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學:終生受用的人生高效能解密 (電子書)

活學:終生受用的人生高效能解密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惟純
图书标签: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时间管理
  • 自我提升
  • 学习方法
  • 个人成长
  • 生产力
  • 终身学习
  • 思维模式
  • 目标设定
  • 习惯养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灣最具影響力雜誌《商業周刊》創辦人──金惟純,
人生顛峰時,無意間闖進一趟生命探尋之旅,
終於學會面對自我矛盾,重新學「怎麼活」!

  人生到最後,只剩一件事,就是:活好!
  當下的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時光。

  世上到底誰是英雄?生而為人該怎麼活?我還能為世界留下什麼好事?
  我如今體會到,「學怎麼活」、每天換一個「更好的自己」,是人世間最高效能、越早開始越好的事。

  個性能化、心念能轉、過去的遺憾都可再度圓滿,何況未來的命運?
  人生哪有比「活好」更歡喜的大解密!

  人一生重複最多次的,不是呼吸,而是「念頭」。所以,管好你的念頭,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你是否是個不願意「看見」自己的人?過著「不得不」的半吊子人生,
  對自己的處境既不願面對、接受,又無法處理、放下。

  問自己,你到底要不要快樂?這個決定,超越其他一切的決定。

  ※本書精選《還在學1》、《還在學2》,並增補作者近年來更深刻的生命學習心得,完整體現「活學」豐富而美妙的旅程。

  從事業顛峰引退後的金惟純,在人生下半場回歸生命的學習,透過自我修練的經歷和心得,引導人們走上有意義的人生。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人生最重要的事」像一面鏡子,赤裸裸照映出你的內在面貌,終於如實的認知自己;第二部分「最高效能的人生」,分享如何透過「事上練心」,重新圓滿人我之間的關係,找回真正的快樂;第三部分「跟人在一起」,談在職場乃至組織及世界的領域中,如何對待,如何與人共修,讓生命環境更美好:

  ●不得不,就是半吊子人生,對自己的處境既不願面對、接受,又無法處理、放下。
  ●因為沒有接受全部的自己,也難怪做人那麼累。
  ●人一生重複最多次的,不是呼吸,而是「念頭」。
  ●焦慮的來源,與面對什麼處境無關,只與自己的想法有關。
  ●抓住道理不放,是心性成長、事業發展和人生圓滿的障礙。

