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堂最疗癒人心的说话练习:在沟通中肯定自己,触动他人

50堂最疗癒人心的说话练习:在沟通中肯定自己,触动他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自我肯定
  • 情绪管理
  • 心理疗愈
  • 积极沟通
  • 同理心
  • 人际互动
  • 情感表达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辨识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是说话沟通的第一步。
  积极寻找话语中的正面力量,
  让这个世界的沟通,以爱为开头,以爱为结尾。


  「说话」一直是曾宝仪的工作。
  在主持的稻穗艺术节舞台,她彷彿是武林侠女,掌控全场观众的灵动,
  只因她说,你眼睛所看的,会留在你的心里。五分钟,全场鸦雀无声,直到舞者上台……
  在主持粉丝见面会,她引燃炙热的小火苗,让偶像的闪光点,烧烫每一颗粉丝的心。
  在直播访问的现场,她知道不是要「拚命说话」,而是要「听别人说话」。
  在面对採访对象,她与受访者的情绪同步流动,一同哭泣,一起产生勇气,一起打开内心不可思议的快乐与能量。

  原来,「说话」可以成为疗癒人心的一种途径。
  她一开始不懂,以为爱说话就是会说话,把时间填满,取悦别人搞热气氛,以意志力支撑,满足众多期待,才能赢得光鲜亮丽的掌声。

  但要如何说话才能做到心与心沟通?肯定自己,触动他人?
  本书是曾宝仪二十年来从各种工作经验中,一点一滴努力探索,挖掘与思考什么是「说话沟通」的细腻分享。

  她认为说话富含热情,才可以让别人产生好奇。要找到互动中的共鸣点,在于你要用心倾听。当不知道说什么就先别说,要等一等,停一停。她常常提醒自己在言语中给予对方鼓励,永远不忘沟通的初衷是爱,是人心。

  最重要的是当沟不通时,回到我是谁?我认识自己吗?你才会找到自己的恐惧,找到挫败的阴影,找到全新自由的自己。

  本书菁华摘句
  ★不要急着想表达自己。在表达自己之前,要先充分认识自己。

  ★觉察自己的情绪,是了解自己很好的起点。能触动你的事,一定与你有关,而那是什么?生活中一定有蛛丝马迹,一定有答案,你可以一一去把它们挖掘出来。

  ★错误的沟通,就会让他人错误的对待你。

  ★叙述一件事之前,先让那件事在脑子里具体的呈现画面。当画面里的细节越多,能形容的面向也就越多。

  ★观察别人的「闪光点」,有时候是短期的观察,有时候则是长期的观察,它也可以运用在人与人之间的聊天与沟通上。找到对方有兴趣的话题,打开对方的聊天与沟通意愿,这也是一种「闪光点」。

  ★想要让对方更容易进入受访状况,就要让自己先进入状况。

  ★有时候沟通并不是要把话填得很满。

  ★寻找话语中的正面力量,对我来说是沟通时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所谓有分寸地说话,对我而言,就是大家在同一个频率沟通。

  ★每一次的说话必定有个目的,要先意识到这个目的是什么,尽量避免无意识地说话。

  ★人家没有问,表示他现在没有改变的需求。不要以为自己有多厉害,你的厉害,对别人来说可能是阻碍。

  ★真正好的沟通,是尊重彼此的独特性,再一起找出共识,创造出双赢的局面

  ★你自己先有沟通意愿,才能激发对方的沟通意愿,达到沟通最好的质量。

名人推荐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她不只是在教你说话的方式,其实她教你认识自己,知道自己。__演艺界教母●最温暖的师父  张小燕
 
