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心经【畅销经典版】

图解心经【畅销经典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经
  • 佛教
  • 禅宗
  • 图解
  • 经典
  • 入门
  • 心灵成长
  • 哲学
  • 宗教
  • 佛教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带你真正读懂《心经》的经典作品
特别追加全新序文:让读者更快进入《心经》智慧的五个关键心要!

  260字的《心经》是佛教大乘典籍中,文字最短少,却最深奥微妙的经典。
  本书以近两百幅图解与表格,介绍《心经》的义趣和佛学核心义理!


  ◎最新收录:作者解析读懂《心经》的五个关键心要
  ◎读懂《心经》的四大关键。
  ◎十个中英《心经》版本逐字交叉比对,还原心经的完整面貌。
  ◎达赖喇嘛精彩解释《心经》最后咒语所隐含的修行次第。
  ◎日本的空海大师、中国的东初老人精辟分析《心经》是密教经典。

  这部简短的经广受世人喜爱,在佛教道场里,从日常课诵到大小佛事,无不念诵此经。然而,诵念者虽多,但是能真正了解义趣的人却很有限。关键原因在于这是一部经过萃取浓缩度极高的经,但却能精确而完整地阐述五蕴、四谛、十二因缘等皆空的佛教核心义理,并清楚告诉人们获得真正解脱智慧的修学次第。

  对于这部浓缩度极高的经典,「图解」正好是最好的表达与诠释工具。本书作者张宏实先生透过对十个《心经》版本逐字逐句的交叉比对与相互补充,整理出近两百幅图解与表格,让读者用图解读《心经》,不仅能准确地阅读到《心经》的关键要点,并能启发更多的思考与讨论,可以说是阅读《心经》的新方法新体验。

  ◎进入《心经》智慧的五个关键心要
  1.首先必须弄懂心经的「是」。
  2.跳下智慧之海,由「有的世界」游向「空的世界」。
  3.启动直觉意识,照见五蕴皆空。
  4.正确领略「无」的意思,意思包含「超越」!
  5.更多的超越!「无智亦无得」。

  ◎读懂《心经》的四个关键
  1.关键佛法词汇的学习
  2.掌握关键词汇的梵语原义
  3.读《心经》略本,也要读广本
  4.掌握《心经》的修学次第: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精彩单元】

  ◎先睹为快!基础19问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八个字该怎么唸?
  玄奘大师为何不将「般若」直接翻译成「智慧」就好?
  「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
  《心经》起源于何时?
  《心经》是经还是咒?
  为何人人都爱读《心经》?

  ◎逐字解经:详解53句经文

  ◎追根究柢!进阶15问
  《心经》的文字是撷取自《大般若经》的哪些部分?
  《心经》咒语的原始出处在哪里?
  西方学者孔兹将般若思想的发展分为哪四个阶段?
  要到达佛陀境界可透过哪三种般若?
  小乘圣者与大乘菩萨获得的智慧有何不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宏实


  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研究者。

  擅长运用电脑工具以及各种图解、图表解析法,探讨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曾多次参与国际性藏传佛教艺术展览的作品翻译与解说工作,包括:「慈悲与智慧:藏传佛教艺术大展」(1998)、「清宫祕藏:承德避暑山庄藏传佛教文物展 」(1999)、「祕境宝藏:达赖喇嘛珍藏文物展」(2002)、「美的沉思:中国佛雕艺术」(2002)等等。

  个人着作包括:
  幸福10小咒:下载诸佛菩萨的愿力与功德,远离灾难与困境(2012)
  咒语:下载宇宙能量的通关密码(2012)
  开始读懂百字明:藏传佛教第一咒(图解版)(2010)
  图解无上瑜伽:金刚乘最高密法.脱离轮回的关键途径(2009)
  图解金刚经(2008)
  图解西藏生死书(2005)
  探索西藏唐卡:揭开藏传佛教即身成佛的祕密(2004)
  藏珠之乐2:古代神秘的眼珠与护身符(2000)
  藏珠之乐1(1999)
  探索唐卡.佛部与菩萨部(1998)
  璀璨琉璃.战国古珠(1997)
  古域瑰宝.圣眼传奇(1996)
  西藏神域.辟邪瑰宝(1995)
  沧海遗玉.细说琥珀(1994)
  法相庄严.管窥天珠(1993)
 

