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本书开创性地运用巴里文化中的哲理──「交织」(Kotekan)与「得赐」(Taksu),辅以desa kala patra(「地-时-境」)为视角,结合民族志与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从广角的巴里岛乐舞、人文、宗教与社会的综览,再聚焦于克差(Kecak)的深度分析,以考察巴里岛音乐与社会的互映互动,并回应岛上的表演艺术哲理与精神。
「交织」,或译为「连锁乐句」,kotekan 的发音接近「勾-得-甘」, 英译为interlocking,指连锁镶嵌的旋律或节奏的构成和互相依赖与合作的精神,广泛见于岛上各类表演艺术的构成、空间安排、村落共同体的社会生活实践,并且反映了巴里宇宙观之二元(rwa bhineda, duality)和三界(tri bhuwana, three worlds)的思想。「得赐」,taksu,发音如「达塑」,意义上以「得赐」较贴切,指向神灵祈求的艺术才华与能量,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展现。各类艺术,甚至各行各业都有祈求「得赐」的宗教心,这种神圣的能量,有赖谦虚诚心向神祈求,辅以个人技艺的充分掌握,方能臻于身心灵的合一、美感展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