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 活在正念的爱里:从慈悲喜舍的练习中,学会爱自己也爱他人

一行禅师 活在正念的爱里:从慈悲喜舍的练习中,学会爱自己也爱他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hich Nhat Hanh
图书标签:
  • 正念
  • 慈悲
  • 自我关怀
  • 人际关系
  • 心理学
  • 佛教
  • 修行
  • 活在当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新改版‧经典重现

特别收录一行禅师中文版序

 

想要随时都处在爱的境界中,不是异想天开。

有了慈的专注、悲的专注、喜的专注、舍的专注,

你就是活在宇宙中最美丽、最和平、最喜悦的境界。

 

内容简介▎

爱是一切幸福的门槛,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铺路石。
但,要学会爱,不是件容易的事
还好,我们有一行禅师

 

 一行禅师以他一贯慈悲却带有力量的言语,在书中不仅引用佛经故事、亦穿插生活日常,告诉我们「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教法,是通往爱的最佳捷径!

 禅师用仔细且实用的步骤,带着我们以正念、顶礼、说爱语,甚至观想等方式来修行四无量心,即刻运用就能处在爱的境界,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

 全书深入浅出,读来时而莞尔、时而感动,透过一行禅师的引领,我们可以不执着,能理解他人、能接纳完美和不完美,随时活在正念的爱里!

佛陀曾说过,修行真爱有十一种好处:

1. 好眠 
2. 醒来时,感到心境光明舒坦 
3. 不受恶梦骚扰 
4. 广受喜爱 
5. 可见或不可见的生命都喜欢与之亲近 
6. 受诸神护佑 
7. 不受火、毒、刀剑伤害,更不需特别防范 
8. 很容易就可达禅观境界 
9. 容貌光明清净 
10. 过世时,心清念明 
11. 往生梵天,继续修行

还有什么是比慈悲喜舍更高的智慧呢?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
1926年生于越南中部,十六岁时在慈孝寺当见习僧,为临济宗第四十二代传人。后赴美研究并教学。
1960年代越战期间返国从事和平运动,对于越南的年轻僧众起了重大启发,战争结束代表参加巴黎和谈。越南赤化后,一直留在西方弘法,直至2005、2007年才分别返回越南。
1967年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1982年他在法国南部建立了「梅村」(Village Des Pruniers)禅修道场,并赴世界各地弘法。
1995年曾到台湾弘法并主持禅七法会。
2011年再次受邀来台进行宝岛谛听之旅,包括在花博户外会场的「百人花博自在行禅」。
2017年推出首部纪录片「正念的奇蹟」(Walk with me)。

为当今国际社会中最具宗教影响力的僧人之一,以禅师、诗人、人道主义者闻名于世。着作超过一百本,都是教导人们在生活中实践佛法,已在台湾出版的有:《与生命相约》《你可以不生气》《你可以不怕死》《正念的奇蹟》《观照的奇蹟》《见佛杀佛》《你可以,爱》《祈祷的力量》《一心走路》《建设净土》《接触大地》《回到家,我看见真心》《爱对了》《一行禅师讲金刚经》《一行禅师谈生命真正的快乐》《一行禅师谈正念工作的奇蹟》《初恋三摩地》《一行禅师讲阿弥陀经》等。

相关着作:《一行禅师 与孩子一起做的正念练习:灌溉生命的智慧种子(随书附赠练习音乐CD)》《一行禅师 你可以不生气:佛陀的最佳情绪处方》《一行禅师 心如一亩田:唯识50颂》《正念的奇蹟 (电影封面纪念版)》《一行禅师讲《阿弥陀经》》《初恋三摩地》《一行禅师谈正念工作的奇蹟:在工作里找到成功+快乐的模式》《一行禅师谈生命真正的快乐:金钱与权力能带给你什么?》《一行禅师讲金刚经》《正念的奇蹟》

译者简介

郑维仪
 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系毕业,英国利兹大学神学和宗教研究系硕士及伦敦大学亚非学宗教系博士。曾任玄奘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现任佛光大学佛教学系副教授。译有一行禅师另一本着作《爱,就要行动》。

相关着作:《一行禅师 与孩子一起做的正念练习:灌溉生命的智慧种子(随书附赠练习音乐CD)》《一行禅师 你可以不生气:佛陀的最佳情绪处方》《一行禅师 心如一亩田:唯识50颂》《正念的奇蹟 (电影封面纪念版)》《一行禅师讲《阿弥陀经》》《初恋三摩地》《一行禅师谈正念工作的奇蹟:在工作里找到成功+快乐的模式》《一行禅师谈生命真正的快乐:金钱与权力能带给你什么?》《一行禅师讲金刚经》《正念的奇蹟》