图书目录

【出版缘起】
【畅销经典版序】读懂《心经》的五个关键心要
【作者序】读懂《心经》的四个关键
十个《心经》版本的特色比较
 
Part 1 先睹为快!基础19
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八个字该怎么唸?
‧透过般若智慧到达解脱彼岸
2 玄奘大师为何不将「般若」直接翻译成「智慧」就好?
‧般若=妙智慧
3 「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
‧六波罗蜜多
4 《心经》起源于何时?
‧260字经文的来源初探
5 《心经》=《大般若经》?
‧萃取《大般若经》的精华
6 什么是《大般若经》?
‧般若十六会
7 《心经》第一个汉译本是由谁翻译的?
‧四大译经家
‧鸠摩罗什:西域最伟大的译经家
8 流传最广的汉译本是谁翻译的?
‧为了《瑜伽师地论》而远行印度
‧玄奘大师的西行足迹
9 《心经》到底有多少种译本?
‧存留下来的七个汉译本
10 「广本」心经与「略本」有何不同?
‧广本与略本的结构比较
‧《心经》广本的完整结构
11 佛陀到底在不在《心经》的说法现场?
‧《心经》里的三个主角
‧《心经》盛会的六幕场景
12 哪些人物参与了《心经》说法盛会?
‧《心经》人物表
13 佛陀和观自在菩萨在哪里开示《心经》?
‧印度灵鹫山
14 在佛教史上,王舍城为何那么重要?
‧历史古城王舍城
15 《心经》的核心思想是「空」?
‧空的三种层次
16 《心经》是为谁所说的?
‧三乘
17 《心经》是经还是咒?
‧《心经》的显与密
18 密教的「般若佛母」与《心经》有什么辟系?
‧般若佛母
19 为何人人都爱读《心经》?
 
Part 2 逐字解经:详解53 句经文
《心经》经文结构分析图
1 观自在菩萨(1)
‧「菩萨」和「菩提萨埵」
‧到底是「圣观自在」?还是「圣观世音」?
‧比较玄奘和鸠摩罗什的翻译
2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2)
‧般若有深浅之分?
3 照见五蕴皆空(3)
‧五蕴
4 度一切苦厄(4)
‧八苦
‧八难
5 舍利子(5)
‧最有智慧的佛陀弟子
6 色不异空(6) 空不异色(7)
‧空与色的定义
‧空与色的五种特性
7 色即是空(6) 空即是色(7)
‧空与色的比喻
8 受想行识(10) 亦复如是(11)
‧五蕴的代数法则
9 舍利子(12) 是诸法空相(13)不生不灭(14) 不垢不净(15) 不增不灭(16)
‧诸法皆空
‧六不的比喻
10 是故空中无色(17) 无受想行识(18)
‧小乘与菩萨乘追求的空性有何不同?
‧从人类观到宇宙观的空性概念
11 无眼耳鼻舌身意(19) 无色声香味触法(20)
‧十二处:人类认识活动的基础(一)
‧六根与六尘: 主体与客体的对应
‧五蕴与十二处的关系
12 无眼界(21) 乃至无意识界(22)
‧十八界:人类认识活动的基础(二)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关系
13 无无明(23) 亦无无明尽(24) 乃至无老死(25) 亦无老死尽(26)
‧十二因缘
‧如何终止十二因缘,出生死轮回?
‧生命轮回的大漩涡
‧生命的接力赛
14 无苦集灭道(27)
‧初转法轮
‧四谛之间的因果关系
‧四谛中的「道」:灭苦的方法
‧从「四谛」到「四谛空」
‧「四谛空」和「无十二因缘」的修行比较
15 无智亦无得(28)
‧真正的「智」与「得」
‧比较凡常人、小乘圣者、大乘圣者的智慧
‧三兽渡河
16 以无所得故(29) 菩提萨埵(30)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31)心无罣碍(32)
‧菩萨要怎样做才能「无所得」?
‧空性智慧的总复习
17 无罣碍故(33) 无有恐怖(34)
‧初学菩萨有五种恐惧
18 远离颠倒梦想(35)
‧什么是颠倒梦想?
‧八颠倒
19 究竟涅槃(36)
‧涅槃与究竟涅槃的不同
‧法相宗的四种涅槃
‧中观派的涅槃城
20 三世诸佛(37)
‧诸佛的说法
21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38)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39)
‧解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提萨埵与三世诸佛的境界有何不同?
‧阿罗汉、菩萨和佛的「觉」的境界有何不同?
‧《心经》正宗分总复习
22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40) 是大神咒(41)
‧咒语、真言、陀罗尼有何不同?
23 是大明咒(42) 是无上咒(43) 是无等等咒(44)
‧解读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
24 能除一切苦(45) 真实不虚(46)
‧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
25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47) 即说咒日(48)
‧分析咒语结构
26 揭谛(49) 揭谛(50)
‧去啊!去啊!
27 波罗揭谛(51)
‧前往究竟彼岸!
28 波罗僧揭谛(52)
‧一起前往究竟彼岸!
29 菩提萨婆诃(53)
‧成就了圆满智慧!
 
