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后的精采,来自你的行动与渴望:启动创造力12堂课X安顿身心68个练习

五十后的精采,来自你的行动与渴望:启动创造力12堂课X安顿身心68个练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ulia Cameron, Emma Lively
图书标签:
  • 五十后
  • 创造力
  • 身心安顿
  • 自我成长
  • 行动力
  • 渴望
  • 练习
  • 中年
  • 人生规划
  • 心理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献身自己热爱的事物,重新看见生活的美好!
无论你现在几岁,启动创造力,永远不嫌晚!

  面临退休或步入中年后期的你,
  无论过去的人生多么精采,都到了该重新寻找生活座标的时候!
  本书是畅销作家茱莉亚.卡麦隆累积超过四分之一世纪的教学精华,
  为那些正要展开「人生第二春」的人,解答「接下来该做什么」的疑问,
  也引领正值中年后期的你「预习退休人生」,
  有机会好好探索自己,发掘内在的潜能和渴望,
  在日常中寻找令人兴奋的事物!

  「一个人无论变成几岁,如果能一直保有创作欲,这个人身上犹如孩童的部分,就始终存在。」──约翰.卡萨维蒂(John Cassavetes),美国独立电影先驱

  ◆重新定位生命座标,遇见年轻的自己

  「我一辈子都在工作,当我不再工作……会不会无事可做?还来得及做些什么吗?」这是多数退休者的心声。茱莉亚.卡麦隆一生投入艺术创作,逾花甲之年的她告诉你,「未来你不会『无事可做』,而会『做很多事』。」这个全新的自由和空白令人向往,且充满可能性,是人生最为丰富、最能充分发挥才华,也最具创造力的一段时间。

  ◆预习退休人生十二堂课,每一天都精采

  进入下半场人生,从前熟悉的一切可能不复见,新的生活尚未有雏形,该如何开创全新的面貌?茱莉亚精心打造一系列、历时十二週的创造力课程,邀请你重启活力,静心愉快地和自己相处。全书收录各界人士重燃生命热情的退休故事,探讨年轻未完成的梦、勇敢成为新手、清除内心阻碍、重新画出友谊圈、正面迎接孤寂与疏离、真诚坦率做自己、寻找支持的力量……引领你为下半人生开启全新的契机。

  【启发创造力四种工具】

  褪下职场、家庭的责任之后,让我们点燃整颗心热情以对的事物是什么?本书「启发创造力四种工具」引领你思考什么会使自己真正感到踏实而快乐。当你运用这些工具,你看似在摇苹果树,宇宙却可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橘子(惊喜)……

  *「晨间随笔」是一种心灵按摩,在每个崭新的早晨寻找灵感,引领你去发现新奇有趣的未知!
  *「创作回忆录」,每週回想你的过去,书写精采和感动,这是让你遇见那个比较年轻的你的时刻!
  *「独自散步」二十分钟,无论是狗、你的另一半、朋友,或是行动电话,都不准陪在身旁。
  *展开「玩美高手日」,每週独自行动,这是为你一个人设计的奇遇,也只会让你一个人感到兴高采烈。

  【中年以后,安顿身心的练习】

  这是一套探索心灵、充实生命的精采旅程,尝试向刚退休的人提出许多禁忌问题,像是厌烦、生活失去平衡,觉得自己脱缰而出,却又暴躁、激动、沮丧……借此帮助你重燃热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与孤寂共处的练习
  写下你人生中最感孤寂的一段时光。你身旁有其他人相伴,或者孤立无援?再花点时间,写下你觉得自己和他人相处最融洽的一段时光。

  *对抗厌烦的练习
  你还记得儿时是以什么方式面对感受到的厌倦烦闷呢?选择一段回忆写下来,让自己重返童年时光。

  *反击负面声音的练习
  花几分钟,为你内心的审查员(心里的声音)取名字,并描述他的模样。他会以什么方式对人说话呢?他特别喜欢说哪些有贬损意味的话?

