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日本农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日本农业界一直有个既定的说法,认为「日本农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日本农产品无法与全球竞争」的谎言
包括农林水产省、农协、农林派议员、大学农学院等业界相关人士,多半都认同这种说法。他们的论调,是「美、澳等国的农业採取大规模种植,价格便宜。日本农业再怎么比,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些农业界人士积极强调「日本的农业很弱小」的观念,向各界诉求高关税等农业保护政策应予以延续。然而,在现今这个人口不断减少的时代,一味地在日本国内市场里故步自封,当然无法为农业开创任何新局。和这些人谈日本农业在10年、20年后的远景,也是枉然。
安倍政府在2013年时,针对农林水产品和食品的出口总额定出了政策目标:要将当时仅有5,000亿日币左右的规模,在2020年之前扩大到1兆日币。然而,这些内容,与第一次安倍内阁在2007年所提出的目标如出一辙,而当时是宣称要在2013年之前达到1兆日币的目标。此外,2010年时,民主党也曾订立过相同的目标。
以往,农林水产省还不止是订出了扩大外销的目标,还以扩大外销的名义,投入了庞大的预算与人力。令人遗憾的是,截至2013年为止,日本的农产品出口总额持续呈现不增反降的局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日本的农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2014年的出口总额得以回升,是因为日币走贬的影响;到了2016年时,日币转强,使得日本农产品又再次失去了外销竞争力。
日本既往的农业政策,是对进口农产品课征高关税,以固守国内市场。然而,所谓的国内市场,未来将会因为高龄化和人口减少而逐渐萎缩。长此以往,日本农业就只能坐以待毙。若想扭转这样的命运,就必须仰赖出口,开拓海外市场。
日本农业究竟能否生存下去,端看它能否转型为「可供外销的农业」、「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换言之,就是要从锁国型产业,蜕变成开放型产业。
输赢不是只看「规模」
追根究柢,这种「日本农业比美、澳的规模小,成本高,无法与全球竞争(所以要对进口品课征高关税来加以保护)」的主张,究竟是否合宜?
若以日本每一户农家的农地面积为1,那么欧盟的农家就是6,美国是75,澳洲则是1,309。这样看来,日本的农地规模的确偏小。而农地规模愈大,营农成本就愈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