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節錄)
馮夢龍字猶龍,又字子猶、耳猶,別號龍子猶,明蘇州府吳縣人,朱彝尊明詩綜卷七十一,黃文暘曲海總目提要卷九新灌園以為是長州人,長州由吳縣分出,縣治同在蘇州府城。他寫作時的化名很多,如隴西君(編警世通言託名)、隴西可一居士(編醒世恆言託名)、隴西居士、可一居士(醒世恆言批)、可一主人(警世通言之批)、茂苑野史(編古今小說託名,取自左太沖蜀都賦:佩長州之茂苑)、江南詹詹外史氏(編情史託名)、姑蘇詞奴(任訥曲諧卷三)等。
馮夢龍真是一個奇特的人物,他學問淵博,可以談經(壽寧府志卷四官守誌宦績說他著有四書指月)說史(董康書舶庸談卷一下說他有春秋定旨參新三十卷,又編新列國志),也可以論玄述怪(增補平妖傳),個性複雜,感情豐富;少負情癡,以「多情歡喜如來」自稱(情史四卷序),留戀花街柳巷,凡戲曲、牌經、馬吊,這些或是通俗,或是低級的玩物,可以說無所不通,無所不曉(靜志居詩話卷二十評馮氏之詩:「善為啟韻之辭,間入打油之調。」)。但他也有讀書人的良心,知識分子的遠識,眼見明朝已到生死存亡關頭,一改萎靡玩世的心理,而壯志激昂,為唐王籌劃中興大業,而有中興偉略、中興實錄等的著作,以這麼一個奇特的人物,可以說先天就具有編寫小說的條件,所以他能以三言的編撰著名於世,決不是偶然的。
崇禎帝在甲申年(西元一六四四年)殉國時,馮氏內心受到很大的激盪,編甲申紀事以敘其事,序下署名曰「七一老人草莽臣」,由此逆推,馮氏應生在明神宗萬曆二年甲戌(西元一五七四年)。福王即位,年號弘光,弘光元年乙酉福王被執,馮氏曾撰中興偉略、中興實錄二書,以恭迎唐王監國,希望能夠固守住閩、廣一帶。唐王在西元一六四五年即帝位,年號隆武,中興偉略末署名「七十二老臣馮夢龍撰」,稱唐王不稱帝,所以中興偉略的成書一定在西元一六四五年以前,當時他年齡正好七十二歲,但據鹽谷溫中國文學概論論明之小說三言及其他一文所記,偉略有日本正保三年刻本,正保三年正好是唐王隆武二年(西元一六四六年),那時馮氏年齡是七十三,由於刻本的年代和馮氏著作年代只差一年,中國本土不見刻本,反見於外邦,所以近人容肇祖等懷疑馮氏七十三歲時,可能在日本。楊家駱宋明話本叢刊提要以沈自晉重訂南九宮十三調曲譜有和子猶辭世原韻二律,而沈自晉重訂譜成於順治五年(西元一六四八年),因而懷疑馮氏年齡當在七十三至七十五歲之間。其實,中興偉略為何於完成之隔年刊於日本,雖不得而知,但如果因此就說馮氏曾到日本,實難令人心服;如果說馮氏早在偉略完成後、刻板前,而殉國之難,也不是沒有可能,可惜的是:像這麼一個中國小說史上的偉大人物,由於正史的不列傳,致使其辭世之年莫能確知於世,實為一大遺憾。
馮氏年少時豪氣干雲,風流多情,以豪飲和捷才稱譽於里巷之間,褚人穫堅瓠九集卷四記載他折抑少年一事,原文如下:
馮猶龍先生偶與諸少年會飲,少年自恃英俊,傲氣凌人。猶龍覺之,擲色,每人請量,俱云不飲,猶龍飲大觥曰:「取全色。」連飲數觥,曰:「全色難得,改取五子一色。」又飲數觥,曰:「諸兄俱不飲,學生已醉,請用飯而別。」諸少年銜恨,策日,做就險令二聯,俟某作東,猶龍居第三位,出以難之,令要花名人名回文,曰:「十姊妹,十姊妹,二八佳人多姊妹,多姊妹,十姊妹。」過盆曰:「行不出,罰三大觥。」次位曰:「佛見笑,佛見笑,二八佳人開口笑,開口笑,佛見笑。」過猶龍,猶龍曰:「日月紅,日月紅,二八佳人經水通,經水通,日月紅。」諸少年作法自斃,俱三大觥,收令亦無,猶龍曰:「學生代收之。」曰:「並頭蓮,並頭蓮,二八佳人共枕眠,共枕眠,並頭蓮。」諸少年佩服。
明代文人學士,大都喜歡留連於教坊司,迷戀官妓、歌女,有些還產生了真感情,創造了很多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戀愛事蹟,成為小說家筆下最感人的題材。馮氏編寫警世通言時不只多方搜取到這類資料,他本人實際的生活也是如此。根據太霞新奏所選的馮氏散曲,內容有很多是他涉足青樓之作,他所暱愛的名妓名叫侯慧卿,後來失了該妓之後,馮氏傷心了好久,寫了三十首怨離詞(太霞新奏卷七),並且發誓永絕青樓之好,可見他用情之深。
