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五人團:完全看懂他們只示範一次的詩人哲學──孟浩然、王維、王昌齡、李白、杜甫 (電子書)

盛唐五人團:完全看懂他們只示範一次的詩人哲學──孟浩然、王維、王昌齡、李白、杜甫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趙啟麟
图书标签:
  • 盛唐诗歌
  • 五人团
  • 孟浩然
  • 王维
  • 王昌龄
  • 李白
  • 杜甫
  • 诗歌解读
  • 唐诗
  • 文学史
  • 哲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唐詩是古典詩歌發展的巔峰
  盛唐詩人則是巔峰上的巔峰
  孟浩然、王維、王昌齡、李白、杜甫
  更是盛唐詩人中各據一方的霸主
  盛唐五人團,正式出道!
 
  只有完整了解詩的人生平,才能讀懂詩作的內涵。
  只有清楚詩作的涵義,才能完整貼近詩人的心情。
  生活在最輝煌盛唐的詩人,如何相互激盪出各自的人生故事與傳世名作?
  五位詩人,分別代表「仕」、「隱」兩條人生道路,
  以及「佛」、「道」、「儒」三種處世哲學,
  完整呈現盛唐的文化氛圍。
 
  【隱】孟浩然──恨無知音賞的風流隱士
  想當官竟是因為不甘寂寞?卻在人生的最後,選擇做回自己,做一位拒絕出仕的隱士。
 
  【佛】王維──我心素已閒的佛系青年
  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若有似無」的狀態,不寫詩、不浪遊、沒有推薦人,緣分到了,自然會當官(假的!)
 
  【仕】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求仕之路
  誰說會讀書就一定能官途順遂?因個性「不護細行」而屢遭貶謫,無論其天才橫溢比肩王維、李白,都無助於他的仕途。
 
  【道】李白──飛揚跋扈的謫仙人
  「莫使金樽空對月」是日常,趁著醉意寫詩填詞是獨門絕招。酒醉仍能出好詩,我就謫仙人李白。
 
  【儒】杜甫──人溺己溺的乾坤一腐儒
  有一種苦,叫「杜甫覺得一定有人比他更苦」。詩作反映了戰亂下的人生百態,以及當時最真實的生活。
 
  作者以溫暖的文字、風趣的筆法,按照時間、事件排序,搭配詩人在所處事件當下有感而發的詩作,將詩人們精彩豐富的人生與詩作,以及五人團彼此之間的互動,如故事般一一呈現。
 
  「如果古詩的優美不小心誘惑了你,希望大家看完《盛唐五人團》的詩作和生命故事之後,也能知道我們在人生的各種分岔道路上,始終有重新選擇的機會──詩人已經用盡全力示範給我們看了,而且,他們只示範這一次。」──趙啟麟
 
本書特色
 
  ★最完整動人的詩人故事  ★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
  ★最精采清楚的詩作解說  ★加深成人的詩詞感受
 
名人推薦
 
  ★各界打call推薦★
  凌性傑(作家)
  敏鎬的黑特事務所(《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
  陳茻(「與點堂」創辦人)
  陳雋弘(詩人/高雄女中教師)
  楊子霈(作家/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厭世哲學家(《厭世講堂》作者)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盛唐詩人組團出道】 
  ★專文推薦★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翻閱完《盛唐五人團》之後,你會頓生「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詩人」,這是何其有幸的事。甚至,內心油然而湧的快意與喜悅,會讓你在詩人情韻裡陶然無比。啟麟博學多聞又擅於接地氣地行文,讓讀者輕鬆走進詩人喜怒哀樂的異想世界。
 
  厭世國文老師(《戰鬥吧!成語》、《厭世國文教室》作者):
  我讀到了《盛唐五人團》,知道還有像趙啟麟這樣的作者,在教室外面的不遠處,像個親切的長輩一樣,仔細談論孟浩然、王維、王昌齡、李白,以及杜甫等詩人的種種過往,並且嚴謹地在每一個需要注意的角落,附上說明的文字。
 
