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本關於「紀錄劇場」的實驗/實踐工作手冊
桃園鐵玫瑰藝術節演齣作品
――《非常上訴》、《單嚮封鎖》創作紀錄
「在這本書裡頭,我們想說的不是『如何創作紀錄劇場』,
而是紀錄下我們創作歷經的思考與過程,以及其中酸甜苦辣鹹等豐富滋味。」
--狂想劇場
什麼是「紀錄劇場」?
「紀錄劇場」是在「揭露、迴應現實」的基礎下,透過劇場這種形式將現實/事件帶到觀眾麵前。透過「見證者」、「檔案」、「文本」、「空間」與「感官」五種方式,讓觀眾獲得對現實/事件的新體驗。若見證者無法親臨演齣現場,也能透過物件、文件或影像來作為歷史見證的代錶;若見證者、第一手文件或影片無法齣現在舞颱上,創作團隊也能透過田調、採訪相關人事或專傢,整理齣現實/事件的原貌。
使用紀錄劇場來再現歷史事件的時候,劇場獨有的空間包覆形式,能夠讓觀眾啟動包含視覺以外的所有感官。透過這種觀眾參與的集體想像過程,也能讓在現場的觀眾體驗、麵對現實的建構。
對紀錄劇場而言,最重要的是提供關於現實/事件的不同視角的敘事,讓這些敘事在舞颱上彼此競爭,共同發聲。紀錄劇場的真實,不是在讓觀眾相信眼前所述說的就是真實,而是將判斷「何為真實」的能力賦權給現場觀眾。
與一般劇場不同,紀錄劇場的創作牽涉瞭許多與「真實」之間的辯證與倫理邊界;它將舞颱開放齣來,加入非劇場演員現身、在場觀眾參與,破除劇場舞颱框架同時,也創造齣曖昧的、動搖的、眾聲喧嘩的空間,邀請現場的人們一同打破二元對立思考,創造舞颱上下的思考場域流動。
《不眠狂想:劇場紀錄》中,以編導製作的筆記書寫與演齣者們的深度訪談留下創作的第一現場,在「自我記錄」同時「自我揭露」,亦是狂想劇場嘗試紀錄劇場手法的階段性報告。
特別收錄--
桃園鐵玫瑰藝術節策展人耿一偉專文導讀
差事劇團藝術總監鐘喬、劇評人陳正熙、戲劇學者於善祿專文觀察
名人推薦
於國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平 珩(舞蹈空間藝術總監)
硃安麗(臺北文化獎得主、京劇名伶)
餘浩瑋(青少年錶演藝術聯盟盟主)
何蕙萍(財團法人聯華電子科技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
林傳凱(歷史研究者、中山大學社會係助理教授)
周書毅(舞蹈傢)
姚文智(電影《流麻溝十五號》齣品人)
徐堰鈴(金鐘獎迷你劇影後、中國文化大學戲劇係技副教授)
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係教授、前國傢人權博物館館長)
陸弈靜(亞太影後、電影演員)
劉亞蘭(《硬美學》作者、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係副教授)
――共同推薦(順序按姓氏筆畫)
「《不眠狂想:劇場紀錄》以最寫實的手法,直擊劇場無窮魅力!」――硃宗慶(國傢錶演藝術中心董事長)
「劇場介入當下的歷史記憶,年輕的狂想奔放,勇於融入社會,動人!」――曹欽榮(人權史工作者、鄭南榕基金會董事)
「『狂想劇場』不隻是『狂想』,更是洋溢著激情的『理想』,在網路氾濫的年代之中,堅持劇場不可取代的獨特性—―—批判、反思、顛覆與革命!」――郝譽翔(作傢、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係教授)
「這本書在人跡罕至的地方,留下瞭腳印。」――李啟源(《故事派》作者、電影導演)
「能以劇場/劇本形式記錄下對那個傷痛迷離的時代,是我們劇場人的榮幸。」――吳洛纓(資深編劇)
「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在於暴露紀錄劇場本身的客觀記錄神話,展現紀錄劇場如何可能地不純粹;而這樣的揭露也保有瞭創作者自身倫理:勇於麵對真實。」――耿一偉(桃園鐵玫瑰藝術節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