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7
本书辑录十五篇论文,约四十二万字,内容涉及佛教与中国文化交互影响问题、文学掌故与佛教关系之论述、佛教史的重新考探、文学家对佛法的排斥与吸纳、文学家对佛教经典的化用、疏忽佛教义学致解说错误、考证错误之举证,还有佛典宣译、佛教名僧相关问题的研究。虽仍难悉数涵括佛教入华后的一切论题,但各篇考辨务求深入,内容平实有据。全书并依时代,区分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三部,追本溯源佛教发展脉络,彰显文史相关主题。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历经约两千年的激盪、冲撞、调和,已完全渗入社会各层面,形成华化佛教自有的特殊风貌。史家陈垣写过一篇〈佛教能传佈中国的原因〉,文中分析佛教所以能深入中国人心,有三种原因,一是能利用文学;二是能利用美术;三是能利用园林。事实上,此三原因仅就上层阶级而论,且仍无法涵括全貌,例如于语言、思想、音乐、戏剧、历数、饮食、医方,亦无不与佛教相关。至其独特性,则诚如陈氏文中谈到诗人以僧家事物为题材,便多几分闲适超然的例子——唐张继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元稹诗:「何时最是思君处,月入斜窗晓寺钟。」宋苏轼诗:「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天主堂何尝无钟,何尝无楼,若把寺钟换作天主堂钟,寺楼换作天主堂楼,又何尝不可?然总觉得不惯,这因为少人用的缘故。
因此有关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值得探究的面向,实极广泛,作者于本书就若干与佛教攸关的文史问题,于各篇论述中提出一己之见。
作者简介
林伯谦
早年负笈北游,访道于名师,受业于硕儒,颐情书圃,游心艺林,赏爱辞章,兼能雕篆。所撰硕、博士论文,亦俱与文章学相关。目前任教母校——东吴大学中文系,教授国文专业课程,一贯秉持传统优良系风,常以「三能」——能读、能写、能说,期许学子。着作有《刘宋文研究》、《韩柳文学与佛教关系之研究》、《宝藏璎珞》、《标点注释智证传》、《古典散文导论》,及期刊论文数十篇。
绪论(代序)
上编 魏晋南北朝之部
陈寅恪先生〈三国志曹沖华佗传与佛教故事〉商榷
《大正藏》载录北魏太武帝灭佛前后史事考探
《付法藏因缘传》之译者及其真伪辨
汉文藏经文献及其运用之一例
钟嵘《诗品》卷下「齐道猷上人」正补
梁简文帝立身、文论与《维摩诘经》关系考
中编 隋唐之部
隋文帝〈敕智顗书〉与智顗晚年出处考
王梵志出生传奇新探
由韩愈道统论谈佛教付法与中国文化的交互影响
韩愈文学理论与佛法行持之研究
柳子厚〈尊胜幢赞并序〉真伪考
下编 宋元明之部
欧阳永叔晚年佛教观考释
惠洪非「浪子和尚」辨
元明释教剧的佛教思想
附 录
论古代寺院的牙刷──杨枝
北传佛教与中国素食文化
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佛教文史探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佛教文史探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