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改版‧经典重现
特别收录▎一行禅师中文版序
想要随时都处在爱的境界中,不是异想天开。
有了慈的专注、悲的专注、喜的专注、舍的专注,
你就是活在宇宙中最美丽、最和平、最喜悦的境界。
内容简介▎
爱是一切幸福的门槛,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铺路石。
但,要学会爱,不是件容易的事
还好,我们有一行禅师
一行禅师以他一贯慈悲却带有力量的言语,在书中不仅引用佛经故事、亦穿插生活日常,告诉我们「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教法,是通往爱的最佳捷径!
禅师用仔细且实用的步骤,带着我们以正念、顶礼、说爱语,甚至观想等方式来修行四无量心,即刻运用就能处在爱的境界,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
全书深入浅出,读来时而莞尔、时而感动,透过一行禅师的引领,我们可以不执着,能理解他人、能接纳完美和不完美,随时活在正念的爱里!
佛陀曾说过,修行真爱有十一种好处:
1. 好眠
2. 醒来时,感到心境光明舒坦
3. 不受恶梦骚扰
4. 广受喜爱
5. 可见或不可见的生命都喜欢与之亲近
6. 受诸神护佑
7. 不受火、毒、刀剑伤害,更不需特别防范
8. 很容易就可达禅观境界
9. 容貌光明清净
10. 过世时,心清念明
11. 往生梵天,继续修行
还有什么是比慈悲喜舍更高的智慧呢?
【校订者序】谛观真爱/郑振煌
【中文版作者序】慈悲喜舍/一行禅师
第一章 四无量心
第二章 慈观
第三章 爱自己
第四章 爱和理解
第五章 滋育快乐
第六章 真爱
第七章 谛听与爱语
第八章 以正念共处
第九章 口袋中的玫瑰
第十章 新生
第十一章 五正念训练
第十二章 僧团
第十三章 接触大地
第十四章 三顶礼
【中文版作者序】慈悲喜舍/一行禅师
中国佛教徒向来崇敬观世音菩萨。他们都知道,佛经中做基本的教义是「相即是入」。《爱的谛观:慈悲喜舍的修行》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借由那分了悟,来实践爱的书。爱,可能会变成仇恨、愤怒;然而,愤怒或仇恨也可以被转变为爱。爱与仇恨,都是有机的。若要以真爱来爱,则必须要知道如何理解并对待我们的忿怒,更要知道如何对待、转变我们的忿怒与仇恨。在书中,介绍了几个佛陀提供的善巧。
有些人不敢去爱,因为爱曾使他们受苦。佛陀的教导说,有一种爱,不但不会使我们受苦,也不会使我们所爱的人受苦。那种爱是由四元素组成的:慈、悲、喜、舍。在培育这四物质过程中,爱,会每天不断地昇华,为我们、我们周遭的人,带来可观的喜悦和快乐。我们都有能力去爱、去感到快乐。我们不需要成佛和证阿罗汉以后,才开始那么样地去爱。
这本书原本是写给西方读者的,在西方,这本书得到许多热情的回应。亚洲有许多年轻人在生活和思考上,日复一日地西化。因此,我们认为,将这本书翻印为中文的时机已到。
本书的中文版译者郑维仪小姐,年纪虽轻,却已在西方居住求学了多年。她讲着年轻人的话,可以与她同辈的人沟通无碍。本书的翻译,有爱,有信心。作者深信,许多中国人,年轻的也好,不怎样年轻也好,都会喜欢本书的中文版,并从这本书籍大慈大悲世尊的教导中,获益匪浅。
写于法国梅村禅修中心的静坐庐
【校订者序】谛观真爱/郑振煌
众生苦多乐少,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不论古今中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离苦得乐」为最高目标。有智慧者,能够确实拔除苦因,永离痛苦;没有智慧者,犹如扬汤止沸,出狱无期。
佛法以慈悲与智慧为二大支柱。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智慧则是彻悟人生真相是无常、苦、无我,其中心议题都是「苦」。佛在初转法轮时所开示的苦集灭道四圣谛,便是阐释苦的情况、苦的原因、苦的息灭、苦的息灭之道。
原始佛教强调慈悲喜舍的修行,大乘佛教更扩大为六度万行的实践,都是以爱心为出发点。利他的语言和行为,若无爱心的涵养,必然会有「自我」的杂染,因此慈善事业的推动,首重爱心的培育,爱心的能量强大而清净,社会公益才有希望做得圆满。
在佛教的词汇中,「爱」被界定为一种无明的欲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佛教认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才是空性智慧的表现,所以佛教只谈慈悲,不作兴谈爱。尽管如此,这是名词的习惯性用法。跳脱语言文字的迷障,用大家所习惯的「爱」这个字,来象征佛教的「慈」应该也是无可厚非。
本书作者一行禅师是当今佛教界的龙象,是诗人,是禅师,是和平运动者,是着作等身的名作家。他的着作以多种文字畅销全球,笔触带感情,温柔敦厚,富于想像力,观察细腻,析理清晰,禅机无限。读他的书,就好像在听一位邻居长者叙说心事,没有说教,没有责备,只有关怀,只有鼓励,窝心得会令人向他撒娇。
本书呈现一代大师修行的心得精华,全书共分十四章,从慈悲喜舍谈到爱的修行,一方面引用佛经上的话,一方面就日常生活的例子做说明。作者擅长古书今说,更因为常年居住在西方国家,指导禅修,所以能扣紧现代社会的脉动,体察人心,鞭辟入里。
佛法本来是不离世间法的,在人世间落实佛法,才是释迦牟尼设教的本怀。本书可以当作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行指南,是从事公益人士的必备工夫,更是每一个人修身养性的作家手册。它可以使您的身心柔软,当下成为菩萨道的圆满行者。
这本《活在正念的爱里》给我带来的惊喜,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无为而为”的智慧。一行禅师并没有强迫你去改变什么,而是引导你去看清事情的本质,让你在觉知中自然而然地做出调整。我记得书中有个比喻,说我们常常像在水中搅动,越搅越浑,而正念就像是让水静下来,等待尘埃沉淀,自然就会变得清澈。我一直以来都习惯于“用力”去解决问题,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让自己身心俱疲。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停止对抗,停止内耗,用一种更平和、更顺应自然的方式去面对生活。 特别是关于“喜”的部分,我以前对“喜”的理解很片面,觉得就是要快乐、开心。但禅师引导我们去体会一种更深层的喜悦,一种不依赖于外在条件的、内在的平静和满足。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开始关注生活中的小确幸,比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一杯热茶的温暖,甚至只是呼吸的顺畅,都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喜悦。这种感觉很微妙,但却非常真实,它让我觉得生活本身就是美好的,即使有不如意,也无法剥夺我内心的这份安宁。