Part 3 追根究柢!进阶15
1 《心经》的文字是撷取自《大般若经》的哪些部分?
‧《心经》文字的原始出处
2 《心经》流通分的结构有何特殊之处?
‧《心经》流通分的出处
3 《心经》咒语的原始出处在哪里?
‧唐代大慈恩寺
‧《心经》咒语是般若菩萨的咒语
4 《大般若经》的四处十六会分别在哪里举行?
‧四处:《大般若经》的说法地点
‧四处十六会的分析总表
5 西方学者孔兹将般若思想的发展分为哪四个阶段?
‧般若经的四个发展阶段
6 要到达佛陀境界,可透过哪三种般若?
‧三种般若
7 小乘圣者与大乘菩萨获得的智慧有何不同?
‧我执、我空、法执、法空
8 不同根器如何运用「三科」来修行?
‧三科与三门
9 《心经》里的「是」字并非「是」的意思?
‧「是」这个字的用法
10 观自在菩萨处于修观状态,可以说法吗?
‧东初老人的三种论点
11 达赖喇嘛怎么看《心经》咒语?
‧藏文版的《心经》咒语只有三种层级
‧一个修行者的成佛旅程
12 日本的空海大师怎么看《心经》?
‧空海的〈般若心经秘键〉
‧保坂玉泉的《心经》分析图
13 东初老人为什么认为《心经》是密教经典?
‧东初老人的《心经》研究
‧般若思想说法者的演变
‧《心经》密教化的证据
‧东初老人比对分析《心经》经文的出处
14 第一部《心经》英文译本出现在何时?由何人所译?
‧穆勒对《心经》的贡献
‧穆勒译本和玄奘译本的比较
15 德国学者孔兹的《心经》英译本为何那么盛行?
‧孔兹英文译经的独到之处
‧孔兹译本和玄奘译本的比较
附录
1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3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
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
5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上都大兴善寺三藏沙门智慧轮奉诏译
6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炖煌石室本)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
7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8 The Heart Sutra 穆勒译
9 The Heart Sutra 孔兹译
10 The Heart Sutra /Geshe Thupten Jinpa译
11 七个汉译本《心经》的比较
 

图书序言

12週年暨平装版纪念序

读懂《心经》的五个关键心要


  2006年写了《图解心经》,至今已经超过30刷了。应出版社邀约写新序,主要是推出新的平装版本取代原本的精装版,目的是让书本能更亲民更加普及。在《图解心经》发行后的十几年,陆陆续续进行好几场演讲。演讲过程中总是会遇见听众突然眼睛一亮或是勐点头的时候,通常那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瞬间领悟。当然也会看到听众露出迷惘的表情,这时候就必须仔细地重复说明,当场解决听众心中的疑问。

