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1)思想的求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06/03/27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1988年,联经出版公司创办了一份刊物,题名《思想》。当时,台湾社会正在爆发前所未见的冲突与交替;世界历史以及中国大陆的情势,也显得山雨欲来风满楼;西方的思想局面,更呈现新旧交接之际的活力、焦躁与盲动。当时,联经出版公司盼望积极引进西方的思想资源,供国内的无数读者参考。这是创办《思想》这份刊物的时代背景与简单的初衷。
事与愿违,《思想》不过出版了一期,就告无以为继。技术上的原因,殆为一份以翻译西方经典文章为主的刊物,一方面面临着种种取得版权的困扰,另一方面也受限于译者的难求。实质的原因,则必须归咎于台湾知识传统的羸弱,根本无力展开「思想」的大业。环境的限制,逼迫我们不敢贯彻原先的壮志。
十八年之后,台湾学术、文化界更形成熟,与岛外各地使用中文的知识份子,也逐渐建立了紧密、广泛的往来。春江水暖,我们不忘旧业,感到可以再做一次尝试。十八年之间,世界有过大变化、台湾有了大变化、中国大陆与周遭的华语社会也出现了大变化。而当年《思想》的学生读者,今天已经长成学院?的教授与社会的中坚了。历史经验与个人成长的交互刺激和支援,要求这次的重新出发,必须设定更为大胆的目标。我们决定,这次出刊不再以翻译为已足,而是要鼓励中文知识份子,面对这个大变动中的世界形势与历史漩涡,忠于知识人的人文理想,为着人性的宽厚与进步,进行自己的思考努力。尤其要强调的是,基于全球化的现实趋势与中文的国际性格,我们想要建立一个跨越国界的中文论坛,不愿意再以一岛或两岸划地自限。南洋、港澳、东亚、北美、乃至于欧洲、大洋洲各地的华语知识份子,都将是我们的作者与读者。
为了纪念当年那孤单的一期,我们这次重新出刊不改名称;但是为了表示全新的开始,我们还是将本期列为第一期。请读者明察这中间的念旧与前瞻心情。
著者信息
思想(1)思想的求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思想》出刊说明
价值相对主义的时代 江宜桦 怨恨的共同体──台湾 汪宏伦 论快乐 谢世民 思想的求索
从「思想」到「我们时代的思想状况」 钱永祥 「当代思想状况」的诊断 孙治本 思想:反省与批判 孙善豪 当代中国大陆的思想景观:回应《歧路中国》
后极权和当代中国「问题」 徐贲 逃避自由?解读中国、阅读中国知识分子 何启良 顾左右言它:中国论述的绛树两歌 陈冠中 「文化大革命」就是形形色色的人相互报复的革命——文革四十週年反思之一 丁学良 思想的温柔与残暴 ──柯斯勒百年诞辰读《正午的黑暗》 唐诺 真相就是真理: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百年 张旺山 一场缺乏社会共识的鉅变──从「郎咸平事件」谈中国经改 陶仪芬 对谈
访谈侯孝贤:2004的政治参与 陈光兴、魏玓 思想采风
柯斯勒评价 彭淮栋 韦伯新传记引起争议 彭淮栋 嘲讽的权利 钟大智 东西方的哲学鸿沟 钟大智 纳斯邦的动物伦理学新论 钱永祥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解职 林浩立 沈恩新作《好辩的印度》 林晓钦 沙特的政治与悖谬 钟大智 布希亚论法国动乱 钟大智
图书序言
从「思想」到「我们时代的思想状况」
钱永祥
一、前言
广义的人文生产,今天以各种型态分散在学术、艺文、评论等多个领域,其间似乎说不上甚么共通的关怀。不过,每个领域里的活动,都一定预设、表达着一些有关它本身、有关周遭自然、社会、政治与人文环境的观点。这些观点应该如何看待?──譬如说,学术具有甚么样的实践涵蕴、艺术究竟是在表达甚么、评论如何善尽它的「介入」功能,而学术、艺文、评论等等声称自主的文化活动,与周遭的社会、政治环境,又应该维持甚么样的关系?──又譬如说,学术所产生的知识有轻重厚薄可言,艺文的成就有精粗雅俗之别,分析评论也分得出水准与眼界的深浅高下。那么这些评价所根据的标准是甚么?这些问题均要求我们暂停「生产」的脚步、回顾自省,其反思性格便共同构成了所谓的「思想」范畴。 文化生产者,对这类思想议题,多少总是有着自觉的,即使不一定说得清楚其间详情。
