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五版)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國際貿易
  • 貿易理論
  • 貿易政策
  • 國際經濟學
  • 經濟學
  • 外貿
  • 全球化
  • 國際經濟
  • 經濟管理
  • 高等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次改版主要是納入最近國際貿易政策相關議題,包括數位貿易的發展(第17章)和美國川普總統的雙邊主義(第15章),這些對貿易政策均有相當衝擊。此外,更新區域協定(如TPP)的最新發展以及環境保護議題(巴黎協定)的進展等。

  ‧介紹最完整,最能跟上文獻的發展,新增「全球供應鏈與中間財貿易」(第4章)、「附加價值貿易」(第10章)及「數位貿易」(第17章)。
  ‧提供服務業貿易的完整討論。(第17章)
  ‧介紹最新區域整閤的發展,包括TPP和RCEP。(第16章)
  ‧討論中國貿易製度的改革和貿易發展。(第12章)
  ‧介紹自荷蘭占領以來颱灣貿易發展史。(第7章)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碧珍


  現職    國立颱灣大學經濟學係教授    

  學曆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經濟學博士    

陳添枝

  現職    國立颱灣大學經濟學係教授    

  學曆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翁永和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係教授    

  學曆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經濟學博士    

 

圖書目錄

01章 緒論
1.1 為什麼要研究國際貿易
1.2 國際貿易的重要性
1.3 國際貿易理論
1.4 國際貿易政策
1.5 世界貿易趨勢
 
02章 李嘉圖模型:古典貿易理論
2.1 早期的貿易理論
2.2 絕對利益原理
2.3 比較利益原理—李嘉圖模型
2.4 貿易利得的由來
2.5 工資率的決定
2.6 李嘉圖模型的實證、應用與評估
2.7 颱灣實例
 
03章 特定要素模型:貿易與所得重分配
3.1 特定要素模型
3.2 相對價格變動的所得重分配效果
3.3 比較利益的決定
3.4 自由貿易的所得重分配效果
 
04章 Heckscher–Ohlin模型:資源秉賦與貿易
4.1 Heckscher-Ohlin 模型的基本假設
4.2 價格、要素密集度與産齣
4.3 Rybczynski定理
4.4 Heckscher–Ohlin定理
4.5 Stolper–Samuelson定理
4.6 要素價格均等定理
4.7 Leontief矛盾
4.8 全球供應鏈之發展—李嘉圖模型與H–O 模型的運用
 
05章 經濟成長
5.1 經濟成長的型態
5.2 經濟成長的來源
5.3 提供麯綫
5.4 經濟成長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5.5 經濟成長的福利效果
5.6 颱灣實例
 
06章 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與國際貿易
6.1 規模經濟、市場結構與國際貿易
6.2 內部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
6.3 異質廠商貿易模型
6.4 産業內與産業間貿易的比較
6.5 産業內貿易的衡量
6.6 外部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
6.7 其他貿易理論—産品循環理論
 
07章 颱灣貿易史
7.1 明朝時期
7.2 荷蘭時期
7.3 明鄭時期
7.4 清朝:鎖國時期
7.5 清朝:開國時期
7.6 日本時期
7.7 戰後時期
7.8 颱灣的貿易與比較利益
 
08章 關稅與配額
8.1 關稅的種類與長期趨勢
8.2 關稅的經濟效果—小國
8.3 關稅的經濟效果—大國
8.4 最適關稅與福利水準
8.5 有效保護理論
8.6 進口配額
8.7 配額與關稅的比較
 
09章 非關稅貿易措施
9.1 新保護主義的興起
9.2 非關稅貿易措施的範圍與衡量
9.3 傾銷與反傾銷
9.4 補貼
9.5 自動齣口設限
9.6 其他非關稅貿易措施
 
10章 貿易乾預的理論基礎
10.1 保護國內産業與勞動就業
10.2 利用及矯正市場的不完全性
10.3 維持貿易的公平性
10.4 附加價值貿易的意涵與貿易糾紛
10.5 開發中國傢關切的議題
 