  跟著金惟純踏入學習之旅,一同體會最赤裸的人生省思,揭開你不敢觸碰的深層內在……

本書特色

  1.作者分享從《商業周刊》的企業理念、育才,接班想法、世局觀察中,淬鍊出的經營想法。
  2.更新近10年的人生學習體悟,讓你跟著作者一起成長與學習。同時,也貼近成功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自我成長與成功的關鍵要素。
  3.集成功學、人生哲學、自我學習於大成,一本書讓你看透。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介绍,内容不涉及《活學:終生受用的人生高效能解密 (電子書)》。 --- 《思維的煉金術:從混亂到洞見的轉化路徑》 作者:[虛構作者名,例如:艾略特·凡斯] 出版社:[虛構出版社名,例如:藍星文化] 書籍簡介: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被海量的數據和紛繁的選擇所包圍,真正的挑戰不再是獲取信息,而是如何有效地處理、轉化和應用這些信息,從而產生深刻的洞見與決策。 《思維的煉金術:從混亂到洞見的轉化路徑》是一本深入探討人類心智運作機制與思維轉化藝術的專著。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思考的指南,更是一套引導讀者掌握深度轉化思維框架的實用手冊。 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高效的決策和創新的產生,並非依賴於單純的邏輯推理,而是仰賴於一種將看似不相關的元素進行重組、提煉和升華的「煉金術」過程。作者凡斯先生,憑藉其在認知心理學、系統理論以及複雜性科學領域數十年的研究積累,為我們揭示了從原始素材(數據、經驗、觀察)到黃金產出(洞見、策略、突破性解決方案)的完整路徑。 第一部分:混沌的本質與表象 書籍的開篇,作者首先剖析了當代思維環境的「混沌」狀態。這並非指毫無秩序的混亂,而是指信息過載和模式僵化所造成的認知瓶頸。我們習慣於在既有的框架內尋找答案,這使得我們錯過了那些隱藏在表面之下的重要關聯。 本章深入探討了「認知慣性」的危害,即大腦傾向於選擇最省力、最熟悉的思考路徑。作者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案例——從企業決策失誤到科學研究的停滯——闡述了當缺乏轉化動力的情況下,信息如何成為阻礙而非助力。他強調,在試圖解決複雜問題之前,首要任務是學會「解構」當前的思維模型,認識到我們現有的理解框架可能本身就是一種限制。 第二部分:轉化工具箱:煉金術的核心操作 本書最為精華的部分,在於作者提出的五大「轉化操作」。這些操作是將輸入的原始材料轉化為高價值產出的關鍵步驟: 1. 解耦與重組(Decoupling and Recombination): 這是一種將複雜系統拆解為基本單元,然後以全新方式重新組合的技巧。作者舉例說明了如何應用生物學的模塊化概念來優化組織架構,或如何從完全不相關的領域(如音樂理論與供應鏈管理)中提取原理進行類比,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 2. 尺度轉換(Scale Shifting): 許多問題之所以難解,是因為我們觀察的尺度不對。本節詳細介紹了如何有意識地在微觀(原子級別的細節)和宏觀(整體系統的趨勢)之間切換視角。作者認為,時間尺度的調整(從即時反饋到百年規劃)同樣是強大的轉化工具。 3. 類比與隱喻的深度運用(Deep Analogy): 與簡單的比喻不同,深度類比要求提取兩個不同領域底層結構的數學或邏輯等價性。本書提供了結構映射理論的簡化實踐指南,教導讀者如何識別「深層結構」的共同點,從而將一個領域的成熟解決方案無縫移植到另一個領域。 4. 反事實模擬與逆向工程(Counterfactual Simulation): 這種操作要求讀者跳出「如果這樣會怎樣」的常規思維,轉而提問「為了達成這個結果,必須先消除哪些前提條件」。通過系統地「否定」既定事實,讀者可以暴露隱藏的假設,並發現全新的干預點。 5. 情境注入與場域變更(Contextual Injection): 思想的價值極大地依賴於其所處的「場域」。本節探討了如何通過改變環境的物理或社會情境來觸發新的思維模式。例如,改變會議室的佈局、引入外部非相關專家,或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測試一個策略的有效性。 第三部分:心智的催化劑:維持轉化過程的動力 煉金術的實踐需要持續的能量和正確的「催化劑」。作者探討了如何培養能夠支持高強度思維轉化的個人習慣和團隊文化。這包括對「建設性懷疑」的培養、如何設計「有摩擦的協作環境」以促進思想碰撞,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接受轉化過程中的「無效產出」(即失敗的嘗試)並將其視為必要的副產品。 本書強調,真正的洞見往往出現在思維處於「邊界狀態」時,即當現有知識體系即將崩潰但新體系尚未建立的間隙。作者提出了多種實用的技術來刻意將心智推向這種邊界狀態,包括「強制間歇性工作法」和「多重身份切換練習」。 總結:通往智慧的長路 《思維的煉金術》並非尋求快速答案的速成指南,它是一份對人類思維潛能的嚴謹探索。它挑戰讀者超越表面的邏輯,擁抱複雜性,並將「轉化」視為一種可以習得和精進的工藝。對於那些希望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保持決策的銳度、持續創造新的價值,並真正理解事物深層運作規律的專業人士、決策者和終身學習者而言,這本書提供了清晰而深刻的路線圖,教導人們如何將日常的混亂信息,提煉為具有永恆價值的智慧結晶。它提醒我們,思維的最高境界,不在於積累多少知識,而在於轉化知識的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金惟純


  1952年,出生於台灣高雄眷村。29歲便成為台灣《中國時報》主筆,30歲負笈美國,35歲回台創辦《商業周刊》,發展成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第一的雜誌。現在商周集團屬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的TOM集團一員,堪稱兩岸三地華人圈傳媒鉅子。

  2009年6月,卸下商周集團執行長一職,現為商周集團榮譽發行人,以及《商業周刊》「創辦人聊天室」專欄作家,並持續投身生命教育工作的推動。


 

图书目录

PartI人生最重要的事
第1章你也是這樣?

