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色彩搭配寶典:服裝設計知識╳材料與配色╳個人定位與服裝色彩 (電子書)

服裝色彩搭配寶典:服裝設計知識╳材料與配色╳個人定位與服裝色彩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唯美映像
图书标签:
  • 服装搭配
  • 色彩搭配
  • 服装设计
  • 配色方案
  • 个人风格
  • 时尚
  • 色彩学
  • 服装色彩
  • 电子书
  • 搭配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服裝設計是富有創造性的創作行為
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藝術形式

一本設計師必須擁有的色彩搭配寶典,
透過大量優秀作品學習設計與色彩知識
跟著本書,設計就能脫穎而出──

  ◎服裝的構成3要素──點、線、面!
  服裝設計就是運用美的形式法則將點、線、面結合,
  無論款式怎樣變化,塑型要素都離不開點、線、面,
  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完美的造型。

  ►點──線的開始和終結
  點是一切形態的基礎,也是設計中最為靈活的要素。
  點要是超越了限度就會失去點的性質,會演變成線或面。
  點可以分為2類:
  一是有規則的點,如服裝上的一些鈕扣或口袋等;
  二是不規則的點,在視覺上沒有形成一定的形狀。

  ►線──連續的點的軌跡
  線和點一樣是服裝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造型要素之一,
  線能夠以各種形式達到千差萬別的視覺效果。
  水平線給人平靜、莊重、挺拔的感覺;
  斜線像直線一樣簡潔,有著方向感;
  曲線則是較為柔和圓潤,有著優雅之感。

  ►面──由線移動的軌跡形成
  面只有長度和寬度,卻沒有厚度,具有二維空間的性質。
  輪廓及結構線和裝飾線對服裝的分割形成了不同形狀的面,
  同時面的分割與組合又有著千變萬化的表現形式,
  可以產生出多種風格獨特的視覺效果。

  ◎色彩的3大屬性──色相、明度、彩度
  透過色彩三大屬性的共同作用,能更達到某些效果。
  色彩分為有色彩和無色彩。「無色彩」只具有明度,
  而「有色彩」具有色相、明度和彩度三大屬性。