  *对自己好的练习
  练习「有益健康的自私」,在「坦白承认自己的情绪」和「疼惜自己」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试想,如果不会太自私的话,我想要……

  *寻求支持/也乐意支持他人的练习
  列出五个曾在不同时期支持鼓励你的对象。当我们要求他人支持,会迎向一段崭新情谊;而当我们向他人伸出援手,会得到相对的回馈。

  *面对愤怒的练习
  心理学家荣格说:「每件令我们发怒的事,都能引导我们了解自己。」隐藏在愤怒背后的,通常都是恐惧,借此重新探索人我关系,以积极行动面对。

  *如何花钱的练习
  运用「清点收支」这项工具,知道钱花在哪里,从中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也明了自己需要做哪些改变。

  *面对病痛、衰老的练习
  列出五项你能为自己健康状况做到的事,无论是呵护身体、情绪或心灵健康都可,将它当作日常例行事务。

  ◆启动心灵和行动的创造力,永远都不迟!

  告别大半人生表演舞台,此刻你转换到另一座舞台,只要回归自我本色就好,去做你想做的事!

  展开行动永远不会太迟!你的过去、现在,都可以串成精采的未来。这本书除了证明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之外,它也证实退休是心灵与生活空间重整的时刻,每一天都有机会改变!

本书特色

  1.全书分享「重燃创造力的基本工具」,并融入精采的退休生活案例,每个章节提出功课、列出清单提问,让你在日常之中练习、每週验收成果,重整也修复自己。

  2.书中收录逾160则各领域名人的格言、诗句等语录,充满正向能量及深刻意涵,引导你思索生命真义与自我价值,探究人生的本质。

  3.全书提供简易的工具组合,其中各项工具都能搭配使用,献给想提振活力、过得精采的每一个人。

有感推荐

  朱为民/老年医学及安宁缓和医师、TEDxTaipei讲者
  李若绮/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执行长
  李贞慧/阅读推广者
  李伟文/牙医师.作家.环保志工
  番红花/作家
  (依姓氏笔画排序)

好评推荐

  「在弘道服务的这些年,我看见很多活力充沛的长者,他们身体变老但心理朝气蓬勃,把日子活得精采感人!本书能引领五十后的你,为下半场人生开启新的契机,退休正是为自己构思前景的好时机,重新定位心灵和生活的座标。」──李若绮/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执行长

  「卡麦隆证明终生追寻自我表达,会使人心满意足……她就是活生生的证据。对于希望在生活各个层面都能提高创造力的人来说,这本书一定要读。」──《书单》杂志(Booklist)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茱莉亚.卡麦隆(Julia Cameron)


  茱莉亚.卡麦隆身兼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诗人,活跃于艺术界逾三十年,着有三十多本书,包括以启发创造力为主题的畅销系列《向艺术家看齐:启发孩子创造力53个练习》(The Artist’s Way for Parents: Raising Creative Children)、《创作,是心灵疗癒的旅程》(The Artist’s Way,Walking in This World)、《发现活水》(Finding Water)、《写,就对了!》(The Right to Write),以及《欢迎来到创意王国》(Supplies: A Troubleshooting Guide for Creative Difficulties)。

  茱莉亚也创作小说、诗集、剧本和歌曲,享誉剧场、电影和电视界。开设名为「艺术家之路」课程,引领许多作家、舞者、演员、导演、作曲家等,在遇上创作瓶颈时,重燃热情和活力。尽管如此,茱莉亚的创作之路走来并不顺遂,曾经茫然困惑、信心全无的她,甚至仰赖酒精来支撑自己。但秉持对艺术和创作的热情,茱莉亚不曾放弃,持续努力不懈,拾回创作的初衷,将灵感化为一件件真实的作品,并在书中分享培养创造力具体实用的方法,获得数百万读者的肯定。

艾玛.莱弗利(Emma Lively)

  艾玛.莱弗利是一位跨足音乐剧剧本和词曲创作的古典小提琴家,并身兼制作公司LivelyWorks的总裁与客制餐饮公司Bunny’s Bakery的老板。她担任茱莉亚・卡麦隆的事业经理已有十年,为其音乐创作谱写词曲。《丰盛之心》(The Prosperous Heart)是两人首度合作的得奖之作。

