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文字学常识与汉字演变

图解文字学常识与汉字演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字学
  • 汉字
  • 汉字演变
  • 文字常识
  • 图解
  • 文化
  • 历史
  • 语言学
  • 书法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读就懂的文字学入门知识
  ◎简明文字搭配清晰图表,建构完整观念
  ◎收录大量实用的文字辨似资料
  ◎10个图解文字学之汉字演变影片QRCODE,带你趣看汉字


  〈说文解字叙〉中提到文字是「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媒介,可见文字的重要性。

  本书以图片搭配内容叙述,用浅显易懂方式,说明文字学相关学理,目的是将文字学介绍给更多人,不论是刚接触这领域的学子,或是对文字有兴趣的大众,都能借由这本书,了解这门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学问。书末附录更收入实用文字辨似资料,整理常见文字混用情形,让读者可以清楚辨别正误,使用正确文字,以传达精准语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姞净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研究范畴为文字学、汉语辨似学与辞典学。
 

图书目录

第1章 文字的形成与发展
1-1 语言与文字
1-2 汉字的起源
1-3 汉字的构成
1-4 汉字的特质
1-5 文字学的范畴
1-6 文字学分支学科:古文字学
1-7 文字学分支学科:现代文字学
1-8 文字学分支学科:字样学
1-9 文字学分支学科:俗文字学
1-10 文字学相关学科:声韵学
1-11 文字学相关学科:训诂学
1-12 文字学相关学科:语言学
1-13 文字学相关学科:辞典学
1-14 文字的功用与整理
1-15 历代文字整理概况:秦汉时期
1-16 历代文字整理概况:六朝至隋
1-17 历代文字整理概况:唐至五代
1-18 历代文字整理概况:宋元至今

第2章 汉字分类型态与书体演变
2-1 汉字的分类型态
2-2 汉字书体类型略述
2-3 汉字书体分期发展:殷商时期
2-4 汉字书体分期发展:西周时期
2-5 汉字书体分期发展:战国时期I──六国文字的类型
2-6 汉字书体分期发展:战国时期I──六国文字的特色
2-7 汉字书体分期发展:战国时期II──秦系文字的类型
2-8 汉字书体分期发展:战国时期II──秦系文字的特色
2-9 汉字书体分期发展:战国时期II──秦隶
2-10 汉字书体分期发展:汉代之后I──隶书1
2-11 汉字书体分期发展:汉代之后I──隶书2
2-12 汉字书体分期发展:汉代之后I──隶书3
2-13 汉字书体分期发展:汉代之后II──草书
2-14 汉字书体分期发展:汉代之后III──楷书
2-15 汉字书体分期发展:汉代之后IV──行书

第3章 汉字六书与三书理论
3-1 六书名称与差异
3-2 六书顺序与体用说
3-3 六书造字说简述
3-4 六书性质的检讨
3-5 六书内容概述Ⅰ
3-6 六书内容概述Ⅱ
3-7 象形说明与分类
3-8 指事说明与分类
3-9 会意说明与分类
3-10 形声说明与分类Ⅰ
3-11 形声说明与分类Ⅱ
3-12 转注说明与分类Ⅰ
3-13 转注说明与分类Ⅱ
3-14 转注说明与分类Ⅲ
3-15 假借说明与分类Ⅰ
3-16 假借说明与分类Ⅱ
3-17 唐兰的三书说
3-18 陈梦家的三书说
3-19 裘钖圭的三书说
3-20 部首的分类概念
3-21 部首的归部方式

