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治疗的新曙光 雷射针灸简介

慢性病治疗的新曙光 雷射针灸简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雷射针灸
  • 针灸
  • 慢性病
  • 疼痛管理
  • 替代医学
  • 健康养生
  • 中医
  • 疗法
  • 疾病预防
  • 康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光治疗时代来临了!
  本书延续中医针灸基础
  结合低剂量雷射光治疗
  给怕痛怕针怕麻烦的您
  拥有更幸福健康的人生

  雷射针灸是以中医针灸学理论为基础,并配合雷射科学原理,以雷射能量刺激穴位,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为雷射针灸是以能量的方式传入人体,不是侵入性治疗,可预期民众接受度更为提高,对于促进整体健康将是一大福音。
 
书名:微观世界的宏大叙事:从分子到器官的复杂疾病调控机制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复杂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分子基础、细胞信号通路以及多器官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它并非侧重于某一特定治疗技术的应用,而是着眼于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进展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为未来个体化、精准化医学的构建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全书结构宏大,从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单位——分子层面出发,逐步拓展至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体生理系统的功能失调。 第一部分:分子与细胞层面的疾病基石 本部分聚焦于疾病的微观起源。首先,详细阐述了蛋白质结构异常在疾病中的核心作用,包括错折叠蛋白的积累(如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及其对细胞稳态的破坏。我们深入探讨了表观遗传学修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如何介导环境因素与基因表达的动态交互,进而影响疾病易感性。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是本部分的核心。详细解析了炎症反应中的关键通路,如NF-$kappa$B、MAPK家族以及NLRP3炎性小体,阐明它们在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双刃剑”效应——既是防御机制,又是致病因子。同时,对细胞凋亡(程序性死亡)和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讨论了端粒缩短、线粒体功能障碍如何驱动组织老化和功能衰退。 此外,对细胞间通讯中的外泌体(Exosomes)进行了专题论述。这些纳米级的囊泡携带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在疾病状态下作为远距离信号传递者,影响着肿瘤微环境的重塑、免疫细胞的招募和器官间的串扰,为理解疾病的系统性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第二部分:器官功能失调与系统整合障碍 第二部分将视角提升至器官层面,探讨功能障碍的累积如何导致复杂疾病的临床表征。 在心血管系统部分,重点分析了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以及血栓形成的复杂调控网络。内容涵盖了氧化应激与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的关系,以及脂肪代谢异常(如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如何引发慢性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与破裂风险。 神经系统疾病的章节则侧重于神经元连接的可塑性与损伤修复的失衡。讨论了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中的激活状态转换,及其对神经元代谢支持和髓鞘形成的负面影响。对于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探讨了线粒体自噬(Mitophagy)的缺陷如何导致关键神经元的能量危机和蛋白质毒性积累。 代谢疾病部分,深入解析了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包括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的磷酸化异常、GLUT转运体的下调以及脂肪组织炎症浸润对全身代谢稳态的冲击。同时,讨论了肠道菌群(Microbiome)与宿主代谢之间的“菌-肠-脑”轴联系,阐明微生物代谢产物如何影响肝脏脂肪变性和全身炎症状态。 第三部分:多因素交织与精准干预的挑战 本部分将研究视野扩展到跨系统、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层面,并探讨现有研究的局限与未来方向。 我们系统梳理了慢性炎症在不同疾病间的“共享通路”作用。例如,慢性低度炎症如何是驱动糖尿病、痴呆和骨质疏松的共同基础,强调了识别和靶向炎症级联反应的共同枢纽的重要性。 对宿主遗传异质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GxE交互)的分析,强调了在设计干预措施时必须考虑个体差异。通过对大型队列研究数据的解读,说明了特定基因多态性如何使得部分个体对相同的环境毒素或生活方式因素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疾病风险。 最后,本书探讨了当前研究方法论的演进,包括单细胞组学技术(scRNA-seq, scATAC-seq)在解析疾病异质性细胞群中的应用,以及空间转录组学(Spatial Transcriptomics)如何重构组织病理学中的细胞微环境。这些前沿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去观察和量化疾病过程,为开发针对特定细胞亚群或特定组织微环境的精准干预策略奠定了基础。 结论: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高度科学化的视角,用以理解现代医学所面临的最复杂、最普遍的慢性疾病的复杂性,强调疾病的本质是多个层次、多个系统失调的动态平衡打破,而非单一因素的简单叠加。其目标是激励研究者从更基础、更宏观的视角去探索和设计下一代的、真正具有转化潜力的治疗策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吴季华

