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身自己熱愛的事物,重新看見生活的美好!
無論你現在幾歲,啓動創造力,永遠不嫌晚!
麵臨退休或步入中年後期的你,
無論過去的人生多麼精采,都到瞭該重新尋找生活座標的時候!
本書是暢銷作傢茱莉亞.卡麥隆纍積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教學精華,
為那些正要展開「人生第二春」的人,解答「接下來該做什麼」的疑問,
也引領正值中年後期的你「預習退休人生」,
有機會好好探索自己,發掘內在的潛能和渴望,
在日常中尋找令人興奮的事物!
「一個人無論變成幾歲,如果能一直保有創作欲,這個人身上猶如孩童的部分,就始終存在。」──約翰.卡薩維蒂(John Cassavetes),美國獨立電影先驅
◆重新定位生命座標,遇見年輕的自己 「我一輩子都在工作,當我不再工作……會不會無事可做?還來得及做些什麼嗎?」這是多數退休者的心聲。茱莉亞.卡麥隆一生投入藝術創作,逾花甲之年的她告訴你,「未來你不會『無事可做』,而會『做很多事』。」這個全新的自由和空白令人嚮往,且充滿可能性,是人生最為豐富、最能充分發揮纔華,也最具創造力的一段時間。
◆預習退休人生十二堂課,每一天都精采 進入下半場人生,從前熟悉的一切可能不復見,新的生活尚未有雛形,該如何開創全新的麵貌?茱莉亞精心打造一係列、曆時十二週的創造力課程,邀請你重啓活力,靜心愉快地和自己相處。全書收錄各界人士重燃生命熱情的退休故事,探討年輕未完成的夢、勇敢成為新手、清除內心阻礙、重新畫齣友誼圈、正麵迎接孤寂與疏離、真誠坦率做自己、尋找支持的力量……引領你為下半人生開啓全新的契機。
【啓發創造力四種工具】 褪下職場、傢庭的責任之後,讓我們點燃整顆心熱情以對的事物是什麼?本書「啓發創造力四種工具」引領你思考什麼會使自己真正感到踏實而快樂。當你運用這些工具,你看似在搖蘋果樹,宇宙卻可能給你意想不到的橘子(驚喜)……
*「晨間隨筆」是一種心靈按摩,在每個嶄新的早晨尋找靈感,引領你去發現新奇有趣的未知!
*「創作迴憶錄」,每週迴想你的過去,書寫精采和感動,這是讓你遇見那個比較年輕的你的時刻!
*「獨自散步」二十分鍾,無論是狗、你的另一半、朋友,或是行動電話,都不準陪在身旁。
*展開「玩美高手日」,每週獨自行動,這是為你一個人設計的奇遇,也隻會讓你一個人感到興高采烈。
【中年以後,安頓身心的練習】 這是一套探索心靈、充實生命的精采旅程,嘗試嚮剛退休的人提齣許多禁忌問題,像是厭煩、生活失去平衡,覺得自己脫繮而齣,卻又暴躁、激動、沮喪……藉此幫助你重燃熱情、建立新的人際關係。
*與孤寂共處的練習
寫下你人生中最感孤寂的一段時光。你身旁有其他人相伴,或者孤立無援?再花點時間,寫下你覺得自己和他人相處最融洽的一段時光。
*對抗厭煩的練習
你還記得兒時是以什麼方式麵對感受到的厭倦煩悶呢?選擇一段迴憶寫下來,讓自己重返童年時光。
*反擊負麵聲音的練習
花幾分鍾,為你內心的審查員(心裏的聲音)取名字,並描述他的模樣。他會以什麼方式對人說話呢?他特彆喜歡說哪些有貶損意味的話?
*對自己好的練習
練習「有益健康的自私」,在「坦白承認自己的情緒」和「疼惜自己」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試想,如果不會太自私的話,我想要……
*尋求支持/也樂意支持他人的練習
列齣五個曾在不同時期支持鼓勵你的對象。當我們要求他人支持,會迎嚮一段嶄新情誼;而當我們嚮他人伸齣援手,會得到相對的迴饋。
*麵對憤怒的練習
心理學傢榮格說:「每件令我們發怒的事,都能引導我們瞭解自己。」隱藏在憤怒背後的,通常都是恐懼,藉此重新探索人我關係,以積極行動麵對。
*如何花錢的練習
運用「清點收支」這項工具,知道錢花在哪裏,從中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麼,也明瞭自己需要做哪些改變。
*麵對病痛、衰老的練習
列齣五項你能為自己健康狀況做到的事,無論是嗬護身體、情緒或心靈健康都可,將它當作日常例行事務。
◆啓動心靈和行動的創造力,永遠都不遲! 告彆大半人生錶演舞颱,此刻你轉換到另一座舞颱,隻要迴歸自我本色就好,去做你想做的事!
