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农业关键字

2025 农业关键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旗下的公共政策智库——21世纪政策研究所主导的研究会「开创新型态农产业」的研究成果结晶。学者群将原本的报告的内容加以修正增补,再由讲谈社的现代新书系列出版成书。书中具体且翔实地探讨了5年甚至10年后的日本农业样貌。

  长期仰赖农政单位、农协主导的日本农业,目前正逐渐脱胎换骨,农企业也陆续地在日本各地出现。研究会除了走访日本国内各地实际发展「新型态农业」的农企业,实际走访荷兰及丹麦等农业出口大国,针对日本农业的未来,进行了多方的考察与评估。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作者群从农业政策及现行制度的观点出发,勾勒出日本未来应迈向的「新型态农业」样貌。

  在少子高龄化趋势急速深化之下,日本的经济、社会都面临了重大的变革,农业也不例外。日本国内饮食相关的市场需求前景看淡,农家因高龄化而无法再从事农务,农地则出现了废耕地增加,或变更为住宅及太阳能发电用地的情况。这些现象,让日本农业看似步步迈向夕阳产业,但其实它正一点一滴地在改变。

  本书就以这些变革的萌芽为主轴,深入探讨日本该如何茁壮成实力坚强的农业出口大国。

  增田宽也的《地方消灭》里描述:日本国内人口集中三大都市圈,其他地区高龄化、少子化加剧,预估2040年日本49.8%市区町村面临灭绝。其中,日本农业区挑战特别严峻,日本农业后继无人。

  台湾「地方消灭」的速度也紧追日本。国家发展委员会推估,2025年台湾人口达高峰后,成长曲线就会反转下滑。人口外流、高龄化与少子化的浪潮,加上极端气候带来的高温与旱涝,对台湾农业、农村、农民会带来严峻挑战。

  「2025年,是台湾农业转型关键时刻。」转型成功,台湾农村将有望像欧洲适宜人居;转型失败,可能步上落后国家处境,基础建设崩坏,垃圾与废弃物横流。因此,每一步都得谨慎踏稳。

  「社会5.0」概念,将发展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慧、大数据……可解决高龄化、少子化、环境与能源等社会课题,农业亦如是。农业随附在新科技身边,将华丽变脸,成为全新型态的明星产业。

本书特色

  ‧一群关心日本农业学者,针对日本农业经过多年现地採访所发表的论文集结。是关切农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台湾的主客观因素都与日本相仿,近年来一样也受到人口萎缩与国际自由贸易的冲击,台湾农业与日本一样仍有机会。本书即在探究「机会在哪?」

  ‧「从心态到政策都要大刀阔斧地改变」,这是作者群的结论,日本经验则是台湾「已经发生的未来」。

  ‧本书也收录专章来讨论台湾农业目前的困境,缺工、极端气候、人口结构改变已经出现在台湾。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大泉一贯


  1949年生,宫城大学荣誉教授、农业经营管理学者,着有《充满希望的日本农业论》(希望の日本农业论)等书。

本间正义

  1951年生,东京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教授、农业经济学者,着有《现代日本农业的政策形成过程》(现代日本农业の政策过程)等。

森川博之

  1965年生,东京大学尖端科技研究中心教授,资讯网络专家。

山下一仁

  1955年生,佳能全球策略研究所研究主干,农业政策分析专家,着有《是谁摧毁了日本农业?》(日本の农业を破壊したのは谁か)等书。

八田达夫

  1943年生,亚洲成长研究所所长,经济同友会政策分析中心所长,经济学者,着有《日本的农林水产业》(日本の农林水产业)等书。

青山浩子

  农业媒体工作者,着有《打造强而有力的农业》(强い农业をつくる)等书。

编者简介

21世纪政策研究所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旗下的公共政策智库。

译者简介

张嘉芬


  日本法政大学日本文学硕士,现为专职日文翻译。
  擅长不动产、餐饮、长照、经营管理等领域之口、笔译。
  兴趣是在日本渡假务农。
  译稿指教:ccfjp@hotmail.com
 

图书目录

1 迈向农业出口大国之道
日本究竟欠缺什么?
国土狭小一样能成为「农业大国」
农业国家的三种类型
「食」与「农」已是密不可分的融合产业
批发市场消失的荷兰
从「容易种植」到「市场需要」
资讯化是运销革命的必备条件
丹麦的市场导向农业
最佳品类策略
以「产业聚落」推动农业革命
资讯产业化的园艺
支持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的「知识枢纽」
阻碍日本农业发展的因素
迈向农业出口大国之道
与欧洲大相迳庭的日本农协
必须扩增大型农家的理由
法国透过离农政策推动结构改革
日本农业应先以何为目标?