 
  ◆现职:铭传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教授
  ◆学历:国立中央大学光电研究所博士

  ◆经历:
  1. 铭传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
  2. 铭传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3. 中华整合医学与健康促进协会理事
  4. 财团法人低碳健康生活基金会董事
  5. 中华红外线科技产业应用发展协会理事
  6. 宏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顾问
  7. 国立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生医光电组)博士后研究员
  8. 中华长江股份有限公司(光电事业部)顾问
  9. 国立勤益科技大学创新育成中心专案经理
  10. 国立勤益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兼任讲师
  11. 国防部中山科学研究院聘任技士

  中华民国九十六年全国大孝奖得奖人
 

图书目录

II 推荐序一林启万 博士
III 推荐序二张欧 博士
IV 自序

第 1 章 前言

第 2 章 中医的基础理论及针灸的历史背景
2-1 阴阳、五行学说
2-2 气、血、津液 
2-3 脏腑学说
2-4 针灸的起源
2-5 针灸的原理
2-6 针灸发展历史 
2-7 中医的穴道图由来 

第 3 章 寻找穴道的方法及针刺经穴的不良反应
3-1 人身寸定义 
3-2 常用的十二经络四肢穴道图 
3-3 针刺经穴的不良反应和禁针灸问题 

第 4 章 时间医学061
4-1 四季—应四时阴阳消长 
4-2 子午流注学说 

第 5 章 雷射的发光原理、特性及安全性
5-1 雷射原理 
5-2 雷射特性 
5-3 雷射光学 

第 6 章 雷射针灸的历史背景、原理、功效及
安全性
6-1 光学医疗的三个层面 
6-2 传统中医针灸与雷射针灸的比较 
6-3 低能量雷射医疗历史背景 
6-4 低能量雷射治疗的定义 
6-5 低能量雷射组织效应 
6-6 低能量雷射治疗参数 
6-7 低能量雷射使用剂量及其安全性 
6-8 可见光与近红外线的差异 
6-9 红光及近红外线对身体的作用机制 
6-10 低能量雷射治疗的适应症 

第 7 章 低能量雷射治疗及雷射针灸的文献回顾
7-1 低能量雷射(可见光)治疗文献回顾 
7-2 低能量雷射(红外线)治疗文献回顾 

第 8 章 低能量雷射治疗反应及可与其并用的疗法
8-1 使用低能量雷射治疗及雷射针灸的生物刺激反应 
8-2 其他常与雷射针灸并用的疗法
8-3 注意事项 
8-4 建议事项 

第 9 章 雷射针灸的科学证据及新临床应用
9-1 雷射针灸对于夜间工作者自律神经变化之影响 
9-2 雷射针灸刺激穴道的脉搏变化 
9-3 以良导络来评估雷射针灸效果—通里穴、过敏性鼻炎、后背疼痛 
9-4 低能量雷射应用于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疗 
9-5 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来研究雷射针灸刺激涌泉穴的脑部血流变化 
9-6 低能量雷射应用于骨折癒合的研究 
9-7 低能量雷射应用于激发特定脑波的研究
 
第 10 章 雷射针灸保健及治疗参考资料
10-1 全身穴道图 
10-2 雷射针灸治疗穴道参考表 
10-3 子午流注配十二经络每日保养穴位表 
10-4 雷射针灸参考剂量、体验及见证 

第 11 章 结论
参考资料

图书序言



  小时候我就对武侠世界中的功夫充满向往,梦想有一天能成为武林高手,但因缘不具足,一直到大学一年级(1980年)时才开始正式习武,从此每天苦练4小时,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1984年大学毕业后,旋即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光电研究所硕士班,并拜在恩师 黄广志博士的门下,修习少林字门拳。1986年毕业后,服完兵役,随即服务于国防部中山科学研究院,当时我经常义务帮同事点穴推拿,将练习武术的成效运用于缓解病人的疼痛,成效斐然;但好景不常,1988年我被初学针灸的同事用针误伤我的右手掌而造成内出血、化脓,终致全身疼痛、僵硬,而至万劫不复的境地,苦练多年的功力尽失。这是针灸给我一次非常深刻的印象,令我终生难忘。