  ➤全面講解服裝設計、色彩搭配設計,共分為7章。
  第1、2章為服裝設計理論和色彩理論,是必學知識。
  第3~7章為服裝設計的綜合章節,針對應用技巧進行講解。
 
  ▍服裝設計知識
  ──服裝的概念、標準尺寸、構成。
  ▍色彩基礎知識
  ──色彩的屬性、對比、常用技巧。
  ▍服裝色彩的關係
  ──年齡、性格、膚色、身材、用途、髮色、妝容。
  ▍服飾類型與配色
  ──8種類別的服飾類型與色彩搭配技巧。
  ▍服裝材料與配色
  ──8種類別的服裝材料與色彩搭配技巧。
  ▍不同用途的搭配妙招
  ──8種用途的服飾與色彩搭配技巧。
  ▍服飾風格與配色
  ──詳細解析8種服裝設計風格。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針對服裝設計、色彩搭配設計的參考書。本書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但有對大量優秀作品的分析和點評,還有手動調整配色的特色章節。希望讀者能透過對本書的學習,快速了解服裝設計、色彩搭配設計的思路,透過大量的優秀經典案例獲得寶貴的設計經驗。
《色彩的魔力:视觉艺术与心理学基础》 一部探索色彩深层奥秘与应用潜能的权威指南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色彩的全面认知框架,深入剖析色彩的物理属性、视觉感知机制、心理效应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使用颜色”的工具书,更是一次关于“色彩如何塑造世界和影响人类心智”的深刻旅程。 第一部分:色彩的科学基石 本部分将色彩的神秘外衣剥去,展现其背后的严谨科学原理。我们将从光的本质入手,详细阐述电磁波谱中可见光部分的工作原理。 光的物理学与色彩的产生: 深入探讨光的发射、传播、反射、折射与吸收现象,解释物体颜色是如何被我们感知到的。介绍光的三原色(RGB)模型,用于理解显示技术和数字媒体中的色彩再现。 色彩的理论体系: 全面梳理色彩理论的历史发展,重点讲解色彩空间的构建。详述减色模式(CMYK),这是印刷和颜料混合的基础,并对比其与加色模式的差异及应用边界。 色度学基础: 引入CIE XYZ标准观察者系统,解释色度图(Chromaticity Diagram)的结构,如何精确量化人眼对色彩的感知,以及色域(Gamut)的概念及其限制。 色彩的测量与描述: 详细介绍常用的色彩描述系统,如孟塞尔色彩系统(Munsell System),解析其在色相(Hue)、明度(Value)和彩度(Chroma)三个维度上的精确划分方法,为后续的色彩调和打下科学基础。 第二部分:人类视觉与色彩心理学 色彩并非孤立存在,它与人脑的互动构成了复杂而迷人的心理体验。本部分聚焦于色彩对情绪、行为和认知的影响。 视觉生理学: 探讨眼睛的结构,特别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解释色彩视觉的生理机制。深入分析常见的色觉缺陷(色盲、色弱)及其成因与测试方法。 色彩的心理暗示: 系统梳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基础色彩(如红、黄、蓝、绿、黑、白)的普遍心理联想和象征意义。探讨色彩如何影响人的情绪状态,例如温度感(冷暖色调)对空间感知和生理反应的调节作用。 情境化色彩影响: 分析色彩在不同情境下的动态变化。研究同时对比效应(Simultaneous Contrast)和后像效应(Afterimage),理解色彩在相邻或连续观看时的相互作用力。探讨色彩对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增强或削弱作用。 文化与符号学: 比较东西方文化中关于色彩的差异化解读,例如在某些亚洲文化中“白色”的特殊含义,以及特定颜色在宗教仪式和政治宣传中的符号价值。 第三部分:色彩在设计与艺术中的应用法则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设计策略,指导读者如何在实际创作中有效地运用色彩。 色彩调和与对比原则: 详细讲解色彩的搭配技巧,包括互补色(Complementary Colors)、邻近色(Analogous Colors)、三色组(Triadic)等经典的色彩方案。提供建立和谐与冲突感色彩组合的具体方法。 色彩的层次与韵律: 探讨如何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运用色彩来引导视线、划分区域和建立视觉焦点。介绍如何使用明度和彩度的变化来创造深度和立体感。 色彩的情境化应用: 平面设计与品牌识别: 探讨品牌标志(Logo)中色彩选择的策略性,如何通过固定的色彩系统来建立品牌记忆和传达核心价值观。 室内与建筑环境设计: 分析色彩对空间尺度、氛围和功能分区的影响,例如如何使用浅色系扩大空间感,或使用深色系营造私密与稳重感。 信息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 阐述在图表和数据报告中,如何选择恰当的颜色序列来清晰、无歧义地传达数据关系,避免误导性呈现。 色彩趋势与可持续性: 探讨当代社会对环保材料和自然色调的偏好,以及色彩技术(如变色材料、智能照明)的发展方向。 第四部分:色彩的个人实践与整合 本部分鼓励读者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直觉与判断力,强调实践中的调整与修正。 建立个人色彩偏好档案: 引导读者通过实验和记录,识别并记录自己最能产生共鸣的色彩组合,形成独特的“色彩语言”。 色彩的迭代与反馈机制: 强调在设计项目完成后,收集用户对色彩方案的反馈的重要性,并据此进行下一轮的色彩优化。 工具箱与资源整合: 推荐高效的色彩管理软件、在线调色板生成器以及权威的色彩标准数据库,帮助实践者保持色彩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本书通过严谨的科学论述、深入的心理分析和丰富的实践案例,为设计师、艺术家、市场营销人员乃至所有对色彩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了一把开启色彩潜能的钥匙。它将引导你超越表面的美观,真正理解色彩作为一种强大的沟通媒介和情感载体的核心力量。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PREFACE
 