第4章 汉字的整理与字书
4-1 许慎与《说文解字》I
4-2 许慎与《说文解字》II
4-3 二徐本《说文解字》
4-4 《说文解字》四大家I──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4-5 《说文解字》四大家II──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4-6 《说文解字》四大家III──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4-7 《说文解字》四大家IV—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4-8 梁‧顾野王《玉篇》与宋‧陈彭年《大广益会玉篇》
4-9 唐‧颜元孙《干禄字书》
4-10 唐‧张参《五经文字》与唐玄度《九经字样》
4-11 五代‧郭忠恕《佩觿》
4-12 宋‧司马光《类篇》
4-13 宋‧张有《复古编》
4-14 明‧梅膺祚《字汇》与张自烈《正字通》
4-15 清代《康熙字典》I
4-16 清代《康熙字典》II
4-17 现代‧教育部《异体字字典》
4-18 现代‧教育部《国字标准字体》Ⅰ
4-19 现代‧教育部《国字标准字体》Ⅱ

第5章 常用一百汉字说解(据《国语辞典简编本》字频总表取样)
5-1 常用国字1 ∼ 4 :的、不、一、我
5-2 常用国字5 ∼ 9 :是、人、有、了、大
5-3 常用国字10 ∼ 13:国、来、生、在
5-4 常用国字14 ∼ 17:子、们、中、上
5-5 常用国字18 ∼ 22:他、时、小、地、出
5-6 常用国字23 ∼ 27:以、学、可、自、这
5-7 常用国字28 ∼ 32:会、成、家、到、为
5-8 常用国字33 ∼ 37:天、心、年、然、要
5-9 常用国字38 ∼ 42:得、说、过、个、着
5-10 常用国字43 ∼ 46:能、下、动、发
5-11 常用国字47 ∼ 50:台、么、车、那
5-12 常用国字51 ∼ 54:行、经、去、好
5-13 常用国字55 ∼ 58:开、现、就、作
5-14 常用国字59 ∼ 62:后、多、方、如
5-15 常用国字63 ∼ 66:事、公、看、也
5-16 常用国字67 ∼ 70:长、面、力、起
5-17 常用国字71 ∼ 76:里、高、用、业、你、因
5-18 常用国字77 ∼ 81:而、分、市、于、道
5-19 常用国字82 ∼ 86:外、没、无、同、法
5-20 常用国字87 ∼ 91:前、水、电、民、对
5-21 常用国字92 ∼ 96:儿、日、之、文、当  
5-22 常用国字97 ∼ 100:教、新、意、情

附 录
附录一:常见文字学名词解释
附录二:常见误字表(据教育部《常用国字辨似》整理)
附录三:相似字例表
附录四:常用国字字频表(1 ∼ 100)与索引
 

图书序言



  「文字学」一直是中文系很重要的专业科目,甚至许多学生会觉得是相当困难的一科。「文字学」表面上看是关于文字形、音、义解读,或是侷限在字形的研究,但实际上,由于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所以文字学不仅是语言研究的重要基础,更是整个社会生活实况的展现。不论是研究古文字还是历代文字,目的都是要了解每一时代的历史与重建当时社会环境,所以文字学一门是反映现实的重要学科,它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时至今日,科技发达,不论是网路、手机讯息传递,或是街上广告招牌的用字,乃至于日常生活文书,无一不以文字沟通传达,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文字学应该是最生活化的知识与学问。本书是利用文字搭配图表的方式,使读者可以更容易理解这门学问,让文字学不再是艰难的中文系专业学科,成为一般人也可接受的基本知识。