  2000年我自制一个电路驱动红光半导体雷射,将它置于我小女儿的手指头的井穴上,当时的输出功率只有5毫瓦,她竟然感觉头晕(类似针灸的晕针效果),此现象引起我很大的兴趣,后来因为致力于博士论文而中断雷射针灸的研究。过了两年(2002),家母为退化性关节炎所苦,在接受许多治疗后,还是经常地疼痛,医生宣布已到了非置换人工关节不可的地步。于是我又重新拨空找寻相关的研究报告,半年后,请友人富振华博士从美国寄来两个雷射二极体,自己做了一个雷射发光装置,配合几个治疗退化性关节炎常用的穴道给母亲使用,几天后,疼痛情形改善,约3週左右,从不能行走,而渐渐能行走1、2公里以上,一直到2014年我运用雷射针灸帮助母亲成功在一年内减重19公斤,不但膝关节从最严重的情形回升到连玻尿酸都不用注射的状态,连高血压不用服药都在标准内,但遗憾的是母亲在80岁时,因被误诊肺动脉栓塞,注射了抗凝血剂造成胃出血及皮下出血,约一个多月后过世。从民国88年(1999年)去中国医药大学图书馆查阅雷射针灸的论文开始,至今近20年的亲身体验及临床研究,本人非常确认雷射针灸的疗效及其潜力。有感于许多人对雷射针灸或光疗法的误解,以致错失使用的良机,为使大众增加其对低能量雷射光疗之了解以增进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再加上中华红外线科技产业应用发展协会理事长张欧博士的鼓励下,才有这本书的诞生。

  本书除了回顾一些雷射针灸的期刊论文较艰涩外,尽量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让多数的读者可以理解,读者可以採跳跃或选择有兴趣的章节来阅读本书。本书除汇整我于长庚大学、中兴大学、逢甲大学、高雄荣民总医院、中华红外线科技产业应用发展协会、台湾雷射科技应用协会、中国北京、西安、中国医药大学、中山医学大学的演讲资料外,也将我与各大学及医院的一些有关雷射针灸的研究成果简化说明。尤其感谢前台湾大学附设医院电子神经诊断科张杨全教授(现为桃园敏盛医院副总裁),在利用阵列雷射刺激掌心的实验上鼎力相助,经过许多波折才正式在医院进行临床实验,又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台大医院完成实验,这个实验历经十年,才完成两篇期刊论文,没有他的指导及鼎力相助,这些实验无法完成,同时感谢台大生物产业机电学系的江昭皑教授一路相挺打气,才有今天的成果。

  另外感谢国立台湾体育大学张文典教授、台湾大学医学工程研究所林启万教授、中国医药大学温永锐教授、前中国医药大学吴宏干教授(现为宜陞诊所负责人)、台湾大学电机系陈志宏教授、谢朝贤博士、台北中兴医院林木鍊医师、亚洲大学谢长倭教授、台湾大学附设医院电子神经诊断科所有同仁等,有大家的支持及参与,对于雷射针灸用于人体的生理作用方能略探一二。我只是野人献曝,将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若有疏失也请各方贤达不吝指正及赐教,期望未来能有更多人投入研究,对许多的慢性病人有所帮助,共同开创低能量雷射光疗的新纪元!另外,特别感谢中山医学大学陈俊呈教授及台湾口腔整体医学医学会前理事长黄尊钦医师的大力支持,我们一起进行新的研究并且将整体医学的观念传播给更多人知道。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有他们的支持,我可以尽情地研究及全力冲刺,最后感谢帮我校稿的中山女高萧雅文老师。
 

图书试读

第 1 前言
 
以「光」治病的时代已经来临,光疗法不是二十一世纪的新疗法,但是个人认为应该会在本世纪发扬光大,因为各种人造光源及研究工具已经非常齐备。本书只探讨「科学」可以涵盖的部分,且集中在低能量雷射治疗的部分,至于佛教的佛光、基督教的宇宙光、能量学的七彩光或七轮的七色光等等,个人也相信具有某种程度的治疗力量,但都不在本书讨论的范围内。
 
