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在研究所阶段开始从师英国导师多玛斯、奥洛林,过程是这样的,一开始我学神学,但是天主教神学院拒绝我就读,只有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欢迎我。我在研究所非 常自由,老师鼓励我专心投入学术,我在一年级时写了一篇关于尼撒国瑞的教父学小论文,可是当时中原大学的老 师们专业不在教父学,于是我寄给几位不同国家的教父学 学者,想跟他们请教学问,其中奥洛林教授回信给我,他的确看了我的文章,给我几点提示,然后告诉我我的诠释 方法是30年前的老方法,他想教我当代历史神学的研究方 法,于是就这样我很自然的开始拜奥洛林为师。可是当时 我还不知道他在英国或天主教英语神学界的学术地位和深 度。我只知道有学者要收我为徒,高兴的以全副精神,力求在硕士毕业后获得大学博士班奖学金,但不可得。
奥洛林不仅是英国天主教学术界推选的首席权威,而且年轻时曾经在道明会英国会省任教,天主教改革运动在当代的英国与在台湾截然有别,有一部分是历史因素,有一部分是因为他的着作使然。若要懂透奥洛林的历史神学研究方法,就不可不读奥洛林的着作。有人曾经告诉我,如果你的导师是这么优秀,他应该在剑桥或牛津任教,可是诺丁汉这所大学还好,我当时没有多说什么,只心想,我只是一个小学生水平程度的神学学生,我只想读懂导师的思想,其他人的看法,对我不是很重要。
奥洛林的思想,依照我目前的理解,他不属于新士林学派,不属于卡尔拉内或圣多玛斯的思想系统,但他却欣赏新士林学者的贡献。他也不属于圣公会或新教体系。他与孔汉思是相同阵线的教会内改革者。但与孔汉思不同的是一位是德语界的改革者,被德国天主教排斥,在新教神学院任教的天主教徒,孔汉思到死前还是认为自己是天主教徒;但奥洛林是英语界的学者,也许是时空环境不同,他能够在后改革时期的英国天主教神学界或英语系神学界受到极大尊敬,专着研究天主教梵二礼仪改革,即使批评力道之强,但大多数学术界学者还是认可的。即使有人不同意他的看法,但到目前为止,就我了解,有贡献式的批评和愿意真正指出他问题的学者不多。
奥洛林着作繁瀚,光是学术论文就超过两百多余篇,专着超过20多本,若非专门学者投身研究,的确难以懂全他的思想。今以我微薄之力,尝试将导师刊登于期刊的五篇着作呈现于华人读者之前,希望使读者窥一斑而见全豹。
在我的记忆中,我所认识的华人界比较有深度的神学学者是已世的朱修德神父和温保禄神父,一位比较幽默,一位比较严肃,可是当我认识奥洛林神父时,我好像又回 到了15~6年前,与他们相遇的样子。他讲的每个重点,对我状况或神学观点的每个洞察,都可以让我内心发出赞 叹。做神学会改变自己的生命,神学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 结,也许读者不完全同意奥洛林的观点,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他的确改变了我对当代天主教神学教育的看法。他 对神学论证的精确度是强烈的,又因学术真理,的确与宗 座神学院的教学观点不同而且不妥协。但在字里行间,我 又能够感受到他深思熟虑被后的不断反省和谦虚。
最后,关于翻译与任何错误有我负责。希望未来还有更多导师的着作被翻译成中文。
杨彦骐
圣若瑟瞻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