译者简介

陈文怡


  喜欢散步拍照。因为喜欢侯麦电影,前往法国读书生活。法国蒙贝利耶三大剧场艺术系电影组硕士。曾任编辑,也曾翻译小说、食谱、电影字幕。

图书目录

前言/五十后,你依然活得美丽精采

第1週 重新燃起惊奇的天性
恢复童年感受过的惊奇
永远不会太迟
回击内心的审查员
与怀疑的心态搏斗

第2週 重新激发自由的感受
加强独立自主的能力
将时间过得愉快充实
清理生活空间与思路
排除厌倦烦闷
确立日常例行事务

第3週 重新触动与人连心的感觉
选择身边的伙伴
正面迎接孤寂与疏离
主动付出,扩展自己
寻找支持的力量

第4週  重新开展明确的目标
看重你的天职
留下世代珍藏的遗产
重新定位生命座标
向生命中的良师看齐

第5週  重新唤起诚实的意识
坦然面对真相
疑虑是信心的劲敌
影子艺术家
面对令人发狂的人

第6週  重新领悟谦逊的力量
怀抱谦逊之心
放下自我防御
摒弃完美主义
积极寻求协助

第7週  重新回复适应环境的弹性
实验,并记录结果
对神祇的独特概念
起身去运动
大自然的赠礼
有意义的巧合

第8週  重新触发欢喜的情感
真正的欢喜
换个心情陪伴孙子女
异想天开的力量
幽默的慰借
养一只宠物为伴
生活中的小奢华

第9週  重新引发积极行动的意念
重新定义「成效」
积极採取行动
金钱与心灵的富足
从照顾他人转而呵护自己
「合适的下一件事」引发行动

第10週  重新注入活力的生机
补充你的精神泉源
有益健康的自私
面对病痛,追求健康
平衡伴侣关系
化苦痛为活力

第11週 重新引燃冒险的意念
为冒险而冒险
崭新的人际关系
透过旅行,探索新视野
设定新目标

第12週  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
创造力,永不止息
无悔人生
活在当下的魔法
持续前进,永不孤单

尾声/探索心灵、充实生命,带着活力上路!

图书序言

前言

五十后,你依然活得美丽精采


  我们终生都能对自己的兴趣保有满腔热情,也能全心投入种种计画;即使年满六十五岁,我们依旧可以是活力充沛的新鲜人。

  二十五年前,我写了一本跟创造力有关的书,书名是《创作,是心灵疗癒的旅程》(The Artist’s Way)。这本书按部就班,详细说明如何使一个人恢复创造力,以及运用创造力的方式。我常说这本书是一座「桥」,因为它能让人从满怀压抑恐惧的岸边,动身前往乐土,坚定实现自己的创造力。尽管运用这本书的人没有年龄之分,但我发觉刚退休的学生最迫切需要。我在这些人身上,都感受到一项课题,这来自他们的老成圆熟。多年来,他们许多人都向我求助,要我帮忙处理他们离开职场、身处过渡期间遇到的特定问题。此刻你拿在手里的这本书,是我四分之一世纪的教学菁华,它试图为我那些目前正展开「人生第二春」的学生,解答「接下来该做什么」的疑问。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一些问题,它们都是刚退休的人普遍会面临的一些问题,包括时间太多、生活杂乱无章、突然感觉身旁事物老旧过时,以及面对未知显然令人恐惧,自己心里却感到异常兴奋。正如我一位朋友最近在担心:「我一辈子都在工作。如果我不再工作,日后我会不会……无事可做?」

  答案是不会。未来你不会「无事可做」,而会做很多事。你心中充沛的灵感泉源,将令你诧异欢喜;而且这样的泉源,只有你自己能开发。将来你会发现,你不是唯一渴望满足自己创作欲的人;你也会发觉,创造力工具会帮助你走过退休带来的特有课题。曾透过创作而恢复和运用自身创造力的人,都会发觉现在用的某些工具非常熟悉。其他创造力工具若非是全新工具,就是原有的工具有了新的用途。这本书尝试向刚退休的人,提出许多禁忌问题,在这里只先列出几项,像是厌烦、生活失去平衡,觉得自己脱缰而出,却又暴躁、激动、沮丧。这本书试图提供简易的工具组合,里面的工具都能彼此搭配使用。实践这本书的内容,将为你带来崭新人生,也使你充满创造力。这本书除了试图证明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它也尝试证实开发自己的创造力,永远都不嫌迟。