  全书分为正文与附录两大部分。正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说起,了解汉字的起源与结构性质,其次说明文字学的定义与相关学科,最后则是介绍先秦时代到今日的文字整理工作,让读者可以了解文字基本概念。第二章先介绍汉字有哪些分类型态,再依照时间顺序,说明各种类型的文字概况,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开始,到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呈现出不同的文字特色,造就丰富多变的战国文字。秦代小篆成为官方文字,结束战国时代各体纷陈的情况,同时民间的书写也正朝着不同的方向演进,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就慢慢发展出来。透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可以明白各类书体的演变过程,以及文字书写与结构变化等问题。第三章进入文字学的基本理论,整合各家对于六书的说法,分别说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内涵为何。除六书说外,汉字的另一分类就是三书说,唐兰提出三书说法后,陈梦家与裘钖圭继之而起,不论是着重在构字类型的不同,还是文字演进的发展阶段,三书的提出,为文字学研究带来新的想法。本章最后则是讨论部首问题,汉字数量庞大,所以不论古今,最有系统的整理文字方式,就是用部首分类。汉字由甲骨文一路发展到现代,文字从图像走向抽象,字形结构已经大大改变,所以在探讨部首理论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字结构的演变过程。第四章则是介绍汉语重要的字书,以《说文》与《说文》四大家为起点,介绍汉代到今日的重要字书与文字整理工作,借由这些字书的体例归纳,可以看出不同的字学观念。第五章则是以《国语辞典简编本》的常用字频为材料,选录最常用的100 汉字,附上每字从甲骨到小篆的文字形体,说明构字缘由与用字情况。不论是教师教学或是学生自学,都可以借由简要的说明,了解文字的字义与演变过程。

  附录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常见的文字学名词解释,每一学科都有其基本的专业名词,为帮助读者更容易阅读文字学相关内容,所以将常用或是本书中常提到的专业名词一併整理于此。附录二是依据教育部《常用国字辨似》内容,将其中常见的错误用字情况,依照音序排列整理成表格,方便读者于日常生活查阅使用。附录三则是相似字例表。文字容易写错,往往不是整个字形的谬误,而是当中某一部件,因为形体过于相似而误用。这部分就是将常见相似的部件成组排列,再于后方表格加上常因部件相似而误写的文字,目的是要避免这些相似部件被混淆误用。附录四则是将第五章的常用国字说解加上索引,方便读者查询使用。

  本书最重要的特色有二,一是将原本生硬难懂的文字学理,用浅白文字加以叙述,以基本学理为主,舍去过于艰涩的专门研究内容,并配合图表简要且有系统的呈现出来,阅读时可以图文相互参读,不仅可以了解文字学理的细部内容,也可因图表来加强理解与记忆,让原本被认为是枯燥的文字学,内容可以更加丰富。本书第二特色就是收入大量实用的文字资料。第五章的常用100 汉字,就是利用科学的统计方式,选出最常用的文字加以说明。常用汉字多半是汉语的核心词汇,使用强度最大、构词能力也最强,明白其演变与字义,对于了解整体的文字构造与学理定有相当之帮助。而附录中不管是相似字的正误区分,还是相似部件的整理,都是站在实用的立场,所整理出来的辨似资料,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是相当方便检阅的错别字工具书。

  《图解文字学常识与汉字演变》一书,历经多年的酝酿与整理,终于在今年面世,这本书的写作初衷,就是希望用浅显明白的方式,将文字学介绍给更多的人,不论是刚接触这学科的学子,或是对文字有兴趣的大众,都能借由这本书更加了解这门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学问,更希望附录的实用资料可以帮助大家在使用文字时能够更加精准,语义可以正确地传达,让文字可以真正做到〈说文解字叙〉中所说「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重要功能。
 

图书试读

1-2 汉字的起源

文字的演变并非一日可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演化与不断改变,才能到达今日我们所熟悉的状态。关于汉字的起源大概有下列几种说法。

◎结绳记事

《庄子‧胠箧》中提到「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可知古代人们已经会用结绳来记录事件。在《周易‧系辞下》也说到「上古结绳而治,后之圣人易之以书契。」古代人们用结绳来治理事情,到了后代才改用书契。由这些内容可以知道,结绳对于上古人民来说,已经具备有提醒、记忆事情的功能。至于结绳如何记事? 郑玄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由绳结的大小来记录事情的重要与否,但也因为结绳的形式简单,只能略为帮助记忆,并无法记录复杂事物或沟通交流。

