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字:中文字體設計學 (電子書)

做字:中文字體設計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錢浩 Hawking
图书标签:
  • 字体设计
  • 中文字体
  • 排版
  • 设计
  • 艺术
  • 文化
  • 电子书
  • 字体学
  • 视觉传达
  • 书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漢字美學靈感再發見,設計師必備實用指南
漢字設計新美學,構思出色提案必備技術不藏私解密


本書以大量字體設計案例為基礎,拆解了漢字的結構和筆畫,
透過切中主題風格的靈感構思,詳細解說該如何重組筆畫並加入創意,重新賦予文字生命,
讓字體除了本身的字意之外,在視覺上也能傳遞具有個性的藝術美感。

除了基礎介紹和平面設計外,書中更包含3D和動態的字體設計案例,以及海報的多元應用,
不僅有圖解步驟解說,還附有影片教學參考,以淺顯易懂、容易上手為原則,
讓你能更有效率地學習並掌握字體設計的原理、方法和技巧,激發創作靈感,
引導活用想像力,玩出漢字字體設計的無限新可能。

✓案例解析
作者為多個網站的簽約設計師,以大量的設計案例作解析,
詳細解說字體設計的創意運用及操作方法。

 ✓實作示範
運用Illustrator、Glyphs、After Effects、Cinema 4D等軟體,Step by Step解說製作步驟,
同時附有圖片對照和教學影片,初學者也能輕鬆入門。

 ✓靈感激發
透過作者分享自身的靈感來源,和如何將靈感轉變成可執行的創意,
激發你對字體設計的新想像。

 ✓3D、動態字體
市面上少有的3D與動態字體設計教學,讓字體設計多了更多不同創意的呈現可能。

书籍简介:笔墨之间的形意流转 主题: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脉络与美学探索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时光,深入探究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内涵。这不是一本关于具体字体设计技法的工具书,而是一部从宏观角度审视汉字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的“活化石”的文化史与艺术史。我们将聚焦于汉字形态的内在逻辑、外部表现,以及它如何与社会、哲学、技术发展紧密交织。 第一章:源起——刻痕与神性 本章追溯汉字的最早踪迹。我们不从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入手,而是探讨其背后的符号学意义与祭祀功能。 1.1 从陶符到甲骨:符号的萌芽 详细考察陶器上零星出现的刻划符号,分析它们与成熟的甲骨文之间是否存在连续的演化链条,以及这些早期符号所承载的朴素的记录需求。重点解析“结绳记事”向“刻画记事”过渡的社会背景。 1.2 占卜的仪式与文字的权力 深入剖析商代王室如何垄断文字的解释权与书写权。甲骨文的造型并非完全基于实用性,而是受到占卜仪式中“神谕”的强烈影响。我们将讨论龟甲与兽骨的材质如何限定了笔画的粗细和转折的形态(如尖锐的折角和快速的收笔)。 1.3 金文的厚重:礼制与声望的彰显 过渡到周代的青铜器铭文。金文不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权力的宣言和历史的铸就。本节详述青铜铸造工艺对文字形态的影响——圆润的线条、厚实的结构以及规范化的布局(如长篇铭文的方阵感)。分析礼器上铭文的篇幅与内容如何反映不同时期的宗法制度。 第二章:规范与融合——秦汉的统一气象 本章着眼于“书同文”的重大历史事件,探讨文字如何从多元化走向标准化,以及标准化过程中产生的新形态。 2.1 小篆的“理性”重塑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政治意图背后,是李斯等人对文字系统的一次大规模的“工程化”整理。小篆的结构趋向于均匀化和定型化。本节重点分析小篆如何牺牲部分象形性,以换取符号的稳定性与可识别性,特别是对偏旁部首的统一处理。 2.2 隶变:从“画”到“写”的革命性转变 隶变是汉字形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书写效率压倒了表意精确性。本章将详细阐释隶书“蚕头燕尾”的特征,讨论这种笔法是如何在竹简和木牍的介质上被“解放”出来的。隶变不仅是字体的变化,更是书写者主体意识觉醒的体现。 2.3 汉代碑刻与官方书风的确立 研究汉碑,特别是隶书的成熟期。重点解析不同地域、不同用途的碑刻(如画像砖、墓志)如何共同构建了汉代庄重、朴拙的美学基调。讨论魏晋以前,隶书在官方文书和民间书写中的地位此消彼长的微妙关系。 第三章:书法艺术的自觉与多元——魏晋风度 本章是汉字从纯粹的记录工具向独立艺术形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3.1 草书的诞生与情感的奔放 草书的产生是书写速度与个人风格激发的必然结果。本节区分章草、今草的演变轨迹。探讨张芝、钟繇等人在书写中融入的个人“气韵”和“意态”,以及这种奔放如何挑战了此前既有的结构规范。 3.2 楷书的定型:结构美学的典范 楷书,作为后世沿用至今的标准字体,其结构并非一蹴而就。本章分析魏晋时期,特别是“二王”一脉如何通过对隶书笔法的“化繁为简”与“法度森严”,最终确立了端正、匀称的楷模。探讨楷书对“点画”的精微处理如何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对“中和”的追求。 3.3 魏碑的雄强:北朝的地域张力 对比南方的“内敛典雅”与北方的“质朴雄健”。魏碑,特别是北魏时期的墓志铭,以其方峻的笔势、奇倔的结构,展现了不同于中原士族书风的强大生命力。分析这种风格如何与北方的民族文化和佛教造像艺术相互影响。 第四章:成熟与流变——唐宋元明的书体交响 本章审视楷书体系成熟后,字体在不同朝代如何被继承、发展和审美侧重。 4.1 唐楷的鼎盛与流派分化 唐代是楷书的黄金时代。本节分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如何将楷书的结构、笔法推向极致。重点区分颜体的“浑厚博大”与柳体的“遒劲瘦硬”在结构上的差异与哲学基础。 4.2 宋代的尚意书风与文人趣味 宋代文人对唐代楷书的“法度”产生反思,转而追求“意趣”和“性情”。本章重点讨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在行书与楷书上的创新。探讨米芾“刷字”的潇洒如何体现了文人对世俗规范的超越。 4.3 雕版印刷对字体的标准化影响 元明时期,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字体的视觉要求发生了变化。雕版对笔画的清晰度要求极高,促成了“宋体”风格(后世成为明清仿宋体)的雏形——横细竖粗、笔画方折的特点逐渐显现。探讨雕版工艺如何间接催生了我们今天印刷体的主要面貌。 结语:从笔尖到屏幕——现代转译的挑战 本书最后将简要讨论近现代以来,随着活字印刷、激光照排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手写体如何在机械复制和屏幕显示中被重新诠释和简化。探讨现代字体设计在保持汉字“骨架”的同时,如何适应新的媒介环境与全球化的审美趋势。 本书侧重于: 汉字形态的文化动因、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取向、书写载体与工具对笔法的影响,以及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精英文化与民间实践的张力。它致力于提供一个深入理解汉字“为何如此”的框架,而非“如何写成”的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錢浩 Hawking
站酷推薦設計師
漢儀字庫簽約設計師
方正字庫簽約設計師
微博設計美學博主

