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画起来最开心」的时代建筑 本书的内容是在《日经建筑》连载专栏「建筑巡礼」刊登过的二十九个建筑介绍,再新加上依完工年序排列的二十一个「顺路到访」的建筑所构成。本书主要介绍的是从日本明治维新至太平洋战争结束前在日本完工的建筑。具体来说,是从一八七二年完工的富冈制丝厂,到于战争期间一九四二年完工的前川国男宅邸为止。与已经出版的《有故事的昭和现代建筑》(介绍一九四五~一九七五年的建筑)、《日本后现代建筑巡礼》(介绍一九七五~一九九五年的建筑)作为对照,这个时代的建筑大约属于「前现代主义」。
写这篇序言的人是负责书中插画的我──宫泽。我完全是从插画的观点来写这篇感想,这个时代的建筑是这系列连载以来我画得最开心的一个。在后记里矶达雄也有提及,其实十年前我们开始进行连载时,我们二人对战前的建筑完全不感兴趣。
不过,看到连系江户时代以前的「传统建筑」与战后的「现代主义建筑」之间的现代化以前的建筑时,浮现了创造者的纠葛,我想将那些画出来。在整理书稿时,我则以「编辑」的角度来修改,看着那些画时,我感受到画图时乐在其中的心情。也有连我自己都惊讶不已的画。
你可以从头依序读矶达雄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渊博、宏大的假说,也可以随意翻看喜欢的宫泽洋插画。我想这本书是无论有没有具备建筑知识都能愉快阅读的书。我期待有人因为这本书而开始喜爱建筑,即使只增加一个人也没关系。
二○一八年三月
宫泽洋﹝日经建筑总编辑﹞
后记
越调查越有趣的时代 「建筑巡礼」是由建筑杂志编辑兼插画家宫泽与建筑作家矶,一起去参观建筑,将所见写成报导的连载。从二○○五年开始在建筑专门杂志《日经建筑》连载,现在仍有不定期连载。
连载方式原则上是以不同时代做区隔介绍日本建筑。一开始是介绍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七五年间,以战后复兴期开始到高度经济成长期之间所兴建的建筑。这一部分连载出版成书为《有故事的昭和现代建筑 西日本篇》(二○○六年出版)、《有故事的昭和现代建筑 东日本篇》(二○○八年出版)。接着介绍一九七五至一九九五年的建筑,之后发行成书为《日本后现代主义建筑巡礼》(二○一一年出版)。后来回溯时代,依序介绍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的日本建筑代表作品,出版成书为《建筑遗产的私房导览 西日本30选》与《建筑遗产的私房导览 东日本30选》两本(远流出版),收录的是介绍一九一四年以前建筑的报导,但书籍开本比之前的小,是不同以往的出版品。而本书是将之前的文章,依照明治、大正、昭和战前期的建筑来区分,重新整理。
与连载当时完全不同的价值观 我重读了建筑巡礼系列最初的单行本《有故事的昭和现代建筑 西日本篇》之后,看到宫泽在序文里写的内容。
「战后所兴建的建筑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战前的建筑仍留着,但战后的建筑却消失了,真是个逆转现象──」
不知不觉间战后的现代建筑已经毁坏了,但明治、大正时期的样式建筑被好好地照顾与保存,宫泽对此提出不平之鸣。我也是同样的想法。而且说老实话,我真的觉得「我不知道战前的样式建筑有哪里好了」。模仿西洋的古典建筑,样式不明的装饰,内部也只是四方形房间并列而已,毫无空间的妙趣可言。我认为除了怀旧之外,没有任何价值。
但我看了从史前时代到近代的日本代表性建筑后,再次参观明治、大正、昭和战前时期的建筑,这些依据历史状况所兴建的建筑后,我对它们的印象完全改观了。
文明开化带来的各种乱流 这个时期的日本建筑发生了什么事呢?完成独自发展的日本传统建筑之流,与扩展至全世界的现代建筑之流,在文明开化之时两者突然相遇,因此发生了各式各样的乱流。在建筑上更是引发了急遽且激烈的变革时代。
那个时代的建筑师,每个人都各自烦恼与努力的欲开创出新的道路。即便是肖像照上蓄着胡子、一脸看似了不起的建筑师,都是被时代状况追逼着,怎样也没办法表现出亲近感。我调查越多资料,越是觉得这个时代很有趣。
为了挖掘这个有趣,书里除了建筑之外,我还加上社会、文化等各种层面的事物,或许有时那个关系太过牵强,或者与一般说法不同,这为了让大家了解,我才特别写出来的。如果因为这本书,而能让你开始参观建筑之旅,那我会很开心。
走吧,去看前现代建筑吧。
二○一八年三月
矶达雄(建筑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