1.「看不見」自己
2.不能「做小事」
3.被寵壞的中年男人
4.禍由「想」出
5.骨子裡的傲慢
6.自我感覺良好?
7.人生總是「不得不」?
8.早就跟你說過了!
9.好為人師
10.「選擇」焦慮
11.活顛倒了
12.不「接受」難「認真」
13.因為…所以…然後…
14.這樣幸福嗎?

第2章可以不一樣
1.還只是「半成品」
2.人生只有一件事
3.「執念」即地獄
4.管好「念頭」
5.找回「真心」
6.放下評判心
7.逆境的三句「咒語」
8.「叫停」的機制
9.「愛自己」的方式
10.一百萬分的人生
11.決定要快樂
12.人人都該改個性

第3章從認錯開始
1.開竅之路
2.一枝獨秀不如百花齊放
3.「放下」的條件
4.「怕麻煩」才麻煩
5.太多「我認為」
6.自己最厲害?
7.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8.先「搞定自己」!
9.你改不改?
10.試試看認錯吧!

【豁出去!】

PartII最高效能的人生

第4章更好的自己
1.揪出「不願意」
2.修「願意」
3.從小事做起
4.不「聽話」,沒效能
5.事事都在模擬考
6.被動人生,未必不好!
7.好好求別人
8.「跟隨」讓人突破
9「分身」即鏡子
10.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1.感謝的力量
12努力無極限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5章家族重修課
1.善根
2.「做」才有影響力
3.「貴人」正解
4.誰能教出好孩子?
5.關心?還是擔心?
6.童蒙養正
7.從「家族業力」中解脫
8.「愛」與「樣子」
9.進食順序
10.活得比父母「大」?
11.盡孝即「進化」

第6章還在學
1.學「不講道理」
2.學「感同身受」
3.學「閉嘴」
4.學「聽話」
5.學「說話」
6.學「讚美」
7.學「感恩」
8.學「信任」
9.學「面對脾氣」
10.學「說對不起」
11.學「不計較」!
12.學「助人」
13.學「記名字」

【有朋自遠方來】

PartIII跟人在一起
第7章職場的修煉

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2.心真事實願廣行深
3.離苦得樂的藥方
4.如同孩子一樣
5.培養洞察力
6.「任性」與「覺性」
7.以假修真!——之一
8.以假修真!——之二
9.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
10.組織的「秘密」
11.「恢復正常」就對了
12.把自己捐出去
13.人生實業家

第8章領導的修煉
1.對「人」就不累
2.「活在當下」就不忙
3.事上練心
4.「權力」與「力量」
5.歸零即突破!
6.都是我的錯!
7.反求諸己
8.領導者的考驗
9.以空間換時間
10.你周圍的人有「空間」嗎?
11.成功後的恐懼症候群
12.不是英雄就別領導
13.他的願意你的願力
14.企業的最高效能
15.傳承之道
16.向禪宗五祖學「交棒」

第9章組織的修煉
1.企業的「剛需」
2.文化生根,化性而已!
3壓力來自業力
4.「創新」是果不是因
5賺到「做」!
6.用腦太多用心太少
7.「原罪意識」之必要
8.把公司賣給巴菲特!
9.追求「極致價值」
10.擺地攤跑江湖
11.你是玩真的?
12.「真」有效能
13企業的最高效能
14.「喜歡」的威力
15.去複雜修「簡單」

第10章世界的修煉
1.金錢是功課
2.「大願」與「無我」
3.「組織失敗」是問題根源
4.管理「混序組織」
5.從「清貧」到「清富」
6.如果GDP只剩一半
7.不得不?主動做?
8.期待少年英雄!
9.沒有「體驗」的人生
10.普世價值?
11.世界比你想像的單純!

