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祕笈实用篇:人体还原法与再平衡秘诀

自学中医祕笈实用篇:人体还原法与再平衡秘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
  • 自学中医
  • 人体还原
  • 健康养生
  • 经络
  • 穴位
  • 再平衡
  • 中医祕笈
  • 实用中医
  • 养生保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作者
  积四十多年经验,发明「无痛针(灸)法」,
  只要稍加改造,用巧劲即可快速、不痛、准确进针,
  自学中医者一定要学起来!

  人之所以生病,多因六淫、七情之邪侵入体内,致身心、阴阳、寒热、虚实失去平衡而引发。只要了解四气、五行对五脏的原理,善用五味、五色,以药物、饮食调理,还原人体本来的平衡状态,保持免疫力正常即可改善不适。

  必要时(如急性期)可以针灸、按摩、放血、拔罐缓解。作者有四十多年经验,深信利用「无痛针(灸)法」,加上电针仪,效果立马出现。
  本书附录特别分析:最近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多位名人因胰脏癌、食道癌过世」新闻,证明「人体还原法与再平衡」的重要性。请多加体会。

 
穴位点拨:经络循行与身体智慧的地图 书籍名称:穴位点拨:经络循行与身体智慧的地图 作者:李明德 出版社:中华医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RMB 98.00 ISBN:978-7-5213-1234-5 --- 导读:洞悉身体的内在脉络,解锁自愈的无限潜力 在古老的东方智慧中,人体并非一块单纯的血肉之躯,而是一个由精微能量网络连接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我们称之为“经络”。经络,如同纵横交错的河流与支流,将生命之气(元气)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滋养脏腑,调和阴阳。然而,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以及环境的改变,这条内在的生命之河往往会遭遇堵塞、流速不畅,甚至干涸,导致疾病的发生。《穴位点拨:经络循行与身体智慧的地图》正是一部旨在帮助读者清晰、深入地理解并有效运用这一古老智慧的实践指南。 本书的编写者李明德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毕生致力于对传统经络学说的现代诠释与临床应用研究。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临床经验为基础,摒弃了晦涩难懂的古文阐释,采用清晰直观的图解和循序渐进的叙述方式,为当代读者构建了一幅详尽、实用的经络穴位地图。 第一部分:经络体系的宏观解析——生命能量的河流 本书伊始,便以宏大的视角对中医的经络学说进行了系统而透彻的梳理。 第一章:经络的本体探源与现代诠释 本章详细阐述了经络的起源、发展历程,并引入现代影像学、生物电学等研究成果,探讨经络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客观存在性。重点解释了“经脉”与“络脉”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奇经八脉”在人体生理调节中的核心地位。我们不再将经络视为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视为一个可感知、可干预的生命信息传递系统。 第二章:十二正经的流注与主治纲要 十二正经是人体主要的能量通道,它们与五脏六腑直接相连,构成了气血运行的主干道。本章逐一介绍了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十二条经脉的起止点、循行路线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通过详细的经络图谱,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任一条经脉在体表的具体投影,理解为何某个穴位可以治疗看似不相关的远端病症。 第三章:奇经八脉——平衡调控的中枢系统 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如同水库和堤坝,对十二正经的气血进行蓄泄和调节。本章着重解析了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和任脉(总任一身之阴脉)在维持人体阴阳平衡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刺激特定奇经脉上的重要穴位,解决慢性疲劳、内分泌紊乱等复杂问题。 第二部分:穴位图鉴的精细聚焦——操作与疗效的精确对接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数百个常用腧穴的详尽描述与临床应用指导。 第四章:腧穴的分类、定位与刺激手法 “腧穴”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分,是医者施术的关键切入点。本章系统介绍了腧穴的五大类(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会穴)的功能差异。重点讲解了标准的人体定位方法,如“同身寸”的精确测量,确保读者能准确找到穴位,避免因定位偏差而影响疗效。 第五章:重点穴位的深度剖析(上):头面部与上肢 针对头面部和上肢的穴位,本书采取“一穴一图一文”的精细模式。例如,在讲解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时,不仅标明了准确的取穴位置,还配有清晰的骨骼、肌肉参考图,并深入分析了其“四总穴”之一的地位,特别是在治疗头痛、牙痛及面部病症中的应用技巧。对于肩周炎、网球肘等常见病,则详细介绍了针对性的穴位组合方案。 第六章:重点穴位的深度剖析(下):躯干与下肢 躯干和下肢穴位与五脏六腑及下半身运动功能息息相关。本章详细介绍了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强壮要穴)、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妇科要穴)等核心穴位。对于慢性胃病、痛经、坐骨神经痛等,本书提供了穴位按摩、艾灸、以及简易温和的拔罐操作指南,强调了不同刺激手法(轻按、揉捻、提插)对不同体质的适用性。 第三部分:经络的实践应用——从理论到日常的转化 本书的后半部分致力于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日常可行的自我保健方法。 第七章:辨证论治的经络思维 传统的辨证论治强调“见微知著”。本章教授读者如何通过观察特定经络循行路线上的皮肤颜色、温度变化、或触诊时的敏感度,初步判断相应脏腑的气血盛衰。例如,如何通过观察足厥阴肝经循行区域的紧绷感来推测肝气郁结的程度。 第八章:常见症状的穴位速查与急救 本章是一个实用的“穴位字典”。它针对失眠、头晕、消化不良、感冒初期等常见病症,快速列出最佳的应急穴位组合。例如,针对突发性恶心呕吐,推荐了内关、中脘等穴位的交叉刺激法。同时,也提供了针对晕厥、中暑等紧急情况的简易现场急救穴位刺激法,强调操作的力度与频率的控制。 第九章:经络保健的长期规划——预防胜于治疗 真正的中医智慧在于“治未病”。本章提出了基于个人体质(如气虚、血瘀、湿热等)的经络保健方案。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季节变化(如春季养肝、夏季清心),选择性地保养特定的经络和穴位,构建一套个性化的日常保健流程,真正实现对健康的长期掌控。 --- 本书特色: 1. 图文并茂,精准定位: 全书配备了超过300幅高清、精确的穴位定位图,结合解剖学参考,确保读者“一看即会”。 2. 临床导向,实用至上: 所有穴位介绍均基于作者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所推荐的疗法简单易行,副作用极小。 3. 现代解读,科学武装: 结合现代医学对神经、筋膜和体液循环的研究,为古老的经络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佐证。 《穴位点拨:经络循行与身体智慧的地图》不仅是一本参考书,更是一位贴心的家庭健康导师。它将带您深入了解身体内在的运行规律,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每一个细微信号,真正掌握激活自身疗愈力的钥匙。阅读本书,您将不再被动地等待疾病的发生,而是主动地参与到维护自身健康的伟大工程中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高富芝 医师


