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农业关键字

2025 农业关键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农业
  • 农业技术
  • 农业发展
  • 农业政策
  • 农产品
  • 智慧农业
  • 乡村振兴
  • 绿色农业
  • 农业经济
  • 未来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旗下的公共政策智库——21世纪政策研究所主导的研究会「开创新型态农产业」的研究成果结晶。学者群将原本的报告的内容加以修正增补,再由讲谈社的现代新书系列出版成书。书中具体且翔实地探讨了5年甚至10年后的日本农业样貌。

  长期仰赖农政单位、农协主导的日本农业,目前正逐渐脱胎换骨,农企业也陆续地在日本各地出现。研究会除了走访日本国内各地实际发展「新型态农业」的农企业,实际走访荷兰及丹麦等农业出口大国,针对日本农业的未来,进行了多方的考察与评估。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作者群从农业政策及现行制度的观点出发,勾勒出日本未来应迈向的「新型态农业」样貌。

  在少子高龄化趋势急速深化之下,日本的经济、社会都面临了重大的变革,农业也不例外。日本国内饮食相关的市场需求前景看淡,农家因高龄化而无法再从事农务,农地则出现了废耕地增加,或变更为住宅及太阳能发电用地的情况。这些现象,让日本农业看似步步迈向夕阳产业,但其实它正一点一滴地在改变。

  本书就以这些变革的萌芽为主轴,深入探讨日本该如何茁壮成实力坚强的农业出口大国。

  增田宽也的《地方消灭》里描述:日本国内人口集中三大都市圈,其他地区高龄化、少子化加剧,预估2040年日本49.8%市区町村面临灭绝。其中,日本农业区挑战特别严峻,日本农业后继无人。

  台湾「地方消灭」的速度也紧追日本。国家发展委员会推估,2025年台湾人口达高峰后,成长曲线就会反转下滑。人口外流、高龄化与少子化的浪潮,加上极端气候带来的高温与旱涝,对台湾农业、农村、农民会带来严峻挑战。

  「2025年,是台湾农业转型关键时刻。」转型成功,台湾农村将有望像欧洲适宜人居;转型失败,可能步上落后国家处境,基础建设崩坏,垃圾与废弃物横流。因此,每一步都得谨慎踏稳。

  「社会5.0」概念,将发展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慧、大数据……可解决高龄化、少子化、环境与能源等社会课题,农业亦如是。农业随附在新科技身边,将华丽变脸,成为全新型态的明星产业。

本书特色

  ‧一群关心日本农业学者,针对日本农业经过多年现地採访所发表的论文集结。是关切农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台湾的主客观因素都与日本相仿,近年来一样也受到人口萎缩与国际自由贸易的冲击,台湾农业与日本一样仍有机会。本书即在探究「机会在哪?」

