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一场思辨之旅【桑德尔指定授权,10周年全新译本,收录台湾版独家序言】

正义:一场思辨之旅【桑德尔指定授权,10周年全新译本,收录台湾版独家序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ichael J. Sandel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桑德尔:思考「正义」,才能促使我们思考最好的生活方式。
  ★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引领当代思潮的重要指标  
  ★引燃全球公共辩论火苗,跨世代热烈品读经典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一门课
  ★美国电视史上第一次向公众播放的大学课程


  博大精深、文笔流畅且深富人文关怀,这是能够真正改变人的读物。──《出版人週刊》

  ◎关注当代最容易被忽略的议题、最切身相关的困境
  社会和政治让人充满挫折感,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如果我们希望过好自己的人生,扮演良好的公民角色,就无法回避这些问题。本书作者桑德尔为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被誉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互动式教学为人津津乐道,亦实践了学术平民化的精神。「正义」课程至今已累积超过一万五千名修课人次,使得哈佛大学首次决定将一门课制作成电视节目在美国公共电视播出,成为美国电视史上第一次向公众播放大学课程。这十二个小时的课程被疯狂转寄,日本NHK 和英国BBC 也接连播出,全世界各地掀起「桑德尔热潮」,无数人透过网路或电视收看这门课(www.JusticeHarvard.org),是哈佛大学迄今最受欢迎,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门课。

  《正义》囊括桑德尔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的各种深度议题,带领大家踏上思辨之旅,例如该如何处理财富不平等的问题?说谎一定是错的?十人的命比一人的命珍贵?安乐死应该得到许可?个人自由应受限制?杀人有可能具有正当性?

  他以浅白清楚的方式诠释亚里斯多德、边沁、康德、诺齐克、罗尔斯等诸多哲学大家的观念,探讨各种冲突争议的概念,邀请大众持续对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的两难困境,进行自我检视和深度思考。

  【专文介绍】
  朱家安(沃草公民学院主编)
  幸佳慧(作家)
  苑举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嘉铭(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黄益中(高中公民教师、《思辨》作者)
  绿 角(作家)
  颜厥安(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

  【各界推荐】
  张铁志(中华文化总会副秘书长)
  杨世瑞(北一女中校长)
  蔡淇华(惠文高中教师兼图书馆主任)

  (依照姓氏笔画排列)

好评推荐

  【媒体好评】
  ◎世界上现存的哲学家当中,最切合当代需求的一位。──《新闻週刊》
  ◎桑德尔以他的政治哲学处理我们广泛存在的不安感受。──《泰晤士报》

  ◎桑德尔对于正义理论的解说……清楚明白又具有即时性。《正义》以我们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方式,令我们面对那些潜藏在冲突之下却经常没有得到承认的概念。──《纽约时报》

  ◎耳目一新,桑德尔借着将道德哲学置于公民辩论的核心而转变了道德哲学。──《新政治家》

  ◎身为全世界最受喜爱的一名教师,桑德尔质疑现代公共生活的首要假设,亦即道德与宗教概念是私人事务,应该排除于公共政治辩论之外。──《观察家报》

  ◎政治人物与评论者通常会针对政策提出两项问题:这项政策会不会让选民的生活过得更好,又会不会影响他们的自由?桑德尔正确指出了这种辩论的肤浅性,并且加上第三个标准:这项政策对于共善会造成什么影响?──《卫报》

  ◎桑德尔这部广泛探究各种热门议题,以及永恆不坠的哲学问题的着作令人赞叹不已……博大精深、文笔流畅且深富人文关怀,这是能够真正改变人的读物。──《出版者週刊》

  ◎桑德尔实践了最优秀的学术平民主义,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弥尔与罗尔斯的思想,却没有加以简化……他釐清了一项基本的政治鸿沟——不是介于左派与右派之间,而是介于另外的两个阵营之间,一方认为没有比个人权利与选择更重要的东西,另一方则是宣称植基于道德信仰的「共善政治」不能被忽略。──《华盛顿邮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迈可‧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


  牛津大学博士,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1980 年起在哈佛大学任教,以《自由主义与正义的侷限》一书奠定其学术地位,其后陆续出版《钱买不到的东西》《正义》《订制完美》《为什么我们需要公共哲学》等,着作曾被翻译成27 种语言,并获得哈佛大学教学卓越奖。

  桑德尔开设的「正义」课程以互动式教学为人津津乐道,思辨式的讨论为学生带来更多启发,哈佛大学将其制作成电视节目,向大众公开。

  桑德尔亦将课程撰写成《正义:一场思辨之旅》一书,在全球造成轰动。桑德尔的讲学足迹遍及欧洲、中国、印度、澳洲与北美,也是巴黎索邦大学的客座教授,曾为《大西洋月刊》《新共和》与《纽约时报》撰稿。2009 年在BBC 广播电台「里斯讲座」担任主讲人。