  劉中薇(知名作家/金鐘入圍編劇/人氣講師):
  要把古詩詞寫得讓現代人懂,需要功力,要讓小孩也懂,更是難上加難。
  但是啟麟做到了。讀詩的人心中總有一份柔情,眼中自有一方天地,打開這本書,找到與千年智慧共感的密語。
盛唐气象的群星璀璨:一窥唐代诗歌的多元宇宙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唐代诗歌的黄金时代——盛唐。不同于以往聚焦于某一特定诗人的研究范式,本书旨在描绘一幅更为宏大、更具层次感的盛唐诗坛图景。我们将把目光投向那群定义了唐诗高度的五位巨匠,但我们的重点不在于重复解读他们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而是尝试构建一个理解他们创作背景、哲学底蕴和艺术选择的全新框架。 卷一:时代的脉搏与诗歌的转向 盛唐,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自信昂扬的时代。从玄宗开元年间的盛世繁荣,到安史之乱前夜的暗流涌动,诗歌不再仅仅是宫廷的应制之作或文人的风雅消遣。它开始深入社会肌理,承载了知识分子对宇宙、人生、政治与山水的深刻思考。 本书首先将梳理自初唐至盛唐诗歌在体裁、意象和精神层面发生的根本性转变。我们将探讨近体诗格律的成熟如何反过来约束与激发了诗人的创造力,以及“山水田园”与“慷慨悲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诗风,如何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下并行发展,并相互渗透。我们不满足于简单地罗列“田园派”与“边塞派”的标签,而是深入剖析这些流派背后所代表的士人精神困境与哲学取向。 卷二:诗人的心路与哲思的交织 五位诗人——孟浩然、王维、王昌龄、李白、杜甫——虽然同处一个时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多样性。本书将着重于解析他们哲学思想的差异性及其对诗歌的决定性影响。 孟浩然与“乐天”的境界追求: 探讨他如何将儒家的“修身齐家”与道家的“逍遥物外”巧妙地融为一体。我们关注的不是他的名篇,而是他在诗中构建的那个“不惹尘埃”的自我空间,这种淡泊背后隐藏的,是对俗世功名的一种审慎退避和自我和解。他的诗学成就,在于如何用最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微妙的、近乎禅意的连接。 王维的“诗中有画”与东方哲学的圆融: 王维的诗歌是理解唐代佛教与山水美学结合的绝佳入口。本书将分析他的“空”与“寂”是如何通过对色彩、光影的精确捕捉而呈现出来的。我们不重复分析《辋川集》,而是探讨他如何在创作中实践一种“万物齐一”的境界观,这种境界观如何影响了他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把握。 王昌龄的边塞精神与人文关怀: 边塞诗往往被简化为“慷慨激昂”。本书将深入剖析王昌龄的独特之处。他笔下的边塞,不仅有军旅的豪迈,更有对远征士卒的深切同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我们将考察他如何在高亢的旋律中,植入细腻的人文主义关怀,使边塞诗摆脱单纯的叙事,上升到对个体命运的深沉咏叹。 李白的浪漫主义与“存在”的追问: 李白是盛唐精神的极致体现,但他不仅仅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的浪漫化身。我们将从他的道家思想和对个体自由的无限渴望出发,探讨他如何通过夸张的意象和磅礴的气势,挑战既有的社会秩序和宇宙观。他的诗歌哲学,是对有限生命如何在无限时空中找到意义的激昂呐喊。 杜甫的“沉郁顿挫”与时代的责任: 杜甫代表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良知和担当。本书将分析他如何将儒家的“兼济天下”的理想,与严峻的现实进行痛苦的搏斗。我们关注的不是他诗歌的技巧有多高超,而是他如何构建了一套“史诗性”的叙事结构,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从而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诗史”的地位。 卷三:范式的超越与诗学的对话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尝试搭建一座跨越五位诗人之间的“隐形桥梁”,揭示他们之间思想上的继承、分歧与相互启发。 孟浩然与王维之间的“隐逸”谱系: 探讨二人对山水意象的运用有何细微差别,孟浩然的“闲适”与王维的“禅定”在实践层面是如何区分的。 李白与杜甫的“双峰对峙”: 分析他们对“入世”与“出世”的理解,如何共同塑造了唐代知识分子面对苦难时的两种基本姿态:一种是“天真地”的超脱,另一种是“痛苦地”介入。 边塞诗与山水诗的张力: 考察王昌龄的边塞题材,如何在艺术上受到了山水田园诗对意境和情景交融的启发,反过来又为田园诗注入了更广阔的格局。 我们力求通过这种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深入,让读者理解,盛唐的诗歌成就并非五个孤立的顶峰,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激荡的复杂系统。阅读本书,读者将获得一套全新的工具,去审视这些“五人团”留下的精神遗产,理解他们是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后世的文学和哲学思考奠定了不可逾越的基石。这是一次对盛唐文学精神深度的全面探索,而非简单的作品解读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趙啟麟 
 