  ‧「从心态到政策都要大刀阔斧地改变」,这是作者群的结论,日本经验则是台湾「已经发生的未来」。

  ‧本书也收录专章来讨论台湾农业目前的困境,缺工、极端气候、人口结构改变已经出现在台湾。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2025农业关键字》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避开了该书可能涉及的农业、科技或未来趋势等主题,而是聚焦于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古典音乐与中世纪历史的交织。 --- 图书简介:《失落的颂歌:13世纪巴黎圣母院的乐谱与政治风云》 作者: 艾琳·马丁内斯 出版社: 恒星古籍出版社 页数: 580页(精装,附高清乐谱摹本与历史地图) 定价: 128.00 元 内容概述 《失落的颂歌:13世纪巴黎圣母院的乐谱与政治风云》并非一部关于当代议题或未来展望的著作,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深入潜航,将读者带回到中世纪欧洲光芒最为耀眼的城市——13世纪的巴黎。这部作品以精湛的史学考证与文学叙事手法,聚焦于一个鲜为人知但对西方艺术史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角落:巴黎圣母院唱诗班的日常,以及隐藏在那些神圣乐谱背后的世俗权谋与精神抗争。 本书的核心是挖掘并重构一组被历史尘埃掩盖的音乐手稿——“阿尔芒残篇”。这些残篇并非仅仅是古代的旋律记录,它们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宗教与王室权力斗争的缩影。作者马丁内斯教授,作为国际知名的中世纪音乐史专家,耗费二十年心血,在梵蒂冈密档和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尘封卷宗中,成功地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还原。 第一部分:石与音的共鸣——圣母院的建筑语境与音乐生活 本书的开篇,描绘了13世纪巴黎圣母院的宏伟图景。不同于将圣母院视为纯粹的哥特式建筑奇迹,马丁内斯教授将其视为一个巨大的、活生生的“声学容器”。她详细剖析了当时的音响设计如何服务于礼拜仪式,以及教堂的结构对早期复调音乐传播的影响。 声学考古学: 详细论述了中世纪早期唱诗班的站位、管风琴(彼时仍处于雏形阶段)的音色特性,以及在巨大穹顶下,单一圣咏与新兴的“有组织的多声部”(Organum)音乐如何进行对话与张力构建。 修道院的日常: 收入了大量关于修道士日常作息的细节描绘,从清晨的晨祷到深夜的夜祷,音乐如何渗透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间隙。重点考证了当时的抄谱人员的工作环境、墨水的配方以及羊皮纸的来源,这些技术细节直接影响了我们今日对乐谱的解读。 第二部分:阿尔芒残篇的秘密——乐谱背后的政治阴影 本书的重头戏在于对“阿尔芒残篇”的破译与阐释。这批手稿被认为是在1250年至1280年间创作,正值法兰西王权扩张与教皇权力制衡的关键时期。 加密的旋律: 马丁内斯教授指出,残篇中的部分圣歌旋律并非简单的宗教赞美,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当时教会严格禁止的“弗里吉亚调式”和“不和谐音程”,这被认为是唱诗班对路易九世日益专制的王权表达的隐秘不满。她通过对比同期其他地区(如英国坎特伯雷)的音乐文献,确凿地证明了这种音乐符号化的反抗。 人物群像: 书中细致勾勒了三位关键人物:首席乐师皮埃尔·德·维尔纳(一位被认为主导了音乐编码的作曲家)、宫廷密使塞巴斯蒂安(一个频繁出入圣母院,负责收集信息的人),以及被流放的奥卡姆学派哲学家(提供了理论支持)。他们的命运,与这些“失落的颂歌”的流传紧密相连。 第三部分:从祭坛到宫廷——艺术与世俗权力的角力 在故事的后半部分,作者将视角从圣母院内部转向了外部的凡尔赛宫廷和索邦大学的知识分子圈层。 音乐审查制度的形成: 本书清晰地展示了13世纪后期,宫廷和教会如何联手建立起一套针对“异端音乐”的审查体系,以及这种审查如何最终导致了部分手稿的销毁和遗失。“阿尔芒残篇”的幸存,实属偶然。 流传与影响: 作者追踪了这些乐谱的残余部分如何间接影响了后世的文艺复兴早期音乐家,特别是佛兰德斯乐派的形成。她甚至推测,某些后来被认为是“原创”的复调技巧,其灵感可能源于这些被压制的13世纪的“禁曲”。 历史的修正: 《失落的颂歌》挑战了传统史学界对中世纪音乐相对“沉闷”和“保守”的刻板印象,揭示了在哥特式艺术的辉煌背后,蕴藏着一股强劲的、充满政治张力的创造力洪流。 读者定位与价值 《失落的颂歌》是一部献给历史爱好者、中世纪艺术研究者、古典音乐鉴赏家以及对权力与文化压制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深度研究作品。本书文笔细腻,逻辑严密,不仅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史料支撑,更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再现了一个被遗忘的艺术抵抗时代。读者将从中体会到,即便是最神圣的艺术形式,也无法脱离人世间的纷争与角力。 本书的附录收录了数幅珍贵的历史手稿摹本(由作者亲自测绘),以及13世纪巴黎的城市规划图,是研究该时期文化史的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大泉一贯


  1949年生,宫城大学荣誉教授、农业经营管理学者,着有《充满希望的日本农业论》(希望の日本农业论)等书。

本间正义

  1951年生,东京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教授、农业经济学者,着有《现代日本农业的政策形成过程》(现代日本农业の政策过程)等。

