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乐来乐有趣(第二版)

音乐欣赏:乐来乐有趣(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音乐欣赏
  • 音乐史
  • 音乐理论
  • 音乐文化
  • 艺术
  • 教材
  • 高等教育
  • 入门
  • 第二版
  • 乐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用心的将生活中的古典乐素材,加以整理、分类,以全新的角度带领读者进入古典音乐的世界,引导读者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的电影、电视、广告、线上游戏…等等的配乐,皆有古典乐的身影,处处皆能聆听享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本书是为大专院校通识教育艺术学群音乐课程编写的教材。通识课程的学生大部分并非有志于研究古典音乐,甚至很多对古典音乐抱着无聊、听起来想睡觉的印象。本书作者摒弃常见的依音乐史、各种主义流派的编写方式,从「感觉面」出发,分为写景、写情、结婚、舞曲、动作与争斗、颤慄、节庆、动物、人物、音乐剧等十章,引导读者领略「音乐会说话」,聆听到有的音乐听起来轻松自在,有的听起来缠绵悱恻,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幸福洋溢,甚至有的听起来毛骨悚然。

  全书十章,除了最后一章扼要介绍音乐剧的发展之外,第一章到第九章共24节,共介绍24首乐曲,各节「作者介绍」,以活泼生动的方式介绍音乐家的小故事,让读者产生亲近感,从他的生活故事中体会其乐曲生成的背景,特别的是,即便在不同章节介绍同一位作者,内容也依各节乐曲不同而异;「乐曲介绍」则引导读者在聆听音乐时更能听到乐曲所描述的景色、情感、故事;「出卖音乐」透过活泼丰富的生活例子,引导读者发现这个乐曲在哪些广告、动画、影剧作品里都已经十分熟悉了,古典音乐原来离我们这么近;「推荐CD」则提示有意进一步欣赏这首乐曲的读者去找到合适的CD。
 
