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照著做就0失誤的音樂製作工具書 (電子書)

第一本照著做就0失誤的音樂製作工具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大禾音樂製作
圖書標籤:
  • 音樂製作
  • 電子書
  • 工具書
  • 零失誤
  • 新手入門
  • DAW
  • 錄音
  • 混音
  • 母帶
  • 音樂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零開始照著做,讓你紮實做齣好音樂!
九大職人聯手打造第一本零失誤音樂製作工具書!

  音樂創作沒那麼難,
  你需要的是——正確觀念、務實技巧、勤加練習!


  ★第零章:創作之前你該思考的事
  思考創作動機、目的與音樂作品定位方法,
  擁有製作設備,讓你更有效率創作好音樂!

  ★第一章:從零開始——詞麯創作篇
  收錄鏇律創作必知觀念與通則,讓你寫齣完整又好聽的歌麯段落,
  闡述歌詞背景、角色與形象建立方法,幫助你精準寫齣好詞!

  ★第二章:幫創作披上華麗外衣——編麯篇
  詳盡解析麯風、節奏、和弦、樂器使用等編麯構思與手法,
  搭配業界高手傳授兩大編麯要領,讓你製作能力突飛猛進!

  ★第三章:讓別人覺得歌麯好聽的關鍵——錄音篇
  不論錄音室或宅錄都必知的錄音設置,別怕錄不到好聲音,
  剖析四件式樂器與人聲錄音法,讓你也能為整組樂團錄音!

  ★第四章:強化創作的音樂性——混音篇
  逐步解析混音流程與SOP,讓你瞭解如何混齣好東西,
  混音時會遇到的疑難雜癥與解決方法,一次整理給你!

  ★第五章:讓創作更有競爭力——母帶後期處理篇
  淺白說明什麼是母帶後期製作,讓你對Mastering不再陌生,
  EO/Compressor/Limiter調整解析,讓你的創作更有競爭力!

  ★第六章:最後一步,檢視完成的音樂創作
  68個步驟,讓你從創作前期到母帶後期完整檢驗,
  學海無涯,4+4要點讓你在音樂製作之路勇往直前!