2 自由贸易是良机
国产品与进口品至少还能分庭抗礼的理由
「川普冲击」杀死了自由贸易?
日本的农业并不弱
国产米和进口米,价差其实并不如关税数字
日本米的价格约为美国米的2倍
即使零关税,还是有农家能与外国米抗衡
不必「插秧」的划时代技术
用ICT来管理整合后的农地
符合日本人口味的小麦,有机会反败为胜
足与世界抗衡的牛肉
养猪业也能自力救济开创活路
酪农与乳制品面临运销模式重整
竞争力薄弱的甜味作物
确立「中级品牌」是农业起飞的关键
物力、人力、技术的整套外销
将日本农业塑造成亚洲农业的典范

3 数位农业的时代
用大数据和云端技术改变农业
数位农业的时代
运用数据提高生产力
运用ICT找出歉收原因
「健康与食物的关系」也更明确
筑起预防粮食损失的防线
「农业共生型」智慧城市
化危机为商机
产官合作,公开所有数据

4 修正农业政策上的错误
日本农业必将成长
「日本农产品无法与全球竞争」的谎言
输赢不是只看「规模」
日本的农地是优质沃土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上的重大谬误
补贴政策的历史脉络
美国、欧盟废除休耕政策的原因
日本也有「直接给付」制度
「高米价」政策究竟谁得利?
日本人饮食习惯的变化
生产者不喜加工和业务用农产品
业态一变,需求也跟着改变
从生产导向到市场导向
农业重大问题:农业与食品产业的关系疏远
食品产业纷纷逃往海外
与纽西兰合作,生乳外销中国

5 在农业的岩层法规中开创新局
结构改革的关键在「国家战略特区」
结构改革才是成长策略的基础
日本农业结构改革的历史脉络
「岩层法规」为何不退场?
「中央主导」正是国家战略特区的优势
比「规制改革会议」时代更迅速
最早在特区松绑的法令
农业特区的开路先锋是两大都会圈
以「地方创生」为目标的特区来接棒
不向反对论调屈服,带领农业跻身成长产业

6 日本农业将出现转变
迈向新型态农业先进国家的发展进程
从「生产过剩→生产调节」转为「生产过剩→出口外销」
「新型态农产业」的9种类型
市场导向的机制与「食品链农业」
其实也有「先进的」产品导向农业
「食品链农业」的五种类型
蔬菜的契约耕作与供货契约
稻米业界因业务用米供给量不足所产生的变化
稻米契作与食品链农业
福原农场的案例
营农销售公司与食品链农业
「农商工」的合作型态
外食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业者跨足农业与6级产业化
仍在发展中的日本食品链农业
跻身成长产业,农业要从运销改革开始
打造企业易于投入的农业环境
企业投入与农地持有

专栏|开启崭新农业 商务模式的先锋
1 丹麦农业/小小农业大国的祕密
2 金子牧场/期以「健育牛」品牌进军全球市场
3 inochio集团/提供「新农业」建议方案的综合辅导业
4 伊贺之里mokumoku手作农场/农业主题乐园界之王
5 田中农场/不仰赖补助款的稻作生产
6 内田农场/「100%接单生产」的农业

PLUS|2025年,台湾农业转捩点
1 农业缺工主因?劳动人口减少才是隐忧
推动数位服务加乘农业

2 人口结构与膳食型态转变影响粮食供需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避免蔬果过剩并提升杂粮自给率

3 经验法则遇见「忽冷忽热」  
气候不可逆,提升农业调适力

4 模拟未来气候,考验农业韧性  
实测作物产量变化,顺应自然为调适策略

5 资源开发,转为生态调节  
导入生态系统服务,检视永续资源库存

6 今日农业如何顺应极端气候?  
「作物温度逆境模拟试验平台」体验危机,筛选抗逆种原

 

图书序言

日本农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日本农业界一直有个既定的说法,认为「日本农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日本农产品无法与全球竞争」的谎言
 
包括农林水产省、农协、农林派议员、大学农学院等业界相关人士,多半都认同这种说法。他们的论调,是「美、澳等国的农业採取大规模种植,价格便宜。日本农业再怎么比,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些农业界人士积极强调「日本的农业很弱小」的观念,向各界诉求高关税等农业保护政策应予以延续。然而,在现今这个人口不断减少的时代,一味地在日本国内市场里故步自封,当然无法为农业开创任何新局。和这些人谈日本农业在10年、20年后的远景,也是枉然。
 
安倍政府在2013年时,针对农林水产品和食品的出口总额定出了政策目标:要将当时仅有5,000亿日币左右的规模,在2020年之前扩大到1兆日币。然而,这些内容,与第一次安倍内阁在2007年所提出的目标如出一辙,而当时是宣称要在2013年之前达到1兆日币的目标。此外,2010年时,民主党也曾订立过相同的目标。
 
以往,农林水产省还不止是订出了扩大外销的目标,还以扩大外销的名义,投入了庞大的预算与人力。令人遗憾的是,截至2013年为止,日本的农产品出口总额持续呈现不增反降的局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日本的农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2014年的出口总额得以回升,是因为日币走贬的影响;到了2016年时,日币转强,使得日本农产品又再次失去了外销竞争力。
 
日本既往的农业政策,是对进口农产品课征高关税,以固守国内市场。然而,所谓的国内市场,未来将会因为高龄化和人口减少而逐渐萎缩。长此以往,日本农业就只能坐以待毙。若想扭转这样的命运,就必须仰赖出口,开拓海外市场。
 
日本农业究竟能否生存下去,端看它能否转型为「可供外销的农业」、「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换言之,就是要从锁国型产业,蜕变成开放型产业。
 
输赢不是只看「规模」
 
追根究柢,这种「日本农业比美、澳的规模小,成本高,无法与全球竞争(所以要对进口品课征高关税来加以保护)」的主张,究竟是否合宜?
 
若以日本每一户农家的农地面积为1,那么欧盟的农家就是6,美国是75,澳洲则是1,309。这样看来,日本的农地规模的确偏小。而农地规模愈大,营农成本就愈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