  书末的附录「欣学堂」,设计了11个与生活结合的动动脑互动单元,希望借此降低欣赏古典音乐的困难度,拉近读者与音乐的距离,让学习音乐「乐来乐有趣」。

 
书籍简介:穿越历史的旋律——西方古典音乐漫游指南 书名:穿越历史的旋律——西方古典音乐漫游指南 作者:李文涛 著 出版社:世纪之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5月 --- 内容概述: 《穿越历史的旋律——西方古典音乐漫游指南》并非一本枯燥的音乐史教科书,而是一部带领读者进行沉浸式、全景式音乐文化探索的导览手册。本书旨在以清晰流畅的叙事笔触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方法,为零基础的初学者搭建一座通往宏伟的西方古典音乐殿堂的桥梁,同时为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视角。 全书结构紧凑,脉络清晰,按时间顺序和风格演变,系统梳理了自中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中叶的西方音乐发展历程。我们摒弃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转而聚焦于音乐背后的时代精神、作曲家的个体命运以及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力求让读者“听懂”音乐,而非仅仅“知道”音乐。 本书共分为八个主要篇章,每一个篇章都像一次精心策划的“主题旅行”,带领读者深入体验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貌与审美取向。 --- 第一部分:奠基之声——中世纪晚期与文艺复兴的黎明 (约1100年 - 1600年) 这一部分将从格里高利圣咏的庄严肃穆中启程,介绍中世纪音乐的宗教根源与早期的记谱法发展。重点探讨了复调音乐的诞生及其复杂结构的逐步形成。 随后,我们将进入光辉灿烂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里,音乐的主题从神性转向人性。读者将了解“人声的黄金时代”,重点解析弗兰克语的复调音乐大师,如帕莱斯特里那和拉索。我们将细致分析弥撒曲和经文歌的结构之美,以及世俗音乐——牧歌(Madrigal)——如何成为表达个体情感的载体,预示着巴洛克时代的到来。 核心内容聚焦: 音乐的世俗化进程、复调织体的发展、人声表达的解放。 --- 第二部分:辉煌与秩序——巴洛克时代 (约1600年 - 1750年)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风格最为鲜明、形式最为规范的时代之一。本章将详细解读“巴洛克”一词的本义——怪诞与华丽的结合。 我们将深入解析歌剧(Opera)这一新体裁的诞生及其在意大利的早期发展,重点分析蒙特威尔第如何通过音乐戏剧描绘人类的激情。随后,本书将花费大量篇幅介绍巴洛克音乐的核心——对位法(Counterpoint)的极致运用,特别是巴赫(J.S. Bach)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和《赋格的艺术》中体现的数学般的精确性与灵性的完美融合。 此外,亨德尔的清唱剧(Oratorio),特别是《弥赛亚》的磅礴气势,以及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如何确立了现代协奏曲的曲式结构,都将作为重点案例进行剖析。 核心内容聚焦: 歌剧的诞生与发展、对位法的巅峰、协奏曲(Concerto)与奏鸣曲(Sonata)的固定、数字低音(Basso Continuo)的支撑作用。 --- 第三部分:清晰与平衡——古典主义时期 (约1750年 - 1820年) 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音乐审美转向追求清晰、平衡、和谐与结构上的完美。本章将详述“奏鸣曲式”(Sonata Form)如何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骨架,以及交响曲(Symphony)如何取代巴洛克晚期的组曲,成为最受推崇的体裁。 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我们将通过分析他的“惊奇”交响曲,来理解古典主义的幽默感与形式创新。莫扎特(W.A. Mozart)的部分,将侧重于他歌剧创作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以及他钢琴协奏曲中无可匹敌的旋律天赋。 本书的压轴戏将是早期贝多芬(L. van Beethoven)的作品,探讨他是如何以其强烈的个人意志,开始瓦解古典主义的既有规范,为浪漫主义的爆发积蓄能量。 核心内容聚焦: 奏鸣曲式分析、交响曲的成熟、室内乐(如弦乐四重奏)的黄金时代、清晰与逻辑之美。 --- 第四部分:情感的狂潮——浪漫主义的兴起 (约1820年 - 1900年,早期) 浪漫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音乐的主题彻底转向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对自然和超自然的向往,以及民族精神的表达。 舒伯特(Schubert)的艺术歌曲(Lied)将作为进入浪漫主义情感世界的入口,分析钢琴如何从伴奏角色提升到与人声对话的同等地位。肖邦(Chopin)将聚焦于钢琴独奏曲,特别是玛祖卡和夜曲,展现他对键盘音色和节奏的革命性处理。 此外,本章还将探讨“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的兴起,如柏辽兹(Berlioz)的《幻想交响曲》,以及李斯特(Liszt)如何通过交响诗(Symphonic Poem)扩展了管弦乐的叙事能力。 核心内容聚焦: 个人情感的极致表达、艺术歌曲的繁荣、民族乐派的萌芽、管弦乐队规模的扩大。 --- 第五部分:宏大叙事与民族色彩 (约1850年 - 1900年,中后期) 随着浪漫主义的深入,作曲家开始探索更宏大的结构和更强烈的国家认同。 本章将深入分析瓦格纳(Wagner)的“整体艺术作品”(Gesamtkunstwerk)理念,重点解析他如何运用“主导动机”(Leitmotif)技术来编织复杂的戏剧网络,以及他对和声的拓展如何挑战了传统调性体系。 同时,本书将引导读者领略俄罗斯五人组、德沃夏克和格里格等民族乐派大师,如何从本国 folk 音乐中汲取灵感,为西方音乐注入了新的血液与异域风情。勃拉姆斯的传统回归与创新,则展示了浪漫主义内部的张力与平衡。 核心内容聚焦: 歌剧改革(瓦格纳)、民族主义音乐的兴起、晚期浪漫主义的调性模糊化趋势。 --- 第六部分:色彩的革命——印象主义与后浪漫主义 (约1890年 - 1920年) 进入世纪之交,音乐开始“消融”既有的线条感和结构,转向对瞬间感觉和音色的捕捉。 德彪西(Debussy)和拉威尔(Ravel)的“印象主义”将是本章的核心。我们将运用视觉艺术中的色彩理论来类比分析他们的音乐,探讨全音阶、五声音阶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管弦配器营造出朦胧、流动的音响画面。 同时,马勒(Mahler)的宏大交响曲,作为后浪漫主义的终极体现,将展示他对人生、死亡和宇宙的哲学思考,其巨大的乐队编制和复杂的情感深度,标志着传统交响曲的最后一个高峰。 核心内容聚焦: 音色(Timbre)的独立性、调性的松动、对瞬间感觉的捕捉、管弦乐配器的革新。 --- 第七部分:瓦解与重建——现代主义的冲击 (约1900年 - 1945年) 二十世纪初的社会剧变直接反映在音乐创作上,理性主义被打破,音乐开始进入实验与探索的纪元。 本章将清晰区分几种主要的现代主义流派: 1.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与无调性(Atonality): 以勋伯格(Schoenberg)的“十二音体系”为代表,探讨“丑陋的音乐”如何成为对焦虑时代的直接反应。 2. 原始主义(Primitivism): 重点解析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的《春之祭》引发的“骚乱”,理解其对原始节奏和强力和声的运用。 3. 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 作为对前卫思潮的反拨,探讨作曲家如何回归古典形式,但注入现代和声语言。 核心内容聚焦: 调性的瓦解、节奏的复杂化、十二音体系的逻辑、音乐语言的多元化。 --- 第八部分:声音的疆界——二战后的探索(简述) 本章将作为本书的尾声,简要展望二战后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包括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ète)的出现,以及对传统音乐材料的彻底颠覆。虽然篇幅有限,但旨在引导有兴趣的读者继续探索电子音乐、序列音乐等前沿领域。 --- 读者对象与特色: 本书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1. 音乐初学者: 提供清晰的时间线和核心概念解释,帮助建立稳固的音乐知识框架。 2. 热爱音乐但不了解历史的听众: 帮助听众在欣赏特定作品时,能将其置于正确的历史语境中,从而加深理解和情感共鸣。 3. 文化爱好者: 将音乐视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镜子,探讨音乐如何反映社会思潮、哲学观念和技术进步。 本书特色: “听觉地图”式引导: 每介绍一个时期或一位作曲家,都附带推荐三到五首“必听曲目”,并提供明确的聆听要点(“在听这首曲子时,请注意XX的织体变化”)。 跨学科对话: 频繁引入绘画、文学、哲学领域的对应概念,如将巴洛克的“炫技”与洛可可的装饰画联系起来,将浪漫主义的个人主义与拜伦式英雄进行类比。 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坚持将复杂的音乐理论概念,转化为日常语言中的比喻和类比,确保阅读体验的愉悦性与知识的吸收性并重。 通过《穿越历史的旋律》,读者将不再只是聆听一连串的音符,而是将跟随历史的长河,体验那些不朽旋律背后,人类心智与情感的磅礴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庄淑欣