  一本有趣,好读,而且非常有用的宝书。每个人都会喜欢,都会得到启发。__云门舞集创办人●艺术总监  林怀民
《情绪炼金术:化解内心冲突,重塑积极人生的深度指南》 图书简介: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到被自己的情绪洪流裹挟,或在人际关系的泥沼中挣扎。我们渴望内心的平静,却常常被焦虑、愤怒和自我怀疑所困扰。《情绪炼金术:化解内心冲突,重塑积极人生的深度指南》并非一本空泛的自我提升手册,而是一部系统、深入、且极具实操性的心理学著作,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情绪的迷雾,解锁潜藏的内在力量,最终实现人生的深刻转变。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情绪并非敌人,而是未被理解的讯息。如同古代炼金术士将卑金属转化为黄金的渴望,本书提供的正是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成长动力的“炼金配方”。我们提供的不只是情绪调节的技巧,而是理解情绪根源、重构认知框架的完整路径。 第一部分:深潜意识之海——理解情绪的结构与功能 在探索如何“管理”情绪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会如何“倾听”它们。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我扫描。 章节概述: 1. 情绪的“冰山理论”: 揭示我们外显情绪(如易怒、逃避)之下,隐藏的深层需求、童年经历和核心信念。我们将深入探讨生理学与心理学如何共同作用,塑造我们的情绪反应模式。 2. 五大核心情绪的解码: 详细分析恐惧、愤怒、悲伤、喜悦和羞耻感各自的进化意义和个体功能。例如,恐惧如何保护我们免于危险,而羞耻感又如何在群体中维护界限。我们不主张压抑,而是倡导“精准识别”与“恰当表达”。 3. “情绪记忆”与身体的对话: 探讨创伤和未解决的冲突如何在身体中留下“印记”(如慢性疼痛、肠胃不适),并提供身心连接练习,帮助读者通过身体感知,触达被压抑的情绪源头。 第二部分:重构认知框架——打破负面思维的循环 许多情绪困境源于我们对现实的扭曲解读。第二部分聚焦于认知行为科学的前沿洞察,帮助读者识别并重塑那些限制自身发展的思维陷阱。 章节概述: 1. 自动化负面思维(ANTs)的识别与解构: 详细剖析“灾难化想象”、“非黑即白思维”、“读心术”等常见的认知扭曲。我们提供详细的步骤,教导读者像侦探一样收集证据,质疑这些自动产生的想法的真实性。 2. “情绪化推理”的陷阱: 探讨“我感到焦虑,所以一定有危险”这种思维模式的谬误。本书提供“事实与感受分离练习”,强迫读者在做决定前,先建立一个基于客观现实的基准线。 3.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基础实践: 介绍“心理灵活性”的概念。重点不再是消除负面情绪,而是学习在情绪共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朝向自己珍视的人生价值迈进。提供“命名情绪,而非成为情绪”的练习。 第三部分:冲突的艺术——高效化解内在与外在的阻力 真正的“炼金术”发生在行动层面。本部分将情绪智慧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用于处理人际张力、自我设限以及重大的人生决策。 章节概述: 1. 应对“情绪引爆点”的即时干预技术: 针对急性压力反应(如恐慌发作或突发怒火),提供一系列“神经系统降温”的即时技巧,包括特定的呼吸法、焦点转移法和“五感锚定”技术,旨在迅速将人带回前额叶皮层的理性思考区。 2. “深度共情”与有效界限的平衡: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陷入“过度付出”或“过度疏离”的两个极端。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NVC)”的升级版,在不牺牲自身需求的前提下,深刻理解他人的立场。提供“建设性反馈模型”,将批评转化为合作的邀请。 3. 从“完美主义瘫痪”到“有意义的行动”: 许多雄心壮志被对失败的恐惧所扼杀。本部分引入“最小可行性行动(MVA)”概念,教导读者如何将宏大的目标拆解成一系列低风险、高反馈的微小步骤,利用初期成功积累的“情绪燃料”,持续推进人生项目。 第四部分:建立韧性与长久幸福的蓝图 情绪的稳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持续的滋养和系统性的维护。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着眼于长期心理健康的构建。 章节概述: 1. “自我同情”的力量——内在批评家的终结: 借鉴克里斯汀·内夫(Kristin Neff)的研究,详细指导如何用对待挚友的方式对待自己。提供“自我同情三要素”的日常应用,有效对抗内耗和自我惩罚。 2. 培养“积极情绪的耐受度”: 很多人害怕快乐,因为担心快乐之后必然是痛苦。我们探讨如何建立“积极情绪的积累账户”,通过系统地练习感恩、正念觉察和欣赏日常的美好,提高大脑处理积极体验的能力。 3. 意义构建与超越自我: 最终,人生的满足感来源于目标感。本章引导读者探索个人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与日常选择对齐。我们提供“价值澄清矩阵”,帮助读者设计一个与内心深处渴望相符的生活结构,使每一次情绪的起伏,都成为通往更深刻生命意义的阶梯。 《情绪炼金术》 适合所有感到生活失控、渴望深入了解自我、并愿意投入时间进行深度自我探索的读者。它不是提供快速治愈的捷径,而是一套严谨的、经过时间检验的工具箱,让您真正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将人生的每一份挑战,都转化为通往更强大、更平静自我的黄金原料。读完此书,您将获得的不仅是情绪的安宁,更是对生命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与驾驭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曾宝仪


