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社会学研究》期刊发行至今已近二十年。综观2001至2016年所有论文,与性别相关者数量颇丰,本书共收录十四篇论文,作者群于选文后增补「反思」,一方面重行思考并更新,另一方面也对后续研究有所期许。
无论就主题内容或研究设计,选文力求极大化多样性,概分五类:第一类是基本理念探究,其后四类大致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及非学校教育,前者又依学校内的两大主体加以区分:学生、教师,学生部分分为性别区隔及性别的交织性,后者则更广泛地探讨其性别处境,涉及不同任教阶段。同样重要的是,非学校教育场域的相关研究亦已逐渐浮现,虽然绝大多数的研究目光都朝向学校教育,但就广义而言,教育无所不在,扩大社会学的想像有其必要。
Nancy Fraser(2013)在其《女性主义的命运》一书中指出,平等和差异虽各有支持者,却往往陷入僵局,但皆非性别正义的可行概念,同时忧心强调肯认差异的认同政治可能会削弱进而取代致力于政治经济重分配的奋斗。然而她也表示,就像所有以解放为诉求的社会运动,规范的理论化(normative theorizing)仍是女性主义不可或缺的智识大业,必须提供一个愿景目标,以及一些标准用以评估各种达标的提议。她的建议是将性别正义重新概念化为一个复杂的概念,不等同于任何单一价值,无论是平等、差异或其他,而是由多元的规范原则组成,既包含平等,也涵盖差异,以及其他尚未被二者重视的,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价值都要同时被尊重,以达致性别正义。至于哪些原则构成性别正义,无法自外于特定的时空背景,Nancy Fraser立基于美国后社会福利国家以及全球化的世界,提出七项原则作为性别正义指标:反贫穷、反剥削、收入平等、休闲时间平等、尊重的平等、反边缘化、反男性中心,并指出要使这些彼此冲突的原则得以并存,有待女性主义者继续论辩与研究。
在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来临之际,《台湾教育社会学研究》出刊也将同步迈入第三个十年,期待更多女性主义╱教育╱社会学学者针对台湾社会情境进行思想实验,继续深究基本理念,检视整体的教育场域,包括学校教育及其以外的范畴,是否╱如何朝向性别正义之路前进?──杨巧玲
序 iii 从性别平等、多元差异到性别正义:一个女性主义╱教育╱社会学的想像╱杨巧玲 1
第一类 基本理念探究 17 性别平等教育推动中「平等」概念的反省╱薛雅慈(晓华) 19
反思 50
多元文化与女性主义教育学:文献评析与议题深探╱游美惠 53
反思 80
台湾性别与情感教育研究(2004-2014)之回顾分析:知识生产的挑战与展望╱杨幸真、游美惠 81
反思 134
第二类 学生性别隔离 135 性别化的兴趣与能力:高中学生类组选择之探究╱杨巧玲 137
反思 178
教育分流与性别再制──二班高中女生学生文化之民族志研究╱黄鸿文、王心怡 181
反思 226
台湾高等教育扩张对职业成就的影响:世代、性别、性别化科系与初职社经地位的取得╱彭莉惠、熊瑞梅、纪金山 229
反思 267
第三类 性别与交织性 271 我们要识字:一群国小补校中高龄妇女学生的课程观╱黄鸿文、武晓梅 273
反思 314
来自边缘的杂音:两位青少女哪咤的性别认同形构╱林昱瑄 317
反思 356
第四类 教师性别处境 359 在教育场域中实践基进民主──以同志教师身分认同与抗拒实践为例╱张盈堃 361
反思 402
成为女性主义教师:身分认同与实践经验的意义探问╱杨幸真 405
反思 444
小学职场的性别与权力:以台湾女性教师抗争为例╱李晓蓉 447
反思 482
边缘与跨界:中等师资培育性别教育课程知识/权力关系之女性主义分析╱杨巧玲 485
反思 528
第五类 学校教育之外 531 学位论文形构南洋籍婚姻移民论述之分析╱许志庭 533
反思 577
选文之作者、篇名、出处一览表
篇名 | 卷期 (页码) | 作者/现职 |
性别平等教育推动中「平等」概念的反省 | 1-1 (49-78) | 薛雅慈(晓华)╱淡江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 |
多元文化与女性主义教育学:文献评析与议题深探 | 4-2 (41-69) | 游美惠╱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性别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
台湾性别与情感教育研究之回顾分析:知识生产的挑战与展望 | 14-2 (109-163) | 杨幸真╱高雄医学大学性别研究所教授 游美惠╱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性别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
性别化的兴趣与能力:高中学生类组选择之探究 | 5-2 (113-153) | 杨巧玲╱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
教育分流与性别再制──二班高中女生学生文化之民族志研究 | 10-1 (127-174) | 黄鸿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王心怡╱台北市私立薇阁高中教师 |
台湾高等教育扩张对职业成就的影响:世代、性别、性别化科系与初职社经地位的取得 | 11-2 (47-85) | 彭莉惠╱淡江大学未来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熊瑞梅╱政治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纪金山╱静宜大学社会工作与儿童少年福利学系专任教授 |
我们要识字:一群国小补校中高龄妇女学生的课程观 | 7-1 (69-110) | 黄鸿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武晓梅╱台北市建安国小教师 |
来自边缘的杂音:两位青少女哪咤的性别认同形构 | 7-2 (83-122) | 林昱瑄╱南华大学应用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
在教育场域中实践基进民主──以同志教师身分认同与抗拒实践为例 | 1-2 (131-169) | 张盈堃╱国立政治大学幼儿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
成为女性主义教师:身分认同与实践经验的意义探问 | 9-1 (1-40) | 杨幸真╱高雄医学大学性别研究所教授 |
小学职场的性别与权力:以台湾女性教师抗争为例 | 15-1 (1-42) | 李晓蓉╱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PhD, School of Sociology,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Bristol, the UK |
边缘与跨界:中等师资培育性别教育课程知识/权力关系之女性主义分析 | 15-2 (1-43) | 杨巧玲╱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
学位论文形构南洋籍婚姻移民论述之分析 | 13-2 (1-45) | 许志庭╱国立台南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兼南大附小校长 |
从压迫到解放:南洋新移民女性自拍影片的反再现与实践 | 15-1 (89-131) | 柯妧青╱辅仁大学传播学院影像传播学系专案助理教授 |
从压迫到解放:南洋新移民女性自拍影片的反再现与实践╱柯妧青 579
反思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