展開行動永遠不會太遲!你的過去、現在,都可以串成精采的未來。這本書除瞭證明每個人都有創造力之外,它也證實退休是心靈與生活空間重整的時刻,每一天都有機會改變!
本書特色 1.全書分享「重燃創造力的基本工具」,並融入精采的退休生活案例,每個章節提齣功課、列齣清單提問,讓你在日常之中練習、每週驗收成果,重整也修復自己。
2.書中收錄逾160則各領域名人的格言、詩句等語錄,充滿正嚮能量及深刻意涵,引導你思索生命真義與自我價值,探究人生的本質。
3.全書提供簡易的工具組閤,其中各項工具都能搭配使用,獻給想提振活力、過得精采的每一個人。
有感推薦 硃為民/老年醫學及安寜緩和醫師、TEDxTaipei講者
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李貞慧/閱讀推廣者
李偉文/牙醫師.作傢.環保誌工
番紅花/作傢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在弘道服務的這些年,我看見很多活力充沛的長者,他們身體變老但心理朝氣蓬勃,把日子活得精采感人!本書能引領五十後的你,為下半場人生開啓新的契機,退休正是為自己構思前景的好時機,重新定位心靈和生活的座標。」──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卡麥隆證明終生追尋自我錶達,會使人心滿意足……她就是活生生的證據。對於希望在生活各個層麵都能提高創造力的人來說,這本書一定要讀。」──《書單》雜誌(Booklist)
五十後的精采:啓動創造力12堂課 X 安頓身心68個練習 生命下半場,活齣你從未想象的精彩與深度 人到五十,仿佛站在一個全新的十字路口。前半生的奔波、責任與積纍,在此刻匯集成一股強大的內在力量,等待被重新定義、釋放與塑造。這並非意味著放慢腳步,恰恰相反,這是一個重新啓動、深入探索自我潛能的黃金時期。 《五十後的精采:啓動創造力12堂課 X 安頓身心68個練習》,正是一本為你量身打造的行動指南。它不談空泛的理論,而是提供一套經過時間淬煉、注重實踐的係統方法,幫助你跨越年齡的界限,在人生的下半場,真正掌控自己的節奏,實現深層次的滿足與創造。 --- 第一部分:啓動創造力12堂課——點燃內在的火花 五十歲之後,很多人會感覺靈感枯竭,生活陷入重復的慣性。本書的“啓動創造力12堂課”,旨在打破思維的定勢,重新激活你與生俱來的創造天賦。創造力並非年輕人的專利,它是一種生命力,可以隨著經驗的沉澱而變得更加醇厚和精準。 課程核心理念: 創造力是連接“過往經驗”與“未來可能”的橋梁。 模塊一:打破認知的邊界(第1-4課) 第1課:重審你的“人設”: 誰說五十歲必須扮演特定的角色?我們將挑戰社會對中年人設下的標簽,學習如何從職業、傢庭的既有框架中解放齣來,看見“未完成的自己”。 第2課:激活“新手視角”: 經驗是一把雙刃劍。本課教授如何像初學者一樣提問,重新審視那些你習以為常的事物,發現隱藏在熟悉背後的新機會點。通過特定的觀察練習,訓練大腦跳齣舊路徑。 第3課:從“解決問題”到“提齣問題”: 大部分人習慣於應對已經發生的問題。本課重點在於訓練提齣“有價值的新問題”的能力,這是創新的源頭。我們會探討如何用不同學科的視角切入一個議題。 第4課:擁抱“不確定性”作為燃料: 麵對未來,焦慮常有。本課教你識彆和管理對不確定性的自然恐懼,並將其轉化為驅動探索和創新的能量。學習在模糊地帶找到節奏感。 模塊二:工具箱的升級與應用(第5-8課) 第5課:跨界思維的連接術: 真正的創新往往發生在領域的交叉點。本課提供係統化的方法,教你如何從A領域(如園藝)的邏輯,啓發B領域(如項目管理)的思路,構建個人知識網絡的多元鏈接。 第6課:最小化可行性原型(MVP)的個人實踐: 無論你想學習一門新語言、開啓一個小生意,還是嘗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本課將教你如何快速、低成本地測試你的想法,而不是等到一切完美纔開始。 第7課:敘事的力量:重塑你的“後半生劇本”: 你的故事決定瞭你的行動。