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西元二〇一四年,日本老少比破二,也就是一个有生产力的人要养活两个老人,社会开始出现「嫌老」的气氛,因为负担太重了。于是,「暴走老人」、「漂流老人」、「痴呆老人」……等的称唿开始在年轻族群的言谈之间流传,坊间也出现以这种不雅名称为书名的书,一时之间,老人成为不受欢迎的族群。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台湾这两三年有人推动平权,把「外劳」的名称更改为「移工」,是对外来工作者的尊重,是理性社会的表现;对于老人的问题虽然讨论愈来愈多,但还没有看到贬损老人的言论。
台湾今年进入前期老人时代,老少比将破一。根据日本经验,老少比一的社会,由于大家对「自己也会老」的认知,勉强可以接受对老人的负担。但台湾人口老化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国家之一,将来老人化问题的严重程度将远超过日本。
台湾人口老少比破二的时间会来得比我们想像的快。老少比破二是怎样的景象?举日本为例子,去年,日本社会继「暴走老人」、「漂流老人」……等不雅称唿后,对老人又有新的名词出现,叫「下流老人」,下流指的是贫穷,也就是贫穷老人,根据报导,日本约有六百万到七百万名贫穷老人,也就是每四个老人就有一个贫穷老人。日本媒体对贫穷老人如此描述:「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因困苦而在营业场所顺手牵羊,被店员或警察斥责的老人;因付不出医药费,无法就医,只能在家服用成药,借以抑制各种疼痛的老人;居无定所,或居住在卫生环境极差的独居老人;无人照顾,一个人孤独又穷又病,迈向死亡的老人……」
这些景象会不会发生在台湾?和日本一样,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对老人的照顾有限,而且会是每况愈下。另一方面,太多的穷忙族、月光族、靠爸族……充斥着社会,子女也是靠不住的。面对不容乐观的外在环境,如果不想成为贫穷老人,唯一可行的途径是自立自强。
自立是改变生活型态,过养生的生活,尽力维持身体的健康,生活可自己处理,不需要依赖他人。自强是谨慎理财,设法开源节流,储备足够的养老金,打造不需要依赖子女或政府资助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