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序
英美戲劇經典名著中譯者不多。目前較多者,英國(包括愛爾蘭):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1900)、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高爾斯華斯(John Galsworthy, 1867-1933)、歐立德(T. S. Eliot, 1888-1965)、貝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奧斯本(John Osborne, 1929-1994)、品特 _(Harold Pinter, 1930-2008);美國:奧尼爾(Eugene O’Neill, 1888-1953)、懷爾德(Thornton Wilder, 1897-1975)、郝爾曼(Lillian Hellman, 1906-1984)、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 1911-1983)、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 1915-2005)、艾爾比(Edward Albee, 1928-2016)等寥寥數人而已。其中當然還是以莎劇中譯者最多,像安德森(Maxwell Anderson, 1888-1959)等傢則為少數,至於不曾中譯者更多。
英國復闢時代的戲劇活動並非鼎盛。經過內戰(Civil War, 1642-1651)與清教徒的統治(Puritan Interregnum, 1649-1660),英國戲劇的黃金時代已然走入歷史。查理二世(Charles II, 在位1660-1685)登基後,劇院雖然重新開張,惟元氣一時無法恢復,情況已非昔比。莎劇等文藝復興時代的舊戲依舊風光,但稱得上新戲的隻有英雄劇(heroic tragedy)與習尚劇(comedy of manners)兩種而已。英雄劇如奧特維(Thomas Otway)1652-1685)《威尼斯保衛戰》(Venice Preserv’d, 1682)等,屬其中佼佼者。習尚劇則以伊索裏基(Sir George Etherege, c1634-1691)、魏啟禮(William Wycherley, 1640-1715)以及康格裏夫(William Congreve, 1670-1729)等三傑的劇作最稱特齣。儘管他們的創作生涯不長,成果卻不無可觀之處。康格裏夫《世道人心》(The Way of the World, 1700)一劇,尤如鶴立雞群,堪稱習尚劇的精品,更是英國喜劇的經典之作,值得一讀。
本書屬「譯」「註」性質,「譯註」部分當然成為本書的重點。《世道人心》一劇的戲文多為口語,譯文要在兼顧精確與順暢,而這也正是翻譯過程中的睏難之處。「註」的部分則逐項處理。由於《世道人心》係三百多年前的作品,戲文涉及的典故、雙關語以及史實背景者相當豐富,不加註明,恐難甚解。為達到輔助閱讀之效,譯者儘量參酌相關資料,詳加註釋。同時,為瞭便於參酌,註文採取當頁腳註方式。至於少數點綴在戲文中的歌麯,則除考慮押韻外,還要漢字對準音符。所幸這方麵的睏難不多,也逐一剋服。
翻譯本身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必要之惡」。對譯者來說,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對讀者來說,也可能是一種考驗。儘管如此,中外古今對譯品的需求從未因而稍減。譯者從事翻譯工作多年,一嚮隻為興趣,不多求報償。隻要讀者在讀完譯文之後,有分享喜悅的感覺,心願足矣。嚴復說︰「我罪我知,是存明哲。」目前這齣戲坊間少見譯本流傳。1譯者因在退休之後,戮力迻譯,再經多次刪修、細心潤飾,始付梓以饗讀者。由於時日匆匆,訛誤難免,尚祈有道之士不吝賜正,無任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