11章 颱灣的貿易政策
11.1 1980年以前的貿易政策
11.2 1980年以後的貿易政策
11.3 進口替代與齣口擴張的爭議
11.4 兩岸貿易
 
12章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12.1 計劃經濟下的貿易體製改革
12.2 中國對外貿易的特色
12.3 中國開發區的發展
12.4 中國外資政策的演變
12.5 貿易結構的演變
12.6 外人投資結構的轉變
12.7 中國經驗的啓示
 
13章 國際要素移動與對外投資
13.1 要素移動與商品移動
13.2 要素移動與社會福利
13.3 要素移動的選擇
13.4 對外投資理論
13.5 政府對要素跨國移動的乾預
13.6 颱灣對外投資狀況
 
14章 政治經濟學
14.1 利益團體模型
14.2 國傢利益模型
14.3 中間選民模型
14.4 遊說模型
14.5 政治獻金模型
14.6 颱灣在1980年以前貿易政策的政經意涵
14.7 颱灣在1980年以後貿易政策的政經意涵
 
15章 世界貿易製度
15.1 雙邊主義
15.2 多邊主義
15.3 GATT及WTO的起源
15.4 WTO的基本精神
15.5 GATT和WTO的談判
15.6 進口救濟
15.7 智慧財産權
15.8 政府採購
 
16章 區域經濟整閤
16.1 區域經濟整閤的種類與動機
16.2 區域經濟整閤的福利效果
16.3 區域經濟整閤的發展趨勢
16.4 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16.5 歐洲聯盟—EU
16.6 與颱灣相關的區域經濟組織
16.7 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互補或衝突
 
17章 服務業貿易
17.1 服務業貿易的特徵
17.2 服務業貿易的型態
17.3 服務業貿易的障礙
17.4 GATS
17.5 世界服務業貿易現況
17.6 服務外包
17.7 數位貿易
 
18章 貿易新議題
18.1 農業貿易
18.2 杜哈迴閤談判的進展與問題
18.3 環境保護的議題
18.4 競爭法的調和
18.5 未來展望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五)** 最近重新翻閱瞭這本《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五版)》,纔赫然發現,時間過得真快,但書中的內容依舊充滿價值。當年我讀它的時候,大概還是個毛頭小子,對國際貿易的理解還停留在「買賣東西」的層次。但這本書,就像一扇窗戶,讓我看到瞭國際貿易背後那複雜而精妙的經濟邏輯。它不隻是告訴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為什麼」以及「會怎樣」。從最基本的比較利益,到後期的貿易模型,作者都用清晰的思路和嚴謹的論證,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規模經濟」和「產業內貿易」的討論,這在很大程度上解釋瞭為什麼在要素稟賦差異不大的情況下,國傢之間仍然會進行大規模的貿易。這種對於現代貿易現象的解釋力,是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豔的地方。當然,對於有些讀者來說,書中的模型和數學推導可能會構成一定的挑戰,但作者的講解方式,盡量讓複雜的問題變得易於理解。總之,這是一本經典之作,無論你是學生,還是對國際貿易感興趣的從業人員,都能從中獲益匪淺。它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引導你思考,如何在全球經濟浪潮中找到自己定位的「指北針」。

评分

**(三)** 這本《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五版)》啊,我得說,它真的不是那種「輕鬆讀物」,而是紮紮實實的學術著作。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到它的份量,厚厚一本,字體也不算太大,可見裡麵塞瞭多少料!我記得當初買來,主要是想瞭解國際貿易背後的「為什麼」,為什麼國傢之間會進行貿易?為什麼會有貿易順差或逆差?這本書在這方麵給瞭我一個非常係統性的解答。它從最基礎的比較優勢理論齣發,一路講到各種現代化的貿易模型,像是要素稟賦理論、規模經濟貿易、產品生命週期理論等等,把國際貿易的驅動因素,從資源差異、要素稟賦,到技術進步、創新能力,都一一剖析。而且,作者對於各種理論的闡述,非常嚴謹,引用的學術文獻也相當豐富,讓你能感受到學術研究的深度。當然,這也意味著,如果你隻是想淺嚐輒止地瞭解一下,可能會覺得有點吃力。尤其是一些模型推導和數學證明的部分,需要一定的經濟學基礎纔能融會貫通。但是,對於真正想深入研究國際貿易理論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聖經」之一。它讓你看到,貿易不僅僅是貨物的買賣,而是複雜的經濟行為和政策選擇的結果。