  育有一女,現任啟動文化特約總編輯。
 
  曾長期任職文化媒體及書店通路,及新活水網站、博客來OKAPI專欄作家。專研古典詩詞,著有古典詩詞暢銷書《大人的詩塾:「有些心情,長大才懂」的古詩詞筆記》。
 
  另編製出版《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全三卷)、《每日讀詩詞:唐宋詞鑑賞辭典》(全五卷)等重量級古詩詞系列套書。
 
  個人FB:www.facebook.com/russ.chao

图书目录

【推薦序】超穿越詩人課:《盛唐五人團》與您好好談詩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推薦序】從盛唐入唐詩的坑
厭世國文老師(《戰鬥吧!成語》、《厭世國文教室》作者)
 
(一)隱.孟浩然──恨無知音賞的風流隱士
【本事】
‧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同場加映】
 
(二)佛.王維──我心素已閒的佛系青年
【本事】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同場加映】
 
(三)仕.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求仕之路
【本事】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諾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不應百尺松,空老鐘山靄
【同場加映】
 
(四)道.李白──飛揚跋扈的謫仙人
【本事】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同場加映】
 
(五)儒.杜甫──人溺己溺的乾坤一腐儒
【本事】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喜心翻倒極,鳴咽淚霑巾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
‧束帶發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同場加映】
 
【作者後記】既讀詩也讀人生:一個古詩後遺症者的告白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931309
  • EISBN:978986493131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0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超穿越詩人課:《盛唐五人團》與您好好談詩(摘錄)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趙啟麟《盛唐五人團》抓住富饒時代的詩歌美學,為我們精選盛唐詩五人團,從他們精彩的人生,雋永的詩歌,作家為我們勾勒詩人與時代不可切割的共生關係。同時,也從五人團的生命起伏,訴說性格決定命運,命運都凝鍊在他們詩作之中的弦外之音。
 
  從孟襄陽清雅恬淡與王維精緻空靈,接著王昌齡沉闊聲俊,再到李白浪漫飄逸,終於杜甫沉鬱悲壯,讀者可從作家趙啟麟暖心書寫的縝密邏輯,循序窺見詩人們各個風格特出超凡、作品豐富多元。在作者妙筆的串綴鋪陳下,讓閃亮的盛唐五人團,撐起富有生命力與審美力的亮麗詩壇;如實地讓讀者穿越時空,優雅走進詩人身畔,風華再現盛唐的種種。
 
  從《盛唐五人團》的詩文中,你會發現:出仕是唐代文人理性的人生選擇,但,道佛盛行的世風,他們內在鼓音也咚咚作響,自然山水的感性召喚,讓他們在隱與不隱之間,左右為難、自我論辯,進而在當官與隱居徘徊流連著。例如,孟浩然終能與玄宗見上一面,卻說出「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的真心話,這不只壞了一生的仕途,也讓直來直往的性格躍然紙上。當然,還有個性一哥王昌齡也有同樣的問題,他們的桀敖不馴,讓喜歡的人很喜歡,卻讓保守的上司們都很頭疼。這也是作家刻意留下的思考伏筆:如果,我們是有雅量的君主,聽到有人說他被我們遺棄,心底會升起不悅還是深刻自省?還有,詩人長期置身山林,與群山萬壑共處,他們少了一點應酬的習氣,卻也難以擁有說話的「同理」藝術,這點王維算是做得最好,最不會得罪人。若想從詩人的境遇,角色互換與之對話:「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孟浩然詩句瀰漫愁鬱之情,不免讓人同情其困蹇的仕途,心有唏噓。但身為好友,你要全然支持,還是勸勉他——想當官就得修正人生價值呢?我想,你的答案也印證你的生命之旅的選擇。
 
  翻閱完《盛唐五人團》之後,你會頓生「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詩人」,這是何其有幸的事。甚至,內心油然而湧的快意與喜悅,會讓你在詩人情韻裡陶然無比。
 
  作家趙啟麟巧思擘劃的同場加映,以拋磚引玉的方式,貼心地收集編排,以便讀者遊歷作者生平、作品之後,能再從詩人及其相關的經典作品選錄,一次打包閱讀,藉此看出詩人整體的人生觀與生命觀。這更是作家貼心製造的閱讀小暖意呢!一本好書讓您邂逅五位好詩人,如此簡單又划算的自我投資,你能不立馬加入我們「盛唐五人團」的閱讀行列嗎?
 