  兼具主持、歌手、演员等多重身分的全方位演艺工作者。

  大学毕业后进入电视幕后工作,师事张小燕,从助理主持正式跨到萤光幕前,曾荣登畅销女歌手,也参与戏剧演出,主持众多知名综艺节目,类型包括益智、艺文、选秀、实境等等。

  主持经验丰富,无论海内外各大知名颁奖典礼、晚会,以及韩国艺人见面会等。近期更参与电影制作与纪录片拍摄,跨足全球。
  本书是曾宝仪多年来在说话与沟通的课题上,不断求进步与改变的经验实录。
  她分享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说话心境,也分享如何练习说话的基本功。
  关于表达与沟通,她从中获得最珍贵的礼物是「疗癒自己,改变人生」。
  这50堂课,每堂课都是心田中一颗小小的种子,它发芽成长,有一天透过说话与表达给予自己与别人更多亮光。

  「入行以来,我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学习说话与表达。
  近年来我渐渐意识到,有些事情我不能再做了,因为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
  比方说以前我常常会插科打诨,做一些搞笑、娱乐大家的事,例如不停说笑话,
  但渐渐地我感觉到,娱乐大家之后我的心反而感到十分空虚,
  意识到:这似乎不是我想做的事。
  如果从工作来看,有些工作做完之后会有一种充实感,自己会感到开心,能够再三回味;
  有些工作则像用完一次就丢的免洗筷,做完之后没有任何余韵留在心中,
  那么我为什么要再做这类工作呢?
  我想要做可以回收的工作。
  把工作能量消化完了之后,还能产生别的能量去做别的事情。」__曾宝仪

图书目录

Chapter01  跟别人沟通之前,先跟自己沟通
008第1堂_情绪
014第2堂_跟自己沟通
020第3堂_热情→当你说话富含热情,别人就会产生好奇
025第4堂_聆听的能力(1)→快速抓住对方的共鸣点,引起对方注意的能力,在于「听」的能力
030第5堂_聆听的能力(2)→每个人都是值得学习的对象,只要打开耳朵聆听
034第6堂_阅读→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说话方式的最佳祕径
038第7堂_说一个故事看看→第一次体会到说故事的乐趣后,会有巨大的成就感
044第8堂_不要忽略各种sign→生命会给你征兆,提醒你要注意转变时刻的到来
 
Chapter02  说话与沟通是流动的飨宴
050第9堂_画面很重要→避免无效沟通,有时候画面比文字更具象,而且更容易记得长久
054第10堂_别人的闪光点→找到别人的闪光点,话题就可以源源不绝
058第11堂_开场白→不论面对一群人或一个人,要敏锐感知对方目前处于何种情绪与状态
065第12堂_听众的小火苗→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能量是流动的
068第13堂_调频有技巧→与听众之间建立关系,这就是调频的魅力
074第14堂_适当的空白与停顿(1)→无声胜有声
080第15堂_适当的空白与停顿(2)→让能量流动
086第16堂_调整好自己的KEY→创造让人灵光乍现的奇妙时刻
090第17堂_临场状况→把自己放在一个对的位置
094第18堂_不可预期的疗癒时刻→双方若能出现情绪同步与流动,这必定是一场愉快而舒服的对话
 