评分

**(四)** 說到《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五版)》,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它對各種貿易政策的討論。當時颱灣正處於經濟轉型期,齣口結構的調整、麵對國際貿易壁壘的挑戰,這些都讓我覺得,光懂理論是不夠的,更需要理解這些理論如何在實際的政策製定中體現。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不錯,它詳細地探討瞭關稅、進口配額、補貼、匯率政策等各種常見的貿易政策工具,並且分析瞭它們對國內產業、消費者福利以及國際貿易格局的影響。特別是書中對「保護主義」和「自由貿易」兩種思潮的辯證分析,以及對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的案例解讀,都非常有啟發性。我記得當時讀到關於「傾銷」和「反傾銷稅」的章節時,就聯想到很多颱灣產業在國際市場上遭受的不公平競爭,這本書提供瞭理解這些現象的理論框架。儘管有些政策分析的論證比較學術化,需要花點時間去消化,但總體而言,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且深入的視角,來理解政府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和作用。對於想瞭解颱灣如何在全球經貿舞颱上「玩轉」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政策篇絕對是必讀的。

评分

**(二)** 不得不說,《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五版)》這本書,簡直就是我大學時期國貿課的「救命稻草」!那時候,理論課聽得雲裡霧裡,腦袋裡都是各種名詞術語,像是李嘉圖模型、赫剋歇爾-俄林模型、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光是名字就讓人頭大。幸好,有這本「五版」,它把這些複雜的理論,用比較係統化的方式呈現齣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裡對於不同貿易理論的演進和比較,做瞭非常清晰的梳理。從早期的絕對利益、比較利益,到後來的要素稟賦、規模經濟,再到後麵的產業內貿易和引力模型,作者都很細緻地解析瞭它們的邏輯和局限性。而且,每一種理論在解釋貿易現象時,都有相應的圖錶和公式輔助,這對於我這種比較「視覺化」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再者,書中對於政策的部分,像是關稅的影響、補貼的作用、非關稅壁壘的種類和演變,都講得非常透徹,尤其是在探討自由貿易協定和保護主義措施時,更是緊貼著國際經貿的實際動態,這讓我對當時颱灣麵臨的貿易環境有瞭更深入的認識。雖然說,這本書確實需要花心思去讀,尤其是一些模型推導的部分,但隻要你願意投入時間,絕對會收穫滿滿,感覺整個國際貿易的框架都清晰起來瞭。

评分

**(一)** 哎呀,最近在整理書架,翻到瞭這本《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五版)》。說實話,當初買這本書的時候,腦子裡還是大學時期那股勁兒,想著要把國際貿易的學問徹底搞懂,畢竟這玩意兒跟咱們颱灣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齣口導嚮型的經濟體,不瞭解這些根本沒辦法深入。這本「五版」我記得當時是市麵上比較新、比較權威的版本瞭,內容上真的下瞭功夫,從最基礎的比較利益原理,一路講到關稅、非關稅壁壘、貿易協定,甚至還有一些比較進階的匯率理論和國際收支。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很有意思,很多都是當時的國際貿易時事,像是加入WTO後的一些衝擊與調適,或是區域貿易協定的發展等等。每次讀到這些,都會讓我聯想到颱灣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搏鬥,那種既要抓住機會又要麵對挑戰的真實寫照。雖然說是理論與政策,但它並不是那種枯燥的教科書,作者在行文上盡量力求清晰易懂,也會用一些圖錶輔助說明,對於想入門或者加深理解的讀者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說實話,有些部分因為涉及比較多的數學模型和經濟學術語,對初學者來說還是需要一點點耐心去啃。總之,這本書絕對是國際貿易領域的經典之作,放在書架上,不僅是學術的積纍,也是一種對颱灣在全球經濟脈絡中定位的深刻反思。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