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屋视野:看见迪化街的时光轨迹,走进百年建筑演进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街屋视野:看见迪化街的时光轨迹,走进百年建筑演进史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帕斯顿数位多媒体有限公司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9/03/15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5-1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走进街屋建筑的博物馆,解析迪化街的变迁过程,
在这条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见一砖一瓦背后的建筑故事!
  
  台湾的经济在一九七〇年代开始急剧地发展,也大大地改变了各地历史聚落的样貌,除了迪化街等着名的传统聚落之外。在迪化街,各类街屋建筑群聚一堂,山墙上五花八门的装饰,贯穿整条街道的亭仔脚,石材装饰的巴洛克洋馆,以及古色古香的闽南房屋,宛如街屋建筑的博物馆!

  而这些迪化街街屋建筑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什么历史过程?又分布在哪里?借由实地调查加以解释表明,并针对每一种街屋样式的变迁过程,以及形成的背景加以分析,更进一步将街屋建筑的保存所产生之问题加以探讨。

  迪化街位在台北市的中心地带,自清代开港以来,历经日治时期、国民政府播迁来台,都是台北、台湾的经济中心地,可说是台湾建筑史的缩影。透过认识迪化街街屋,以全新的视点来看待历史性的街屋建筑,或许能对文化资产的保存再生提供另一种思维。再次走访这条你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见迪化街一砖一瓦的建筑故事!

本书特色

  【设计特色】

  本书书衣选用英国描图纸,在半透明的白色纸张印刷上建筑结构图,宛如坐在制图板前亲手描绘而成。赤牛皮纸的内封,穿透书衣流露仿旧的色泽,展现出老街屋的怀旧情怀。

  【走访街屋建筑的博物馆】
  ◆街屋常常走,但你知道传统街屋如何形成?又有何特征吗?
  ◆迪化街从清代到战后,街道发生了什么变化?才成就今天的样貌!
  ◆闽南、洋楼、巴洛克式,各种建筑样式一次看清楚!

名人推荐

  丘如华/台湾保存之母、台湾历史资源经理学会秘书长
  李干朗/台湾古蹟大师
  林崇杰/台北市政府产业发展局局长
  周钖玮/前台北县长
  阎亚宁/中国科技大学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主任
  龚书章/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中华民国室内设计协会理事长
  波多野纯/前日本工业大学校长
  【一致推荐】(依姓氏笔画排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东明


  学历:
  日本工业大学建筑学专攻博士(工学)
  日本工业大学建筑学专攻硕士(工学)
  逢甲大学工学院都市计画学系毕业

  现职:
  中国科技大学室内设计系专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中国科技大学室内装修设计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中国科技大学文化资产保存中心资深研究员

  1971年生于台北市,逢甲大学都市计画学系毕业。赴日求学后进入日本工业大学建筑研究所,专攻建筑史、都市史领域。硕士论文研究街屋建筑的亭仔脚,博士论文则专攻街屋建筑的空间形式。取得学位返国后,适逢我国文化资产保存法的改订,进入内政部建筑研究所,先后完成数项有关聚落与街区保存策略与政策之相关研究,也屡获内政部自行研究优等奖。后至中国科技大学服务迄今,主要研究领域仍为街区保存、文化景观及空间再利用。

 
街屋视野:看见迪化街的时光轨迹,走进百年建筑演进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推荐序:关心居所的价值与意义/台湾保存之母、台湾历史资源经理学会秘书长──丘如华
推荐序:城市是一座无边界的博物馆/台湾古蹟大师──李干朗
推荐序:省思回视是为远望/台北市产业发展局局长──林崇杰
推荐序:最兴盛时代的灿烂动人建筑/前台北县长──周钖玮
作者序 走在习以为常的建筑博物馆
前言
引言:老街屋的建筑视野

第一章 传统街屋建筑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街屋建筑的特征

细说台湾的建筑特质
丰富街屋建筑的立面
街屋建筑不可缺少的亭仔脚
亭仔脚的使用功能
亭仔脚与主屋的关联性
分析街屋的建筑形式与基地

第二节 街屋建筑的由来
中国东南部地区的街屋建筑
东南亚地区(南洋)的街屋建筑
台湾与其他地区街屋建筑有什么差别?
典型的台湾街屋建筑样式

第三节 街屋建筑的近代化
模仿洋风的街屋建筑立面
市区改正计画意外成为推手?
牌楼式建筑的特征
来看看迪化街的牌楼式建筑

第四节 样式建筑的导入与影响
日本政府导致样式建筑出现?
样式建筑引领风潮
当代街屋建筑的特征
迪化街全盛时期的牌楼式建筑
设计派别大不同
立面装饰的技法

第五节 街屋建筑的样式与变迁
街屋建筑的分类
闽南式建筑的样式及特征
现存闽南式建筑物
仿洋楼式建筑的样式及特征
现存仿洋楼式建筑物
洋楼式建筑的样式及特征
现存洋楼式建筑物
巴洛克式建筑的样式及特征
现存巴洛克式建筑物
近代建筑式建筑的样式及特征
现存近代建筑式建筑物
各类型街屋建筑样式的特征
街屋建筑样式的变迁