從盛唐入唐詩的坑(摘錄)
厭世國文老師(《戰鬥吧!成語》、《厭世國文教室》作者)
 
  「在這個時代,還有唐詩的位置嗎?」
 
  身為老師,更精準地說是身為一位國文老師,在課堂上依舊有教授唐詩的機會,有崔顥〈黃鶴樓〉、杜甫〈旅夜書懷〉,以及李商隱〈夜雨寄北〉等作品,大約花費四到五節課的時間,試圖從這幾首詩中,開始勾勒唐詩的輪廓,在非常倉促的情況裡,甚至不能說是在勾勒唐詩的輪廓,頂多算是在白紙上塗抹幾處墨漬。
 
  學生就是那張白紙,有時候從他們茫然的眼神,可以看得到疑惑與渴望兩種不同的情緒,皆是從課本上的那首唐詩開始,只不過剛萌生的各種奇思妙想,又被緊湊的進度與繁重的考試給用力壓扁,從此變得平面、單薄,輕飄飄地不知道該往何處去。
 
  我只能靜靜地看著,任憑學生在知識的旋風中搖擺不定。
 
  但這不是世界末日,我也不覺得唐詩走進一條死巷,因為我讀到了《盛唐五人團》,知道還有像趙啟麟這樣的作者,在教室外面的不遠處,像個親切的長輩一樣,仔細談論孟浩然、王維、王昌齡、李白,以及杜甫等詩人的種種過往,並且嚴謹地在每一個需要注意的角落,附上說明的文字。
 
  那麼,為何要直接將聚光燈照射在盛唐,而不是從初唐循序細數,或是從晚唐倒帶回顧?
 
  誠實地說,這是因為盛唐太耀眼了,根本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幫助,輕易便是一處最顯眼的存在。
 
  在網路世界裡,有個詞彙叫做「推坑」,意思是向他人推薦自己沉迷的事物,希望一起耗費時間、精力,以及金錢,其中隱含些許陷害的惡趣味,但本質上是出於良善的意圖。
 
  而為了讓對方進入這個坑洞,自然要端上最具誘惑力的部分。若我想要推坑《鬼滅之刃》的動畫版,一定會挑選主角在蜘蛛山與下弦之五的對戰片段;推坑金庸小說《天龍八部》,怎麼可以忘記喬峰的聚賢莊之役。
 
  要把人推入唐詩的坑,當然從盛唐開始。
 
  《盛唐五人團》實是一本誠懇溫暖的好書,裡面內容正可以回應這篇序文剛開始的問題,這個時代當然有著唐詩的位置,優美典雅的詞彙依舊等待在日常溝通的邊緣,直到有人願意一個接一個將其撈進胸懷之中。
 
後記
 
既讀詩也讀人生:一個古詩後遺症者的告白
 
  有個小學生連小妹妹問我:「聽說你認識李白?」
 
  「認識嗎……」這麼一問,我也只能回答:「我跟他還算熟。」
 
  小學生一聽很興奮:「他是不是喝醉之後,為了撈月亮才淹死的?」
 
  「不是!雖然有這種傳說,但他不是淹死的!」我回答。
 
  可能是因為李白詩中寫了太多月亮,大家對他的印象又是瀟灑浪漫,所以才有這種傳說吧。相較之下,窮困潦倒的杜甫連死因的傳說都比較悲慘,據說他因為水災餓了十天,獲救後吃了太多牛肉、白酒之後暴斃。更慘的是,這個誤傳的故事竟然還被記錄在史書上。
 
  小學生又追問:「你怎麼知道的?」
 
  這個問題就比較難回答了,我每天半夜抱著一落參考書,經暑歷寒,老花眼不斷加深,就是在追查這些人的生平。
 
  這幾年時常有人要我推薦古詩詞的入門書,但是我檢索書架之後發現,「鑑賞」類的書籍,因為是講解單首詩,所以只能多讀幾首詩之後,慢慢拼湊他們的人生。可是不了解他們的生平,又怎麼可能讀懂他們的詩呢?另外,「傳記」類的書籍,則偏重於詩人的生平,對於詩作幾乎不講解,多數讀者只能另外去查找這些詩的翻譯,因此閱讀門檻比較高,不太適合中小學生或是離開校園已久的讀者。而且,看不懂這些詩,又怎麼可能真的貼近他們的心情呢?
 