後記 重返童年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1910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0MB

图书试读

自序

學怎麼活


  本書「活學」,完整呈現了我過去十年「學怎麼活」的心路歷程。

  先交代一下緣起。大約十餘年前,我進入了世俗定義的「人生顛峰」和「超級舒適圈」。當時的我,事業順遂,交遊廣闊,家中無事,生活悠閑。隨興所至,常騎著自己養的馬馳騁,駕飛行傘御風而行,著潛水裝和魚群共舞。

  這樣的日子過了幾年,表面春風得意,內心卻日漸空虛。開始問自己:「生而為人,我到底是來做什麼的?」帶著這個問題,我遍搜典籍、請教高人,折騰了幾年,最後終於浮出一句話:「我是來學怎麼活的!」當這句話變得不容忽視後,十年前,終於下定決心,放下自己創辦的事業,走上一條不同的人生道路。

  這十年,前七年我主要在做義工,從業餘做到全職,從台灣做到全世界,從刷馬桶、拖地板、種樹開山、服務學員、到當講師,無所不做。最近三年,我開辦了自己的「學怎麼活」相關課程,分享人生心得,與有緣人一起同行。這本書,就是這十年一路走來的「心靈日記」。

  大家一定很好奇,學了十年「怎麼活」,我如今到底活成什麼樣了?我覺得最能代表此刻生命狀態的,莫過於這則蘇菲行者間流傳的故事:

  一隻小螞蟻在沙漠趕路,遇到一位蘇菲師父。師父問它,為何匆匆?小螞蟻說:我要去朝聖。師父哈哈大笑說:聖城那麼遠,你走得這麼慢,生命又這麼短,怎麼可能到聖城?小螞蟻說:沒關係,只要能死在朝聖的路上,就無比幸福!

  的確,小螞蟻不知道聖城有多遠?能不能到?到了以後會怎樣?……為什麼還堅持要去朝聖呢?我認為,可能的答案只有一個:因為它現在已經很幸福,自從走上這條路,越來越幸福!

  這就是此時此刻的我。

  現在的我,和過去有何不同?這麼罷,如果有人問我:「假設人生可以重來,你想回到什麼時候,重活一次?」過去的我,會認真考慮,要回到二十幾歲?還是三十幾歲?現在的我,無需考慮,會斬金截鐵的說:無需重來,此時此刻,就是人生最好的時光!

  此時此刻的我,真有這麼好嗎?當然未必。首先,頭髮自然稀疏許多,體能也無法與過去相比;生活及個性上,有不少毛病依然故我;在各種關係上,仍然不能讓人滿意;甚至依一般社會標準,言行的瑕疵所在多有(這些都有許多人証),甚至我自己,也仍對自己不甚滿意。

  那又為什麼說,此時此刻,是人生最好的時光?主要是因為,我如今更接受自己、接受別人、接受發生的一切。因為接受,所以自在、臣服,因而感恩、樂於分享和付出,並在其中不斷超越自我,看到了許多不一樣的人生風景⋯⋯這一切,讓生命變得有意義並感到幸福,是過去所不曾有的。所以,才會像朝聖的小螞蟻,篤定地走在這條路上,無怨無悔。「我是誰?」,這答案不是用問的,是全然活過了,自然就知道。

  過去十年,我在這條路上,看見無數前人的足跡,因此知道,這條路是為所有人準備的;一路上也看到自己改變的痕跡,因此相信,這條路是每個人都不該錯過的。既然像我這樣頑劣的人,仍有緣走上這條路而感到幸福,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攜手同行。

  走上這條路,也引導我人生來到轉捩點,如今的我,在命運冥冥中的安排下,成為一個分享人生的老師。正如年輕時投身媒體、後來創業成為經營者一樣,這次變成了老師,在我看來,都是人生的偶然、自然和必然。我還記得自己真正「成為」老師的那一刻:大約三年前,看到學員在課程中的變化,聽到學員分享轉變的心路歷程,有那麼一個時刻,清晰感受到內在的聲音,告訴自己,這就是我人生此後唯一的一件事!那一刻,我真正成為了老師。

  如今我每天在做的事,就是陪伴和見證別人生命的轉變,同時讓自己同步前進。嚐過這種人間至樂,就不會再想做別的事了。無怪乎孔夫子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我如今完全了解他在說什麼。

  有必要提醒一下:走上這條路,大家不必像我一樣,換一個領域,換一種角色。這些都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是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態度,換一個新的自己。無論你處於人生什麼階段,無論你從事哪種行業,只要願意,都可以直接上路。而且越早越好,不要像我,走了這麼多彎路,一大把年紀才上路。在當今的時代,獨自走這條路不容易,結伴同行,當然更幸福!