森川博之

  1965年生,东京大学尖端科技研究中心教授,资讯网络专家。

山下一仁

  1955年生,佳能全球策略研究所研究主干,农业政策分析专家,着有《是谁摧毁了日本农业?》(日本の农业を破壊したのは谁か)等书。

八田达夫

  1943年生,亚洲成长研究所所长,经济同友会政策分析中心所长,经济学者,着有《日本的农林水产业》(日本の农林水产业)等书。

青山浩子

  农业媒体工作者,着有《打造强而有力的农业》(强い农业をつくる)等书。

编者简介

21世纪政策研究所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旗下的公共政策智库。

译者简介

张嘉芬


  日本法政大学日本文学硕士,现为专职日文翻译。
  擅长不动产、餐饮、长照、经营管理等领域之口、笔译。
  兴趣是在日本渡假务农。
  译稿指教:ccfjp@hotmail.com
 

图书目录

1 迈向农业出口大国之道
日本究竟欠缺什么?
国土狭小一样能成为「农业大国」
农业国家的三种类型
「食」与「农」已是密不可分的融合产业
批发市场消失的荷兰
从「容易种植」到「市场需要」
资讯化是运销革命的必备条件
丹麦的市场导向农业
最佳品类策略
以「产业聚落」推动农业革命
资讯产业化的园艺
支持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的「知识枢纽」
阻碍日本农业发展的因素
迈向农业出口大国之道
与欧洲大相迳庭的日本农协
必须扩增大型农家的理由
法国透过离农政策推动结构改革
日本农业应先以何为目标?

2 自由贸易是良机
国产品与进口品至少还能分庭抗礼的理由
「川普冲击」杀死了自由贸易?
日本的农业并不弱
国产米和进口米,价差其实并不如关税数字
日本米的价格约为美国米的2倍
即使零关税,还是有农家能与外国米抗衡
不必「插秧」的划时代技术
用ICT来管理整合后的农地
符合日本人口味的小麦,有机会反败为胜
足与世界抗衡的牛肉
养猪业也能自力救济开创活路
酪农与乳制品面临运销模式重整
竞争力薄弱的甜味作物
确立「中级品牌」是农业起飞的关键
物力、人力、技术的整套外销
将日本农业塑造成亚洲农业的典范

3 数位农业的时代
用大数据和云端技术改变农业
数位农业的时代
运用数据提高生产力
运用ICT找出歉收原因
「健康与食物的关系」也更明确
筑起预防粮食损失的防线
「农业共生型」智慧城市
化危机为商机
产官合作,公开所有数据

4 修正农业政策上的错误
日本农业必将成长
「日本农产品无法与全球竞争」的谎言
输赢不是只看「规模」
日本的农地是优质沃土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上的重大谬误
补贴政策的历史脉络
美国、欧盟废除休耕政策的原因
日本也有「直接给付」制度
「高米价」政策究竟谁得利?
日本人饮食习惯的变化
生产者不喜加工和业务用农产品
业态一变,需求也跟着改变
从生产导向到市场导向
农业重大问题:农业与食品产业的关系疏远
食品产业纷纷逃往海外
与纽西兰合作,生乳外销中国

5 在农业的岩层法规中开创新局
结构改革的关键在「国家战略特区」
结构改革才是成长策略的基础
日本农业结构改革的历史脉络
「岩层法规」为何不退场?
「中央主导」正是国家战略特区的优势
比「规制改革会议」时代更迅速
最早在特区松绑的法令
农业特区的开路先锋是两大都会圈
以「地方创生」为目标的特区来接棒
不向反对论调屈服,带领农业跻身成长产业

6 日本农业将出现转变
迈向新型态农业先进国家的发展进程
从「生产过剩→生产调节」转为「生产过剩→出口外销」
「新型态农产业」的9种类型
市场导向的机制与「食品链农业」
其实也有「先进的」产品导向农业
「食品链农业」的五种类型
蔬菜的契约耕作与供货契约
稻米业界因业务用米供给量不足所产生的变化
稻米契作与食品链农业
福原农场的案例
营农销售公司与食品链农业
「农商工」的合作型态
外食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业者跨足农业与6级产业化
仍在发展中的日本食品链农业
跻身成长产业,农业要从运销改革开始
打造企业易于投入的农业环境
企业投入与农地持有