Chapter03  话语的表面与背后各有意义
100第19堂_正面力量→寻找话语中的正面力量,是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103第20堂_别人的想像→话说得再漂亮都比不上别人的想像
108第21堂_在同一个频率沟通→语言有局限性,每个人定义不同
112第22堂_关键字延伸话题→挑出关键字这个方法,有时候还能够成为切入对方私领域的利器
118第23堂_灵活→随机应变改变话题,可以让说话更灵活
122第24堂_示弱不是坏事→不要觉得自己被打败,也不需要把错全揽在自己的身上
126第25堂_认清主角是谁→话多并不代表你存在
130第26堂_练习换位思考→转移焦点,用其他角度来看同一件事
 
Chapter04  维持沟通的初衷与开放性
136第27堂_在言语中给人鼓励→每个人都需要被鼓励,带着鼓励人生走得更长久
140第28堂_思考说话的目的→这个世界的沟通,都以爱为开头,以爱为结尾
146第29堂_维持沟通的开放性→在沟通中说真话,因为对方会听出你的不真心
150第30堂_沟通没有SOP→每个人的「质地」不同,沟通也就不同
154第31堂_不说教→认识真正的自己,开始懂得取舍想做与不想做的事
160第32堂_沟通不是说服→尊重彼此的独特性,再一起找出共识,创造双赢
164第33堂_当沟通变成吵架→不管对方说了任何激怒自己的话,你的心里告诉自己:这出戏我不想演了
 
Chapter05  沟通是不断变化的有机体
170第34堂_沟通是有机体→沟通是流动的,随时在变化
176第35堂_一定要用说的吗?→如果当下无法改变,请先改变自己
180第36堂_细节→沟通的过程要不断检视细节
184第37堂_把五感打开→如果你的心是紧闭的,你的身体也会是紧闭的
190第38堂_适时鼓励,连续沟通→对谈话内容有反应,会让人想说得更多,更精彩。
194第39堂_没有解方,不要任意评断→如果你批评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对方更好,就不要任意说出批评的话
200第40堂_不知道说什么,就先别说→当你无意识与无用做得多了,无意识与无用就会成为你的习惯
204第41堂_不完美,也要往前走→只有往前走,才能够在某一天找到过去挫折的解决方法
208第42堂_沟通这一课,家人可以缺席吗?→让自己成为爱,需要爱的人会自己主动来靠近你。
 
Chapter06  说话与沟通的学习永无止境
214第43堂_随时随地找机会→练习有觉知地说话,也是在练习有觉知地生活
220第44堂_找朋友一起练习→说话是好玩的游戏,当然要跟朋友一起玩
224第45堂_从提问找答案→从提问中,你会发现自己的纠结点到底是什么
228第46堂_每个人都是学习的对象→只要我张开五感来聆听,每个人都值得我听下脚步
232第47堂_从相声学说话技巧→反覆练习得到许多受用一辈子的说话技巧与表达的勇气
238第48堂_脱口秀学铺哏与幽默→我想要幽默看待这个是界
244第49堂_多学一种语言→多学一种语言,能够帮助你多学会一种价值观,甚至能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
248第50堂_面对内心的恐惧,走上改变之路→说话与沟通可以疗癒自己、改变人生

图书序言

推荐序1

心的感受‧脑的输出‧你的态度

演艺界教母‧最温暖的师父/张小燕


  书上写:我是在宝仪二十五岁的时候签下她。
  我在这里声明一下,当时看上她的时候,真不知道她的爸爸是曾志伟。
  而且我还以为她只有十九岁。
 
  为什么会签下她呢?那时候她做幕后,长得清秀又灵气,有想法,有礼貌。相谈之下感受到她对演艺圈充满热情、好奇跟会想要努力的态度。从此以后,不管是唱歌出专辑、演戏当女主角,当主持人,没有一件事难得倒她。

  宝仪进入这个圈子,真的不是靠爸族。
  她进入我们公司,开始主持节目的时候,甚至还把妈妈—「宝妈」,带进电视圈,跟她一起工作。

  成名了以后,才跟爸爸有了少许的合作,在大陆发展时,两人还一起参加真人秀,更重要的是可以跟爸爸一起主持。宝仪会说中文,会说广东话,与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在主持方面她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