  而我最喜爱看到的是闪亮的眼睛与一抹微笑的神情,因为知道听众此刻已经达到心领神会的境态。再加上几年来出版社转来读者的信件,提出书中值得深入讨论的要点。于是,这个新序就以过往演讲与读者来函的互动,精简整理出五个关键心要,让读者能更快进入《心经》美好的智慧空间。

  ◎第一个分享,首先必须弄懂心经的「是」

  玄奘大师《心经》的版本「是」一字总共出现九次。「是」字在先秦的用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正式文章的「此」(类似英语中的this),或是口语的「是」(类似英语is)的意思。简单的说,「是」在正式文章与生活口语的用法是不一样的。

  由于《心经》是正式文言文章,经中的「是」应该翻译为「此」(this)。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正确意思是「色即此空,空即此色」。还有「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应翻译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此大神咒,此大明咒,此无上咒,此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接着让我们一起跳下智慧之海吧!由「有的世界」游向「空的世界」。

  《心经》是充满宇宙智慧的佛教经典,可以引领人们进入美好的心灵层面。其实,它是一本游泳的指导手册,指导如何渡至彼岸。虽然只有短短260个字,却能够完整告诉人们如何由此岸游到彼岸,也就是由「有的世界」游向「空的世界」。什么是有的世界呢?简单来说,有的世界是由人类的「感官意识」(眼耳鼻舌身)与「逻辑意识」(意)所创造出来的。眼耳鼻舌身加上意就是人类的六根,透由它们的运作创造物质存在「有的世界」。在佛教的概念之下,这一切「有的世界」都是虚幻的,非永恆实存。也就是金刚经里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那空的世界又是什么呢?空的世界就是超越「感官意识」与「逻辑意识」的心智境态所体悟的奇妙世界。这是什么样的心智状态呢?它是一种神圣的意识状态,在玄奘的《心经》译本称为「智」。「智」的梵语是jnanam,德国语言天才家孔兹(Edward Conze, 1904∼1979)精准译成cognition。中文将cognition 翻译成「认识、认知」,但中文意思不够精确。在牛津辞典里,cognition 的解释是除了人类原始的感官意识(perception)、经过教育学习的逻辑思考(reasoning),再扩展到无法透由言语表达的「直觉意识」(intuition)的认识、认知。请注意,启动直觉意识是《心经》中的一个大突破、大跃进。

  ◎启动直觉意识,照见五蕴皆空

  《心经》一开始提及观自在菩萨进入「照见五蕴皆空」的禅定状态。照见五蕴皆空的「照见」并不是大脑神经的功能作用。它既不是用感官意识的肉眼观看,也不同于以逻辑意识进行「分别观想」,而是集中心力不透由任何媒介的「直接观照」,接近上述具备直觉意识的认识、认知(cognition)。这种观被称为「直观」,与观自在菩萨的「观」意思是相近的。弄清楚感官意识(眼、耳、鼻、舌、身)、逻辑意识(意)与直觉意识(智),是安稳进入心经学习的第二步。

  ◎正确领略「无」的意思,意思包含「超越」!

  《心经》全经最多的字就是无,共有21 个。像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的无。这里的无不是单纯的没有,更重要的含有「超越」的意思。当超越之后就没有了,没有的境态是种更优美的空性智慧领略,是「无」的境界。所以,无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超越感官意识与逻辑意识。这是心灵智慧走在观见真理的道路上,在一种直接且没有任何媒介之下去领悟空性。而「直接且没有任何媒介」(the direct and unmediated realizationof emptiness)的意思是说不透由文字、语言、逻辑判断,也不透由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或是触觉来观照空性世界,而是完全没有媒介的方式来认识空性。

  ◎更多的超越!「无智亦无得」!