  我父亲是一名广告业务员,他在三十五年的职业生涯中,过得忙碌又成就非凡。退休时,他返璞归真,养了一只苏格兰㹴犬,取名为「小蓝」,每天都带着牠,散步走长长的路。他也买了一副赏鸟望远镜,还发觉不时记录这些长了翅膀的伙伴,会带给他惊奇与欢乐。他曾看到雀鸟、灯芯草雀、山雀、鹪鹩,和其他更奇特的鸟,例如白鹭。父亲每年有一半时间住在佛罗里达州,在一艘帆船上生活;另外半年,则住在芝加哥郊外。他很喜欢辨识鸟类间的差异,也迷恋牠们古怪滑稽的举动。

  对父亲来说,当独自在船上生活已经太过危险,他就搬到北部定居,在潟湖畔的一幢小屋安顿下来。他在那里发现了北美红雀、唐纳雀、冠蓝鸦、猫头鹰,偶尔也会看见鹰隼。我去探望父亲时,他会跟我分享对赏鸟的热爱。他的热情极具感染力,使我自然买下美国鸟类学家兼画家奥杜邦(Audubon)绘制的鸟类复制画;而我买的画,都是他看到的那些鸟。这些画经裱褙与仔细加框之后,令我雀跃不已。转眼间,父亲刚培养的兴趣就成了我的嗜好。

  「赏鸟只需要时间和注意力。」父亲这么说道。退休让他有时间可以赏鸟,赏鸟也成了他专注的焦点──那些鸟一直陪着我父亲。当他看着一只巨大的蓝色苍鹭在眼前筑巢,总是兴奋无比。

  我去探望父亲时,总是期待有机会瞥见苍鹭筑巢。苍鹭可爱又优雅,父亲会耐心等牠出现──父亲的耐心是退休带给他的意外收获。从前在干劲十足又充满压力的职场生涯中,父亲既没有养狗,也不曾赏鸟。但大自然依旧会唿唤他;而这样的唿唤,只有在他退休后才能充分回应。

  我五十四岁那年,搬到纽约的曼哈顿;六十四岁那年,由于年岁增长,我再度搬家,迁居新墨西哥州的圣塔菲(Santa Fe)。我认识两个人住在圣塔菲,分别是写作老师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和饲养一流摩根马的爱柏塔.弘斯亭(Elberta Honstein)。

  我喜欢写作,也喜欢马。有人可能会说我有这两项最重要的基础支持,所以适合搬到圣塔菲。虽然住在曼哈顿那十年间,我确实都自由写作;不过那段期间,我并没有骑马。我搬到圣塔菲,是《创作,是心灵疗癒的旅程》中一项习作的结果。当时我先列出一份清单,写下喜欢的二十五样东西──列在清单最前面的项目是鼠尾草、一枝黄 、杜松、喜鹊、红翅黑鹂,和辽阔无垠的天空。简单来说,这份清单属于美国西南部,纽约在其中完全没有露面的余地。没错,我喜爱的一切,全都是美国西部的动植物,像是鹿、郊狼、短尾猫、老鹰和隼。即使我现在才意识到,从纽约搬到圣塔菲,可能是我此生最后一次搬家,不过我开列这份清单当时,并没有考量自己的年纪。

  为了找房子,我拨出三天时间,从纽约飞往圣塔菲,开始寻觅住处。我列了一份想要的住处条件清单,包括:我要一间涵盖所有起居设备的公寓套房,不要一整栋房子;而且从住处步行就能到达餐馆和咖啡店,也看得到山景。房仲人员带我去看的第一个地方,完全符合清单上的每项特色,但我不喜欢那里。之后我们继续看仲介一览表上的房子。其中有许多待租房屋都以浅色地毯为特色,而我长期沉浸道家学说,知道这种地毯会引来灾难。

  就在找房子的第一天快结束时,房仲人员开车载我去看了最后一间房子。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带妳来看这间房子。」我们抵达时,房仲人员开口说道。通往房子的那条路曲折泥泞,我们行经路面时,房仲人员始终上气不接下气。她带我来看的这间房子,是泥砖砌成的小屋,而且院子里有玩具散落。「住在这里的是一位女士,和她的四个孩子。」房仲人员向我道歉。我盯着屋里看,里头到处都是玩具和衣服,长沙发也随便乱放,使屋里显得拥挤不堪。

