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有别于目前国内已出版的多本课程故事类的幼教书籍,其创新如下:
一、它是国内目前有关幼儿乡土文化教学的第一本课程记实。
三、它的课程故事记录完整但不琐碎,精简又不失真,读来既有趣又容易理解。
四、书中除了文字和部份图片外又附上两片光碟,内含三百多张照片和一小时左右的影片,是目前国内提供最丰富影像资料的一本幼教相关书籍。
五、它是一个融合主题、乡土文化、创作性戏剧的课程故事,而且可以清楚看到理论与实务如何在这三方面结合。
六、它还记录幼稚园的行政如何支持教学,以及如何串联各班的教学成果和家长及社区分享,是幼托园所极佳的参考作品。
第一章 从妈祖庙主题看课程的萌发 林惠娟
第二章 融入乡土文化的幼教主题课程与教学-以妈祖庙主题为例 孙扶志
第三章 花木兰纸影戏 张凌兰、刘婷如
第四章 八仙庆寿歌仔戏 张孟容、吕兰欣
第五章 万花筒之心布袋戏团 郭佩鑫、郭晴美
第六章 舞龙舞狮 陈佳慧、吴淑莲
第七章 支持的足迹 陈丽惠
第八章 种子ㄟ庙会-教学成果展 叶怡君
第九章 三年前与三年后-比较两次妈祖主题课程 叶怡君
第十章 从创作性戏剧看幼儿创造力表现-以妈祖庙主题为例 林惠娟
我不是在教育界工作,但作为一位母亲,我一直希望我的孩子能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本土文化。台湾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妈祖庙就是其中之一,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情感。然而,现代社会的孩子们,往往被各种新奇的电子产品吸引,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因此,当我在书店看到《妈祖庙-种子幼稚园的乡土文化课程》时,我感到非常惊喜。这本书的定位——“种子幼稚园的乡土文化课程”,让我觉得非常贴切。我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就能接触到妈祖庙的文化?它是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画画,还是通过参观体验?我特别关注的是,课程是否能够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感受到妈祖的慈爱和守护,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光碟的附赠,更是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我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一起学习,感受妈祖庙的魅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的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对妈祖文化有一个初步而美好的认识,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了解台湾文化打下基础。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一种新的希望,让我觉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其实可以如此有趣和自然。
评分刚拿到这本《妈祖庙-种子幼稚园的乡土文化课程》,就让我这个长期在海外工作的台湾人,涌起一股强烈的乡愁。妈祖信仰,对我而言,是一种根植于血脉的记忆。每次回台湾,都会去妈祖庙进香,感受那份宁静与力量。然而,身处异乡,对台湾本土文化的了解,总感觉隔了一层紗。这本书的标题,立刻吸引了我,特别是“种子幼稚园的乡土文化课程”这个定位。我一直认为,文化的传承,最重要的一环就在于幼时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妈祖庙这个充满历史与宗教意义的场所,转化为适合幼儿学习的教材。是在美术课上画妈祖像?还是音乐课上唱妈祖相关的歌谣?又或者是活动课上模拟庙会场景?我想深入了解的是,这本书是如何将复杂的信仰文化,转化为孩子们能够理解和吸收的语言,让他们在玩乐中,体会妈祖的慈悲与智慧。附赠的两张光碟,更是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通过光碟中的影像,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孩子们在课程中的表现,以及老师们的教学方法。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这样身在海外的台湾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台湾本土文化的新窗口,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教育方式有了新的思考。
评分我是一名在彰化土生土长的居民,妈祖庙对我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宗教场所的范畴,它更像是我心灵的寄托,是我与这片土地联系的纽带。家里的长辈,几乎每天都会去附近的妈祖庙烧香,我也受他们影响,从小就对妈祖有着特殊的感情。然而,我一直有个担忧,那就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传统文化似乎在逐渐淡化,特别是对于下一代来说,他们对妈祖的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拜拜”的层面,而无法真正理解妈祖精神的内涵。当我偶然看到这本书——《妈祖庙-种子幼稚园的乡土文化课程》,我的内心非常激动。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特别,它聚焦于“种子幼稚园”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环境,将妈祖庙这样的乡土文化,以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们。我非常好奇,这本教材是如何将妈祖庙的 sejarah (历史),神话传说,以及庙宇建筑的特色,转化为适合幼儿理解的教学内容?孩子们是否会通过故事、游戏、手工等方式,去认识妈祖?附赠的两张光碟,更是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能通过这些影像资料,看到老师们是如何引导孩子们进行体验式学习,是如何激发他们对乡土文化的兴趣。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妈祖庙的书,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希望,也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一阵及时雨,滋润了我这位对地方文史一直怀有淡淡忧愁的桃园乡亲。妈祖庙,这三个字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从小耳濡目染,它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我们社区的灵魂所在,承载了无数代人的记忆与信仰。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文化似乎越来越疏离,这让我感到些许惋惜。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妈祖庙-种子幼稚园的乡土文化课程》时,眼睛立刻就亮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巧妙,它没有选择宏大叙事的角度,而是聚焦于“种子幼稚园”这个充满活力的幼儿教育机构,以及他们如何将妈祖庙这个我们熟悉的元素,融入到孩子的日常课程中。我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孩子们在玩乐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妈祖的慈爱精神,感受庙宇的庄严与历史?光碟的附赠更是增加了我的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那些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是如何与妈祖庙进行互动,是如何在游戏中学习的。我特别关注的是,课程是否能够将妈祖信仰的内涵,如“行善积德”、“护佑平安”等,以适合幼儿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流于形式。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相信它能够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让妈祖文化在下一代心中扎根发芽。
评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儿童教育的创新实践一直非常关注。《妈祖庙-种子幼稚园的乡土文化课程》这个书名,立刻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在台湾,妈祖信仰是一种普遍而深厚的文化现象,但如何将这种文化,以适合幼儿的方式进行教育,却是一个挑战。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如何将妈祖庙这个具有历史、文化、宗教多重意义的场所,设计成一套具有操作性的乡土文化课程。例如,在课程设计上,是否融入了本土的语言、音乐、美术、故事等元素?是否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附赠的两张光碟,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期待通过光碟,能够看到真实的教学场景,了解老师们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如何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具体化,以及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反馈。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介绍了一个具体的课程,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思考范式。它能否激发孩子们对妈祖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非常期待看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