  1932年生,私立淡江大学中文系
  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毕
  美国远东大学中医研究所进修
  美国自然医学研究院院士(American Academy of Naturopathic Medicine)。

  曾任
  台北市立成功高中专任教师
  国立中央大学教授
  美国纽约凤鸣中医院主任医师

  现任
  巴西圣保罗富园诊所院长

  作者经常回国义诊,认为以针灸加电针仪,很少碰到无法改善的症状;不愿针刺者就以手指点按、压揉代替,一样有效。
  着有《超简易阿是穴疗法》、《易理针灸抗癌》、《养生四通法》《新夹嵴穴疗法》《一棒在手百病全消》等书。

 

图书目录

推介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可通神明之德   董延龄 …… 03
推介序:享誉国际大医师─高富芝小传       王甦 …… 05
推介序:祈愿「洛阳纸贵」再现台北        兰观生 …… 09
自序:八八初度的一点心得与奉献        高富芝 … … 10

第一章    人体不平衡与四气五味有关 …… 17
四气、四性及四气五味
第一节    了解药物之四气、四性 …… 20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细审药物气味才能正确应用
经过现代药理研究后更清楚   四气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对代谢的影响   对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作用
第二节    结合四气五味才能臻于完善 …… 28
五味:甘、辛、酸、苦、咸   
酸收涩、苦燥湿、甘缓急、辛发散、咸软坚
还有淡味及涩味   从此五味定于一尊
第三节  食物之四气五味更重要 …… 43
传统医学强调药食、医食同源   食物可粗分为寒、热性   
还有温、凉、平三种食性   常见食物的四气、四性   
可依其存在状态与烹调方式细分   分成三大类比较客观、实用   
四气以胃气为首,脾胃出五味  「人以水谷为本」可以治未病   
「四气平衡」就是「人体平衡」原则   人体平衡法首重食饮有节   
还要注意「忌口」及「发物」   皮肤病人的饮食要特别注意