评分这本《活在正念的爱里:从慈悲喜舍的练习中,学会爱自己也爱他人》真的像是及时雨,在我最近生活节奏超快、压力大到快要喘不过气的时候,打开这本书,仿佛瞬间找到了一个避风港。一行禅师的文字总是那么温和却又充满力量,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最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书中的很多比喻都非常贴切,我尤其喜欢他讲到“放下”的部分,以前总觉得放下很难,好像要割舍掉什么珍贵的东西,但禅师的解释让我明白,放下不是失去,而是一种解脱,是一种让自己不再被过去所束缚的力量。 书中关于“正念”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对正念的理解可能停留在“专注当下”,但这本书更进一步,它教导我们如何带着觉知去感受当下的每一个时刻,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能以一种更平和、更不评判的态度去接纳。特别是关于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如何不被负面情绪淹没,这对我这种容易胡思乱想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比如吃饭时就专注品尝食物的味道,走路时就感受脚下的土地,虽然刚开始会有些不习惯,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内心真的变得平静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外界的琐事干扰。
评分读《活在正念的爱里》这本书,最让我触动的是它对“爱”的全新解读。以往我常常把爱局限于人际关系,觉得爱就是对家人、朋友好,或者期待被爱。但一行禅师的慈悲喜舍,是一种更广阔、更包容的爱,它包含了对自己的接纳,对万物的善意。他反复强调,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真正地去爱别人。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我常常会对自己过度苛责,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达不到别人的期望。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匮乏,也指引了我如何用更温柔、更无条件的方式去对待自己。 书中的练习方法也非常实用,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可以切实融入生活的步骤。比如,关于如何进行“慈悲喜舍”的观想,我尝试着去练习,虽然一开始会有些障碍,但随着一次次的尝试,我发现自己内心的柔软度真的在提升。当我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不再是第一时间的评判或事不关己,而是能够多一份理解和同情。这种从内到外的转变,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心灵鸡汤,更是一本心灵成长的指南,它帮助我打开了内心的小窗,让更多的阳光照进来。
评分《活在正念的爱里》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对话。一行禅师以他特有的智慧和幽默感,带领我一步步地审视自己,理解自己。我曾经因为过去的经历而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总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好,也因此在人际关系中常常感到自卑和不安。这本书让我明白,过去的阴影固然存在,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它,去化解它。禅师教导的“观照”法,让我能够带着一种超然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不再被它们牵着鼻子走。 书中关于“舍”的章节,也让我豁然开朗。我曾经有很多执念,比如对某种结果的期待,对别人看法的在意,这些都让我活得很累。通过学习“舍”,我开始尝试放下那些不属于我的,或者那些已经不适合我的东西。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懂得适时地放手,让自己的心灵获得自由。这种“舍”是一种智慧,它让我不再纠结于无法改变的事情,而是把精力放在当下,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的心胸似乎也变得更开阔了。
评分收到《活在正念的爱里》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感到迷茫和无助。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在我耳边低语,给予我温暖的慰藉和坚定的指引。一行禅师的文字,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内心的乌云,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爱自己”的篇章,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不够爱自己,我们总是用最严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本书鼓励我,要像对待最亲密的朋友一样,用温柔、接纳和理解来对待自己。 书中的许多练习,我都尝试着在生活中去实践。比如,每天早晨花几分钟时间,静静地坐着,感受自己的呼吸,然后带着慈悲的心去祝福自己。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尴尬,但慢慢地,我发现这种简单的练习,能够让我一天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我也开始注意观察自己与他人的互动,试着用更具慈悲心的眼光去理解别人的行为。这本书没有给我一个具体的“答案”,但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寻找答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它让我相信,即使面对困境,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活在爱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