  我对这位心生不安的房仲人员表示:「我要这间房子。」这幢屋子四周种了杜松,使房子若隐若现;而这里看不到山景,距离餐馆和咖啡厅也有数公里远。话虽如此,这幢小屋却大声唿喊,要我「回家」。这间房屋的车道陡峭,冬天很可能危机四伏──我想大概得习惯陷在雪里。不过,屋子是八角形窗,窗旁有树木围绕,也是它特别吸引人之处──我知道父亲会喜欢这间可爱的「鸟屋」。我把这里当作我的写作室;我深深感谢在这个鸟笼度过的每一天所带来的领悟。

  这幢泥砖小屋坐落在半山腰上,如今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将近三年。这三年间,我收藏书籍,也交了朋友。圣塔菲被证实环境宜人,适合人居。这个城镇充满喜爱阅读的人,而我的作品在这里也广受青睐。常常有人从印在书衣上的照片认出我来,同时对我表示:「谢谢妳写了这些书。」我煞费苦心,设法融入圣塔菲的生活。我拥有的友谊,都以朋友和我共同的兴趣为基础,像我相信创造力是一条心灵之路,而我的朋友之中,很多都算是佛教徒和威卡教徒。

  每隔三个月,我会回曼哈顿一趟,在那里的工作坊授课。曼哈顿这个城市虽然热情友善,却让人很受不了。面对我的学生,我都说自己是「来自圣塔菲的茱莉亚」。我告诉他们,我喜欢住在圣塔菲,千真万确。

  这间房子的车道后方有个信箱摇摇欲坠,寄给我的信,都会在那里面。我收到的信,很多都令人不愉快,我必须强迫自己,才会打开信箱收信。

  搬到圣塔菲的第一年三月间,我年满六十五岁。可是那年一月,就已经有大量宣传品寄来,内容都与变老有关。每天我都会收到医疗保险函和特殊保险通知,它们都将我视为年事已高的人。这样的邮件让人感觉受到侵犯,彷彿我的生活遭人监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说实在,许多申请医疗保险的人,也都知道我现在六十五岁了吗?

  我发现自己害怕过生日。也许我心里仍自以为青春,但大家都已经公认我是长辈。收到这样的信,甚至像在要求我为墓地付款。显然我不仅变老,还正逐步接近人生尽头。我要家人为我负担葬礼费用吗?不,我不要。

  这样的邮件化身为一面镜子,在刺眼又无情的光线照耀下,映照出我的镜中倒影。镜子里的那个我,笑纹成了皱纹,喉头上也出现皱折。这使我想起诺拉.伊佛朗(Nora Ephron)在二〇〇六年出版的回忆录《我的脖子感觉很糟糕》(I Feel Bad About My Neck)。我六十岁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认为它很夸张。不过,那是我对自己的脖子感到糟糕之前的事,也是我还没变成六十五岁,还没成为公认的老人之前的事。

  大家都以「长辈」这个词汇来称唿六十五岁以上的人,然而,大家称为长辈的人,并非每一位都像老人──况且不是每个人都在六十五岁退休;有些人在五十岁退休,有些人则在八十岁退休。年龄是一种相对概念。多数职业艺术家终其一生不会退休,正如约翰.卡萨维蒂(John Cassavetes)所言:「一个人无论变成几岁,如果能一直保有创作欲,这个人身上犹如孩童的部分,就始终存在。」也许我们可以称这种状况是「变老但朝气蓬勃,而且仍富有活力」,卡萨维蒂本身就是这句话的绝佳典范。卡萨维蒂既是演员,也是导演。他拍了许多电影,也参与很多电影演出,而这些影片,都反映他的信念所在。他和包括他的妻子吉娜.罗兰兹(Gena Rowlands)在内的全体演员通力合作,在电影里诉说关于亲密与情谊的故事。由于年纪使然,他往往在电影里安排自己演出内心不安又矛盾的人。他的热情显而易见。即使他在电影中扮演全片最年长的角色,他的心也永远显得年轻。以卡萨维蒂为榜样,我们终生都能对自己的兴趣保有满腔热情,也能全心投入种种计画;即使年满六十五岁,我们依旧可以是活力充沛的新鲜人。