  為了同時符合「讀詩」及「讀人生」這兩種需求,我只好自己寫一本了。
 
  那麼,該如何著手呢?最直覺的選擇,自然就是盛唐詩人。本書承蒙宋怡慧老師及厭世國文老師撥冗撰寫序言,兩人的大作中都已清楚說明盛唐詩人的非凡成就和特殊地位,可見「從盛唐入唐詩的坑」是個「穿越」時空的好選擇,因此厭世國文老師也說盛唐「輕易便是一處最顯眼的存在」。
 
  另外,宋怡慧老師也特別提出「出仕是唐代文人理性的人生選擇,但,道佛盛行的世風,他們內在鼓音也咚咚作響」。這點毫無疑問,每個人的生命都非常複雜,無法簡單將詩人分類。不過在著手撰稿時,我又產生第三個野心:除了詩人生平和詩作解說之外,或許可以讓讀者窺見盛唐詩人的整體氛圍。因此我在「仕」、「隱」兩條人生道路,以及「佛」、「道」、「儒」三種處世哲學中,各挑選一位代表人物,組成了「光焰萬丈長」的盛唐五人團。
 
  我在夜復一夜敲著筆電鍵盤時,也發現了此前相關書籍的撰寫難處:篇幅限制。如果每一首詩都要至少簡單說明大意,字數已經會暴增。如果每一段生平都要引述古書出處,以及生卒年、詩作繫年的考證,則不僅是篇幅問題,對於入門讀者而言也似非必要。
 
  我盡力在這兩難之中保持平衡,不僅陪伴五人團度過人生中所有的關鍵時刻,也大致傳達他們苦心傑作的大意。
 
  這一年來,因為每天與盛唐五人團相處,幾乎懷疑自己是他們的經紀人了,也產生了一個後遺症:不管我去到哪,都會想到他們的詩。例如去太平山家庭旅遊,看著連綿山壑有清楚的明暗分界,我跟小孩說,這就是王維〈終南山〉寫的「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再到了附近的見晴懷古步道,發現我們被濃霧包圍了,我又說,這就是王維同一首詩說的「白雲迴望合,青靄入看無」。又例如到了林安泰古厝郊遊,看到水邊的涼亭,我心情暢美,想著這附近沒有人家,不正是杜甫〈水檻遣心二首〉說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有件事現在回想起來,才知道自己已被五人團折磨成疾。那天地震時,我正在寫稿,心中只想著:「沒事,剛剛只是李白動了一下筆,他的〈江上吟〉說自己『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
 
  寫完全書的隔日早晨,陽光正好,「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我在陽臺晾衣服時,口中自動出現了杜甫這兩句詩,這已經沒有具體原因了,或許是我心頭暖暖的?也或許是我還不想從古詩後遺症中痊癒吧。
 
  希望大家讀完本書之後,沒有這個後遺症。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讀不讀詩其實也無所謂的,始終春天花開,秋天月圓。只是如果古詩的優美不小心誘惑了你,希望大家看完《盛唐五人團》的詩作和生命故事之後,也能知道我們在人生的各種分岔道路上,始終有重新選擇的機會──詩人已經用盡全力示範給我們看了,而且,他們只示範這一次。

用户评价

评分

講真話,現在的出版市場上,把歷史人物「包裝」成某種主題團隊的書已經不算少見,但這個「五人團」的組合,實在是太經典了,每個都是獨當一面的存在。我最好奇的是作者處理「李杜」關係的方式。李白像天上的星辰,自由浪漫到近乎狂放;杜甫則像是腳踏大地的史官,憂國憂民,筆下盡是蒼涼。這兩位詩聖詩仙的哲學觀,如何能被放在同一個「團體」裡進行比較和對照?如果作者只是把他們各自的成就列出來,那跟翻閱詩選集沒有兩樣。我希望能看到一種「對話」,也許是透過現代的視角,去探討他們在面對時代巨變時,思想的交集與岔路。王維和孟浩然的隱逸之道,又與李杜的入世情懷有何種辯證關係?這種結構性的比較,才是真正考驗作者功力的所在。希望這本書不要淪為單純的「人物傳記摘要」,而是能真正挖掘出他們思想體系之間微妙的共振與張力。