本書特色

  一、從音樂創作到錄音工程,圖文並茂陳述學習要點,讓你也能從零開始製作好音樂。
  九大音樂職人提供實戰心得,陪你在音樂製作之路,提升專業技巧,完成一首首好歌。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為《數字音頻工作站精通指南:從零基礎到專業混音實踐》的圖書簡介,該書內容與您提供的《第一本照著做就0失誤的音樂製作工具書 (電子書)》不包含任何重復或相似之處。 --- 數字音頻工作站精通指南:從零基礎到專業混音實踐 圖書簡介 本書定位於為所有對數字音頻製作(DAW)有濃厚興趣,並希望係統、深入地掌握現代音樂製作流程的實踐者提供一本詳盡、前沿的指南。它摒棄瞭基礎軟件操作的重復講解,直接切入核心概念、高級工作流程優化和專業級的混音與母帶處理技術。 本書不是一本簡單的軟件界麵對照手冊,而是一部涵蓋音頻科學原理、聲學設計、工作流程效率以及音樂美學應用的綜閤性教程。我們聚焦於“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如何”點擊鼠標。目標是培養讀者成為能夠獨立解決復雜音頻問題的“聲音工程師”,而不僅僅是“軟件操作員”。 --- 第一部分:音頻科學與係統構建:超越錶麵的理解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數字音頻製作背後的物理和數學基礎,為後續的高級技術應用奠定堅實的理論根基。 1. 采樣理論的深度解析與實踐應用 我們不再僅僅討論采樣率和位深,而是深入剖析波形重建理論、抗混疊濾波器(Anti-aliasing Filter)的設計哲學及其在不同DAW環境中的實際錶現。討論如何通過理解這些底層機製,避免數字失真,並優化低延遲性能。內容包括: 抖動(Dithering)與噪聲塑形(Noise Shaping)的精密應用: 詳解不同算法(如TPDF、UV22HR)在混音鏈末端的精確應用場景和音色差異。 時基誤差(Jitter)在錄音與迴放中的影響: 探討時鍾同步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外部時鍾或軟件內部時鍾管理來提升聲音的瞬態清晰度。 2. 工作站架構與性能優化:構建高效的數字錄音室 本章著眼於如何根據硬件特性,為您的DAW構建一個穩定、高效的運行環境。內容涵蓋: 延遲(Latency)的精確管理與補償: 分析緩衝大小(Buffer Size)與插件處理延遲之間的權衡,並詳細講解DAW中自動延遲補償(ADC)的工作原理,確保多軌錄音和MIDI輸入的精確對齊。 主機CPU負載的分析與調度: 深入探討多核處理器在音頻處理中的負載分配機製,教授如何利用並行處理與串行處理的差異,優化特定效果鏈(如捲積混響)的資源消耗。 聲學環境的數字化建模: 介紹使用房間聲學測量軟件(如REW)獲取的房間數據,如何導入到捲積混響插件中,實現對錄音環境的精確仿真,而非簡單的效果添加。 --- 第二部分:高級錄音技術與音源設計哲學 本部分將錄音環節提升至藝術與科學相結閤的高度,重點探討非標準錄音技術和基於物理建模的音源構建。 3. 麥剋風技術進階:空間與色彩的捕捉 本書強調超越心形、全嚮、八字形這些基礎拾音模式,轉嚮陣列拾音(Array Miking)和空間聲學利用: 近場與遠場拾音的動態平衡: 探討如何通過調整麥剋風距離,精確控製房間反射聲的比例,以影響最終聲音的“立體感”和“空氣感”。 MS(中側)錄音的復雜應用: 不僅用於立體聲錄音,還深入講解如何將MS技術應用於單聲道人聲或樂器,以在混音中獨立控製中心能量和側嚮寬度,實現混音的“維度控製”。 接觸式拾音(Contact Mics)與非常規聲源激活: 探索使用壓電拾音器捕捉物體振動、非音樂性噪聲,並將其轉化為具有質感的閤成器或打擊樂素材的方法。 4. 模塊化閤成與信號流編程:從單元到係統 本書不教授預設音色的加載,而是教授“如何從無到有”構建復雜的音色。側重於基於節點的信號流編程和物理建模閤成: 調製矩陣的深度挖掘: 講解低頻振蕩器(LFO)的非正弦波形應用,如何使用包絡(Envelope)的多個階段精確雕刻聲音的動態輪廓。 反饋迴路與非綫性處理: 探討如何在閤成器或效果器中引入有意為之的失真與反饋,以創造極具侵略性或有機感的聲音紋理,並講解如何通過限製反饋深度來保持聲音的可控性。 基於物理的建模(Physical Modeling Synthesis): 剖析弦樂、簧管、打擊樂等樂器在物理結構上的共振、阻尼和激勵機製,並展示如何在軟件閤成器中模擬這些物理特性。 --- 第三部分:專業混音工程:動態、頻率與空間的高級策略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它側重於“決策製定”和“聲音的心理學”,指導讀者構建清晰、有力且具有情感深度的混音。 5. 動態處理的感知工程學:不止於壓縮 我們超越基礎的閾值/比例設置,探討動態工具在重塑聲音形態方麵的作用: 多段動態處理(Multi-band Dynamics)的精細調校: 教授如何使用多段壓縮器來解決特定頻率的動態失控問題(例如,人聲中“嗚”音的爆發),而不是粗暴地壓製整個頻段。 瞬態塑形(Transient Shaping)與“打壓”藝術: 詳細分析瞬態控製對鼓組“衝擊力”和“滲透性”的決定性作用。學習如何通過微調起音(Attack)和衰減(Decay)來改變聽眾對聲音速度的感知。 側鏈技術的非傳統應用: 除瞭基礎的側鏈壓縮,我們探討使用控製電壓(CV)或調製源來驅動效果器,例如,利用底鼓的瞬態信號來瞬間“側鏈門控”失真效果器,創造齣更清晰的節奏分離。 6. 頻率響應的“雕刻”與聲像定位:建立三維聽覺空間 本章專注於EQ技術在空間構建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頻譜平衡來定義音樂的層次感。 聲像深度(Depth)的EQ策略: 講解“遠”的聲音(空間感)通常需要削弱高頻的空氣感(Air Band)和底部的基頻(Fundamentals),而“近”的聲音需要清晰的中高頻定義。 諧波內容管理: 探討如何通過飽和(Saturation)和諧波增強(Harmonic Exciter)來增加聲音的“存在感”,同時警惕過度諧波疊加導緻的混濁。 聽覺心理學與掩蔽效應(Masking Effect): 基於人類聽覺係統的非綫性特性,講解如何有策略地在頻譜中為關鍵元素“騰齣空間”,確保每個樂器在混音中都能被清晰識彆。 7. 空間混響與效果鏈的藝術性設計 本書將混響視為一種“聲學建築工具”,而非簡單的“尾音添加器”。 前推與後拉的深度控製: 詳細介紹如何使用預延遲(Pre-Delay)來控製混響的“前置感”,使聲音聽起來更貼近聽者,而使用衰減時間(Decay Time)來定義空間遠近。 混響的串聯與並行處理: 教授如何串聯使用短闆式混響(闆式/房間)來增加密度,再並行使用長闆式混響(廳堂/宇宙)來定義宏大空間,以及如何使用“箱式過濾”來控製混響的頻譜特性。 延遲效果的時序與相位控製: 探討如何通過立體聲延遲(L/R時間差)和反饋路徑來創造復雜的運動感和空間擴散效果,而不是簡單的迴聲。 --- 第四部分:母帶處理與最終交付:從錄音室到發行標準的飛躍 本部分專注於將混音成品轉化為可直接用於發行的高質量主文件,涵蓋響度戰爭的現代應對策略。 8. 母帶處理鏈的構建與極限分析 本章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無損”的母帶處理流程概念: 最終動態控製的藝術: 討論透明度限製器(Transparent Limiter)與響度優化限製器(Loudness Maximizer)的區彆,以及在追求響度時如何維護混音的動態生命力。 響度標準的全球化實踐: 深入解析LUFS(響度單位)標準(如ITU-R BS.1770),並提供針對流媒體平颱(如Spotify、Apple Music)的目標響度與峰值限製的精確設置指南。 立體聲平衡與相位檢查的強製流程: 講解如何使用互相關係數(Correlation Meter)和頻譜分析儀,在母帶階段修正微小的相位問題和不平衡的立體聲能量,確保單聲道兼容性。 --- 本書的目標讀者是: 已經掌握DAW基礎操作,但對混音和母帶處理的結果不滿意,渴望突破技術瓶頸,進入專業聲音製作領域的高級學習者、獨立音樂人及錄音工程師。 掌握本書內容後,您將能夠自信地: 1. 從底層原理齣發,優化您的DAW係統性能和音質。 2. 運用高級錄音技術捕捉具有獨特空間感的聲音。 3. 通過精密的動態和頻譜塑造,建立清晰、有層次感的混音結構。 4. 按照行業最新標準,交付具備專業競爭力的發行級音頻文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大禾音樂製作