1951年Krakov发现色彩视觉会影响自律神经系统,红光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人兴奋和紧张,因此道路上要提醒用路人注意或停止的号志灯号是红色的;而蓝光可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使人放松和减轻焦虑。我们依据此研究结果,建议一些朋友在不易入睡的小孩子的房间,点亮蓝色发光二极体(LED)波长470nm的蓝光10分钟,如图1-1,结果小孩子很快就能安稳下来而入睡。1968年Jerold Lucey 博士临床证实,用全光谱的光或蓝光照射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八天后,其胆红素可以降至安全范围内,这种治疗已行之多年,可在许多的医院看到。1980年Alfred Lewy 的研究证实,白光可以抑制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分泌,可以纾解季节性的忧郁症,这也是多数人在阴雨绵绵的日子会感到郁闷,而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感到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缘故。依据Papageorgiou等人的研究显示:蓝光(415nm)与红光(660nm)併用可治疗轻微至中度严重的青春痘(acne vulgaris)[1],疗程为三个月。我也曾设计一个双色光的美肤器,在每平方公分有4毫瓦的条件下,早晚各一次,一週就可以改善青春痘及肤质,这些都是光疗的例子。除了色彩视觉会影响自律神经系统及白光抑制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分泌是属于光线对眼睛的刺激外,其他都是直接照射皮肤而产生效果,可见皮肤上有光的受体,它们对光有反应,尤其身体跟眼睛一样,会对不同波长的光产生不同的生理机制或反应。我们的研究也发现用近红外线的雷射光照射手上的内关穴也会影响自律神经系统,请参阅9-1节。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疗法抱有谨慎的态度,尤其是涉及到“针”的疗法,总觉得会有些许畏惧。然而,《慢性病治疗的新曙光:雷射针灸简介》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巧妙地将古老的针灸智慧与尖端的雷射技术融为一体,其解释方式既严谨又富有启发性。我被书中对于“无痛”和“非侵入性”的强调深深吸引。这意味着,那些和我一样害怕针刺感、担心感染风险的读者,也能有机会尝试一种温和有效的治疗方式。书中对不同类型慢性病,例如慢性腰腿痛、颈椎病、甚至是一些内科慢性疾病,如何通过雷射针灸进行辅助治疗的探讨,让我看到了它广泛的应用前景。我特别喜欢作者用了很多现实案例来佐证理论,这些故事充满了人情味,也让医学知识不再冰冷。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对现代医学与传统疗法结合的可能性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想深入了解更多关于雷射针灸的实际应用。

评分

这本《慢性病治疗的新曙光:雷射针灸简介》真是让我耳目一新。作为一名长期饱受慢性疼痛困扰的读者,我几乎尝试过所有能想到的治疗方法,从药物到物理疗法,甚至是各种“民间偏方”,但效果总是短暂且不尽人意。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开这本书时,其中“雷射针灸”这个概念 immediately 吸引了我。我过去对针灸有所了解,但将其与现代科技——雷射结合,这无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治疗维度。书中对雷射针灸的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我尤其欣赏作者没有回避其科学依据,而是详细阐述了光生物学效应,以及雷射如何作用于穴位,激发身体自身的修复和调节能力。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不像一些过于玄乎的疗法,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虽然我还没有亲身体验雷射针灸,但阅读这本书后,我对它产生了强烈的信心,并且开始积极地寻找相关的治疗信息,希望能为我的慢性病治疗找到新的希望。这本书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看到了摆脱长期痛苦的可能性。

评分

作为一名对健康养生颇为关注的读者,我总是乐于接触各种新颖的健康理念和治疗方法。《慢性病治疗的新曙光:雷射针灸简介》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求。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将雷射针灸描绘成万能的“神药”,而是强调它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能够与传统医学治疗相辅相成,共同提升慢性病的治疗效果。书中对雷射参数的设定、作用时间和频率等细节的描述,显示了作者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我也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雷射针灸在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等方面的作用机制的阐述,这些都为我理解其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慢性病的治疗并非只有一种固定模式,而是可以有更多元化的选择,并且这些选择正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评分

我曾长期因一些困扰我的慢性症状而感到沮丧,尝试了许多方法都效果甚微,生活质量大受影响。《慢性病治疗的新曙光:雷射针灸简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带来了新的希望。我喜欢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它不像学术论文那样枯燥,也不像某些宣传材料那样夸大其词,而是以一种平和、客观但又充满鼓励的语调,向读者介绍了雷射针灸的理念和应用。书中对不同慢性疾病患者可能遇到的症状,以及雷射针灸如何针对这些症状发挥作用的描述,让我感同身受,并且看到了切实可行的治疗途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治疗安全性的强调,以及对患者可能产生的疑问的提前解答。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让我从盲目和焦虑中走出来,重新燃起了对改善自身健康的信心。

评分

我是一个对科技治病领域充满好奇的人,当我看到《慢性病治疗的新曙光:雷射针灸简介》这本书时,立刻被它所蕴含的创新性所吸引。我一直认为,医学的进步在于不断地融合与突破,而雷射针灸正是这一理念的绝佳体现。书中对雷射光波长、能量密度等技术参数的讲解,虽然有些专业,但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类比,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对雷射针灸在细胞层面、组织层面甚至全身生理反应方面的详细分析,这让我对这种治疗方法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了对慢性病治疗新方法的认识,更激发了我对未来医疗技术发展方向的思考。它让我看到了科技如何能够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并且这种解决方案是温和且有效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