  有人告诉我,在圣塔菲,六十五岁算是中年。我去食品杂货店购物时,也确实留意到有许多年长人士推着手推车在店里选购商品。大家都是在退休后才来到圣塔菲。虽然我几乎已经习惯听到有人问我:「妳现在还写作吗?」实情却是我根本无法想像不写作的日子。我的写作计画一个接一个,而且两个计画间的空档,总是令我感到惊恐。这件事让我发觉,我不信任自己的步调。尽管我的着作已经超过四十本,但心里仍然害怕自己的每本书就是最后一本,同时也畏惧年龄终究会成为我写作的绊脚石。

  最近我跟芭芭拉.麦坎利实(Barbara McCandlish)谈过。她是治疗师,天资聪颖。

  「我糟透了,」我对芭芭拉说:「我怕自己再也无法写作。」

  「我认为妳怕的是变老。」芭芭拉对我表示:「我想,如果妳可以写下这件事,妳应该就会发觉自己又能无拘无束继续写了。」

  创造力始终都能解决问题。美国剧作家理查.尼尔森(Richard Nelson)决定投入新计画,而他的年龄对这件事完全不成问题。理查最近推出的作品之一,也就是《爱波家族剧场》(The Apple Family Plays,暂译)系列剧作,正足以为鑑,向我们说明献身自己热爱的事物,会为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可能性。

  西班牙画家毕卡索(Picasso)说:「每个孩子生来都是艺术家。这种天分会一直跟随着他们,直到长大成人。」

  具备热情,且愿意投身其中,以及最重要的──有勇气成为新手,都是从事艺术创作需要的条件。而上述条件,我们其实都已具备。

  ◆恢复创造力的基本原则

  1.创造力是生命既有的自然法则。生命就是能量,而这股能量既纯净,又有创意。
  2.天地万物之中充满创造力,包括我们自己也是。
  3.当我们打开心门,迎向自己潜在的创造力,我们也正开启心扉,迎向那位潜藏在我们心里和生命中的创作者。
  4.我们自己就是创造力的结晶。因此,反过来说,我们必须让自己有创造力,才能使创造力源源不绝。
  5.创造力是造物主送给我们的天赋。发挥我们的创造力,也就是将我们拥有的这份礼物,回赠给造物主。
  6.拒绝让自己变得有创造力,是固执的表现,也和我们真正的天性背道而驰。
  7.当我们开放心胸,探索自己的创造力,我们也正在向造物主敞开心扉,让自己走向愉悦又井然有序的境地。
  8.当我们向自己心中和生命中的创作者,打开启发自身创造力的管道,许多温和又强而有力的变化,都可预见。
  9.释放自己,让自己的创造力愈来愈丰富,不会造成任何危害。
  10.我们具有创造力的梦想和渴望,都来自天赐。当我们朝自己的梦想前进,我们也正走向自己的灵性。

  ◎如何运用这本书

  本书是一套课程,历时十二週。只要想增进自己的创造力,无论男女,都能运用它。「自命为」艺术创作者的人,未必适用这套课程,因为它是针对此刻要迎向人生第二春、正置身过渡时期的人所设计的一套课程。这些人目前正走出既有的生活,也正迈入另一段尚未成型的人生。对某些人而言,这段时间可能是从一成不变的职场退休的日子;对其他人来说,这段时期也许是孩子一旦长大离家,自己就可能会面对的空巢期;对另一些人而言,这或许只是突然有人为自己烙上了「老人」称号,而企图让自己原本就有创造力的心灵,能恢复活力的一段时光。

  每一週,你都会读到我为该週准备的章节内容,也会完成我为每个章节安排的功课。你将与四项基础工具携手合作,包括每天运用的工具「晨间随笔」(Morning Pages)、每週进行一次的「玩美高手日」(Artist Date),和每週两次的单独「步行」。至于「回忆录」,则会在这十二週内持续进行。因为你在这段时间,会不断回想自己独有的人生经历,而且会一次选一个容易驾驭的段落,让自己回顾过往人生。