  本書的出版,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只能說,感謝我此生有緣相遇的每一個人,你們若不是滋養了我、就一定是啟發了我,當然包括正在讀這本書、即將不同的你!感恩!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一种“伪勤奋”的陷阱,就是看起来很忙碌,但实际上只是在处理琐事,真正的战略性任务却被搁置了。这本书的“终生受用”四个字,对我来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意味着它强调的不是短期冲刺,而是长期的迭代和优化。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建立一套自我反馈和修正的机制。比如,如何定期评估我的学习效率和工作产出,并且不带评判地调整我的策略。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但缺乏一个系统化的方法来“修复”它。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种“诊断工具”或者一个成熟的“回顾框架”,让我能持续地对自己的“活学”过程进行体检,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指导书,更像是一个长期的“人生教练”。我期待它能带来的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让我们从“被动反应”转变为“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和学习轨迹。

评分

我通常买书会看重作者的背景和实战经验,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很“学院派”地结合了“活学”和“高效能解密”,这两种看似不相干的领域结合起来,让我有点精神为之一振。我的工作性质需要我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概念,但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跟不上节奏了,总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揭示那种“高手”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复杂技能的底层逻辑。是关于如何构建知识体系的架构图?还是关于如何设计自己的“微学习”循环?我比较厌倦那种“鸡汤味”很重的文字,我需要的是硬核的干货和清晰的路线图。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案例研究,展示不同行业的人是如何通过这种“活学”的方法,实现了效率和产出的双重突破,那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参考。我希望能找到那种可以直接套用到我目前项目中的方法论。

评分

这本《活學:終生受用的人生高效能解密》的电子书,光是书名就让人觉得充满希望,感觉像是找到了一把万能钥匙,可以开启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卡住的环节。我最近在生活和工作上感觉有点力不从心,总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效率也上不去,很多事情堆在那里,看得人心烦。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时,那种“人生高效能”的承诺,真的很吸引人,让我忍不住想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秘诀”。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比如,如何真正地管理自己的精力,而不是只盯着时间表跑?或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并且让它们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读完就忘?我特别关注那种强调“活学活用”的理念,因为学习如果不能落地生根,那再多的知识也只是数字,不是财富。希望这本书能帮我打破那种“我很忙,但我好像没做什么”的恶性循环,真正活出那种掌控感和成就感。

评分

坦白讲,我买电子书很谨慎,主要是怕买到那些只有华丽封面和空洞内容的“快餐书”。这本书的定位似乎是想成为一本“工具书”而不是“闲书”,这一点我很欣赏。我希望它在排版和结构上能做到极致的清晰和易读,毕竟是电子书,阅读体验很重要。如果它能用图表、清单、或者可下载的模板来辅助说明那些复杂的概念,那就太棒了。我不太想读一大段密密麻麻的文字,然后自己再回头去整理重点。理想状态是,我能一边看,一边在我的笔记App里同步做笔记,并且能立刻找到对应的行动步骤。如果它能把“高效能”这件事,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被“解构”和“重构”的小模块,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组装”我的个人系统,那就完美了。这种“高度可定制化”的方案,才是真正适合现代人生活的。

评分

说实在的,现在市面上讲“效率提升”的书多到爆炸,很多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番茄工作法、GTD那一套的翻版,读了让人感觉像是换了个包装的旧酒。我比较好奇的是,这本书是不是能从一个更深层次、更“人性化”的角度来探讨高效能。毕竟,人不是机器,效率的背后是心态、是情绪、是动机。如果只是教你怎么快速处理邮件,却没解决你为什么不想开始做重要项目的心魔,那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我希望它能触及到“为什么我们总是拖延”的根源,提供一些心理学上或行为科学上的洞察。毕竟,真正的“终生受用”,意味着它得能适应我们不断变化的人生阶段和环境压力。如果它能提供一套弹性很高的框架,而不是一套僵硬的SOP(标准作业程序),那对我来说价值就非常高了。我希望读完之后,我能感觉到自己对“如何学习和成长”这件事的认知,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