  美国杜肯大学钢琴演奏硕士(Duquesne University ,Music School, MA in Piano Performance)。
  现任教于侨光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艺术中心执行长。
  多次应台中市文化局之邀,参与于中山堂与圆满剧场举办之音乐会演出。
  着有《音乐欣赏-出卖音乐》,该书颇受好评,曾获推荐至英国艺术类丛书参展。
  2007~2015年于FM89.1太阳电台制作主持〈音乐解码〉节目,并经常受邀音乐活动,担任讲座、评审及主持人。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写景
1-1 贝多芬Beethoven
第六号交响曲《田园》,作品68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 Op. 68 ”Pastoral”
1-2 韦瓦第Vivadi
《四季》小提琴协奏曲
“The Four Seasons” Violin Concerto
1-3 葛利格Grieg
〈清晨〉选自《皮尔金》第一号组曲,作品46
“Morning” from “Peer Gynt “Suite No.1, Op.46
1-4 理查.史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日出〉选自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品30
Sunrise from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Op.30

Chapter  02 写情
2-1 拉赫曼尼诺夫Rachmaninoff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十八变奏曲,作品43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Var.18 , Op.43
2-2 萧邦Chopin
钢琴练习曲作品10之3〈离别〉
Etude Op.10 No.3 “Tristesse”
2-3 普契尼Puccini
〈哦,亲爱的父亲〉选自歌剧《强尼.史基奇》
“O mio babbino caro” from “Gianni Schicchi”
2-4德弗札克Dvorak
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作品95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Op.95“From the New World

Chapter 03 结婚
3-1 华格纳Wagner
〈婚礼合唱〉选自歌剧《罗安格林》
“Bridal Chorus” from “Lohengrin”
3-2 孟德尔颂Mendelssohn
〈结婚进行曲〉选自《仲夏夜之梦》
“Wedding March” from “A Midsummer’s night dream”