  十二週,也就是三个月。虽然这段时间听起来似乎很长,但不妨将它视为你为人生的下一阶段,投入的每週数小时投资。

  ◆恢复创造力的基础工具

  ✽晨间随笔
  每天提笔写下心里想到的任何念头,写满三页。这是每天早晨要做的第一件事,而且「只写给自己看」。 

  ✽回忆录
  每週写一次回忆录。这是引导自己触动记忆的过程,以一次增加几年的方式,回顾自己的人生。

  ✽玩美高手日
  这是为了探索某种好玩事物,而每週进行一次的独自探险。

  ✽步行
  单独步行二十分钟,每週两次。只身散步时,无论是我们的狗和朋友,或是行动电话,都不会跟随我们。

  介绍这些工具给你,令我极为兴奋。运用这些工具,将会使你的生活改观。期盼你在自己写下的晨间随笔和人生经历中,会发现未来的生命样貌。我相信所谓人生第二春,是我们生命中最令人兴奋、也是最能让人实现自我的一段时期。

图书试读

第9週  重新引发积极行动的意念
 
我们会感觉自己陷于困境,往往不是因为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而是确实知道自己的下一步──只是不喜欢做这件事。在这个星期,你将检视「合适的下一步」,也将省思自己该如何跨出这些和缓步伐。在回忆录中回首过去,也许你可以明确指出自己人生中积极活跃或成绩斐然的一段时间──它引导你个人、你的创造力和经济状况步向何方?那段时期如何影响你今天的生活?想起你当时如何奉献精力,那是否会影响你现在打算如何运用活力?你当前的生活可以过得精力充沛,不会死气沉沉。目前你是否发觉自己更能意识到想做什么,以及该如何与何时做这些事呢?生活中错综复杂的情形,因而变少了吗?要提高成效,永远都有办法。
 
◎重新定义「成效」
 
「休息并非无所事事。夏日有时躺在树下草地上聆听流水潺潺,或望着云朵飘过蓝天,不能说是浪费时间。」──英国银行家约翰.卢伯克爵士(Sir J. Lubbock)
 
「退休的人能做什么,才会觉得自己富有成效」,和「退休失去工作,要如何才能感觉自己依然有生产力」,这是许多退休人士会同时面临的两个问题。一般来说,所谓的成效,在我们从事一份工作,或经营一项事业时,都由他人的期待来定义──像是公司、老板和客户的期待。这是因为我们当时的目标,是由其他人所设定,那不是自己的目标,我们只是在为这些目标的利益努力,并因此领取薪资。退休后的我们,会发觉需要重新定义成效,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设定属于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必须自问:「目前我该怎么做?」同时以自己的见解回答这个疑问。
 
◆减压时期,另类的成效
 
柏妮蕬六十五岁那年,离开历时四十载的职业生涯,从教师工作岗位上退休。过去四十年间,柏妮蕬每年都尽忠职守,遵循学校的课程计画,她自认「富有成效」。不过,退休的日子却使她感到漫长而空虚。这种状况,直到她学会为自己重新定义「成效」,才告一段落。
 
柏妮蕬喜爱唱歌。当她试图不再以学校为准则,并尝试以其他方式让生活同样过得富有成效──浮现她心头的第一项活动,就是歌唱。冬日到来,总伴随着耶诞颂歌,柏妮蕬于是加入教堂唱诗班。以往年轻时,柏妮蕬也弹过钢琴,因此她现在重新开始弹琴,每週上一次钢琴课,并以练琴填满漫长的午后时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退休不久的教师,生活节奏突然慢了下来,一时之间,我反而有些不适应。孩子们都大了,工作也结束了,突然觉得生活空了下来,心里总有些落寞。这本书的名字《五十后的精采》,就像一句温暖的召唤,告诉我人生还有无限可能。我尤其对“启动创造力12堂课”这部分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创造力就是画画、写诗,是那些需要天赋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视角,它似乎在告诉我,即使是调整厨房的摆设,或者尝试一种新的烹饪方式,都可以是创造力的体现。我希望通过这12堂课,能够重新发现自己隐藏的创造力,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和充实。