第六节 现存街屋建筑的形成过程
街屋建筑年代判定
各年代的分布情形
迪化街各区的年代分布
街区的形成过程
迪化街各地区街屋建筑的现状
台北市政府选定的历史性建物
我们怎么选定历史性建筑物?
历史性建筑物的选定结果出炉

第七节 各样式之街屋建筑分布情形
样式别的年代分布
闽南式街屋建筑的分布
仿洋楼式街屋建筑的分布
洋楼式街屋建筑的分布
巴洛克式街屋建筑的分布
近代建筑式街屋建筑的分布

第二章 大稻的传统街区
第一节 清代(1851~1895)

迪化街的形成与发展
迪化街街区的形成背景
迈向台北商业中心的成长过程

第二节 日治时期(1895~1945)
成为台湾商业中心的成长过程
迪化街街区的全盛期
台湾总督府的殖民政策

第三节 战后时期(1945~)
台湾奇蹟的创造地
纸醉金迷的大稻埕
进入衰退期的街区

第四节 各时期制度影响街屋建筑
清代的都市规划
日治时期的都市基础工程
日治时期台北市区计画
大台北市区计画

第五节 大稻埕传统街区保存的轨迹
大稻埕街区保存现况
街区内各分区的现况分析
迪化街保存运动的由来
台北市政府都市发展局的成果-年货大街活动
居民赞成保存的主张
居民反对保存的理由
有关发展上的问题点
使用上所产生的问题

第三章 其他老街区的发展与变迁
新北市三崃区民权老街(三崃老街)
桃园市大溪区和平街(大溪老街)

结论:达到保存共识不容易
附录:用语之定义

 

图书序言

第五节 街屋建筑的样式与变迁
 
◎街屋建筑的分类

 
在经过以街屋建筑立面为主为认定基准的现地调查,并经过分析研究对象156 栋的街屋建筑立面的形式后,将迪化街的街屋建筑一期立面设计的特色,分为四个群组,并分别为这些群组定义适合的名称,以供本书论述所用。
 
分布在迪化街的街屋建筑,五个群组与名称如下:
 
「闽南式」街屋建筑:没有装饰用立面的平房建筑样式。
 
「仿洋楼式」街屋建筑:採用洋风建筑立面的建筑样式。
 
「洋楼式」街屋建筑:以洋风建筑构法为基本的建筑样式。
 
「巴洛克式」街屋建筑:採用巴洛克风装饰的建筑样式。
 
「近代建筑式」街屋建筑:以简洁的设计为主的近代建筑样式。
 
◎闽南式建筑的样式及特征
 
现在的迪化街,古时称为大稻埕。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街道是在1850年代开始形成。首先,1851年林蓝田在迪化街建筑了三栋连续的街屋建筑(现迪化街一段154 号、156 号、158 号)。
 
其后,在1853年万华(位于迪化街南侧的歴史街区),发生的移民社会的分类械斗中败北的同安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出身的移住民),由万华辗转经由大龙峒来到迪化街。
 
所以,早期的迪化街移住民的出身大多来自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地区,加上当时的贸易往来对象也大多以福建省福州、漳州泉州地区为主。由于上述这些与中国福建省南方地区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关系,最早在迪化街出现的街屋建筑样式,也受到闽南地区(福建省南部地区)的传统建筑样式的影响,所以就自然的在迪化街当地,形成了最初的闽南式街屋建筑。
 
街屋建筑的特征之一,就是在建筑物的前方都会设有亭仔脚。亭仔脚与主屋都属于同一个屋檐下,是主屋的一部份,可以视为将建筑物的一部份让出来,作为公共空间的亭仔脚使用。建筑立面被垂下来的屋顶所覆盖,从外面无法窥得建筑立面的全貌。
 
当时街屋建筑设计理念并不重视建筑物的立面,所以建筑立面一般都是被隐藏在亭仔脚下。由街屋建筑的外面看过去,亭仔脚面对道路的部分,只可以看得到屋顶的前端,以及支撑屋顶的柱子。所以,更谈不上对建筑立面的表现手法或是设计概念。

图书试读

None

街屋视野:看见迪化街的时光轨迹,走进百年建筑演进史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街屋视野:看见迪化街的时光轨迹,走进百年建筑演进史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街屋视野:看见迪化街的时光轨迹,走进百年建筑演进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街屋视野:看见迪化街的时光轨迹,走进百年建筑演进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