◎契刻记事

与结绳类似的记事方式就是契刻。汉代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提到契刻的主要目的是记录数目。人们将所要约定的事物数量刻画在木头上,然后各执一半作为凭证。《北史》中也记载「魏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历史和文化充满好奇的人,我一直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非常感兴趣。每次看到古老的碑文或者文物,都忍不住想去了解上面那些文字背后的故事。这本书的标题《图解文字学常识与汉字演变》听起来就非常接地气,也很符合我喜欢从视觉化学习的角度去探索知识的习惯。我尤其期待它在“图解”方面能做得有多出色。比如,在讲述汉字从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演变到形声字为主流的过程时,如果能配上清晰的图例,那肯定比枯燥的文字描述要容易理解得多。我希望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看到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不同字体的模样,并且了解它们之间是如何过渡和演变的。另外,对于“文字学常识”的部分,我希望它能解释一些基础的概念,比如音、形、义的关系,文字的表意功能和表音功能等等。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关于汉字演变的基本认知框架,并且让我对文字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那它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汉字都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但同时又觉得它神秘而深奥。当我看到《图解文字学常识与汉字演变》这本书时,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个可以深入了解汉字世界的神奇入口。“图解”这个词让我非常期待,因为我总觉得,对于汉字这样充满象形、指事等痕迹的文字,用图的方式来呈现它的演变过程,一定比单纯的文字论述要生动有趣得多。我猜想,书中应该会有很多不同时期汉字的字形对照,甚至可能还会用插画来解释一些字形的由来和含义,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那些古代文字的逻辑。而“文字学常识”的部分,我希望它能够介绍一些基础的语言学概念,比如音韵、词汇、语法等与汉字的关系,以及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它与其他文字有什么不同。我更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为什么汉字能够传承数千年而不衰,它里面到底蕴含了怎样一种独特的文化基因。

评分

我最近在找一些能够拓展我知识面的书籍,对一些传统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就包括了语言学。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演变过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密码。这本书的标题《图解文字学常识与汉字演变》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认为,通过“图解”的方式来学习,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趣味性,尤其是对于像文字学这样偏重理论和历史考证的学科。“常识”这个词也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学术专著,而是更贴近普通读者的,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对文字学基本概念的认识。我特别好奇它在讲解汉字演变时,会采用什么样的“图解”方式。是会将不同字体的字形进行对比展示,还是会用时间轴的方式来呈现文字的演变历程?另外,它会不会提及一些我们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一些汉字的变形或者新造字的情况?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不仅仅是了解汉字是怎么来的,更能理解汉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思维方式。

评分

最近我特别迷恋上了研究一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其中汉字绝对是绕不开的一环。平时写写字、看看书,总觉得对汉字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它那漫长的演变过程和背后蕴含的智慧知之甚少。《图解文字学常识与汉字演变》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图解”这个词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学习语言文字,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汉字,视觉化的呈现方式会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字形的变化,理解字义的演变。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图解汉字从最初的象形符号,一步步演变成今天我们熟悉的方块字。会不会有大量的字形演变图,让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同一个字在不同朝代的变迁?而“文字学常识”的部分,我希望能学到一些关于汉字的基本规律,比如它的结构、部首、笔画等等,以及一些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可以看得到的古老用法。这本书如果能帮我打开一扇了解汉字“前世今生”的大门,那就太有意义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淡淡的复古色调,加上烫金的标题,就已经非常有吸引力了!我一直觉得文字学听起来很专业,可能有点枯燥,但这本书的“图解”二字,让我觉得它应该会很不一样。我很好奇它到底是怎么用图来解释那些抽象的语言学概念的,是像插画那样可爱易懂,还是像示意图那样严谨清晰?我猜想,那些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如果能配合生动的图示,一定会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比如,甲骨文、金文、小篆,它们的样子如何一点点变化,最终变成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这个过程听起来就充满了历史的魅力。而且,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台湾本地的汉字使用习惯或者一些地方性词汇的起源,那就更棒了!毕竟,我们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文化,总会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打开我对文字学的新视角,让那些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引发我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