专栏|开启崭新农业 商务模式的先锋
1 丹麦农业/小小农业大国的祕密
2 金子牧场/期以「健育牛」品牌进军全球市场
3 inochio集团/提供「新农业」建议方案的综合辅导业
4 伊贺之里mokumoku手作农场/农业主题乐园界之王
5 田中农场/不仰赖补助款的稻作生产
6 内田农场/「100%接单生产」的农业

PLUS|2025年,台湾农业转捩点
1 农业缺工主因?劳动人口减少才是隐忧
推动数位服务加乘农业

2 人口结构与膳食型态转变影响粮食供需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避免蔬果过剩并提升杂粮自给率

3 经验法则遇见「忽冷忽热」  
气候不可逆,提升农业调适力

4 模拟未来气候,考验农业韧性  
实测作物产量变化,顺应自然为调适策略

5 资源开发,转为生态调节  
导入生态系统服务,检视永续资源库存

6 今日农业如何顺应极端气候?  
「作物温度逆境模拟试验平台」体验危机,筛选抗逆种原

 

图书序言

作者序

  从现在起到2030年,在日本经营农业的农家(贩卖型农家1、经营主体2)数量究竟会大减至何种水准?这两张图表,是我的研究室团队所进行的模拟试算结果。在2015年时,原本还有约138万户的农家,仅10年后,也就是2025年时,就会缩减近半,降到72万户;而在15年后,也就是2030年时,农家数量将锐减至3成以下,也就是减少到仅剩40万户。

  从事稻作的农家,锐减的速度更是惊人。目前,日本的农家约有69%是稻作农家,但到了2025年,原本约有95.2万户的稻作农家,将减少到37.7万户;2030年更只剩下10.7万户。单就数字上来看,现在的农家,届时10户中有9户都会消失。

  这些数值是以近年的农家户数变迁为基础,列出在统计上最有可能发生的数值,当然它们都只是预测值,实际的数字变化,应会介于图表上所呈现的直线和曲线之间。我观察农业就业人口数的变化、农业人口老化率和新进农民人数的比例,认为实际数字变化应会更趋近图中的直线。

  「农家减少7成,稻作农家减少9成」看到这样的预测,很多人或许会对于日本农业的未来发展感到悲观。然而,若再稍加仔细观察「农家减少」的实际内涵,就可从中看出不同的趋势变化。

  大型农家渐增

  我们依每一户农家的农产品销售金额,将农家分为「低于1,000万日币(小型)」、「1,000日币~未达5,000万日币(中型)」、「5,000万日币以上(大型)」这3类,预估每一类的户数,以及它们在农家总数中的占比。

  5,000万日币以上的大型农家,其实多半已像企业组织,与其说是「农家」,称它们为「经营主体」会来得更贴切。此外,我们又将小型农家分为「低于300万日币」和「300万~1,000万日币」,发现小型农家有85%都低于300万日币(约合新台币84万3,000元)。

  若将前面所提到的「农家户数骤减」这项预测,套用到上述3种规模来看,就会呈现出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小型农家从2015年的125万户,骤减到2030年的30万户;中型农家也从10万9,000户减少到7万5,000户;反之,大型农家(经营主体)则由1万7,000户增加到约2万1,500户,中型农家当中,销售金额3,000~5,000万,也就是接近大型等级的农家,预测户数也将会增加。

  换言之,所谓的农家户数骤减,事实上减少的是小型、微型的农家,大型农家或经营主体,反而将逐渐增加。

  接着,我们再将「小型」、「中型」、「大型」农家(经营主体)的农产品总销售金额分别在整体销售金额当中的占比,以图表0-4来呈现。小型农家的总销售金额占比,从2015年的26%下降到2030年的1.5%,减少的金额约达2兆2,000亿日币(约新台币6,182亿);另一方面,大型农家(经营主体)的总销售金额则从41%上升到74%,若以目前的销售额来换算,约相当于增加6兆5,000亿日币。届时农家结构将出现转变,因小型农家退出市场所造成的损失,用大型农家及经营主体增加的部分来弥补,还绰绰有余。