Chapter 04 舞曲
4-1 约翰 史特劳斯Johann Strauss
蓝色多瑙河,作品314
The Blue Danube Op.314
4-2 奥芬巴哈Offenbach
〈康康舞〉选自歌剧《天堂与地狱》
“Can Can” from “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
4-3 哈察都量Khachaturian
〈剑舞〉选自芭蕾舞剧《盖亚那》
“Sabre Dance” from “Gayne”

Chapter 05 动作、争斗
5-1葛利格Grieg
〈山大王的宫殿〉选自《皮尔金》第一号组曲,作品46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from “Peer Gynt “Suite No.1, Op.46
5-2罗西尼Rossini
〈威廉泰尔〉序曲
“William Tell” Overture

Chapter 06 颤慄
6-1 巴赫 Bach
D小调触技曲与赋格,作品565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 BWV565
6-2 华格纳Wagner
〈女武神的骑行〉选自《女武神》
“Ride of the Valkyries “ from “Die Walkure”
6-3 卡尔.奥福Carl Orff
〈哦!命运之神〉选自清唱剧《布兰诗歌》
“O Fortuna” from “Carmina Burana”
6-4 杜卡Dukas
魔法师的弟子
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Chapter 07 节庆
7-1 韩德尔Handel
〈哈列路亚〉选自神剧《弥赛亚》
“Hallelujah chorus” from “Messiah”

Chapter 08 动物
8-1 古典入门篇:动物狂想曲
圣桑:动物狂欢节…等
Saint-Saëns:Carnival of the Animals…
8-2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情景〉选自《天鹅湖》
“Scene” from “The Swan Lake” Op. 20

Chapter 09 人物
9-1 贝多芬Beethoven
给爱丽丝
Bagatelle In A Minor , WoO 59 "Fur Elise"
9-2 比才Bizet
卡门
Carmen

Chapter 10 音乐剧

附录 欣学堂
 

图书序言



  古典音乐蕴藏着人类智慧与艺术的结晶,但受限于时空与文化隔阂,让许多人敬而远之,实在非常可惜。一般人对古典音乐总怀抱着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情,它有点严肃又有点难度,其实古典音乐的难,难在它的结构。它复杂的结构来自数百年来伟大作曲家与音乐家的携手合作,将音乐内涵、表现方式与演奏技术不断提升与改良。对于这种经过长时间焠鍊的经典-古典音乐,我们该如何推广?该如何播种?该如何教育新一代的莘莘学子来接触古典音乐?再来,音乐教学又该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能否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古典音乐可不可以用新的语汇来解读、创新的方法来教学?这些都是每一个音乐教师所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古典音乐以全新的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不再是贵族、上流社会的专利,它走出音乐厅拥抱大众,许多古典音乐家跨界到流行音乐上,要和大家手牵手交朋友。而在流行乐界,流行乐经常向古典取经,吸取精华再创作,古典音乐反而成为流行的风尚,品味的表征。古典音乐也不再板起脸来,它的身段变软了,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向人们招手,透过电视、电影、手机甚至线上游戏,让古典音乐变得「乐来乐有趣」!

  认识古典音乐并不是一定要正襟危坐地守在音乐厅,其实,生活週遭一直有声音在挑逗我们的听 觉,举凡电视、电影,甚至是广告都喜欢借由所谓的古典音乐来刺探观众的味觉。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已接受了古典的洗礼,却还一直口口声声说:「古典音乐,好难懂哦!」而将自己置于门外,这实在是一件相当可惜的事情。

  我喜欢看电视,更喜欢看广告,与其说我在看广告,不如说我在听广告,听他在卖什么膏药,音乐本身是有些催情作用,遇到好的广告,往往能挥出画龙点睛的妙笔,再配合着广告商,这种密集式的促销,常常能在消费者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配乐是另一个古典音乐平民化的表现;在台湾由于观众主动去听音乐会的行为稍低,所以能够与其他媒体相结合的音乐,自然能激发大众的热情。电影情节中出现过的古典音乐,很轻易的就闯进人们的思维,诱发人们的想像。各位大大在被音乐感动的同时,可曾留意您听到的是什么样的音乐?

