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摩诃止观‧贰

课堂上的摩诃止观‧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义理组织天台宗
深入圆顿的力量

  《摩诃止观》是天台宗智顗大师晚年所讲述,由弟子灌顶大师笔录而成,共十卷,后世将此书论为智顗大师着作中最圆熟的论书,并与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合称法华三大部。

  作者佛光山永本法师,长年深耕于佛学院的教育,接引学僧无数,对于天台宗、禅宗、佛教经典等皆有深入的研究与体悟。

  此书《课堂上的摩诃止观‧贰》以浅显易懂的白话字句,循序渐进的次第逐步解析《摩诃止观》的脉络,建议读者从《课堂上的摩诃止观‧壹》开始读起,更能深入探讨。愿读者如同置身课堂的研究生,依着章节字句的延伸,而能进入《摩诃止观》的内文,与一代天台宗大师接心。

  《摩诃止观》不只是智顗大师的宗教体验与宗教实践,也不只是学识上的深入研究,终望能成为后人修行的导向指标。《课堂上的摩诃止观》愿为指月之指,引导我们进阶阅读研修,从而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智者大师将止观方法作一种大幅度的展开,建立其独特的教学体系,即是这部《摩诃止观》。这个体系从菩提心(坚固的意志)开始,从而导入『正修行』之实修,故又称为『圆顿止观』。而其实践重点,可以用九个字来说明,即:菩提心、方便行、正修行。」──永本法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永本法师

  一九八三年依止星云大师出家。
  一九九一年毕业于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曾与慧岳长老学习天台思想。长年于佛光山丛林学院、禅堂、人间大学等任教。
  曾任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副执行长、佛光山丛林学院女众学部主任。
  现任佛光山电子大藏经主任、艺文藏主编、佛光山丛林学院专任教师。从事于法华经、天台止观、禅、佛教经典之研究。
 

图书目录

第七章 正修行

诸境互发
观阴入界境
发真正菩提心
善巧安心
破法遍
识通塞
道品调适
助道对治


 

图书序言

发真正菩提心
 
在观阴入界境中,以十乘观法来解释,之前已介绍不思议境,现介绍第二项发真正菩提心。
 
解释阴入界境中的不思议境内容,已能体会众生有阴入界境的由来与悲苦,不但自知其苦,也悲愍众生的苦而发菩提心,虽然知道法门寂静的不可思议,更誓愿要修这种永远脱离烦恼寂静的境界,是名真正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智慧与慈悲心的内容,在这里是从智慧的角度,重视慈悲心的生起。慈悲的心是超越思议三谛与三观的心的当下生起的,与前面五略的发大心文中,说明因思惟四谛理而发广度众生四弘誓愿的主旨是一样的。
 
慈悲是智慧的显现,智慧是慈悲的根本,从空的立场来说,有智慧才不会在拔苦与乐中,沉迷于众生的情执。慈悲心的生起,是前述的三谛与一心三观超越思议正当性的保证。既然深深认知不可思议境的内涵,就能了知一苦与一切苦的实相是相同的,因为一念中具足三千诸法,三千诸法也不出吾人的一念之间,所以众生才有苦因与苦果的产生。
 
如何发真正的菩提心呢?从三恶道生起的缘由来思惟,自己过去因为无明而对六尘的外相起染着,放纵身口意造诸恶业,因此在恶趣中轮转、受诸苦恼,不但身苦心也苦,身心俱伤,现在还以爱染自己缠身,为痴的灯火所害,历经百千万劫也不能解脱,真是悲哉!痛哉!
 
假使要舍离三途苦,欢喜受持五戒十善,用有相的心来修福,不能从根本上超越、根除痛苦,反而增加人天果报,福报享尽又会换得三恶道苦。这就如同市场的交易一般,丢了此苦来了那般苦;又好像鱼从水中入鱼篓中,只是暂时存生;也如飞蛾扑灯般的迷茫。若人所想所作皆非出世间的智慧就会愈迷愈远了,如口渴更饮咸水一样。
 
有相的福德如同龙须缚身,入水转痛;牛皮系于体上,日久越坚韧;如盲人进入棘林中,只有堕落沉溺!又如把持刀刃、抱着炬火,岂有不痛之理呢?生死苦集烦恼如踏到虎尾、蛇头一般,让人惊慌恐惧,自己思惟如此,众生也是一样,虽获得人天的利益,终免要堕入三途受苦。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