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学与近代东亚

精神科学与近代东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忧郁症、神经衰弱、精神治疗、创伤、战争精神医学、殖民精神医学、情绪史、宗教与心理学、跨国精神医学、文化精神医学及心理治疗等
既是当今精神医学史研究热切关心的主题
也反映精神科学在近代东亚的渗透普及与多重影响

  《精神科学与近代东亚》精选台、港、日、韩等地知名学者的代表性着作,将其翻译为繁体中文集结出版。全书在探讨东亚近代性的「近代的东亚」、探讨精神科学与治理的「治理的东亚」,以及探讨知识技术跨国流动的「移动的东亚」三大主轴,各篇专文的研究主题包括日本的忧郁症、日本动力精神医学与新兴宗教的纠葛、日本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休克疗法、日本太平洋战争的创伤神经症、韩国人本精神医学传统的建立、韩国殖民时期的情绪文化政治学、华人社会的缩阳症、中国的神经衰弱、当代中国的心理热、台湾殖民时期的心理实验、台湾及世界卫生组织的精神流行病学研究等。这些专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与历史洞见,体现了当代精神科学史的最新进展,也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精神科学与近代东亚的纠结历史,以及东亚精神科学史的特殊性。

  本书设定读者来自中文世界,因此收录的文章大多原以外文撰写。就主题而论,全书十一章大致可区分为三类。第一篇「近代的东亚」,探讨精神科学在体现与建构东亚现代性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二篇「治理的东亚」则试图梳理精神科学与社会重整、帝国建构间的关系。最后,「移动的东亚」则透过追随精神科学知识与技术移动的轨迹,讨论这些科学与东亚本身具有的流动性。

  本书涵盖的区域甚广,包括斯里兰卡、台湾、日本、夏威夷、琉球、缅甸、泰国、菲律宾、社会群岛、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等地。虽以东亚为主要视野,但不以东亚这个人造的地理疆域为限。在东亚相关领域仍待发展的情况下,以坚实史料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依然令人期待。

  北中淳子〈郁之病〉的前两章节以日本为例,分别讨论传统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与转化,以及「现代」与「科学」等概念具有的异质性,着重讨论过去日本数百年间从传统医学中「郁证」到现代精神医学下定义的「忧郁症」间的变化过程。兵头晶子所着〈大正时期的「精神概念」:透过大本教与《变态心理》之争的考察〉一文主要从思想史的层次处理传统与现代的问题。延世大学医史学科吕寅硕教授(Yeo In-sok)的〈世富兰偲精神科的设立与人道主义治疗传统的形成:以麦拉伦与李重澈的活动为探讨重心〉一文,主要从人物与制度史的角度梳理韩国近代传教医疗的发展及其本土化过程所具有的特色。黄宣颖的〈当代中国都会心理热的出现〉一文,探讨1990年代起中国社会对心理治疗,学习心理治疗的风潮。以上四篇文章从相当不同的议题与角度,记录下精神科学在近现代东亚社会中的历程。

  王文基〈民国时期的神经衰弱与精神科学的兴起〉一文,以神经衰弱的论述与治疗为例,强调20世纪前半叶精神科学理路上的差异,以及各家理论背后在治理中国社会上所提出方案之间的不同。

  巫毓荃〈消失的愤怒──日治晚期藤泽茽的原住民心理学实验〉一文的重点为心理学助教藤泽茽所设计的关于愤怒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刘峻的〈情绪的文化政治〉一章,则以报章杂志、文学作品、电影及司法案件记录等史料,深刻的描绘韩国社会在面对殖民统治与现代生活时的精神图像。
  铃木晃仁在〈全球理论,在地实作:日本精神医学中的休克疗法,1920-1945〉一文中,探讨日本採用新式精神医学疗法所具有的在地意义。

  中村江里的〈日本「隐形」的战争创伤:医学、社会与军阵精神伤患〉一文,观察到其所强调的日本特色,试图解答创伤为何无法于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于日本找到立足之地。

  吴易叡的〈从「种族化」到「世界公民」:台湾的「跨国性」与世界卫生组织早期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一文,记录下知识流动的复杂过程与深刻的社会文化意涵。

  姜学豪(Howard Chiang)的文章〈文化与精神医学的越洋转译:「缩阳」如何成为文化结合症候群〉着重则是「缩阳」(koro)此一疾病范畴在文化与国家间的流动。
 

著者信息

作、编者简介

王文基


  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博士,现任职于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兼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兴趣为科学史,精神医学及殖民医学史。早期研究涵盖欧洲精神分析史,日治时期台湾癞病史。晚近研究主题为二十世纪华人社会的精神疾病及心理卫生。与学界友人合编有《意外多重奏:STS如何重组真相》(2012),《台湾科技争议岛》(2015),《东亚医疗史:殖民,性别与现代性》(2017)等书。