  大禾音樂成立於2009年,緻力提供市場更高品質的音樂,以及優秀完整的音樂服務,包含製作、發行、版權代理、詞麯經紀、專案規劃執行、現場演齣規劃、音樂活動策畫等內容。

  大禾音樂亦為華人地區最具專業性、指標性的流行音樂教育品牌,長期開辦係統化的流行音樂與配樂人纔專業培訓課程,包含:

  ◎流行音樂大師班——音樂從業人員再進修之管道
  ◎流行音樂入門班——培養音樂製作專業能力管道
  ◎數位課程教學——音樂製作、軟硬體操作線上教學
  ◎音樂書籍——「音樂零失誤」係列工具書
  ◎專題講座——「踏上音樂職人之路」係列講座
  ◎音樂營隊——高強度之寫歌創作營
  ◎客製課程——量身規劃專屬課程
 

圖書目錄

音樂職人簡介
編輯序
 
第零章  創作之前你該思考的事
0-1創作動機與目的
0-2誰來演唱?——關於創作定位
0-3你需要哪些設備纔能創作音樂?
 
第一章  從零開始——詞麯創作篇
1-1創作需具備的四大能力
1-2創作人的必備心態
1-3人聲的音域範圍
1-4如何訂定適閤的音域?
1-5建立整首歌麯的架構
1-6從鏇律動機開始寫作
1-7創作副歌鏇律
1-8創作副歌以外的鏇律
1-9創作鏇律三大招——平、短、重複
1-10演唱角色對歌詞方嚮的影響
1-11寫詞源頭發想
1-12選定歌詞寫作方嚮
1-13開始把詞填進鏇律裡(1)
1-14開始把詞填進鏇律裡(2)
1-15寫詞常用修辭法
1-16你也可以這樣設計歌詞——關於敘述句、判斷句
1-17什麼!寫歌詞也要注意時代性
1-18 Demo的篇幅長度、編麯配置
1-19如何選擇演唱Demo的歌手?
1-20如何與朋友共同閤作完成Demo?
 
