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反映人生」这句话,一般的说法是指文本(剧本)的内容具有相当的社会描述状况。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反映出当时英国王权社会中各式的状况与样态;18世纪英国所谓的「时尚喜剧」(Comedy of Manners),则嘲讽了当时上流社会的惺惺作态。但一个剧场的演出若没有人的参与观看(或仲介),则完全不可能有戏剧中所有阐述的效果。换言之,若是社会中的呈现或问题没有在剧场观众的记忆中佔有一定的地位,戏剧反映的现实则不可能在演出中产生意义与效果。不然,若我们跳开观众,只着眼戏剧的内容与当时的社会现实,那么很容易产生如下的争论:当代正在上演的剧作,是否就是目前社会氛围与政治经济的样貌呢?其实不然,因为我们处在这个社会里,会知道其实文本反映出的只是社会现象的一个切面,有更多的内容其实是很脱离现实的。除了所谓的社会现实剧情外,大多数演出都是在塑造一个戏剧性的故事,或是个人的情感宣洩。虽然说表演艺术在某部分可以代表当时的社会环境,但是未必能全面反映出当时观众不同喜好。为了避免以上的争论,必须正视剧场在发展过程上的关键角色,才是文本与社会的汇聚点,而以不同角度来建构剧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