评分

这本书《五十后的精采》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和希望,它为我这样正处于人生“中年”阶段的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曾经对未来感到一丝茫然,不知道在告别了事业的辉煌和家庭的喧嚣之后,该如何继续闪耀。而“来自你的行动与渴望:启动创造力12堂课X安顿身心68个练习”这样的副标题,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我特别期待“启动创造力12堂课”的部分,希望它能帮助我重新发现那些被遗忘的热情,并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生活品质的人,即使到了五十岁,我也从未停止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本书《五十后的精采》,给了我一个绝佳的机会,去审视自己,并为生活注入新的活力。《来自你的行动与渴望:启动创造力12堂课X安顿身心68个练习》这样的副标题,让我看到了它的全面性。它不仅关注内心的成长,也强调实际的行动。我尤其期待“启动创造力12堂课”的部分,它或许能帮助我发现一些新的爱好,或者在现有的兴趣基础上,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而“安顿身心68个练习”,则是我放松和充电的秘密武器。

评分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按部就班”的人,喜欢规划,讨厌意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生活中的惊喜往往来自于那些不期而遇的时刻。这本书的《五十后的精采》这个名字,恰恰击中了我的心。我渴望在人生的下半场,能够拥有更多的“精采”,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平淡”。“启动创造力12堂课”听起来就像是一场探险,它鼓励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引导我,一个自认为“缺乏艺术细胞”的人,去挖掘和释放我的创造力。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和设计都非常精致,给人一种温暖而高级的感觉。翻开书页,里面的排版也十分清晰,文字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读起来不会觉得拥挤。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安顿身心68个练习”这部分。在经历了多年的辛劳工作和家庭琐事后,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有些疲惫。我渴望找到一种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重新找回平静的方法。书中的练习,从简单的冥想、呼吸法,到一些更具象化的活动,都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我尝试了其中几个简单的练习,发现效果立竿见影,仿佛内心的焦虑得到了舒缓,身体也变得更加放松。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它“启动创造力”的理念所吸引。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才华,但我却渴望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和惊喜。这本书的12堂课,听起来就像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创意工作坊”,它会教我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将这些灵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我尤其好奇,那些“安顿身心68个练习”会是怎样的形式?它们是否能够帮助我在忙碌之余,找到片刻的宁静,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激发我的内在创造力?

评分

我是一位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女性,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时期。然而,《五十后的精采》这本书,就像一道曙光,点亮了我对未来的憧憬。它所倡导的“来自你的行动与渴望”的理念,让我感到振奋,因为我一直相信,人生的精彩在于自己能否主动去创造。我尤其对“启动创造力12堂课”充满了好奇,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课程,能够帮助我这样一位“平凡”的女性,重新点燃内心的激情,发现自己身上隐藏的无限可能。

评分

拿到这本《五十后的精采》,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方法论”。“来自你的行动与渴望:启动创造力12堂课X安顿身心68个练习”这个副标题,清晰地勾勒出了它的内容框架。创造力,这个词对我来说,总感觉是属于艺术家、发明家们的专属,我总觉得自己离它很远。但书中却告诉我,创造力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日常的点滴之中,需要被唤醒和培养。12堂课的设置,循序渐进,让我觉得学习起来不会那么有压力。更吸引我的是那68个“安顿身心”的练习,这部分更像是心灵的“SPA”,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自我关照,这恰恰是我目前最需要的。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在人生的下半场,为我点亮了一盏指引前行的灯。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按部就班,虽然稳定,却少了些许色彩。尤其进入五十这个年纪,曾经的热情似乎被岁月磨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甚至有些挥之不去的迷茫。我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就这样过完余生了?是不是所有 exciting 的事情都发生在年轻的时候?这本书的书名——《五十后的精采》,本身就带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承诺了一种可能性,一种不设限的未来。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如何在年过半百之后,重新点燃内心的火焰,找回属于自己的精彩。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五十”是一个分水岭,仿佛人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甚至有些沉寂的阶段。但这本书《五十后的精采》,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告诉我,五十岁,恰恰是人生最富魅力的开始,是重新定义自己、释放潜能的最佳时机。我非常喜欢“来自你的行动与渴望”这个说法,它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和内在的驱动力,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强加给你什么,而是引导你去发现自己本身就拥有的力量。我迫不及待想知道,12堂创造力课程会如何引领我,去打开通往更精彩人生的那扇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