第二章    五行与五脏、五味、五色等 …… 61
第一节    五行 …… 62
五行基本概念: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
第二节    五行与五脏 …… 65
五脏之性─肝、心、脾、肺、肾的作用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心包络
脾胃生五脏之气   五行与五脏之对应关系   
人体还有很多地方对应到五行
第三节    五味对应五脏 …… 87
食物分为「五味」─五味之性   食物不止五味,应为六或七味
食忌:「五禁」与「五裁」   食物之性在升降浮沉
药食同用较可达到「五味平衡」   五气、五味养生   
五行五味相兼才算养生   饮食均衡以保人体平衡   
最好能兼顾四气五味   四性食物种类与效用
五味食物之种类与作用   最好能五味相兼
第四节    五色内养之道 …… 112
五色对五脏
第五节    五行平衡就是人体平衡法 …… 116
五行平衡很简单   五行与中医养生的综合应用
一、木→肝   二、金→肺   三、水→肾   
四、火→心   五、土→脾   
还可善用子午流注   五行平衡为平衡法的基础

第三章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 129
第一节    外感六淫 …… 130
风为百病之长   寒邪凝滞易引发疼痛   
暑邪最易引发热证   湿邪最易阻遏阴阳气机   
燥最伤肺、影响肌表   火邪分内外火   
还要留意六淫之外的「六运」
第二节    内伤七情 …… 142
七情通于五脏   七情太过则伤五脏   
为什么七情属于内伤病   一、大喜伤心   
二、大怒伤肝   三、过忧伤肺   四、过思伤脾
五、过悲伤肺   六、大恐伤肾   七、大惊伤心也伤肝

第四章    如何落实「人体还原法与再平衡」…… 154
第一节  坊间常见的保健养生方法 …… 155
一、汤液法   二、针灸   三、按摩推拿
四、导引   五、食疗   六、其他
第二节    数十年经验提供参考 …… 160
一、针灸:适用范围及效用出乎想像
二、按摩功效仅次于针灸   三、拔罐与放血

附录:人体(饮食)平衡法防癌之我见
─从近日多位名人罹患胰脏癌、食道癌讲起 …… 205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可通神明之德                             

董延龄


  中医的基础理论,建筑在阴阳平衡与五运六气的哲学基础上,不论生理、病理、药理,都离不了这些理论与实质,我常想,如果拿掉了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中医就如同无根的浮萍,在以后的论述中,显得空泛无实,玄虚而无系统了。

  如此说来,中医之原始基础,究竟源自何处,起于何时? 《易经系辞》内有一段话,可以揭开这个谜底。《易经系辞》说:「古者庖羲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做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陈立夫先生曾说:「中医源自易经。」由此可知中医与易经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高富芝医师是我淡江中文系学长,他因天资聪颖,又努力向学,在校时除本科学术外,又兼修《易经》,研究所毕业后,曾应聘中央大学教授《易经》,其后因缘际会出国游学,在美国巧遇北京中医药大学退休老教授,传授中医理论及针灸,高医师尽得其传。旋即考取美国针灸医师执照,在朋友资助下,远赴巴西圣保罗开业,因其擅治一些现代医学难以治好的疑难杂病,未几声誉着于中南美诸国。我和高医师相识多年,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过去的十年里,已有多种着作问世,如今已年届八十八岁高龄,对中医有更深一层的领悟,近又体认到「人体还原法与再平衡」之道,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与救急之参考。

  现代很多老年人,因为不甚了解保健之道,常有三高的问题,高医师的着作除了可供阅读参考外,也可提供为三高所困扰的老年人,不需依赖吃药,即可达到健康的目的。出书在即,仅以拙文恭贺他的大作问世。
                                                           
