分的弟子,而所谓具足缘分的弟子,是指内心清净。而就内心清净而言,传统的方式应当做满前行法皈依大礼拜、发心、金刚萨埵百字明、献曼达、上师相应法等五十万遍,以此积聚资粮、净除罪障,这是使内心清净的方法。另外也有一般的实修方式,也可使我们的内心纯净。
  总而言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目标是要使内心清净,再对大圆满教法生起强烈的信心,同时对于遍满虚空一切所有众生,应当要有慈心和悲心,信心强烈加上齐备慈心、悲心这两个条件,就可说是学习大圆满教法的一个适当器皿。
  如果对于大圆满教法信心强烈,那么对于开示大圆满教法的这一位上师,当然一定会有信心;如果对于开示大圆满教法的这一位上师已产生信心,当然对于这个教法就会有强烈的信心;如果对于这个教法有强烈的信心,就表示对于实修这个教法的金刚师兄弟、法友,彼此之间也会互相有信心,也会互相恭敬。在这种条件下,就可以说是学习大圆满教法的一个适当器皿,就可以向他讲说大圆满教法,可以这样认定。
  一般而言,台湾弟子都得过很多「密咒乘门」灌顶,从这个条件看,也可说是学习大圆满教法的一个适当器皿。从我个人方面,针对这个角度考虑,相信必然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可以向你们讲说大圆满教法的原因。
  关于大圆满教法,释迦牟尼佛薄伽梵在印度住世时,曾向国王因陀罗菩提开示「时轮金刚教法」,「时轮金刚教法」属于「玛哈瑜伽教法」。另外,也曾向一些弟子开示一些「玛哈瑜伽」、「阿努瑜伽」的「密咒乘门教法」。
  其中「阿底瑜伽教法」,由金刚萨埵化身大阿阇黎极喜金刚,在印度流传开来。极喜金刚在印度时,完完整整开示大圆满教法六百四十万续部,之后弟子文殊友,在拜见极喜金刚后,完整地学习大圆满教法,完毕之后,把极喜金刚所讲授的大圆满教法六百四十万续部划分成「心部」、「界部」和「口诀部」。其中「口诀部」,由于可对他开示的、具足缘分弟子并不存在之故,所以就把这个教法埋藏起来,变成伏藏教法。
  其后,文殊友所传承的弟子是吉祥狮子。吉祥狮子学习大圆满教法后,做了实修,把「口诀部」这个伏藏教法挖掘出来,进一步把「口诀部」又分成四类,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四种范围:「外范围」、「内范围」、「密范围」和「更密口诀范围」。
  其中,今天所要讲的《三句击要》这三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指大圆满的见地、观修和行持,是大圆满教法不共的见地、观修、行持,一共三个句子,所以称为《三句击要》。
  总之,大圆满教法非常重要,和其他法不一样,这一点已不必再分析、再做检查!为什么呢?因为历来有太多的成就者和大博士,详细检查分析大圆满教法,很多人也做了实修,证得虹光身的也太多了。
  就现代的例子而言,如意宝达赖喇嘛,实修的教法主要是格鲁派,但他也发现大圆满教法相当特别,所以也经常提到实修大圆满法非常必要。除此之外,密勒日巴,噶举派的大成就者,也曾讲过自己实修大圆满教法。
  所以,在格鲁派里很多人实修大圆满法,噶举派里也有很多人实修大圆满法,而宁玛派整个都是实修大圆满法,纯粹都是如此。
  既然大圆满教法如此重要,那么大圆满法的见地、观修、行持各是什么?这三方面就非常重要了。
 大家今天听了大圆满教法的见地、观修和行持,听完后,了解了:「喔!大圆满的见地、观修、行持是如此。」若有了这种了解,那是上等者,非常好;假设听完后,对大圆满教法的见地、观修、行持依然不清楚,在心里产生疑问:「喔!大圆满的见地是这个样子吗?不是这个样子吗?」产生了怀疑,那也非常好,利益也非常广大。
  印度古代大博士提婆曾说过:「佛陀所开示的中观见地,万法是空性,这个部分就算不能够了悟,仅仅产生怀疑,真的吗?假的吗?是吗?不是吗?下辈子要断除烦恼也非常容易。」所以如果对于空性见地不能够证悟,仅只怀疑,下辈子断除烦恼都会更加容易。那么听闻大圆满教法后,不要说证悟,只是怀疑都可得到广大利益,就根本不用说了。
  总之,今天用这个方式讲解,大家听闻后,也许有些人了解了某一部分,逐渐地就会越来越了解。相反地,若完全不懂大圆满的见地、观修、行持,一点点的了解也没有,但仅仅只是听闻,也都会有广大利益。我个人确实如此相信,基于这一点,所以才来讲解《三句击要》这个大圆满的教法。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三句擊要:以三句口訣直指大圓滿見地、觀修與行持》的書名,一開始就讓我眼睛一亮,這絕對是衝著我來的!在台灣,學佛的管道很多,有時候聽聽經、看看書,知識是累積了不少,但總覺得內心深處那種「了然」的感覺,好像還差那麼一點點。每次聽人家講「大圓滿」,都覺得好神聖、好遙遠,好像是佛菩薩才懂的東西。但是這本書,竟然說要用「三句口訣」就能「直指」,這也太有吸引力了吧!我就像是在一片迷霧森林裡走了很久,突然有人告訴我,只要記住三個簡單的記號,就能找到出口。我特別期待的是,這本書的「觀修」和「行持」部分。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知道道理,但就是不知道「怎麼」觀、怎麼修。像我這種容易心念跑掉的人,就需要有具體的指引,告訴我當下該怎麼做,該怎麼看。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像它的名字一樣,用最簡潔的方式,解開「大圓滿」的奧秘,並且讓我們有實際可行的練習方法,那真的是太棒了!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翻開來一探究竟了!