巫毓荃

  台湾大学医学系学士,原为精神科医师, 2012年于伦敦大学学院卫尔康医学史研究中心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目前任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研究员。其主要研究兴趣为东亚的精神医学、心理学与心理治疗史。论文曾发表于《台湾社会研究季刊》、《新史学》、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Allied Sciences, Culture, Medicine, and Psychiatry, History of Science等期刊。目前研究聚焦于二十世纪初日本的心理治疗,包括自西方引入以及日本本土的心理治疗法。除了尝试脉络性地理解心理治疗的概念与实作外,也强调东西方的比较。

作者简介

北中淳子(Junko Kitanaka)


  庆应义塾大学人文学科人类学教授

兵头晶子(Akiko Hyodo)

  大坂大学文学博士

吕寅硕(In-Sok Yeo)

  延世大学医科大学医史学科教授兼主任

刘峻(Theodore Jun Yoo)

  韩国延世大学韩国语文学系副教授

铃木晃仁(Akihito Suzuki)

  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教授

中村江里(Eri Nakamura)

  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吴易叡(Yi-Jui Harry Wu)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医学伦理及人文学部助理教授兼副主任

姜学豪(Howard Chiang)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系专任助理教授

黄宣颖(Hsuan-Ying Huang)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助理教授

译者简介

王珮莹


  曾任职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

林桂卉

  国立台湾大学担任研究助理

官晨怡

  台大健康行为与社区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陈令杰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学系博士候选人

张邦彦

  任职于台大医院环境及职业医学部

张泓昊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生

汤家硕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

彭婷纹

  任职于贸易代理商

詹穆彦

  清华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组硕士

图书目录

中研院人文讲座丛书总序

编辑序言
绪论 东亚及跨界视野下的精神科学史

郁之病 北中淳子着、王珮莹译
大正时期的「精神概念」:透过大本教与《变态心理》之争的考察 兵头晶子着、王珮莹译
世富兰偲精神科的设立与人道主义治疗传统的形成:以麦拉伦与李重澈的活动为探讨重心 吕寅硕(In-Sok Yeo)着、彭婷玟译
民国时期的神经衰弱与精神科学的兴起 王文基着、林桂卉译
消失的愤怒──日治晚期藤泽茽的原住民心理学实验 巫毓荃着
情绪的文化政治 刘峻(Theodore Jun Yoo)着、官晨怡译
全球理论,在地实作:日本精神医学中的休克疗法,1920-1945 铃木晃仁着、张邦彦译
日本「隐形」的战争创伤:医学、社会与军阵精神伤患 中村江里着、陈令杰译
从「种族化」到「世界公民」:台湾的「跨国性」与世界卫生组织早期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吴易叡着、汤家硕译
文化与精神医学的越洋转译:「缩阳」如何成为文化结合症候群 姜学豪(Howard Chiang)着、张泓昊译
当代中国都会心理热的出现 黄宣颖着、詹穆彦译

索引
作者简介

 

图书序言

消失的愤怒──日治晚期藤泽茽的原住民心理学实验(巫毓荃)
 
1935年至1938年,台北帝国大学心理学教室助手藤泽茽以台湾原住民为对象,进行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该项实验设计以原住民的「愤怒」为研究对象,但无法获得预期的结果,藤泽转而从原住民「行动特性」与「文化民族性格」等角度,诠释实验所得的资料,并发表一系列论文。藤泽茽针对原住民情绪与社会行动的研究,一方面反映殖民者对于原住民的偏见;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与被实验者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所显露的情绪,为我们理解殖民关系与殖民科学提供很好的素材。本文将这个实验置于殖民脉络中检视,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此实验的假设、设计、执行以及实验者的诠释。
 
一、台北帝国大学心理学教室与民族心理学研究
 
检视这些史料之前,先对藤泽茽所属的台北帝国大学心理学教室,作一些背景说明。藤泽茽对于原住民心理的兴趣,并不是当时教室成员的特例。事实上,在心理学讲座可考的学术活动中,台湾原住民一直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教室为帝大文政学部最早成立的七个讲座之一。1928年成立时,教室成员为教授饭沼龙远、助教授力丸慈圆与助手藤泽茽(1929年来台)。1941年饭沼退休,力丸昇任教授,藤泽昇任助教授,并未再有新血加入。教室成员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几乎都是以原住民心理为主题;他们在各种不同场域发表的演讲与杂文,也有相当比例在讨论原住民心理问题。例如,在台北帝大的研究年报中,饭沼等三人曾发表一系列原住民心理学测验与实验的结果。此外,饭沼曾受邀请于理番干部讲习会上讲授原住民的心理特征。在心理学广泛的领域中,这些心理学者为何舍弃一般行政区轻易就可找到的受试者,远赴番地一族一族地进行实验呢?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因素来解释。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