评分

這本書光看名字就讓人覺得好有吸引力,尤其那個「盛唐五人團」的說法,活靈活現的,好像一下子就把那幾個偉大的詩人拉到眼前,像一個星光熠熠的偶像團體一樣。坦白講,每次讀唐詩,總覺得自己像是隔著一層霧在看,那些意境、那些哲理,雖然美得讓人屏息,但總覺得自己抓不住他們真正想傳達的核心。我一直很期待能有一本不那麼「學術腔」,而是能真正像一個老朋友在旁邊跟你娓娓道來,把那些詩人心底最深處的糾結、他們看世界的獨特角度,用現代人能理解的方式講出來。希望這本書真的能做到「完全看懂」,而不是只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釋,畢竟,李白那種豪邁、王維那種禪意,都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概括的,這需要作者有非常深厚的文學底蘊,同時還得具備一流的說故事能力。光是這份企圖心,就讓我忍不住想點開來瞧瞧,畢竟,能在台灣的書市中找到這種結合深度與可讀性的作品,實屬難得。我特別想知道,作者會用什麼樣的「示範」方式,來解構這五位巨匠的思維,畢竟,詩人的哲學往往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啊!

评分

我對電子書的格式要求其實滿高的,畢竟,唐詩是講究「美感」的,如果內文排版處理不好,那種閱讀的韻味就會大打折扣。雖然評價的重點是內容,但坦白說,如果這本書的電子排版雜亂,連引用的詩句都不能讓人一眼看出重點,那閱讀體驗也會銳減不少。回歸內容本身,這五位詩人,代表了盛唐氣象的幾個重要面向:建功立業(王昌齡)、山水禪思(王維、孟浩然)、以及個體精神的極致展現(李白、杜甫)。我特別想知道,作者如何平衡「展示」他們詩作的優美,與「剖析」他們哲學思維的深度。最好的情況是,讀完後,我能對著某一首熟悉的詩,產生「啊!原來他當時是這樣想的!」的頓悟感。這不只是知識的增加,更是一種情感上的連結重塑。我非常期待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而不是讀完一堆理論後,依然對詩人心境感到茫然無措。

评分

其實,買書這件事,有時候真的像在賭一把,尤其是這種標榜「解鎖哲學思維」的書,最怕的就是作者自己也掉進了過度解讀的陷阱,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反而讓讀者更迷惘。我過去翻過不少類似的書,有些作者對詩句的詮釋,根本是硬拗,為了湊出一個「深刻的觀點」而扭曲了詩人原本樸實的情感。因此,對於這本《盛唐五人團》,我最在意的就是它的「紮根性」。孟浩然的恬淡、王昌齡的邊塞氣魄,他們的詩風差異極大,如果作者不能精準地掌握住每個人核心的「詩眼」,那這本書的說服力就會大打折扣。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新的、未被過度使用的史料或背景知識,用來輔助理解詩歌的脈絡,而不是只在詩句本身打轉。台灣的讀者普遍對唐詩有基本認識,但對於那些詩背後的時代精神,可能就比較陌生了,如果這本書能把大唐的氣勢和五個人的生命軌跡交織得宜,那絕對是物超所值,讓人讀完後,對歷史和文學的連結感會更強烈。

评分

說實話,台灣的讀者對於唐詩的接觸,往往是從國文課本開始的,那種教育方式有時過於僵化,把詩人變成教科書上的一個符號,而不是一個有血有肉、會煩惱、會大笑、會孤獨的個體。因此,這本書如果能成功地「去神格化」,把這五位大師拉回人間的層次來討論,我會非常欣賞。例如,王昌齡的邊塞詩,表面上是豪邁,但背後隱藏的思鄉和對生命易逝的喟嘆,才是最動人的地方。希望作者不要只著墨於他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而是能探討他們在面對失意、面對友誼、面對生命終點時,那些「人」的掙扎。這才是真正打動人心的哲學。如果能透過這本書,讓我重新用一種更貼近「人」的角度去重新閱讀那些耳熟能詳的詩句,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無可限量了,它能讓古人的智慧,真正活在現代讀者的心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