享誉国际大医师─高富芝小传

王甦


  享誉国际大医师高富芝先生,是我大学时代同窗挚友,他祖籍安徽宿县,一九三二年出生于江苏东台晾港镇晾港村,幼时就读当地安宁小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泰州中学。毕业后因时局逆转,成为流亡学生,一九四八年自上海来台,因举目无亲,只有参加部队,从基层干起。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历经艰难困苦,养成坚忍的精神,锻练强健的体魄,利用公余之暇,努力进修学问,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一九六O年以同等学历,考取淡江文理学院中文系,在此同时我也有幸与他同窗,由于情投意洽,志同道合,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毕业后他在成功高中任教,并利用暑假在职进修,考取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两年毕业,获得教育硕士学位。

  他在教书期间,蒐集大量中医书籍,专心研究,穷十二年的努力,取经用宏,融会贯通。之后,更远赴美国远东大学中医研究所深造,考取针灸医师执照,并任美国纽约凤鸣中医院主任医师。以其医学造诣卓越,之后更荣获美国自然医学研究院荣誉博士头衔。

  一九八O年移民巴西圣保罗,创设富园诊所,从事中医针灸治疗长达四十多年之久。根据高医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认为中医针灸治疗的作用,已超越古人所说的「通气、活血、消炎、止痛」的范畴,计有下列十四种:通气、活血、消炎、止痛、补虚、泻实、舒筋、麻醉、软坚、散结、扶正、祛邪、加强免疫、扩张血管等等。

  以上十四种作用都有实际病例佐证,并非空口白话,此即所谓「实践是考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针灸临床治疗的效果,可谓有口皆碑。例如曾为一财团的董事长义诊;他已因多种症状并作,群医束手,药石罔效,有如植物人。经过高医师数次针灸后,竟然奇蹟似的甦醒过来,也能够讲话,四体亦能自由活动,就是最好证明。

  高医师认为:一般人的生活环境,有内环境和外环境之分。内环境是看不见的,外环境则一目了然,也是人们所重视的生活圈,易于发现问题。但看不见的就很容易忽略,在不知不觉间造成了酸性而又恶劣的体质,内环境成为癌细胞孳生的温床,正常的细胞受到迫害,因而产生质变,肿瘤和癌块相继而生,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

  高医师有多年针灸经验,认为针灸治癌确实能发挥最好的效果,而且没有副作用,又简便、不用花大钱。他即因此完成《易理针灸抗癌》一书,获得很多好评。

  不过仅靠针灸,尚难达到十分完善的境地,必须辅以营养,以固本保健,才能内外合一,相得益彰。高医师多年经验发现,很多癌症患者多因长期缺乏营养,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才使癌细胞有机可趁,罹癌后更因缺乏适当营养,以致健康情况如江河日下,甚至虚弱而亡。而且不仅癌症患者为然,老年人也需注意营养均衡,他因而编写了《养生四通法》一书,以强调其养生观念。

  除了《易理针灸抗癌》与《养生四通法》之外,高医师这几年还出版了《超简易阿是穴疗法》、《新夹嵴穴疗法》、《一棒在手百病全消》等书(这些书原名「医话」、「医源」、「医道」,后经元气斋改编)。加上即将面市这本,已经在元气斋出版社印行了六本着作,堪称着作等身,造福世人不可以道里计。时值新书出版,爰缀数语,以为祝贺。(作者为淡江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

  并献上─「嵌名十联」
  凤顶格:富贵荣华烟过眼 芝兰桂芷馥薰心
  燕颔格:学富怀才德兼厚 灵芝盖案襟亦香
  鸢肩格:万钟富不如才富 九畹芝难得雪芝
  蜂腰格:安贫贵富情随理 茹素餐芝欲坐禅
  鹤膝格:中奖多财富易得 上山锄草芝难寻
  凫胫格:满腹才华真富贵 盈胸翰藻胜芝兰
  雁足格:海上易寻三亿富 山中难得九茎芝
  魁斗格:富室何知天佑善 寒门不识地生芝
  鼎峙格:高风亮节无求富 饮露茹芝不爱钱
  鼎峙格:富贵三元烟过眼 芝兰九畹玉为心
  (分别嵌名第一字到最后一字,再回到第一字)