CHAPTER 01 服裝設計知識

1.1 服裝設計的概念
1.2 服裝設計的標準尺寸
1.3 服裝構成
 
CHAPTER 02 色彩基礎知識
2.1 色彩的屬性
2.2 色彩的對比
2.3 中性色也可Hold住不同風格
2.4 輕鬆駕馭亮麗色彩,搭出大牌效果
2.5 純色服飾如何搭配不落俗套
2.6 合理的顏色搭配可凸顯苗條身材
2.7 根據膚色選擇適合自己的服飾顏色
2.8 服裝色彩帶給人們的不同印象
2.9 如何進行服飾顏色的挑選
 
CHAPTER 03 個人定位與服裝色彩的關係

3.1 年齡與服飾色彩的關係
3.2 性格與服飾色彩的關係
3.3 膚色與服飾色彩的關係
3.4 身材與服裝色彩的關係
3.5 用途與服裝色彩的關係
3.6 髮色與服裝色彩的關係
3.7 妝容與服裝色彩的關係
 
CHAPTER 04 服飾類型與配色
4.1 服裝類
4.2 絲巾圍巾類
4.3 帽飾類
4.4 腰帶類
4.5 珠寶首飾類
4.6 髮飾類
4.7 包類
4.8 鞋靴類
 
CHAPTER 05 服裝材料與配色
5.1 棉織材料
5.2 毛織材料
5.3 絲織材料
5.4 麻織材料
5.5 皮革材料
5.6 裘皮材料
5.7 化纖維材料
5.8 毛呢材料
 
CHAPTER 06 不同用途的服裝搭配妙招

6.1 休閒裝
6.2 運動裝
6.3 職業裝
6.4 居家裝
6.5 晚宴裝
6.6 約會裝
6.7 聚會裝
6.8 舞會裝
 
CHAPTER 07 服飾風格與配色
7.1 通勤風格
7.2 中性風格
7.3 淑女風格
7.4 運動風格
7.5 文藝風格
7.6 華麗風格
7.7 民族風格
7.8 嘻哈風格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23421
  • EISBN:978626332386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3.6MB

图书试读

前言 PREFACE

  本書是一本針對服裝設計、色彩搭配設計的參考書。本書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但有對大量優秀作品的分析和點評,還有手動調整配色的特色章節。希望讀者能透過對本書的學習,快速了解服裝設計、色彩搭配設計的思路,透過大量的優秀經典案例獲得寶貴的設計經驗。

  本書共分7章,具體內容如下:

  第1章為「服裝設計知識」,包括服裝的概念、服裝設計的標準尺寸、服裝構成。

  第2章為「色彩基礎知識」,包括色彩的屬性、色彩的對比、常用色彩技巧。

  第3章為「個人定位與服裝色彩的關係」,講解年齡與服飾色彩的關係、性格與服飾色彩的關係、膚色與服飾色彩的關係、身材與服裝色彩的關係、用途與服裝色彩的關係、髮色與服裝色彩的關係、妝容與服裝色彩的關係。

  第4章為「服飾類型與配色」,包括8種類別的服飾類型與色彩搭配技巧。

  第5章為「服裝材料與配色」,包括8種類別的服裝材料與色彩搭配技巧。

  第6章為「不同用途的服裝搭配妙招」,包括8種用途的服飾與色彩搭配技巧。

  第7章為「服飾風格與配色」,詳細講解8種服裝設計風格。

 本書主要由唯美映像組織編寫,瞿穎健、曹茂鵬參與了本書的主要編寫工作。另外,由於本書工作量較大,以下人員也參與了本書的編寫和資料整理工作,他們是柳美余、李木子、葛妍、曹詩雅、楊力、王鐵成、於燕香、崔英迪、董輔川、高歌、韓雷、胡娟、矯雪、鞠闖、李化、瞿玉珍、李進、李路、劉微微、瞿學嚴、馬嘯、曹愛德、馬鑫銘、馬揚、瞿吉業、蘇晴、孫丹、孫雅娜、王萍、楊歡、曹明、楊宗香、曹瑋、張建霞、孫芳、丁仁雯、曹元鋼、陶恆兵、瞿雲芳、張玉華、曹子龍、張越、李芳、楊建超、趙民欣、趙申申、田蕾、仝丹、姚東旭、張建宇、張芮等,在此一併表示感謝。由於時間倉促,加之水準有限,書中難免存在錯誤和不妥之處,敬請讀者們批評和指正。