  这几年弟弟也当了导演。一门三杰。这也是宝仪常常觉得最骄傲的事情。

  当宝仪拿着她这本书的书稿,请我写序的时候,我心里想……这个女孩真的是我想像的当年的宝仪,对人生、对事物、对工作都有着过分认真跟要求。

  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她不只是在教你说话的方式,其实她是在教你认识自己,知道自己。
  当然看了这本书,我也了解宝仪在这几年中,她到底做了些什么。
  她可是我认识的人当中,少数能一直在追求心灵上的满足,跟自我反省的。
  人家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看完这本书,我只能对宝仪说:敬佩!敬佩!敬佩!(为什么要说三次?因为很厉害。)恭喜喔。
 
  「说话」—从来都不是嘴巴的事情。
  「说话」—就是~心的感受、脑的输出,还有你的态度。

推荐序2

自省‧倾听‧才能把话说好

云门舞集创办人‧艺术总监/林怀民


  —为宝仪宝书序 

  二○一八年,池上秋收稻穗艺术节十週年,云门应邀演出「松烟」。开演前,主持人曾宝仪站在舞者换装棚外的角落,秋风飒飒,她纹风不动。

  时间到了,她走上台,用闲话家常的口吻跟观众讲话。两千五百名观众霎时沉静下来,风吹着,稻穗沙沙作响,百余顷的田园稻浪翻飞,远山飘着白云,宽大的舞台上,娇小的宝仪有如金庸小说里内功高强的女侠,没做什么大动作,时光却因她而停止流动。我满心敬佩,渴望窥探她的祕笈。

  天从人愿,宝仪出版了这册《50堂最疗癒人心的说话练习》。

  坊间有不少「说话的艺术」专书,教人演讲、报告、求职、促销、谈判的技术。宝仪的五十堂课讨论如何表达、如何有效沟通。她从人性破题,第一章就说「跟别人沟通之前,先跟自己沟通」,很有禅宗五祖「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的意味。

  当然,宝仪不谈佛学,不掉书袋。她以生活的语言建议读者问问自己:什么事让自己快乐或不开心,鼓励读者跟自己沟通「把心中无名的恐惧挖出来」,透过自我沟通,放下错误的理解与负面思考,因为「能跟自己成功沟通的人,才能跟他人沟通成功」。

  宝仪没说这是容易的事。她坦诚分享生命中的恐惧、不安与挫折,靠不断地练习才取得了进步。

  她自承英文不好,长一点的字,往往要拆解音节,一节一节练习,最后才能掌握整个字的发音。她延请家教,每週上英文课。上了一年多,《明天之前》英文纪录片邀请她当主持人,她紧张得哭了。擦干眼泪时,她意识到对英文的恐惧来自高中一场失败的英文演讲。

  宝仪决定面对挑战,用尽心力准备再准备。远赴不同国家进行访问,她顺利完成工作,甚至可以放下骄傲和面子,跟採访对象坦承英文不够好,必要时可以请她把话再说一遍。这是自信。拍完影集,宝仪走出长达二十多年的说英文的恐惧。

  五十堂课,每堂短小精练,篇首都有重点提示,以及练习的MEMO。第十堂「别人的闪光点」谈到,不管身分如何,要把所有沟通对象视为一个「人」;找到别人的亮点,话题就可以源源不绝。这堂课的练习是「从观察开始;找到对方有兴趣的话题,打开对方聊天的兴趣。」第十九堂课的练习:「试着回馈对方的正面能量;不带任何负面情绪离开。」

  第二十六堂「练习换位思考」提示读者用其他角度来看同一件事情,别自顾自地说话。她鼓励读者学习倾听,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更要进一步把别人的经验化为自己的经验。而懂得聆听自己时,聆听他人的能力会大大增强。

  宝仪认为,好的沟通是「言」「成」:诚实与诚恳。她说,不要讲那些用头脑说的「套路」,要用「心」来说话。她告诫:沟通不是说教,不是说服,讲不通时,提醒自己「等一下」。