  让我们从音乐的感觉面、情感面来听音乐;接触音乐,你无需承诺什么,任凭你的思维云游四海,海阔天空,你总会听到什么的。对于一个想要探探究竟,而自认为音痴的人,跟他讲解音乐的理论、音乐的历史,音乐的组成材料,绝对足够马上把他吓跑。虽然,了解越多,越有可能喜欢更多,但我现在只想拉拢更多流离的顾客群,为了要实现这个小小的需求,因此我决定「出卖音乐」。

  我常想,名曲欣赏除了了解音乐的结构及表现手法之外,最大的震撼应是培养丰富的想像力。如果说现代生活就是矿泉水、捷运、谷歌大神⋯所构成,让我们彻底的融入生活,利用我们无限的想像空间,天马行空般的幻想,把音乐给出卖,看看这样的音乐适合来卖什么关子。当然,也有些人对现代商品是冷感的,但不管怎样,人还是得生活,姑且让我 们成为自己的主人,借由音乐,每个人都是Boss!正所谓没有共鸣不叫流行,没有小众汇不成大众,古典音乐是绝对值得被推销、再流行。

  在聆听音乐时,你一定要打开心胸去感受音乐的讯息,套句我最喜欢说的「音乐会说话」;有的音乐听起来轻松自在,有的听起来缠绵悱恻,有的甚至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因此,在编写这本《音乐欣赏》时,我就从音乐的「感觉面」将音乐粗略地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写景。第二章写情。第三章结婚。第四章舞曲。第五章动作、争斗。第六章颤慄。第七章节庆。第八章动物。第九章人物。第十章音乐剧。透过鲜明的主题分类与商品结合,看看古典音乐适合卖些什么?酝酿何种商机?

  根据我的观察,台湾一直对柴可夫斯基颇具好感,举凡他的芭蕾舞剧,一演再演,有相当的拥护者,柴可夫斯基的名气自然无庸置疑,尤其是他的「天鹅湖」主题也倍受广告业者的青睐。近年来靠天鹅吃饭的广告商不胜枚举,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茂黑瓜,将花瓜罐头巧扮成湖边相遇的王子、公主,随着乐章谱出逗趣的舞姿。

  当然,也有人以天鹅本身的纯洁为诉求,譬如「纯情」卫生纸,就打出如天鹅般的洁净与柔软,推出一系列的家用产品。接着连卫浴设备「蓝蓝香」也来凑热闹,天鹅行经之处,处处留香。

  孟德尔颂的结婚进行曲的人气指数也相当高,直追天鹅,尤其年关将近有钱没钱娶个老婆好过年,各个婚纱摄影、囍饼广告,找上孟德尔颂,笑容也是得意的。连「花王妙鼻贴」让你脸上光鲜亮丽,可以让你勇敢面对面,也是拜孟德尔颂的结婚进行曲之赐。

  第三个被炒作的作品,应属比才歌剧《卡门》。最广为流传的选曲〈哈巴奈拉舞曲〉被流行歌者一再翻唱,从广东腔的罗文,到台湾本土味的文英阿姨,都是卡门爱用者。卡门这种有点坏坏的女人,在台湾的接受力颇高,可见古典音乐,已经在流行界,起了水乳交融的化学作用。只是各位看倌,不知这耳熟能详的作品,正来自千锤百鍊的古典大师。所以,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想当个音乐红娘,希望透过广告或经典名片中的音乐配乐作介绍,为这看似冲突的古典与流行搭起友谊的桥樑,将古典音乐以这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现给喜欢音乐的您。