  让我们以哲学角度再次说明直观,因为太关键了,所以要连续强调三次。这种近似哲学中的直观,是指既不靠逻辑推理或实体观察,也不靠理性或经验而可获得知识的能力。人类认为它是原始的、独立的知识来源,不同于一些经过学校学习的世间真理与基本道德原则的知识。直观无关人类的智慧商数,也无关于社会的道德规范。当然也无关于文字语言,包含经文的范畴,也就是《心经》里面说的无色、声、香、味、触、法的「法」。

  无就是要超越!在超越眼耳鼻舌身意之后,还有更多的无,也意味着更多的超越。当来到「无智亦无得」已经是接近心经的尾端,那是超越「智」与「得」的心灵极致。所以《心经》的最终指导是告诉人们,超越感官意识与逻辑意识之后(无眼耳鼻舌身意),还要人们超越直觉意识(无智亦无得)。然后是「以无所得故」与「依般若波罗蜜多」,才能达到菩萨的圆满完美的寂静(究竟涅槃),与佛陀无法超越的、完全的、彻底的觉知境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译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就是无法在其上,也就是佛陀的觉知状态无法再超越了,是心经智慧的终点站。

  无所得是全经最后的智慧分水岭,跨过去就是菩提萨埵与佛陀的修行境态。认识《心经》的「是」,明白「无」的概念,再加上清晰理解「感官意识」、「逻辑意识」、「直觉意识」这五件事,你就可以安稳地进入《心经》中空的世界。祝福你在阅读《心经》时也可以露出闪亮的眼睛与一抹微笑的神情。然后进入禅定实修,自在地启动你的智(jnanam)。
 
张宏实(写于2019 年)

图书试读

读懂《心经》的四个关键

【关键1】关键佛法词汇的学习
【关键2】掌握关键词汇的梵语原义
【关键3】读《心经》略本,也要读广本
【关键4】掌握《心经》的修学次第: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全经只有260 个字,是佛教大乘典籍中,文字最短少,却最深奥微妙的经典。这部简短的经广受世人喜爱,在佛教道场里,从日常课诵到大小佛事,无不念诵此经。然而,诵念者虽多,但是能真正了解义趣的人却很有限。关键原因在于这是一部经过萃取,浓缩度极高的经,它精简阐述五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十八界等皆空的佛教核心义理,最后归于无所得,且认为「般若」能度一切苦厄,达到究竟涅槃与证得菩提的境界,清楚传达给人们获得真正解脱智慧的修学次第。

◎关键1 关键佛法词汇的学习

要能真正地了解《心经》,关键佛法词汇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认识,才能进一步探索《心经》的义理。因此,本书的首要目的是带领读者透由认识佛法最根本、最重要的名词,去体会《心经》世界。特别是读者若能回归到这些词汇原始梵文语义的认识,将会对《心经》有一番新的体认。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些佛学基础知识之后,往后更容易阅读其他的佛教经典。因此,在本书里,对于《心经》所提及的关键佛法词汇,特别开辟「梵语学习」的小栏目,提醒读者了解原始字义。对初学者来说,整部《心经》所要认识的关键词汇并不超过二十个。

◎关键2 掌握关键词汇的梵语原义

‧玄奘译本的优、缺点

玄奘的汉译本是我们最熟悉的《心经》译本,其文辞简洁优美,容易朗诵记忆,常被选作入门的佛经。玄奘在此经里,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学的优美简练和文字意境。这是许多古典经文的特色与优点,但比较可惜的是,某些梵语意思未被完整地表达出来。不过这并非玄奘译得不好,而是不同语言经过转译,可能会遗失掉某些语义,这是常见的事。所以除了要有深厚的中文基础,也必须有足够的梵语知识,才能完整掌握经文的正确概念而不会有所遗漏。也因此,学习梵语成为了解经文原始意义的有效途径之一。近百年来,无论东、西方的佛学研究专家,都纷纷投入梵语的学习,视了解梵语为掌握佛学的基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