編者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電子書光是書名就讓人眼睛一亮,特別是對於像我這樣對服裝設計有興趣,但又常常在色彩搭配上感到困惑的設計新手來說,簡直是挖到寶了!我記得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的電子版,就被它清晰的結構吸引住了。雖然我還沒深入研究到每一個細節,但光是從目錄就能感受到編排的用心。作者似乎很清楚讀者在學習服裝設計時會遇到的盲點,所以把「設計知識」、「材料與配色」到「個人定位」都串聯起來,而不是單純的色彩學理論。我特別期待看到關於不同材質布料在不同光線下呈現的色彩差異,這在傳統的色彩書中比較少提及。畢竟,同樣的藍色,在絲綢和羊毛上呈現出來的感覺可是天差地遠,這對實際的設計製作影響太大了。希望書中能提供很多實用的案例,讓我能馬上應用在我的作品集準備上。如果能多一些跨文化的色彩應用分析,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閱讀完前幾章的簡介後,我感覺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實際。它沒有把我當成一個完全不懂設計的小學生來教導最基礎的紅黃藍三原色,而是直接跳到了服裝設計中的實戰應用層面。這種務實的態度,讓我覺得作者是真正走過業界,了解設計師在面對客戶需求時,如何快速且準確地運用色彩語言。特別是當它提到「服裝設計知識」時,我很想知道它會如何將色彩學理論與結構、版型設計做結合。例如,利用視覺錯覺的色彩原理來修飾身形,或者在複雜的印花設計中,如何透過色彩的輕重緩急來引導觀者的視線。如果書中能有針對不同場合(如商務、休閒、晚宴)的色彩策略建議,那對我準備接案子時會是極大的幫助。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的服裝相關書籍多如牛毛,很多都只是把國外的色彩理論翻譯過來,讀起來生硬又抽離台灣的實際穿搭環境。我對這本《服裝色彩搭配寶典》抱持著相當高的期待,主要就是衝著它強調的「個人定位與服裝色彩」這一塊。因為我覺得,顏色搭配不只是美學,更是一種溝通的語言。了解自己的膚色、身形,以及想透過服裝傳達的個性,才是真正選色的核心。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套實用、不矯揉造作的自我檢測方法,而不是那種過度簡化的「冷暖色調」分類。如果能有更貼近亞洲人審美觀的色彩組合範例,那就太棒了。像是如何利用低飽和度的顏色穿出高級感,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對比的吸睛效果。畢竟,在日常生活中,低調的質感往往更耐看。

评分

坦白說,我對電子書的閱讀體驗有時會有點疑慮,深怕文字量太大或者圖文排版混亂,造成閱讀疲勞。但就這本《服裝色彩搭配寶典》的電子版來說,如果排版設計得當,配上高品質的色彩圖片,那它將會是一個非常方便的行動參考書。我最期待的是書中對於「趨勢色」與「經典色」的分析。時尚圈的色彩趨勢變化得很快,但如果沒有穩固的設計基礎和個人風格,盲目追逐流行色只會讓設計顯得廉價。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套平衡的視角,教導讀者如何判斷哪些流行色是值得納入個人色彩資料庫的「長期投資」,哪些只是「短期話題」。這種帶有遠見的色彩策略分析,遠比單純告訴我今年流行什麼顏色來得有價值。總體來說,這本書給了我一種「全面升級」的期待感。

评分

作為一個對服裝材料略懂一二的業餘愛好者,我對「材料與配色」這個章節非常感興趣。這部分往往是衡量一本服裝設計書籍專業深度的關鍵指標。很多設計師光會畫圖,但一到實際打版或選布料時就抓瞎了。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不同纖維(例如天然纖維、人造纖維)對染料的吸附性,以及它們在不同光線折射下對色彩視覺效果的影響。舉例來說,霧面的材質和高光澤的材質,在處理同一個「勃根地紅」時,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氛圍。如果書中能附上一些材料紋理與色彩搭配的圖表分析,對於提升作品的層次感絕對有實質助益。我希望它能像一本工具書一樣,隨時都能查閱到關於材質與色彩交互作用的知識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