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环境、场域、素材、委託人的声音后
淬鍊凝聚而成的空间生活美学
设计者必须倾听「土地」所发出的「讯息」。
住宅设计并非事先决定好的答案,
构思过程指的是,全心全意地发挥想像力,创造出新事物。
--手嶋保 ◆完整收录日本建筑师联盟优秀奖建案「伊部之家」全设计图面
◆以作品实例,彻底解码建筑名家․手嶋保的设计思维
建筑与空间设计并非仅是规划者与执行者运用材料来建构成果这般如此单纯的过程。同样身为握有专业技术的人士,彼此在作品活性与美学层面的差距,往往来自于他们在思维上的不同。
从建筑师手嶋保先生于书中所提到的下面这段话,浅显易懂地向大家展现了他在空间规划上的想法与理念:
『无论是什么样的建地,都会有「适合建造的场所」。这指的就是,直接去感受「看不见的重心(聚集处)」。人们会自然地主动停留在该处,委身于此,并且适度地保护人们。
因此,我们首先要在该处设置寝室或客厅。一旦决定好栖身之处后,接着就要去思考所需的居住舒适度。这指的是,採光方式、通风方式,或是排水方式等理所当然的功能。然后,还要将其当成「能让人每天安心生活的避难所」来整顿。
这种「对于住家感到满意」的赋予感,是我们的祖先代代孜孜不倦地追求而获得的普遍性价值,也是富裕的本质。也就是说,只要有人生活,就会有用来维持生活的家,而且住宅建筑的设计,就是一种追求理想住宅型态的工作。』
本书以手嶋保先生的获奖作品「伊部之家」为主题。委託人及屋主伊势崎晃一朗先生,本身是一名陶艺家。两位同属艺术领域,却各在特定专业一展长才的人士,让这个委託案变得并不只是单纯的商业往来,而更像是两名艺术家彼此沟通、请益、甚至切磋而成的联名成果。
手嶋保先生以「贴近居住者立场」为出发点,在贯彻自身建筑思维与设计理念的同时,亦能圆满回应委託住户对机能性、生活舒适、以及特殊背景等层面的期待。
透过本书收录的「伊部之家」详细图集,我们可以在其中观察到手嶋保先生在细节上的重视与坚持。亦能经由实景照片和设计图稿的搭配呈现,理解各区块空间结构与素材的运用,体认到创作者的人格特质,以及他对环境、住户、观赏者等对象的讯息传递。
不仅能借由实例的展现,观摩名家建筑的巧妙及趣味所在,也是陶冶性情,触发创作感性的绝美媒介。
好评推荐
【名家眼中的手嶋保风格设计】 住宅当然不用说,我对于作为工作场所的陶艺工房,也有很强烈的想法。不过,大概是因为,我提出的几乎都是感性的要求,所以我很有耐心地持续与对方商量,打探对方想法。我请手嶋先生观看了家人的情况、制作陶器的态度,以及所有的陶艺制作阶段,经过多次商量后,不知从何时开始,比起「设计师与屋主」的关系,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像是「资深创作者与资浅创作者」,在「完成一件作品」方面,我觉得我们都更加看清了彼此的职责。
同时,在「完成某件事」上,我也学到了很多。话虽如此,对于经验不足的屋主来说,透过设计图来掌握真实的空间还是很难。不久后,工程也开始进行,设计图变得立体后,我才开始看出头绪。手嶋先生所说的「光线、风土、工作时的样貌」的确显现在眼前,该说是「身体的感受」吗? 不标新立异地「形成的」空间就在此处,在这个瞬间,我完全明白了过去反覆进行讨论的所有意义。
在我的工作中,首先要从素材着手。以自己的方式让土、水、木、火、风等元素成为伙伴,然后再以陶器历史、社会为前提的情况下,相信每个「陶器」都会自主地发展。创作者本身也是素材(要素)之一,我认为在建筑方面,这个道理也是相同的。--伊势崎晃一朗(陶艺家.「伊部之家」屋主)
手嶋先生并非闹着玩地将奇特之物带进环境中,而是先带入「从历史观点来看,其性能是有保证的」这种司空见惯的形式后,再以「将其异化,使其产生内爆」为目标。也许我们可以将这种方法视为,让「透过性能、成本、街景、传统结构工法来引导出来的『型态』与『一般性』」脱臼,使空间位移。此时,作为目标的型态或形式愈是普通,这些目标经过异化后的样貌就会变得更加显眼。--高桥坚(建筑师)
在手嶋先生的建筑中,光线并非是用来点缀空间的要素。光线本身就是用来构成建筑的素材。「伊部之家」这栋建筑是由木材、石头、混凝土,以及光线所构成。在构造上,让人觉得宛如是光线在支撑建筑似的。
照在工作室屋顶的光线,被引向室内。光线透过反光板来不断反射,进行扩散。接着,光线一边折射,一边在天花板上爬行,描绘出空间的轮廓,并透过引导,持续在室内扩散。
光线在室内舞动。反弹,接触空气,颤动,渗出。在厚重的阴影中,也有少许光线飘到了脚边。光线大量照下,充满室内。其姿态非常可爱。
手嶋先生的建筑让我了解到,光线在任何场所与任何瞬间,都是既独特又宝贵的。
在这间工作室内被创作出来的是名为备前烧的陶器。备前烧是由此处的土壤所构成。同样地,这间工作室应该也是由充满此处的光线所构成的吧。手嶋先生所创造出来的空间,使无名的光线变得很特别。工作室内充满了光线。此光线被赋予了「伊部」这个名字。--名为伊部的光—西川公朗(摄影师)
首次造访手嶋先生所设计的建筑时,即使我询问设计主题,对方却回答「我很害羞,所以请不要问设计师本人」。那样的回答应该也带有「设计师看出发问者做的功课不够多,所以要发问者自己去思考」的意思吧。不过,在同时,我也认为,设计师大概是想要避免「人们透过简易的词汇而太过简单地理解自己的建筑」吧。
这种慎重的态度也表现在手嶋先生自己的文章中。举例来说,文章中说明了,在自己的建筑中,「洋溢的氛围」很重要,或者是,「住户身心健全地生活」很重要。说到「不会妨碍建筑本身力量的词汇」的话,这种「保留了想像空间」的表达方式也许很适合。
我们可以隐约地发现其师傅吉村顺三先生的存在。吉村先生持续设计出「不说明太多,也不接纳意见」的建筑,给予人们「虽然使人内心感到激动,但也因为这股热情而对发言感到犹豫」这种沉默的感动。我们要留意的是,将不仰赖言语视为观看手嶋建筑时的前提。--伏见唯(建筑史学家.编辑)
住宅设计详细图集:手嶋保的「伊部之家」全设计图面收录/收录了满满的珍贵设计细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