  许多爱乐者在接触古典音乐一段时间后,会遇到一些瓶颈;只知道自己还蛮喜欢古典音乐,觉得它很耐听,但似乎少了什么。就我接触古典音乐这么多年的经验,我一直认为,演奏技巧是可以靠苦练完成,但想要真正呈现出撼动人心的演出,就需要靠知识与经验的累积;欣赏音乐亦是如此,知识量与收获是成正比的,当你懂得越多,你会获得更多。因此,在这本书最后的「欣学堂」,我特别针对一些爱乐者常遇到的疑难杂症或令人抓狂的专有名词做了一些深入浅出的说明,并且设计11道与生活结合的互动学习单元,希望把欣赏古典音乐的困难度降低,并且拉近你与音乐的距离,让学习音乐「乐来乐有趣」,更期待在有趣的音乐体验中,能使你成为一位兼具知性与感性的音乐欣赏『行家』!!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能让人“听懂”音乐的书,而且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听懂”。我一直以来对音乐都有着莫名的好感,但始终觉得隔着一层纱,总感觉自己无法真正进入音乐的内心世界。偶然间瞥见了这本书,它的名字就有一种亲切感——《音乐欣赏:乐来乐有趣(第二版)》。这不就是我一直想要的吗? 打开它,第一感觉就是“舒适”。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他就像一个和你一起分享音乐的朋友,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把你带入音乐的殿堂。我以前对音乐理论的印象就是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把那些复杂的音乐术语,比如“和声”、“对位”、“赋格”等等,都解释得清清楚楚,就像在解释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音乐“情绪”的解析。作者不仅仅告诉你一首曲子是什么风格,他还会告诉你这首曲子“听起来”是什么感觉,它能唤起你怎样的情绪。比如,讲到某个片段时,他会形容它“像是在阳光下舞蹈的精灵”,或者“像是在暴风雨中前行的船只”。这些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就让我产生了共鸣,也让我更容易捕捉到音乐的情感线索。听着那些原本觉得“不知所云”的乐曲,我开始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喜悦、悲伤、宁静或者激昂。 这本书还非常注重引导读者主动思考。它不会直接给你答案,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你自己去探索。比如,在介绍某个作曲家的时候,它会问你“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这样写?”,或者“你从中听到了什么?”。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探索过程中。我开始会带着问题去听音乐,去寻找答案,这让我对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它让我明白,欣赏音乐并非是少数“懂行”的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乐趣。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让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聆听,去感受,去理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音乐感兴趣的朋友,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乐来乐有趣”的无限魅力。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艺术充满好奇的人,但音乐对我来说,总像是一扇紧锁的门,虽然能听到声音,却总感觉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门道。《音乐欣赏:乐来乐有趣(第二版)》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叩开这扇门的一把金钥匙。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极其引人入胜,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在音乐的国度里漫步。他没有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最生动、最形象的语言,将音乐的奥秘一一展现。我以前对乐器的了解非常有限,只知道一些最基本的,但这本书中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的描述,让我仿佛能“听见”它们在书页中奏响,也让我能区分出小提琴的悠扬和铜管乐器的嘹亮。 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细致梳理。从古朴典雅的古典音乐,到奔放自由的摇滚乐,再到充满神秘感的电子音乐,作者都能够精准地把握其核心特质,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释。我以前觉得某些音乐风格“难以接受”,但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逐渐理解了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渊源,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理解,让我对音乐的包容度大大提升,也让我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关注过的音乐宝藏。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值得聆听的音乐推荐,并且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这让我能够立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听感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不再只是被动地听,而是会带着作者的提示去细细品味乐曲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受作曲家想要传递的情感。这让我觉得,每一次聆听音乐,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度对话,一次心灵的探索。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音乐欣赏的教材,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感受”和“理解”的指南。它让我明白,音乐是一种共通的语言,它可以跨越文化、跨越时空的障碍,直抵人心。我非常喜欢它所传达的“乐来乐有趣”的理念,它让我觉得音乐欣赏不再是一件高高在上的事情,而是人人都可以轻松参与,并从中获得无穷乐趣的美好体验。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渴望在音乐世界里找到自己位置的朋友。