馮氏曾寫過掛枝兒等俗曲,聲傳於青帘紅袖、浮薄子弟之間,又著牌經、馬吊,使得那些好玩的紈袴子弟,更是靡然傾動,致有覆家破產的人,由父兄出面,紛紛指責馮氏的不是,幸虧御史熊廷弼欣賞馮氏的掛枝兒詞,為他開脫,才得免難。如果換另一個角度看,馮氏的這些專長,都是他接觸低層社會,深入民間所得到的成果,也正是他在通俗文學上卓有成就的原動力。
大概是少壯時,過於放浪好玩,晚年時收了心,專意仕進,壽寧府志卷四官守誌宦績記載馮氏做過壽寧縣知縣,在任時,政簡刑清,首尚文學,遇民以恩,待士有禮,因為國事陵夷,而且年已老邁(時年六十五),就在崇禎十一年去職,六年後年七十一時,李自成陷北京,而馮氏已垂垂老矣。
警世通言是馮夢龍眾多著作之一,共分四十卷,馮氏在編撰時,有少部分是他本人就前人筆記所載,和耳目所見所聞,所演化出來的故事;大部分則是根據宋、元說話人話本,文人擬話本為資料,或全盤收錄,或增刪改寫而成的。
可以確定是馮氏自作的是十八卷老門生三世報恩,因為後來有畢魏據此作改為三報恩傳奇,馮氏為之序曰:「余向作老門生小說,......」按其序文,可確知是馮氏自作無疑。另外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也可說是他自己所作,因為這卷篇首說:「自永樂爺九傳至於萬曆爺,此乃我朝第十一代的天子。這位天子,聰明神武,德福兼全,十歲登基,在位四十八年,......。」馮氏生於萬曆二年,萬曆四十八年時,年已四十七歲,正是寫作力最旺盛的年代,所以這篇也很有可能是馮氏就當時耳聞或目睹的事實而自作。另據蘇州府志卷一三六,馮夢龍著有情史二十四卷,情史原書作者署名「詹詹外史氏」,作序者為「龍子猶」,「龍子猶」是錯綜「猶龍」寫成,是馮氏本人固沒有話說,另據容肇祖明馮夢龍的生平及其著述一文所記,詹詹外史氏也是馮氏本人,馮氏因情史所記近於穢褻,恐招謗議,才託名詹詹外史氏。情史所記故事,有些可在警世通言裏查考到,例如卷七樂和條後云:「事見小說。」故事和通言第二十三卷樂小舍拚生覓喜順相同。卷一金三妻條,故事和通言第二十二卷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相同。卷二玉堂春條,故事和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難逢夫相同。卷十金明池當爐女條,故事和通言第三十卷金明池吳清逢愛愛相同。卷四婁江岐條,故事和通言第三十一卷趙春兒重旺曹家莊相同。卷十四杜十娘條,故事和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相同。卷十六周廷章條,故事和通言第三十四卷王嬌鸞百年長恨相同。以上除了卷七樂和條下注「事見小說」外,餘七條都不注,孫楷第三言二拍源流考以為樂和條因為下注有「事見小說」,所以著書時,已有此話本存在,其他七條原無話本。所以孫氏懷疑是馮夢龍據舊有筆記所自演。孫氏的話並非沒有其他證據,因為這七條除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有年代的證據外,卷十金明池當爐女條即通言第三十卷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出自夷堅志,卷三玉堂春條即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難逢夫,兼善堂本下注「與舊刻王公子奮志記不同」,既與舊本不同,必馮氏自作無疑。除這三條外,其他四卷馮氏根據何書,或只是馮氏耳聞目睹而已,都不能知曉,但說他自演實在大有可能。
徐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