  她鼓励:跟人沟通,说话要停顿,留白,让对方有机会反刍你说的话,也重新唤起注意力,让能量能够流动;要练习不要把话说满,不要想用说话取悦别人;懂得跟自己相处,才懂得说话中停顿的珍贵。而且,有些时候,沉默的力量大过语言。

  不停地说话,用意志力支持,「把日子活成流水帐」,只会换得疲累与虚脱。她说,成功来自不断不断地内省。来自静心,宝仪说。
  然后,她说:「沟通的初衷是爱。」

  读到这里,我轻颤。宝仪主持节目,说话是她的工作,这本书不教人如何舌尖口快,而是轻松说故事,与大家分享她从工作的成败和生命的起落所提炼出来的智慧。读者很容易产生共鸣,转化运用,改善自己的处境。

  一本有趣,好读,而且非常有用的宝书。适合每个人收藏阅读。每天读一点,对自己是个好提醒,进而透过自省与练习—是的,要练习,练习爱自己,练习触动别人—提升自处与处世的能力。不同阶段阅读会得到不同的灵感。我想,困顿的时候应该也能从中获取走出难关的启示。

  我要买一百本送给云门的伙伴。

图书试读

第9堂  画面很重要
 
在说任何话之前,脑子如果都能先有画面,就能避免无效的沟通。
 
叙述一件事之前,先让那件事在脑子里具体地呈现画面。当画面里的细节越多,能形容的面向也就越多。
 
这是我在演戏时领悟出来的一个道理。
 
在演内心戏时,有个资深演员曾经教我:
 
假设只是说出「我很难过」,那只是表面的难过。如何让「我很难过」在脸上更具体地呈现呢?你心里面的那个画面,必须是你真的很难过的画面。
 
比方说,家中的狗狗死掉了,你抱着牠痛哭的画面。当你想到那个画面,自然而然脸部表情就会呈现这个画面。即便难过不需要到这种程度,但想像这个画面之后,就会让表演呈现某种张力。
 
如果不是演戏,只是想跟某人描述一件事,你也应该在脑海里先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跑过一遍。
 
例如这件事发生时当天的温度、湿度,当事人身上穿的衣服,你自己穿什么衣服,你到底看到了什么……细节越多越好。当细节够多时,在陈述事件时,就有许多元素可以补充说明。
 
前面提到过我曾用一堂课的时间,说完倪匡《寻梦》这个故事给同学和老师听,之所以能说好说满这一堂课四十分钟时间,是因为当我在一边看《寻梦》时,一边脑补小说中的画面。
 
当我脑子里有画面时,小说就不只是文字而已,我记住的是所有情节的画面。我并没有把整本小说的文字背下来,只是先在脑海里把小说拍成一部电影,再将画面如实陈述一遍。
 
有时候,画面会比文字更具象,而且更容易记得长久。
 
而如果你想让自己的陈述方式听起来更有变化,例如用更多词汇来形容「快乐」—「爽」可能是比「快乐」强度更高,或是「愉悦」「雀跃」等各式各样的形容词……这时候,你需要补强的是「感受的层次」。
 
假设现在你面前有一块蛋糕,你可以试着用各种层次去形容它的口感:像棉花糖一样软绵绵,比云还轻柔,甚至是吃起来像凤梨酥……在生活中多去尝试与感受一些新体验,在形容事物上就能产生更多层次。
 