评分

这本书真的给我的音乐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直是个音乐爱好者,但我的欣赏方式非常“被动”,往往是跟随大众的潮流,或者只是被某首旋律所吸引,却从未深入探究背后的奥秘。直到我翻阅了《音乐欣赏:乐来乐有趣(第二版)》,我才意识到,原来音乐的欣赏还有如此多的维度,如此多的乐趣可以挖掘。 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吸引人,他没有使用那种生硬的学术化语言,而是用一种充满热情和温度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感受音乐。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不同音乐体裁的解读。从庄严宏大的交响乐,到充满即兴色彩的爵士乐,再到充满活力的摇滚乐,他都能够用非常生动的笔触,勾勒出这些音乐体裁的独特魅力。我以前对爵士乐总觉得“听不懂”,觉得它太过复杂,但读完书中的相关章节,我才开始理解爵士乐的即兴创作是如何展现音乐家的个性和创造力的,也逐渐品味出其中自由不羁的灵魂。 书中对于音乐作品的赏析也极其到位。他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作品的结构和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会深入分析作品的情感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在历史上的意义。这让我对许多我耳熟能详的曲目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我以前听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只是觉得旋律优美,但读完书中的分析,我才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深深的忧郁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也更深刻地体会到贝多芬在克服耳疾时的那种坚韧。 这本书还非常注重引导读者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索。它会鼓励你去对比不同的作品,去思考它们之间的异同,去发掘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真正地参与到音乐的探索过程中。我开始会主动去寻找一些推荐的曲目,去听,去比较,去感受。这种主动性,极大地提升了我对音乐的兴趣和投入度。 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本音乐百科全书,但它又远不止于此。它更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音乐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深入音乐的殿堂,去发现那些隐藏在音符背后的无限可能。它不仅提升了我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乐趣。我非常感激这本书,它让我的人生多了一份精彩,多了一份“乐来乐有趣”的体验。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突然打通了音乐欣赏的任督二脉。我一直是个喜欢听歌的人,但总是停留在“好听”这个层面,对于音乐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音乐结构如何影响听众的情感等等,都知之甚少。这本书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音乐世界里那些我从未留意过的精彩细节。 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新颖,他没有采用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更像是在跟我聊天,分享他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他会用很多生动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音乐概念,比如用“色彩”来形容不同的音色,用“建筑”来比喻乐曲的结构。这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些原本让我头疼的乐理知识。我以前总觉得乐理是很枯燥的,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乐理也可以如此有趣,如此富有想象力。 书中对不同音乐流派的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对古典音乐的了解非常有限,觉得它们都差不多,要么是悲伤的,要么是激昂的。但通过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古典音乐的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每一个时期、每一个作曲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我开始能够区分出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精巧复杂,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情感张扬,以及印象派音乐的朦胧意境。这种差异化的理解,让我的音乐聆听体验上升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尤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关于音乐史的小故事和作曲家们的轶闻趣事。这些生动有趣的细节,让我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对音乐家们的生活和创作有了更深的了解。这让我觉得,音乐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理论,而是充满人情味和故事的艺术。我开始能够想象出贝多芬在创作《命运交响曲》时的那种坚定和不屈,也能够感受到莫扎特在创作那些充满灵气乐章时的那种天才闪耀。 总而言之,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本音乐欣赏的入门书籍,更像是一位引路人,带我领略了音乐世界的博大精深。我现在听音乐的时候,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思考、去感受。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音乐带来的震撼和感动。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我非常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在这片乐土上探索和发现。

评分

这本书简直太棒了!我一直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在欣赏音乐方面欠缺一些系统性的知识,总是凭着感觉走。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到这本书时,立刻被它的标题吸引了。《音乐欣赏:乐来乐有趣(第二版)》,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魔力,仿佛预示着一场轻松愉快的音乐之旅。我迫不及待地带回家,开始我的阅读。 一打开书,我就被它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所折服。作者没有使用那些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音乐理论娓娓道来。就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音乐老师,耐心地引导着我一步步走进音乐的殿堂。书中对不同音乐流派的介绍,让我对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时代音乐风格的梳理,从巴洛克时期的严谨华丽,到浪漫主义时期的热情奔放,再到现代音乐的多元探索,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亲身感受到了不同时期音乐的独特魅力。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还提供了大量的音乐范例。每次讲到某个概念,作者都会推荐相应的曲目,并对其进行细致的赏析。这让我能够立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耳听为实”。我以前听古典音乐,常常觉得它们很“高冷”,难以理解,但通过书中的引导,我开始能捕捉到乐曲中情感的起伏,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境。听着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我不再只是听到一堆音符,而是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淡淡忧伤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合理,循序渐进,不会让人感到 overwhelmed。从最基础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到更复杂的曲式结构和配器,内容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块拼图,最终汇聚成一幅完整的音乐欣赏地图。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强求读者去记住所有的专业知识,而是鼓励读者去“感受”音乐,去发现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我觉得音乐欣赏不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乐趣。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真是一次美妙的发现。它不仅提升了我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燃起了对音乐的热情。我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我的日常听歌中,去探索更多精彩的音乐世界。如果你也对音乐有着一腔热忱,却苦于找不到入门的钥匙,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就像一位贴心的向导,引领你踏上一段充满惊喜的音乐探索之旅,让你真正体会到“乐来乐有趣”的真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