作品榮獲
2018年站酷獎「優秀獎」
第五屆華燦獎「新銳設計師」
2018海峽兩岸漢字節「三等獎」
第三屆「字酷」文字藝術設計展「優秀作品」
2020年站酷獎字體設計類「金獎」
2020年第四屆「字體之星」設計大賽
中文專業組「三等獎&評審獎」

作品入選
第三屆深圳國際海報節
《字體呈現II》
《2018站酷設計年鑑》
《第十六屆亞太設計年鑑》(APD NO.16)
《第十七屆亞太設計年鑑》(APD NO.17)
 

图书目录

01 文字基礎
1-1 漢字字體的發展簡史
1-2 字體設計基礎知識
  字體的基本筆畫
  字體的基本常識
  永字八法
  字體的空間結構
  字型的錯視
  字形的大小調整
  筆畫粗細的調整
  重心的調整
  第二中心線
  通用字型
1-3 歐文字體基礎知識
  歐文字的基本架構
  同一字體家族的不同樣貌
  歐文字體分類
1-4 中文和歐文的字體搭配

02 基礎練習
2-1 AI基礎
  介面簡介
  基礎介紹
2-2 從臨摹到創造
2-3 宋體、黑體字學習方法
2-4 通用體結構學習方法
2-5 字體的性格

03 創意字體
3-1 平端筆畫
  案例1 極速蝸牛
  案例2 團圓是福
3-2 圓端筆畫
  案例1 家
  案例2 城會玩
3-3 圓形筆畫
  案例1 小翅膀
  案例2 漫繪家
  案例3 猴年大吉
3-4 多線筆畫
  案例1 私語的風鈴
  案例2 天梯
  案例3 看不見
3-5 矩形做字
  案例 心如刀割
3-6 統一斜線
  案例1 父愛如山
  案例2 兩碼事
3-7 綜合做字
  案例 沒毛病
3-8 元素替換
  案例1 辣眼睛
  案例2 曙光
  案例3 悟空
3-9 字間連接
  案例1 起點
  案例2 信仰
3-10 字型中的曲線
  案例1 柔情蜜意
  案例2 夢想
  Glyphs基礎
3-11 歐文中用
  案例1 伯德小姐
  案例2 怪我咯
  案例3 智商感人
3-12 網格做字
  案例1 精神圖騰
  案例2 語言暴力
3-13 老字體