  日本国内这种「小型农家减少=部分农家大型化」的现象,究竟应该视为危机?还是让日本农业脱胎换骨的良机呢?其实,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

  让农业再度跻身成长产业

  包括我个人在内,本书作者群的每一位成员,都站在支持后者的立场。更准确地说,我们认为:若能改善过时且弊病丛生的农业政策与制度,依循全球化时代的新趋势,重新建构经营主体的商业模式,日本的农业必能复甦,并再度跻身成长产业之列。为了扶植日本成为农业出口大国,我们要翻土整地,建立符合自由贸易时代需求的制度;运用大数据与资通讯(ICT)等最新科技,构筑新型态农产业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力。为此,学者专家和媒体人从各自关注的领域出发,提供深入浅出的建言,探讨农业究竟该从何着手、如何改变,并将内容集结成本书。
 
  本书在结构安排上,第1章谈「日本与国外(农业出口大国)的比较(日本缺乏的究竟是什么)」,第2章分析「自由贸易为何是日本农业的良机」,第3章勾勒「科技改变农业的未来」,第4章论「为什么日本的农业政策必须调整」,第5章探讨「运用国家战略特区,为日本农业掀起结构改革的远景」等个别面向的议题,第6章再以「日本农业势不可免的未来想像(食品链农业)」总结。在各章之间另设有专栏,聚焦观察几个率先导入崭新农业型态的农业经营主体。

  重要的是,今后总数不到10万户的「中型农家」和「大型农业经营主体」,会支撑起整个日本的农业发展。目前这两者的农产品年营业额合计约为8兆8,000万日币,但它们所创造的商业模式,将可望在未来10、15年内,成长到9兆、10兆日币的规模。

  对「15公顷极限说」存疑

  刚才我提到:「若能改善过时且弊病丛生的农业政策与制度,依循全球化时代的新趋势,重新建构农家的商业模式,日本的农业必能复甦,并再度跻身成长产业之列。」关于这个论点,作者群也想先表明我们的立场。

  如前所述,在现今的日本农村当中,销售额介于5,000万至1亿日币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增加,极具商业概念的经营者也开始在全国各地崭露头角。以稻作规模而言,这些经营主体经营的耕地面积约为100公顷,年营收总计约为1亿日币。

  离奇的是,在农业领域当中,其实直到最近都还普遍认为这种大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只不过是痴人说梦。

  「再怎么扩大生产规模,稻作能有成本撙节效果的上限就是10公顷,之后就算规模再大,成本都不会下降。因此,即使发挥再多创意巧思,在日本从事稻作经营最理想的规模,应该就是15~20公顷左右了。」

  这是某位学者的论述。然而,不仅农业学者,连农政官员和农协1,也就是整个农业界都支持这一套堪称为「15公顷极限说」的论调。

  实际上,在农林水产省2办理的稻谷生产费用统计调查当中,将耕地规模低于15公顷者分为7个等级,并仔细计算出了每个等级所需的生产成本;但15公顷以上者,全都归类在「15公顷以上」这一个等级。即使日本农业的发展性,就潜藏在这些「15公顷以上」的农家,情况亦然。

  在日本的农业界当中,还有很多类似这一套「15公顷极限说」的「通俗见解」,立论根据薄弱。例如「不论再怎么努力,日本农业终究难与美国或澳洲匹敌」、「对于缺乏竞争力的日本农业而言,外销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的选项」、「一旦取消关税,日本的农业就会瓦解」、「一级产业终将走向凋零的命运」……

  以往,农水省官员或农协不时都会抬出诸如此类的论述,以正当化他们所主张的「保护微型农家」这个名目。部分主张「15公顷极限说」的学者,立场偏向保护小农、维护兼业农家,甚至还有些学者是因为反对以推动自由贸易为宗旨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所以才主张这个论述,要用它来当作一项立论根据。

  「守护微型农家」、「保护小农」等论调,乍听之下似乎言之成理,然而,守护微型农家、保护小农等作为,是否真能促进日本农家与农业的成长,进而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