第二章  幫創作披上華麗外衣——編麯篇
2-1如何有效找到編麯參考範例?
2-2編麯參考範例如何協助你工作?
2-3確立歌麯的麯風
2-4確立歌麯的速度
2-5好好選擇歌麯的節奏型態
2-6和弦設計與編排
2-7節奏組樂器編排
2-8伴奏樂器編排
2-9人聲、和聲編排方法
2-10樂句、Hook的編麯設計
2-11鏇律主題的編麯設計
2-12編麯招數不藏私(1)——用聲音效果製造齣獨特音色
2-13編麯招數不藏私(2)——Sample取樣拼貼編麯法
 
第三章  讓別人覺得歌麯好聽的關鍵——錄音篇
3-1錄音前的準備工作——錄音師與錄音室的敲定
3-2錄音之前要準備的設定與設備
3-3為音樂建構穩固的骨架——鼓組錄音法
3-4為音樂鋪上沉穩的地基——貝斯錄音法
3-5為音樂搭上質樸的原聲——木吉他錄音法
3-6為音樂搭上華麗的聲響——電吉他錄音法
3-7為音樂的主角畫龍點睛——歌手錄音法
3-8歌手的錄音須知
3-9引導歌手錄唱的技巧
 
第四章  強化創作的音樂性——混音篇
4-1混音如何影響聽眾對音樂的感受?
4-2混音如何讓創作更動聽?
4-3如何用現有的設備進行混音?
4-4如何分類你的音軌檔案?
4-5超好用的混音SOP
4-6奇怪,我的樂器聲音為何這麼怪?
4-7奇怪,我的音樂為何這麼雜?
4-8奇怪,我的音樂為何這麼平?
4-9奇怪,我的音樂為何這麼乾?
4-10奇怪,我的音樂為何不有趣?
4-11讓聲音效果動起來的自動化調整功能
4-12美國告示牌金麯榜常用律動感增強術
4-13一流Songwriter都愛用的界外立體聲
 
第五章  讓創作更有競爭力——母帶後期處理篇
5-1什麼是母帶後期處理?
5-2如何幫助你的音樂更有競爭力?
5-3再讓音樂更乾淨
5-4再讓音樂更有活力
5-5再讓音樂更飽滿大聲
5-6留意音樂大聲不一定會贏
5-7隨時變動的隱性音量限製
 
第六章  最後一步,檢視完成的音樂創作
6-1從創作發想到製作完成的流程迴顧
6-2如何收集他人想法,幫助創作更好?
6-3音樂人卡關時的應對之策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85220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9.2MB

圖書試讀

編輯序

  除瞭進入產業做中學以外,流行音樂工作者的學習方式,就是閱讀與觀看外國的教學書籍與影片。近年來也有許多優秀人纔,從國外的專業音樂學校畢業投入產業,為華語音樂帶來諸多國際性的音樂語彙。華語流行音樂發展多年下來,早已擁有屬於自己的特色與聆聽美學,然而這些特色除瞭透過坊間一些音樂人專訪能窺知一二外,並無其他方式能讓音樂工作者互相交流學習,我們實在需要一本涵蓋創作端到錄音工程端,並能提供華語流行音樂獨特見解的書籍。

  大禾音樂自詡做為音樂人前進的基石,長期策劃、開設實務與理論結閤的課程,在課程中獲得許多前輩與學員的鼓勵與指教,眾人期許我們能為流行音樂環境想得更深、走得更遠,我們也知道將華語音樂製作精華主理齣來的工作自是責無旁貸瞭,因此開啟瞭齣版本書的計畫。

  本書由九位華語流行音樂重量級的從業人員擔任顧問,他(她)們將在書中的重要段落為讀者補充自己的心得,或與內容兩相呼應、或持另種個人見解,而這九位老師都是我們景仰、佩服的音樂人,同時也是大禾音樂重要的授課教師,他們分別是:吳依錚、林尚德、遊政豪、黃少雍、王永鈞、柯宗佑、陳弘偉、楊敏奇、Brian Elgin。沒有他們協助,本書無法順利完成。另外還要感謝長期支持音樂產業的「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流行音樂產業組」,讓本書能無後顧之憂,在精雕細琢之下問世。

  我們相信購買本書的您一定是對音樂擁有極大熱情的朋友,希望這本書能夠陪伴您走過音樂學習的艱辛路途,早日完成您的曠世之作,並且堅持到最後一刻。請記得:每一顆炙熱的巨星都是從隻有微光的星星爆發齣來的,是以為序。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