祈愿「洛阳纸贵」再现台北

兰观生


  挚友高富芝医师大作「人体还原法与再平衡」即将问世,特以七言诗一首代序。
  高医师的着作强调袪除六淫、七情,以达阴阳虚实寒热平衡,即可保健康。
  中医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精神活动。「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环境变化的治病因素。
  故方:
  人体还原再平衡,环境变迁藏其中;
  七情六淫辩内外,长寿百岁不是梦。
 
  针灸大师高富芝,杏林老少人皆知;
  悬壶巴西数十载,济世除疾行如织。

  医术精湛传技艺,创意着作多称奇;
  海内海外学子众,华佗再世誉中西。

  并祈「洛阳纸贵」再现台北。

自序

八八初度的一点心得与奉献          

高富芝


  我生长在战乱年代,五个兄弟各分东西,现在整个家族已经繁衍了一百多人,但至今没有一人习医。我也是过了四十岁、移民巴西之后,发觉前半生所学、所教的中国文学几乎一无用处,才开始自学中医、考了执照,在侨居地行医;近几年出版了几本书之后,偶尔也回国义诊,还受到相当肯定,颇感欣慰。

  今年为我八十八岁初度,回首过去为人针灸祛病疗疾、改善不适,倏忽已经将近五十年。多年的经验发现,脾胃功能良好、营养充足才能常保健康,万一生病,也要先从调理脾胃着手,才能尽快好转,而且自认一向力行此一原则。不料几年前还是生了一场病。在复原与调养期间,我经常思索:为何天天为人祛病疗疾,自己也无法避免受到折磨?

  结果发现,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剑,年纪大了之后,五脏六腑的功能势必大不如前,一旦疏于注意,就可能让疾病有机可乘。此外,也深切体会到,我们生活在天地宇宙之间,随时都可能受到四气、五行(阴阳五态)、六淫、七情的影响,而引发或大或小的疾病。尤其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威胁最大。而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小宇宙,有良好的免疫系统,只要经常保持平衡和稳定,基本上就不易受到内在(七情)或外在(六淫)的影响而生病。因此只要尽快还原这种平衡状态,应该就可恢复健康。

  笔者就是个最好的例证。由于半生研究传统医学,尤精于针灸,在发病初期,住家(巴西圣保罗市)附近没有好手,自己也无法有效处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教导不到十岁的小孙女施行头皮针,口传心受、「现学现卖」,竟然也获得良效,让我得以尽快回复健康。

  之后,我就将这个发现与心得整理成《自学中医祕笈实用篇---人体还原法与再平衡秘诀》,归在「自学中医系列」初版,堪称名实相符,十分允当。书中的理论或许卑之无啥高论,但只要仔细体会、身体力行,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书中还公开了我独创的「无痛针(灸)法」,稍加改良之后就可大大降低初次接受针灸者的恐惧感,并因而提高疗效,值得同道及有心自学中医者参考。

  必须一提的是,本书乃年近九旬的我一字字书写而成,再託家住三重、专长配镜的亲家公携回、交给元气斋出版社。书成之日,我要感谢元气斋的同仁费心编整,也感谢好友(老友)拨冗写序,大大提高了本书的价值。隆情高谊,改日回台定当面谢。然因眼力大不如前,笔迹有点凌乱,其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专家指正,以便于再版时改正。

二O一八年十月写于圣保罗富园诊所

 

图书试读

四气、四性及四气五味
 
所谓「四气」,是指药物或食物进入人体之后,所产生的「寒、热、温、凉」等四种作用,或四种性能,所以又称为「四性」。
 
事实上人体本身也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体质,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体质应该都属于「温」,所以生病时要先量体温;一旦体温升高(热)或降低(寒、凉),都表示生病了,必须服用药物治疗,或以食物养生保健,将身体调回正常状态。
 
中医在看诊治病之前,必须先熟悉各种药物与食物的寒、热、温、凉特性,再以望闻问切的四诊八纲来诊断患者的病况,之后才能以药物调理,使其恢复健康。也就是将患者偏热、偏寒、偏凉,甚至高热、恶寒等病体,调整成体温正常、身心健康的状态,才算「治好」或「治癒」疾病。就个人的养生保健而言,就是选择合适的药物、食物或运动等方法,以改善或调整身体的异常,进而恢复或保持身体健康,这就是「人体平衡法」的精神,也是最安全可靠的养生保健方法。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此一四气(四性)理论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之后,经过分析、归纳而成,其基础在阴阳五行,其理论离不开脏腑、经络学说。就阴阳五行属性而言,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就中药来说,一般寒凉药多属阴,具有清热降火、凉血解毒、滋阴退热、泄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止痉等作用,如石膏、知母、黄连等药性寒凉,属阴,因此可用以治疗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而数,或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火咳嗽、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阳热证。
 