  桑德尔曾经两度来到台湾,在演讲现场带领听众实践如同公开课中的「公共辩论」,探讨当下最热门的议题:人工智慧科技的道德影响;隐私在大数据时代是否仍然重要?如何处理退休人士与年轻一辈之间的世代正义问题?桑德尔向听众证明了深奥的哲学也能够普及到一般民众的生活,理性的公共辩论在各地都能实现。

译者简介

陈信宏


  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曾获全国大专翻译比赛文史组首奖、梁实秋文学奖及文建会文学翻译奖等翻译奖项,并以《好思辩的印度人》入围第33届金鼎奖最佳翻译人奖。

  译作包括《令人着迷的生与死: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哲学课》、英国作家狄波顿系列作《我爱身分地位》《幸福建筑》《宗教的慰借》《新闻的骚动》、《艺术的慰借》等。

 

图书目录

推荐序 阅读《正义》,就是充实道德理论的最佳工具  苑举正 
推荐序 透过提升道德思辨能力来改变想法,避免被偏见所左右  颜厥安 
推荐序 启蒙的开端,让我们对讨论困难的社会议题无所畏惧  陈嘉铭 
推荐序 一本思索怎么做才对与自由的快乐的好书  绿角 
推荐序 脱离「无法讨论政治」的困境  朱家安 
推荐序 让道德与政治问题重回台湾公共辩论的对话平台  黄益中 
推荐序 思辨正义,照见更高的内涵与高度  幸佳慧
台湾版独家作者序 思考「正义」,才能促使我们思考最好的生活方式  桑德尔

◎ 1. 为所当为 
问一个社会是否公正,就是在问这个社会如何分配我们重视的事物—收入与财富、义务与权利、权力与机会、职位与荣誉。一个公正的社会懂得以正确的方式分配这些财货,让每个人得到自己所应得。困难之处在于每个人究竟应得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应得那些东西?

◎ 2. 最大幸福原则/功利主义
我们经常面临许多两难,本章将探究道德与政治哲学当中的几个重大问题:道德只是计算人命以及衡量成本与效益而已吗?或者有某些道德义务与人权具有极为根本的地位,而超越于这种计算之上?

◎ 3. 我们对自己是否拥有所有权?/自由放任主义 
正义代表幸福的最大化?假设我们从比尔‧盖兹手上拿走一百万美元,分给一百名穷人每人一万美元。如此一来,整体的幸福很可能会增加。少了这笔钱对于盖兹而言不痛不痒,受赠者却会从那一万美元的意外之财中获得极大的快乐?不过,这是否剥夺了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可以任意运用自己拥有的物品的权利?

◎ 4. 购买服务/市场与道德
在诸多关于正义的辩论中,最激烈的都涉及市场扮演的角色:自由市场是否公平?有些商品是否花钱也买不到,或者不该用钱买得到?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种商品是什么东西,买卖这类东西又有什么不对?

◎ 5. 重点在于动机/康德
康德为义务与权利提出了一项不同的论述,其强大的力量与影响,跟任何一位哲学家提出的任何论述相比都毫不逊色。此项论述仰赖这个观念─我们是理性的个体,应当获得尊严与尊重。

◎ 6. 平等的论据/罗尔斯
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主张,思考正义的方式就是询问我们在初始平等状态中,会同意接受哪些原则。想像我们在一道「无知之幕」后面进行选择,这道帷幕让我们对自己究竟是何种阶级或性别、种族或族裔、优势与劣势等一切条件一无所知。由于没有人拥有较高的谈判地位,因此相互同意的原则就会是公正的。

◎ 7. 争论平权措施 
在雇用员工或者大学招生的程序中,纳入对于种族与族裔因素的考量,是否为不公正的做法?若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看平权措施支持者对于为何应该将种族与族裔因素纳入考量提出的三个理由:矫正标准化测验当中的偏见、弥补过往的错误,以及促进多元化。

◎ 8. 谁应得什么?/亚里斯多德
现代的正义理论试图把公平与权利的问题从关于荣誉、德行与道德应得的争论当中区分开来。亚里斯多德不认为正义能够具有这样的中立性,他认为有关正义的辩论无可避免地必须涉及荣誉、德行,以及美好人生的本质。在他眼中,正义就是给予人们应该拥有的东西,让每个人得所应得。可是,一个人究竟应得什么?功绩或应得的相关基础是什么?

◎ 9. 我们对彼此有什么义务?/忠诚的两难
国家应该为历史上的错误道歉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针对集体责任以及社群的要求来思考一些棘手的问题。  ◎ 10. 正义与共善  如果公正的社会涉及共同推理美好人生,我们也必须再问,何种政治论述能够将我们带往这个方向?  致谢 419 注释 421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