  本书要深入探讨这个禁忌。

  转「守」为「攻」

  日本农业的各项重大变革,正一点一滴地摧毁前面谈到的这些通俗见解。

  自2013年起,日本政府祭出「攻击型农林水产业」施政方针,推动相关的农业政策。这项方针,是要让农政从「保护农业」转为「辅导农业跻身成长产业」,以期扩大外销,并增加法人型态的农业经营。目前政府已着手推动几项主要课题的因应措施,包括废止生产调节、农协改革等,在政策执行上的确逐步向前迈进。而当初政府所订定的关键绩效指标(KPI)究竟有没有可能达成呢?现阶段看来还需要再加把劲。本书的作者群,或多或少都与「攻击型农林水产业」的农业政策有些关联。

  过去那种以维持稻米价格、维护兼业农家为主轴的保护型农政,我称之为「偏重稻作的农政」。对于长期在这个框架下从事农业的人来说,即使听到「辅导农业跻身成长产业」、「成长型农业」的论述,恐怕也很难理解。在农村里,那些唿应既往保护型农政的舆论,至今仍根深柢固,在推动新的农业政策之际,同时必须对抗这些农村舆论,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政治上的倾轧角力。

  另一方面,本书后续要介绍的这些有别于传统形象、具备商业概念的人才,在农业领域里势必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而成为农村社会的主流。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学者错估农业情势变化,或甚至赶不上变化的情形,更会一如既往地层出不穷。以往学者认为对农家有益才推行的作法,到头来反而拖累了农业的发展;昔日学者曾大声挞伐的事项,到头来才发现它们其实是对的……诸如此类的现象,仍会不时出现。

  现今日本正处于农业大变革的起步阶段。此刻,我们须以今后10年、15年内必将发生的事项为根据,来思考未来的农业,而不是再用过去的经验,去预测农业的未来。

  本书书名订为《2025 农业关键字》,就是因为我们对农业怀抱着上述这样的想法,同时也蕴含了我们对农业的期待。

2017年2月
21世纪政策研究所研究会「开创新型态农产业」
研究主干  大泉一贯

图书试读

日本农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日本农业界一直有个既定的说法,认为「日本农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日本农产品无法与全球竞争」的谎言
 
包括农林水产省、农协、农林派议员、大学农学院等业界相关人士,多半都认同这种说法。他们的论调,是「美、澳等国的农业採取大规模种植,价格便宜。日本农业再怎么比,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些农业界人士积极强调「日本的农业很弱小」的观念,向各界诉求高关税等农业保护政策应予以延续。然而,在现今这个人口不断减少的时代,一味地在日本国内市场里故步自封,当然无法为农业开创任何新局。和这些人谈日本农业在10年、20年后的远景,也是枉然。
 
安倍政府在2013年时,针对农林水产品和食品的出口总额定出了政策目标:要将当时仅有5,000亿日币左右的规模,在2020年之前扩大到1兆日币。然而,这些内容,与第一次安倍内阁在2007年所提出的目标如出一辙,而当时是宣称要在2013年之前达到1兆日币的目标。此外,2010年时,民主党也曾订立过相同的目标。
 
以往,农林水产省还不止是订出了扩大外销的目标,还以扩大外销的名义,投入了庞大的预算与人力。令人遗憾的是,截至2013年为止,日本的农产品出口总额持续呈现不增反降的局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日本的农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2014年的出口总额得以回升,是因为日币走贬的影响;到了2016年时,日币转强,使得日本农产品又再次失去了外销竞争力。
 
日本既往的农业政策,是对进口农产品课征高关税,以固守国内市场。然而,所谓的国内市场,未来将会因为高龄化和人口减少而逐渐萎缩。长此以往,日本农业就只能坐以待毙。若想扭转这样的命运,就必须仰赖出口,开拓海外市场。
 
日本农业究竟能否生存下去,端看它能否转型为「可供外销的农业」、「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换言之,就是要从锁国型产业,蜕变成开放型产业。
 
输赢不是只看「规模」
 
追根究柢,这种「日本农业比美、澳的规模小,成本高,无法与全球竞争(所以要对进口品课征高关税来加以保护)」的主张,究竟是否合宜?
 
