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
黎覺奔
趙如琳先生是我國傑齣的戲劇理論傢和戲劇教育傢,是名演員也是名導演。在與我們經過抗戰洗禮的同輩朋友們中,在抗戰期前後的中國劇壇上,趙先生的名字並不陌生。
趙先生原籍廣東,早年齣身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在學生時代,即嗜好演劇;特別對於戲劇文學,有濃厚的研究興趣;孜孜不倦,披覽世界戲劇名著。他的外文基礎很好,時而喜愛迻譯一些西洋名劇及一些重要的戲劇論文;因感於我國早期話劇理論之貧乏,甚至一本像樣子的「戲劇概論」也闕如,便決心把漢米爾頓的《戲劇原理》翻譯齣來,藉供話劇工作者參考,期有助於理論水平的提高。據趙先生說:《戲劇原理》譯成於一九二八年鼕。照年份推算,當時他尚就讀中大,僅十九歲;稟賦的纔華,可見一斑。
由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即以抗戰為歷史分界線對上十年間,史稱「三十年代」的革命文藝運動澎湃地展開,新興的各部門藝術呈現一片蓬勃現象。那反映在戲劇方麵:全國各地話劇團體林立,此時劇人之眾、劇本創作之多和演齣次數之頻,可說是空前的;在南方的廣東戲劇界也掀起一陣高潮,熱烈的情況不亞於華北、華東和別的省份。這位就讀大學及在畢業後的年青趙氏,本其充沛的精力和高度的熱情,投身於廣東劇運的巨流中。他既能寫,又能導,更能演,錶現齣戲劇藝術的通材。十年來不懈的努力和奮鬥,禁得磨煉,使他有瞭獨特的藝術創造,打下瞭未來成就的基礎。
有一段期間,由北方南來的多位戲劇學者、前輩劇人,創辦廣東戲劇研究所於廣州,齣版定期的戲劇刊物,經常舉行話劇上演,附設演劇學校訓練新人,此舉對於促進中國戲劇教育,以及發展未來華南劇運,都有直接的影響作用。這之際,前輩劇人以慧眼賞識趙氏,邀約其參加研究所裡,通力閤作,並兼任演劇學校講師。後來如琳兄對筆者說及這一個時期,因講授西洋戲劇史的課程之故,蒐集更多的世界戲劇學術資料,用以研究參考,編寫講義去教授學生。他形容說:「這樣一來,把我弄得慘瞭,窮一星期閱讀之力,纔勉強可集到講授二小時的教材;可是卻使我得益不少,兩年之內逼使我讀遍瞭中山及嶺南大學圖書館的戲劇藏書。在那年代,戲劇理論這一門是不喫香的,我也不得不嚮這方麵鑽研。」(抄錄趙氏與筆者通信。)我們由此可見趙氏青年時期的刻苦好學精神。他的學問,是「教學相長」地得來的。
北來的劇人流動性較大,不久相率離粵,廣東戲劇研究所隨告結束。而趙氏始終留在廣州,站穩崗位,一直堅持南方劇運,並且擔當瞭領導的角色。他獨力組成「近代演員團」,延攬瞭廣州有錶演經驗的一流好手作班底,在廣東各地以至香港演齣多次,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今天還留在香港有多位老資格的演員,都齣自往日「近代演員團」旗下;他們就是當日曾與趙氏同為開拓南方戲劇園地而共苦樂的戰友。對於這些早期劇運的拓荒者們,實在值得我們敬佩!由「近代演員團」至抗戰前夜廣東全省戲劇界組成「廣東戲劇協會」的幾年裡,趙氏沒有間斷過實際參與演齣工作。他在舞臺上,就是一位有錶演纔能的大演員。他自己編導的著名喜劇《油漆未乾》,兼飾演劇中哈醫生角色,演來唯妙唯肖,一種貪婪而可笑的人物形象永留給觀眾腦中,至今猶為人們所樂道。至於他在其他各劇裡扮演的人物,其高度的錶演技術,莫不為觀眾讚賞。這一個時期的趙氏,是他的演技發揮至高峰狀態的時期。
自「七七抗戰」開始至翌年廣州陷落(一九三八年十月)的一年間,趙氏領導的廣東劇協,在為瞭喚起民眾、保衛國傢而戰的偉大號召下,無條件地把戲劇作為抗戰宣傳的武器。首先提齣「抗戰戲劇」的正確口號,齣版《抗戰戲劇》月刊(註),迅速地展開舞臺劇、廣播劇、街頭劇、活報劇等各種演齣形式去接近民眾。那對於抗戰動員,當有一定的影響。
隨著抗戰形勢的轉變,沿海各都市,相繼陷敵。廣東省會,自廣州撤至粵北韶關(屬麯江縣)。自是韶關成為華南文化的重心,直至戰事結束。趙氏在韶關的一段日子裡,被派任為省立廣東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學校設有戲劇、音樂、美術各係,趙氏以戲劇傢之身當兼戲劇係主任。此時趙氏一方麵繼續領導華南戰時劇運,一方麵則擔負瞭教育重責去培育更多的藝術人材服務於國傢。這一個時期,趙氏天纔地樹立瞭戰時藝術教育製度之典範;同時趙氏之輝煌的戲劇理論的著述,完整的演劇體係的奠立,也齣現在這時期。說起來今日在國內和海外有不少知名的導演、演員、影劇工作者和藝術教育工作者,他們往日齣身於廣東藝專的,其實就是趙氏的高足。
以上所述,是趙如琳先生在戰前和在抗戰期間獻身於戲劇和教育工作的歷程。戰後趙氏去國,初在新加坡任教師及參加當地戲劇活動一短期間,後定居法國迄今。然而趙氏本質地是戲劇傢,並未忘懷於戲劇,最近整理有關戲劇史資料,寫成《戲劇藝術之發展》這部新著,內分四個專題論述。吾人讀此四篇專文,可以瞭解到戲劇發展四個主要型式,羅曼主義戲劇之興起與沒落,寫實主義戲劇之所以得應運而興替;從而也可認識到史氏錶演藝術體係的真義何在,以及每一時期的舞臺藝術之轉變與發展的麵貌。這是趙氏研究多年的心得結晶,也是今天一切戲劇藝術工作者與戲劇文學研究者很難得的一部讀物。加之趙氏早年翻譯漢米爾頓的名著《戲劇原理》,原譯本已燬於戰爭炮火多時,現再經趙氏從新訂正,附在本書列為「下篇」與讀者相見;畢竟此乃經典之作,不失有研讀和參考價值。當趙氏的《戲劇藝術之發展及其原理》專集齣版之日,用敢就筆者所知的說幾句,嚮讀者推介如上。
黎覺奔謹識
歲次丁巳夏日寫於香港戲劇藝術學會
(註)「抗戰戲劇」之口號,在廣東提齣較上海話劇界提齣為早。《抗戰戲劇》月刊,亦較漢口齣版同名之刊物為先;當時在廣州齣版者,乃趙氏與筆者閤編,一九三七年十月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