进一步言,思想并不侷限在文化领域。关于自然、社会、政治、与人文环境本身,只要从反思的角度形成了观点与疑问,同样会酝酿出思想的成分。这类观点或者疑问,由于牵涉到大量属于价值、信念、以及意识型态的预设,往往被视为主观、恣意的信仰,或许不失趣味,但是并不值得、也无法进行严肃的讨论、探究。实际上,这类遭学术排斥的议题,同样属于「思想」的范畴。不过,思想固然不能沦为电视节目上的各类「老师」、社会上的高僧上师的专利,但是除非先成为思想史,彷彿思想也没有资格走进学院。毕竟,不谈思想,何曾碍着学术体制的发达?甚么思想才是正确的?正确与否如何区分?而其间的标准又何在?今天的学术工作者,出于维系「常态科学」秩序的职业本能,对于这类反省、挑战性格的议题,通常会敬谢不敏。
拒绝正视思想议题、怀疑思想值得探究,反映着我们已经认定,事情本身通常说得出道理,但是人类看事情的观点则是相对的、主观的、不堪深究的。进一步,怀疑思想,也显示人们不再愿意在实质上探讨各类后设性质的意义与价值观点。大家会承认,意义与价值问题攸关生命的品质,可是既然意义与价值已经滑离了绝对的地基、断绝了超越的源头,它们不就是随个人挑捡採购的吗?试问:意义与价值有真假对错可言吗?谁敢宣称自己是意义与价值的「学者专家」?无怪乎今天很难再遇到所谓「思想家」这种古怪身份了。可是在我们的生活里,思想真的不复扮演关键的角色了吗?
二、「思想」做为实践与批判
要答覆这些问题,需要对思想的两项基本特色略做反省。
人类时时进行着各方面的认识与活动。可是在此之余,人类还会──应该说必须──针对经验和活动有所反思:即一方面加以诠释,亦即以经验与行动主体的身份,自行说出一套「意义」;二方面则提供「说明」与「理由」,亦即为自己的经验或行动之为妥当做辩解。举个例子来说,「走路」这个相当简单的行为描述,可以诠释为上班、行军、访友、或者健身。这些较为复杂的描述,还可以更为细致(或者说「浓密」(thick)),例如我可以赋予健身这件事某种更属于我个人的意涵,比方说希望在花甲之年维持住基本的体能,以便继续活得起劲。可是这些意义是不是──在道德上、在自我的期许上、在时下的社会风气看来──妥当的?想要健身这件事,是不是显示了我更深一层的焦虑或者欲望?这类念头和情绪,是不是应该认可、鼓励、或者最好压抑、剷除?我们也会考虑,在技术上,走路健身能不能完成我预期的目标?反省这些问题,便进入了辩解、说理与分析的层面。
就人类而言,诠释与说理并非可有可无,而是经验与活动的构成部份,是我的经验与行动之所以「属于我」的条件。若再加以分梳,诠释与说理至少涉及了三个方面。第一,它们乃是一种后退一个层次的思考:经由诠释和说理,活动者对自己的经验与作为,建立了更深、更见脉络的了解;其次,诠释与说理也是一种回归自身的思考,借着观察自己提供了甚么样的意义和理由,当事人对自己这个人的真相,可以获得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第三,它们还是一种具有批判效果的活动:借着对意义与理由的反省,对于经验的真确及行为的合理、同时也对于自己的信仰与偏执,可以开拓出修正以及检讨的可能。在这些意义上,反思乃是一种独特而架高一个层次的「动脑筋」,我们特意以「思想」名之,以资彰显其独特性,是有道理的。思想并不是与想像、记忆、知觉、推理等对立、并列的另一种心智功能;只要主体开始对一己的想像、记忆、知觉、推理等等展开诠释与提供理据,他就开始了思想的努力。这种诠释与说理的系统化,就构成了通常所谓的「思想」。并且,思想做为预设,也反过来塑造着学术、艺文、评论以及整个文化生活的进行。
这么说来,思想主要涉及了三件工作:意义的提供、自我的界定、以及对于既有的意义、理据和身分认同去做检讨和批判。大致言之,历来的思想家以及思想系统,无不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去理解。当然,意义要溯自甚么源头、理由要满足甚么标准、人之为人被赋予甚么样的身份与能力、批判的对象和根据又该如何认定,各家思想随时空不同会提出迥异的说法。但是,「思想」主要存身在这三个议题上,应该是很明确的。
不过,由于思想工作寄身于这三个议题,也就注定了思想这种活动具有两方面的特色。一方面,所谓思想旨在为一己的经验、存在以及活动提供意义,其实是说思想活动乃是典型的「实践」,也就是敢于自居为主体,视自己为意义和价值的源头,并且设法在现实世界中、为现实世界追求意义和实现价值,不屈从于一套客观既存的秩序。由于这种实践成分,思想有助于创造一个人文与伦理的环境;学术、艺文、乃至于其他的人类活动,借着思想才获得了人文与伦理的意涵。其次,实践与说理的结合,形成了向着合理与开放的前途推进的动力。思想的批判性格,促使人们对于现状与事实保持一定的怀疑距离,不以「客观既存」为足 ,也时时修正着实践的方向。实践与批判这两项特别属于主体人的特色,是借着思想才成为可能的。