若以日本每一户农家的农地面积为1,那么欧盟的农家就是6,美国是75,澳洲则是1,309。这样看来,日本的农地规模的确偏小。而农地规模愈大,营农成本就愈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2025 农业关键字》这个名字听起来挺唬人的,我一个纯粹的城市居民,平时也就是去超市买菜,对农业的概念比较模糊。但我最近对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感到好奇,比如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新闻里常说的“乡村振兴”。我觉得这本书或许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帮助我理解这些现象的背后原因,以及未来的农业发展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我猜想,书中会介绍一些新兴的农业生产方式,比如垂直农场、温室种植,甚至可能有一些关于无人机、机器人应用的描述,它们会让农业生产变得更高效、更环保。而且,对于“关键字”的解读,我希望它能够通俗易懂,不要用太多专业术语,让我这个外行人也能看得明白。我想知道,在2025年,我们吃的食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否会有更多健康、安全、甚至是个性化的选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让我这个普通消费者,对农业这个看似遥远但又息息相关的领域,有一个更具象、更未来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做出自己的消费选择,并对未来的生活有更清晰的预期。

评分

这本《2025 农业关键字》的书名确实引人遐想,我拿到它的时候,首先就被这个充满前瞻性的标题吸引住了。我本身不是农业专业的,但一直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非常关注,尤其是关系到我们“吃”这个最基本需求的农业。我预期这本书会是一本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读物,能够帮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理解在不久的将来,农业领域将会发生哪些颠覆性的变化,又有哪些核心的概念和技术将引领行业发展。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图景,让我明白“关键字”背后所代表的究竟是怎样的技术革新、政策导向、市场机遇,甚至是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比如,我想知道“智能化”在2025年的农业中究竟能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是自动化的农场遍地开花,还是AI真正能够参与到作物种植决策的每一个环节?又或者,“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口号,书中会详细阐述哪些具体的可持续农业实践,能够真正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这些,不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未来生活可能的样子,以及我们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像一个专业的向导,带领我在2025年的农业版图上进行一次清晰而富有洞察力的探索。

评分

我之前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偶然听到“2025 农业关键字”这个说法,当时就觉得这个主题非常有价值。作为一名在农业科技领域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信息更新的速度之快,尤其是在农业这个传统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行业。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想系统梳理未来几年农业发展方向的需求。我希望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新兴术语,而是能够深入剖析每一个“关键字”背后的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市场潜力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例如,如果书中提到了“基因编辑”,我期待它能详细解释当前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改良上的最新进展,它如何帮助我们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甚至创造出更营养健康的农产品。又或是,当提及“数字孪生农场”,我希望能够看到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它如何通过数据模拟和分析,实现精准管理和优化决策。这本书的存在,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把握行业脉搏,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投入,确保我的工作能够走在行业前沿,并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一份力量。我相信,它能成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评分

拿到《2025 农业关键字》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它可能为我即将展开的一个关于未来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项目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我是一名生态学背景的研究者,对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预测这本书会深入分析在2025年,农业领域将会涌现出哪些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效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模式。例如,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关于土壤健康管理的新方法,它们如何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同时提高土壤肥力。又或者,关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创新技术,如何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也希望书中能探讨,如何将生态学原理更深入地融入到农业生产的设计和管理中,例如,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甚至整合农林牧渔等多种生产方式,来构建一个更加稳定、有韧性的农业生态系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为我的研究提供具体的技术和实践案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未来农业如何在保障粮食供给的同时,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为我项目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

我是一名农业政策的研究者,关注农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2025 农业关键字》这个书名,立即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对未来几年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技术瓶颈、政策需求以及潜在的国际合作机会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预判。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在2025年,哪些农业技术(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将成为驱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并且这些技术如何与现有的农业生产体系进行融合。同时,对于“关键字”的解读,我期望它能够触及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特定的农业技术和发展模式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为我提供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前瞻性的视角,帮助我更准确地评估当前农业政策的有效性,并为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对农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潜在风险和机遇的理性分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实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