图书目录

【校订者序】谛观真爱/郑振煌

【中文版作者序】慈悲喜舍/一行禅师

第一章 四无量心
第二章 慈观
第三章 爱自己
第四章 爱和理解
第五章 滋育快乐
第六章 真爱
第七章 谛听与爱语
第八章 以正念共处
第九章 口袋中的玫瑰
第十章 新生
第十一章 五正念训练
第十二章 僧团
第十三章 接触大地
第十四章 三顶礼

图书序言

【中文版作者序】慈悲喜舍/一行禅师

  中国佛教徒向来崇敬观世音菩萨。他们都知道,佛经中做基本的教义是「相即是入」。《爱的谛观:慈悲喜舍的修行》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借由那分了悟,来实践爱的书。爱,可能会变成仇恨、愤怒;然而,愤怒或仇恨也可以被转变为爱。爱与仇恨,都是有机的。若要以真爱来爱,则必须要知道如何理解并对待我们的忿怒,更要知道如何对待、转变我们的忿怒与仇恨。在书中,介绍了几个佛陀提供的善巧。

  有些人不敢去爱,因为爱曾使他们受苦。佛陀的教导说,有一种爱,不但不会使我们受苦,也不会使我们所爱的人受苦。那种爱是由四元素组成的:慈、悲、喜、舍。在培育这四物质过程中,爱,会每天不断地昇华,为我们、我们周遭的人,带来可观的喜悦和快乐。我们都有能力去爱、去感到快乐。我们不需要成佛和证阿罗汉以后,才开始那么样地去爱。

  这本书原本是写给西方读者的,在西方,这本书得到许多热情的回应。亚洲有许多年轻人在生活和思考上,日复一日地西化。因此,我们认为,将这本书翻印为中文的时机已到。

  本书的中文版译者郑维仪小姐,年纪虽轻,却已在西方居住求学了多年。她讲着年轻人的话,可以与她同辈的人沟通无碍。本书的翻译,有爱,有信心。作者深信,许多中国人,年轻的也好,不怎样年轻也好,都会喜欢本书的中文版,并从这本书籍大慈大悲世尊的教导中,获益匪浅。

写于法国梅村禅修中心的静坐庐

 

【校订者序】谛观真爱/郑振煌

  众生苦多乐少,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不论古今中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离苦得乐」为最高目标。有智慧者,能够确实拔除苦因,永离痛苦;没有智慧者,犹如扬汤止沸,出狱无期。

  佛法以慈悲与智慧为二大支柱。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智慧则是彻悟人生真相是无常、苦、无我,其中心议题都是「苦」。佛在初转法轮时所开示的苦集灭道四圣谛,便是阐释苦的情况、苦的原因、苦的息灭、苦的息灭之道。

  原始佛教强调慈悲喜舍的修行,大乘佛教更扩大为六度万行的实践,都是以爱心为出发点。利他的语言和行为,若无爱心的涵养,必然会有「自我」的杂染,因此慈善事业的推动,首重爱心的培育,爱心的能量强大而清净,社会公益才有希望做得圆满。

  在佛教的词汇中,「爱」被界定为一种无明的欲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佛教认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才是空性智慧的表现,所以佛教只谈慈悲,不作兴谈爱。尽管如此,这是名词的习惯性用法。跳脱语言文字的迷障,用大家所习惯的「爱」这个字,来象征佛教的「慈」应该也是无可厚非。

  本书作者一行禅师是当今佛教界的龙象,是诗人,是禅师,是和平运动者,是着作等身的名作家。他的着作以多种文字畅销全球,笔触带感情,温柔敦厚,富于想像力,观察细腻,析理清晰,禅机无限。读他的书,就好像在听一位邻居长者叙说心事,没有说教,没有责备,只有关怀,只有鼓励,窝心得会令人向他撒娇。

  本书呈现一代大师修行的心得精华,全书共分十四章,从慈悲喜舍谈到爱的修行,一方面引用佛经上的话,一方面就日常生活的例子做说明。作者擅长古书今说,更因为常年居住在西方国家,指导禅修,所以能扣紧现代社会的脉动,体察人心,鞭辟入里。

  佛法本来是不离世间法的,在人世间落实佛法,才是释迦牟尼设教的本怀。本书可以当作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行指南,是从事公益人士的必备工夫,更是每一个人修身养性的作家手册。它可以使您的身心柔软,当下成为菩萨道的圆满行者。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