本課專注於如何用引人入勝的方式敘述自己的未來願景,這個強大的內在敘事能為你吸引資源和同伴。 第8課:時間粒度的靈活切換: 創造力需要專注,也需要留白。學習區分“深度工作時間”和“發散思考時間”,並設置不同長度的創造性衝刺,以適應中年人多重角色的需求。 模塊三:內在驅動力的深度挖掘(第9-12課) 第9課:識彆你的“高能場域”: 每個人都有一些投入其中就忘記時間的事情。本課引導你深入挖掘過去讓你充滿激情、但可能因生活壓力而被擱置的領域。 第10課:從“給予者”到“創造者”的身份轉化: 許多人在前半生專注於服務他人。本課聚焦於將能量收迴到自我實現上,確定“我”真正想留下什麼。 第11課:與“懷疑者”和解: 剋服內心那個不斷告訴你“你已經太老瞭,該安穩瞭”的聲音。本課提供辯論和邏輯工具,瓦解自我限製性信念。 第12課:創造的“復利效應”: 如何讓每一次小的創造嘗試都為下一次積纍勢能?建立一個可持續的、不斷自我迭代的創造循環。 --- 第二部分:安頓身心68個練習——穩固內在的基石 創造力的綻放,必須建立在身心平衡的堅實基礎上。五十歲後,身體和精神的修復能力需要更精心的照料。《安頓身心68個練習》,涵蓋瞭從呼吸到心智模式的全麵調理,確保你擁有持久的精力和清晰的洞察力來實踐你的新想法。 練習核心理念: 穩定身心,纔能讓創造力的火花持續燃燒,而非轉瞬即逝。 主題一:身體的覺察與重建(15個練習) 這部分練習旨在幫助你重新建立與身體的連接,提升能量水平,而非追求極限運動。 呼吸優化係列(5個): 專注於不同呼吸法對自主神經係統的調節作用,例如“四方呼吸法”用於快速鎮靜,“腹式激活法”用於提升白天的專注力。 微動覺察(5個): 針對久坐或重復性勞動的身體僵硬,設計瞭可以在辦公桌旁完成的、不超過三分鍾的關節激活序列,如“肩胛骨滾動激活”和“腳踝動力循環”。 感官沉浸(5個): 練習如何有意識地調動嗅覺、觸覺和味覺,將日常活動(如品茶、走路)轉化為短暫的冥想,從繁雜中抽離。 主題二:心智的減壓與清晰(25個練習) 本主題是關於處理信息過載、情緒波動和日常壓力。 “思緒卸載”清單法(8個): 教授如何將湧入腦海中的待辦事項、擔憂和隨機想法進行分類和有效排序,避免大腦內存被不重要的信息占據。 情緒的“三步標簽化”(5個): 學習快速識彆和命名自己當下的情緒(非評判性地),從而降低情緒對決策的影響力。例如,區分“挫敗感”和“憤怒的錶象”。 數字邊界設定(7個): 建立清晰的電子設備使用時間錶和區域限製,保護深度思考不被通知打斷。包括“信息攝入時間窗口”的設置。 原諒與放下的練習(5個): 針對五十歲可能積纍的對過去人或事的遺憾,提供結構化的心理練習,幫助釋放舊的心理負擔,為新行動騰齣空間。 主題三:建立個人節奏與意義(28個練習) 這部分練習著眼於如何將創造力與日常生活目標相結閤,構建一個有意義的、可持續的下半場生活。 “意義錨點”可視化(7個): 每天清晨或睡前,選擇一個你希望今天實現的小“意義錨點”(例如,幫助瞭一個陌生人,完成瞭一段有深度的寫作),以此驅動一天的行動。 “非生産性時間”計劃(6個): 刻意安排不以任何産齣為目的的時間塊,純粹為瞭樂趣、好奇心或休息。這是大腦進行深層信息整閤的關鍵。 微習慣的力量(8個): 將宏大的目標分解為小到不可能失敗的每日行動,例如:每天隻讀一頁非專業書籍;每天隻寫一句對未來的憧憬。重點在於建立“持續性”而非“強度”。 迴顧與慶祝儀式(7個): 建立每周或每月的“小勝利迴顧”機製,確保你的努力被看見和肯定。這對於維持長期動力至關重要,幫助你看到每一步微小行動匯聚成的巨大改變。 --- 誰應該閱讀本書? 如果你: 覺得前半生為瞭責任而活,現在想為“自己”做點什麼,卻不知道從何開始。 擁有豐富的經驗,但感覺靈感停滯,無法將經驗轉化為新的價值輸齣。 渴望在五十歲後,不僅是“安享晚年”,而是“積極創造下一段精彩”。 需要一套結構化的工具,來平衡日益增長的身心需求與對新探索的渴望。 《五十後的精采》不是一本雞湯,它是一份實操手冊。它相信,你最精彩的創造,往往源於你最深的安頓。是時候啓動你的第二人生篇章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