而温热药多温热,具有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暖肝散寒、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通经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如附子、肉桂、干姜等药性温热,属阳,可用以治疗四肢厥冷、脘腹冷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或中寒腹痛、肺寒喘咳、寒疝作痛、阳痿早泄、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痛、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厥脱等阴寒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朴实,没有华而不实的图片,文字排版清晰,这一点我非常喜欢。我曾读过一些中医书籍,有些过于艰深晦涩,读起来像在啃一本古籍,而有些则过于浅白,缺乏深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既有中医的精髓,又不至于让初学者望而却步。看到“祕笈”二字,我就预感到这本书可能会包含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的,但却非常实用的经验和技巧。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往往就藏在这些被历代医家传承下来的、代代相手的经验之中。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指导我解决实际健康问题的途径,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养生理论。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以操作的“还原”和“再平衡”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特定的手法、食疗或者其他自然疗法来调整身体,那对我来说将非常有价值。我很期待从中学习到如何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身体的语言,并能用中医的智慧来呵护它。

评分

这本书我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是翻看目录和一些标题,就觉得内容非常吸引人。特别是“人体还原法”这个概念,听起来就有一种拨乱反正、回归本源的强大力量。我一直对中医的整体观非常着迷,认为它看待身体的方式比西医更全面、更深刻。这本书的这个角度,似乎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能够帮助我理解身体内部复杂运作机制,并且找到调节的方法。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再平衡秘诀”的部分,因为现代生活方式常常让我们身体失衡,各种亚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如果这本书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恢复身体的和谐状态,那将是无价之宝。我已经开始想象自己对照书中的指导,去感受身体的变化,去体会那种由内而外的健康之感。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能包含很多实操性的指导,让我可以一步步跟着去做。

评分

我是在一个中医爱好者论坛上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的,当时就对“人体还原法”这个说法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在我个人的理解中,身体的许多疾病并非是突然出现,而是长期失衡累积的结果,所以“还原”就意味着要找到导致失衡的根本原因,并将其纠正,让身体回到一个更健康、更自然的原始状态。而“再平衡”则是在还原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维持身体的和谐。这一点非常契合我一直以来对中医的认知,中医讲求“天人合一”,强调顺应自然,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很多时候是在逆天而行。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针对不同体质、不同症状的调理建议,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中,去真正地“还原”和“再平衡”自己的身心。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被它所传达的一种解决健康问题的思路所吸引。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生病,不是因为身体“坏了”,而是身体的“系统”出现了紊乱。就像一台精密仪器,一旦某个部件出现偏差,整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中医的思维方式,恰恰是这种“系统性”的观察。所以,“人体还原法”这个概念,让我觉得它可能是在教我们如何去“重置”身体这个系统,找到那个最初的“出厂设置”,然后一步步地将其恢复。而“再平衡秘诀”,则像是操作手册,告诉我们如何微调,如何让各个部件重新协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如何识别身体失衡的信号,以及如何通过一些非侵入性的方法来引导身体自我修复的指导。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长期困扰我的健康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症治疗的层面。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的书名吸引了,尤其“祕笈”两个字,充满了神秘感和实用性。“人体还原法”和“再平衡秘诀”这些词汇,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理论的讲解,更可能包含了一些不外传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独特方法。我一直对中医的整体疗法非常感兴趣,认为它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治标不治本。我的理想状态是,通过学习中医,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并且拥有主动管理和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这本书的题目恰恰描绘了这样一个过程:先“还原”,再“再平衡”,这听起来就像是给身体做一次全面的“保养和升级”。我希望书中能有清晰的步骤和易懂的解释,让我这个中医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并实践。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比如一些穴位按摩、简单的功法,或者一些有助于身体恢复平衡的饮食建议,能让我从阅读者变成实践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