评分

看到《三句擊要:以三句口訣直指大圓滿見地、觀修與行持》這本書的書名,我就知道這絕對是一本為「想快速得到實質幫助」的人而寫的書。在台灣,我們身處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有太多的佛教書籍和開示,但很多時候,聽完、看完,雖然覺得有道理,但回到生活中,心念依舊起伏不定,總覺得離那種「了然」的境界還差一段距離。《三句擊要》這個名字,給我一種「一針見血」的感覺,彷彿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能夠用最精煉的語言,直指問題的核心。我非常看重「三句口訣」這個概念,因為這意味著它將非常簡潔、易懂,而且容易記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具體的「觀修」和「行持」方法。對於我這種容易走神、或者不知如何下手的人來說,能夠有一套明確、清晰的指引,是非常重要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真正理解「大圓滿」究竟是什麼,並且能夠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中去實踐它,進而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自在。這本書,我認為是為了解決「學而不行」的痛點而誕生的,我非常期待!

评分

拿到《三句擊要:以三句口訣直指大圓滿見地、觀修與行持》這本書,我第一反應是「哇,終於有這麼一本講到心坎裡的書了!」在台灣,我們常常接觸到各種法門,但有時候學著學著,會覺得理論好多,好像離自己的生活很遠,要真正「證」到什麼,更是覺得遙不可及。《三句擊要》這個名字,立刻就吸引了我,因為「三句口訣」聽起來就非常精煉,像是武功秘笈一樣,一招制敵。我希望這本書能把「大圓滿」這種高深的境界,用最淺顯易懂,而且是「實用」的方式呈現出來,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能讓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去觀照、去實踐的方法。特別是「見地、觀修與行持」這三個面向都有涵蓋,這很重要,代表它不只講觀念,還包含怎麼修、怎麼做。我常常覺得,學佛最難的就是「行持」的部分,嘴巴上說得再好聽,如果不能應用到生活裡,那都是枉然。所以,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就是它能提供一套真正可行、而且能快速產生效果的方法,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那一條直達內心平靜與智慧的捷徑。

评分

我必須說,《三句擊要:以三句口訣直指大圓滿見地、觀修與行持》這個書名,簡直就是我的心聲!在台灣,我們接觸佛教資訊的管道很多,但有時候資訊太多,反而會讓人眼花撩亂,不知道哪個才是真正能幫助到自己的。我尤其覺得,對於「大圓滿」這種高階的修行境界,常常只能從書本上看到一些很哲學性的闡述,但對於實際的「心念」如何轉變,如何去「觀」跟「修」,總是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這本書標榜「三句口訣」,這聽起來就很有力量,就像是濃縮的精華,能夠一下子抓住重點,不用繞遠路。我最期待的是,它能不能真的用這「三句口訣」,把「見地」的清澈、「觀修」的實操,還有「行持」的落地,都一一呈現出來。我希望它不是那種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啃的學術著作,而是能夠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拿出來看,就能有啟發,就能幫助我們的心安定下來,甚至能夠感受到那種「圓滿」的喜悅。我對它的期待,就是它能成為我心靈的導航儀,用最簡單的方式,帶我去我想去的地方。

评分

哇,拿到這本《三句擊要:以三句口訣直指大圓滿見地、觀修與行持》的時候,我真的是又驚又喜!老實說,學佛這麼多年,遇到的書琳瑯滿目,有些講經說法的,有些談論理論的,都很有深度,但是總覺得有那麼一點距離感,好像要花很多時間去消化,才能真正落地。這本書不一樣!從書名就很有意思,「三句口訣」!這對於我們這種有時候覺得時間不夠用,又很想在生活裡實踐佛法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就覺得「對了,這才是我需要的!」那種直指核心、簡潔明了的感覺,讓我想起以前跟師父學法時,師父總是喜歡用最樸實、最容易記住的口訣來點撥我們。這本書的封面設計也很清爽,沒有過多的花俏,就一種沉靜的力量感,很吸引人。我對這本的期待就是,它能像一位慈悲的長者,用最溫柔卻最有力的言語,引導我們走向那心靈深處的寧靜與光明。我相信,透過這「三句口訣」,定能撥開我心中長久以來積累的迷霧,讓我對「大圓滿」的理解不再是抽象的名詞,而是觸手可及的真實體驗。真的非常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