三、思想做为思想状况
思想活动具有这些特色,那么它的存在需要甚么条件?整体而言,思想活动必须寄身历史与社会的脉络,以公共互动的方式存在。因此,思想还具备着一种社会与公共的面向。
首先,在认知面,不言而喻,诠释、认同、与批判都需要超乎私人拥有的资源,至少需要语言、概念、价值等几方面的公共性资源。黑格尔之后(其实不劳维特根斯坦或者其他二十世纪的哲学家),我们已经知道,思想无法在像笛卡儿所想像的一个隔绝孤立心灵的内省冥想(「我思」)中产生,而是需要在具有特定内容的社会、文化、历史脉络里,才有成形的可能,因为唯有这些脉络,才能提供语言、概念、以及较为完整的价值参照系统,让思想取得面貌与内容。举例而言,即使「健身」这样一个似乎祇以个人需求为指涉的概念,仍然需要以某些社会制度、社会价值观为背景才具有意义;而健身可以算做一项能做、该做的事情,也需要先肯定一些在健身活动中表达、落实的社会性的价值;至于健身究竟应该被赋予甚么程度的可欲和正当性,则要取决于它与其他被认可的价值,处于甚么样的关系之中。缺少了这些支撑,健身这个看似单纯的概念,根本没有意义可言。
其次,昔人尝在「私人困扰」(troubles)与「公共议题」(issues)、在「个人生命」(biography)与「历史过程」(history)之间有所分辨,强调二者的有机关连,避免历史遭纯粹个人化、也避免个人遭历史大势所吞噬。可是在今天,由于能量足以感动、凝聚无数个人的燎原信仰已经逐一熄灭,于是将思想问题化约为个别个人的心理挣扎,似乎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特长。往往,个人在生活中间面临徬徨失落,会求助于思想的指点,却未意识到,个人感到迷惘困惑,其实正反映着个人与外在、内在的宏观大秩序有所疏离和对立。探本究源,个人有所困扰之时,首先不能不追问,个人为甚么无法继续与一个超越个人的意义世界维持联系?为甚么公共生活丧失了足以供个人安身立命的能力,迫使个人要退守一己的贫乏资源?在思想史层面言,既然问题出在公共性的意义源头已告枯竭,思想工作要想要对症下药,就必须先对思想的公共性格有所认知。
第三,在政治面,既然思想涉及了意义的提供、认同的建立、以及批判的可能这几个领域,那么由于它们的重要与敏感,思想工作便难以避免与相异观点冲突,也很难躲开政治势力的介入。既然思想塑造社会成员的认同、影响他们眼里的世界与言行、甚至还直接涉及体制的正当性,相异的思想取向,便不免要竞争和交锋;而政治势力也会希望掌握与控制思想。思想涉及了意识型态与世界观,涉及了以「应然」加诸社会群体,便不可能自说自话,而会在社会群体之间形成观点的竞逐。在这个意义上,思想工作势必卷入公共性的讨论、争议、甚至于斗争。昔人不惮于强调思想的「党派性」;我们或许可以换个说法:思想处在社会之中,因此思想是在经营关于集体生活的诠释与批判,自然呈现了集体性的自我认识与向往。其间差异,通常会以社会性的、集体性的争斗的型态表现出来。
从思想与社会之间这种本质上的紧密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人是如何在历史与社会的既定条件之下展开认识与行动,而同时又对这些条件施加诠释与批判、改造。由于这些既定条件属于宏观的社会层次,所以要谈思想,要认识自身与改造环境,往往需要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思想看成一个「状况」,用宏观的角度来进行观察,才能展现思想本身的运作与运动。在过去,哲学家注意到了思想的这种整体性格,曾经提出了「客观精神」的概念,企图将一个时代、一个文化传统的思想表现,看作某种超个人的人格主体之思维的「外化」。「时代精神」或者「时代的思想状况」等说法,即应此认识而生。其实,思想主体的社会性与反思能力,并不需要拟人的形上学预设,即可以加以描述。借用「思想状况」这样的概念,便足以突出思想的这种社会与历史面向。
图书试读
None
思想(1)思想的求索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思想(1)思想的求索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思想(1)思想的求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思想(1)思想的求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