04 3D字型
4-1 偽3D字型
  案例 矛盾
4-2 擬物字型
  案例1 工匠精神
  案例2 鬧元宵
  案例3 內蒙古

05 動態字體
5-1 AE基礎
  介面簡介
  基礎介紹
  格式介紹
5-2 基礎屬性
  案例 起風了
5-3 表達式
  案例1 生命贊歌
  案例2 生活最美妙
5-4 遮罩
  案例1 通透
  案例2 不完美
5-5 外掛程式
  案例1 鍍金時代
  案例2 禮物
  案例3 陰影面積
5-6 特效腳本
  案例 前方高能
5-7 其他
  案例1 百鬼夜行
  案例2 讚

06 海報設計
6-1 案例 孤獨
6-2 案例 青春
6-3 案例 人間不值得
6-4 案例 散
6-5 案例 猛獸獨行
6-6 案例 無所畏懼

07 案例
7-1 創意字體
7-2 字體海報
7-3 字型
  鳩美體
  漢儀鳩楷體

附錄 動態字體教學影片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34394
  • EISBN:978986076956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0.5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虽然不算便宜,但以它的主题深度来看,绝对物超所值。市面上很多关于设计或艺术的书籍,内容往往流于表面,讲的都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皮毛知识,但“做字”这个题目本身就带有一种匠人精神的追求。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组织那些复杂的字体结构原理的,比如如何将宋体的骨架与黑体的力量感进行巧妙的平衡,或者在进行现代主义的解构时,又如何坚守汉字固有的韵味。这种对“度”的拿捏,正是字体设计师的真本事所在。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历史上的经典字体是如何被重新诠释,那会非常有启发性。我希望能从中学到一套分析和批判现有字体的框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好看”或“不好看”的主观判断上。

评分

我最近在尝试用一些新的排版软件做项目,发现市面上很多教程只关注了软件操作,却忽略了设计本身的美学基础。所以,我非常需要一本能补足这块知识空缺的书。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中文字体设计在不同媒介上的适应性,比如在小屏幕阅读器上的清晰度优化,或者在印刷品上的墨点控制,那就非常贴近我们日常工作的实际需求了。我猜想,作者一定花了很多心血去研究那些“微小但致命”的细节,比如同一个字在不同字重下的视觉平衡点。对于一个追求精益求精的台湾读者来说,我们对细节的敏感度是很高的,希望这本书能满足我们对高质量视觉传达的苛刻要求,让我们在设计中文内容时,能更有底气地去驾驭字体这个强大的工具。

评分

我身边的几个平面设计师朋友都在推荐这本书,他们用词都相当专业,提到这本书对于理解“字间距”和“字重”的哲学意义有很深刻的阐述。这让我联想到,字体设计其实是一种极度克制的艺术,它要求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内,表达出无限的情感和信息。我猜测这本书会非常强调这种“少即是多”的原则。如果它能系统地讲解从毛笔书写到数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中的设计取舍,那就更好了。毕竟,当我们谈论中文字体设计时,无法绕开数千年的书法传统。这本书如果能成功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那它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一本设计教科书,更是一部关于文化传承的视觉宣言。希望它能让我对每一个常用字都有新的敬畏感。

评分

坦白说,我对“学”字辈的书籍通常持谨慎态度,因为太多是为了凑数而写。但这本《做字:中文字體設計學》听起来就非常实在,它没有用太多虚无缥缈的词汇来包装,而是直指“做”这个动词,强调实践性和创造力。我非常期待书里能有一些关于字体“性格”塑造的章节。一个好的字体,应该让人一看就知道它的用途——是严肃的学术报告,还是活泼的品牌宣传?这种内在的“人设”是如何通过笔画的粗细、角的圆润度、横竖的比例来确定的?如果作者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流程图,指导初学者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中文字体系统,那就太给力了。光是想象在电脑上亲手调整上万个字形,就觉得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这本书应该能提供那个起步的坚实地基。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对传统汉字美学和现代设计语言的融合感,光是看封面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字体设计上的用心。我一直觉得,我们天天都在用汉字,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深究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结构背后蕴含的设计哲学。这本书的装帧风格那种低调而有质感的呈现,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但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专业和深度。我猜,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使用软件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带你走进汉字内心世界的导览。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文字环境中浸润的人来说,能有一本这样深入浅出的书来梳理字体设计的脉络,实在是太棒了。从排版的呼吸感,到字体的性格塑造,这本书的格局应该挺大的,不是那种零散的技巧堆砌,而是系统的理论构建,非常期待能从中领略到设计的高阶思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