接下来还有一个形容事物、获得共鸣的好方法—「寻找共同语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疗愈”这个词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带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它的名字立刻吸引了我。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确实如其名,以一种极其温暖和包容的方式,触及了我内心深处那些关于沟通的恐惧和不安。这本书并没有给我灌输一套生硬的“说话技巧”,而是引导我一步步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最终学会如何用一种更自然、更真诚的方式去与他人交流。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同理心倾听”的练习,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沟通困难,是因为我们总想着如何“说服”对方,而不是如何“理解”对方。通过书中的引导,我学会了如何放下自己的预设,真正地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去捕捉他们话语背后的真实需求。这种转变是潜移默化的,但效果却非常显著。我发现,当我开始用更专注、更具同理心的态度去倾听时,别人也更愿意向我敞开心扉,我们的对话也变得更加深入和有意义。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向导,陪伴我走过了一段自我发现和成长的旅程,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疗愈,来自于学会如何肯定自己,也学会如何触动他人。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以来都有些社交恐惧,尤其是在需要表达自己观点或者与人深入沟通的时候,总是显得局促不安,甚至会因为说错话而后悔不已。收到这本书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阅读,结果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书中并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非常细致地剖析了我们在日常沟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境,比如如何才能不卑不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并有效沟通,以及如何才能在赞美他人时显得真诚而不浮夸。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倾听的艺术”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沟通不仅仅是“说”,更是“听”,而且是“带着同理心去听”,这让我对“倾听”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尝试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在与同事讨论问题时,我不再急于反驳,而是先认真听完对方的观点,然后用“我理解你的顾虑,但我想补充一点……”这样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surprising的是,同事们的反应明显变得更加积极和开放了。这种循序渐进的改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也让我的社交圈子变得更加融洽。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在不知不觉中帮助我解开心结,让我能够更加自在地与世界连接。

评分

我一直觉得,沟通是一门玄而又玄的学问,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进行,但真正做到“有效沟通”却难上加难。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那些让我们感到棘手的沟通场景,背后都有着清晰的逻辑和可行的策略。书里提出的“同理心桥梁”的概念,让我茅塞顿开。它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即使我们说得很有道理,对方却依旧无法接受,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没有真正理解他们的感受和立场。书中的练习也非常实用,比如“情绪识别与表达”的部分,教会我如何准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并用不带攻击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让负面情绪像洪水一样爆发,伤人伤己。我还记得书中关于“界限的艺术”的讲解,这对我来说尤其重要。我过去总是害怕拒绝别人,害怕让别人失望,结果自己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压力。书中的方法让我学会了如何以一种坚定而尊重的方式说“不”,既保护了自己的权益,又维护了人际关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解锁了一项新的超能力,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沟通挑战,而且,我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平和、更加懂得体谅他人了,这种内在的改变,比任何外在的技巧都更让我感到欣喜。

评分

这本《50堂最疗癒人心的说话练习》简直是一本宝藏!作为一个长期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人,我深切体会到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之前,我总是羡慕那些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并且在会议中侃侃而谈的同事。而我,却常常因为表达不清、沟通不畅而错失机会,甚至引发不必要的误会。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极其耐心和细致的笔触,为我揭示了沟通的奥秘。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而是将复杂的沟通技巧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和实践的步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有效回应负面反馈”的部分,这对我来说太及时了。我过去总是把批评看得太重,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影响工作效率。书中的方法教会我如何冷静分析,区分建设性意见和无端指责,并从中学习成长,而不是被负面情绪裹挟。我开始尝试用书中的“三明治沟通法”来处理工作中的一些棘手问题,先肯定对方的优点,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再次强调合作的积极意义。效果真的非常显著,原本可能剑拔弩张的谈话,变得更加平和且富有成效。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说话”,更是关于如何“与人建立连接”,让我从内而外地提升了我的沟通情商。

评分

天啊,这本书简直是写给我看的!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向社恐”,每次需要开口说话,尤其是面对陌生人或者需要在众人面前发言时,都会心跳加速,脑子一片空白。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且富有启发性,它并没有强迫你成为一个“外向”的人,而是教会你如何在这种“内向”的特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沟通力量。我特别喜欢书里提到的“自我肯定力”的练习,它让我明白了,原来肯定自己并不是一件自私的事情,而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沟通中畏畏缩缩,是因为内心深处不相信自己值得被认真对待,不相信自己的想法有价值。书中的练习,比如“积极自我对话”和“成功沟通复盘”,帮助我一点点地建立起自信,让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并不完美。而且,书中的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我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孤单的。最让我惊喜的是,当我开始尝试运用书中的技巧,比如在一次小组讨论中,我用一种更舒缓、更清晰的语速表达了我的观点,并且在表达后主动询问了大家的看法, unexpected的是,大家不仅认真听了,还给了我很多积极的回应,甚至有人说我的想法很有启发性。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被接纳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