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重点在于论述如何教学(learning to teach)的理论与实际间的关系,透过相关研究与经验的连结关系,提供教师在班级教学过程中的参考策略。本书全文共计十二章,包括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多元文化教学理论与实务、教师计画、论教室为学习社会、班级经营、教学评量、演绎与解释、直接教学法、概念教学法、合作学习、问题导向教学、学校领导阶层和合作等,提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参考。
本书在内容方面,囊括重要的理论基础与实际运用二个层面,在每一章的内容方面,除了提供教师教学方面的重要理论之外,同时研拟实际的例子作为理论验证的参考。此外,透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供研习教学论者各种思考的问题与线索,透过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教师强化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能,进而增进教学的专业技巧,落实学效能的目标。
作者简介
林进材
现职:国立台南大学教育系教授
学历: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系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经历:小学教师十年
国科会专案助理、大学研究助理
全国性高考一级教育行政科及格
高雄市教师研习中心编审、研究组长
高雄公教人力资源发展中心研究员
国立台南师范学院兼任副教授
国立台南师范学院总务长
国立台南大学主任秘书
第一章 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
第二章 多元文化教学理论与实务
第三章 教学计画
第四章 论教室为学习社会
第五章 班级经营
第六章 教学评量
第七章 演绎与解释
第八章 直接教学法
第九章 概念教学法
第十章 合作学习
第十一章 问题导向教学
第十二章 学校领导阶层和合作
這本《教學論》的敘事方式,我個人覺得相當有意思,也很不一樣。它不像很多專業書籍那樣,一本正經地從頭開始闡述理論,而是透過許多生活化的對話、案例,以及作者個人的觀察與反思,慢慢地將「教學」這件事情的複雜性給攤開來。我讀的時候,有時候會覺得好像在聽一位資深的前輩,分享他多年來在課堂上的各種經驗與心得。他不會給你一套絕對正確的答案,反而會提出很多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引導你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比如說,書裡有一段關於「提問的藝術」的討論,它不是教你怎麼問出標準答案,而是如何透過提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主動探索。又比如,在討論「如何讓學生聽得懂」時,作者也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影響理解的各種因素,例如學生的背景知識、學習動機,甚至是當下的情緒狀態。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並且融入個人情感與觀察的寫作風格,讓閱讀過程變得非常生動有趣,也更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並將書中的觀點內化為自己的教學理念。
评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拿到《教學論》這本書,我對「教學論」這個詞的聯想,比較偏向學術研討、或是學術界才會用到的概念。所以,我並沒有抱持太高的期待,想說可能會是一本比較艱澀難懂的書。然而,當我實際閱讀後,卻發現它的內容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書裡所探討的許多觀點,都非常貼近我們在台灣的教育現場,甚至可以說是解決了我們長久以來對於某些教學現象的困惑。它沒有過度堆砌艱深的術語,反而用了一種比較務實、也比較人文關懷的筆觸,去分析教學的本質。我特別欣賞它對於「老師的成長」這個議題的重視。書中認為,老師的專業成長,不只是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成熟與教學理念的深化。它鼓勵老師們要不斷地學習、反思、並且與同行交流,才能在快速變遷的教育環境中,保持自己的活力與熱情。這本書讓我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教」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教育者」的書。它讓我對教學這份職業,有了更深一層的敬意與使命感。
评分坦白說,《教學論》這本書,對我這個在教學領域摸索多年的老師來說,簡直就像是及時雨。我一直覺得,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然而,在現實的教學環境中,我們常常被課綱、考試、以及各種行政事務壓得喘不過氣,要如何在夾縫中實現這些理想,一直是個難題。這本書的出現,正好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視角。它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更深入探討了「教學倫理」的重要性,以及老師在學生生命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書中對於「教育的影響力」有非常深刻的論述,提醒我們每一次的教學互動,都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遠的印記。它鼓勵我們反思自己的教學信念,是不是真正地以學生為中心,是不是能夠看見每個學生的獨特性,並給予適當的引導與支持。這本書並非提供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萬靈丹」,而是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框架,讓我們能夠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學生的特質,發展出最適合的教學策略。我認為,任何一位認真看待自己教學使命的老師,都應該細讀這本書。
评分哇,這本書《教學論》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學問,不過說實話,我對「教學論」這三個字本身一直有點距離感,感覺它好像離實際的課堂教學有點遠,比較偏向理論研究。所以,在我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心裡其實是有點小忐忑的。翻開後,我發現它不像我想像中的那種枯燥論文集,反而有很多我從來沒想過的角度去探討教學這件事。書裡舉的很多例子,都跟我們在台灣教育現場會遇到的情況很相似,例如老師們在處理學生學習差異、家長溝通、或是班級經營上面遇到的種種挑戰。這讓我感覺很有共鳴,好像作者是一位非常貼近第一線教學的觀察者,能夠精準地抓到老師們心裡最真實的困惑。我尤其喜歡它在探討「為什麼」學生會這樣學、或是「為什麼」老師會這樣教的部分,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被動地接受或執行,但這本書卻能深入淺出地分析背後的原因,讓人豁然開朗。它不是那種直接告訴你「怎麼做」的技巧書,而更像是一本引導你思考的「為什麼」之書,讓我們可以更理性、更有根據地去面對教學中的各種情境。讀完之後,我對「教學」這件事的理解,好像又更深一層了。
评分我必須說,《教學論》這本書的內容,真的讓我對「學習」這件事情產生了全新的體悟。過去我總是以為,學習就是老師講,學生聽,然後考試,分數高就代表學得好,分數低就是學得不好。但這本書卻從非常細膩的角度,去剖析了學習的本質。它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在大腦中發生的,為什麼有些學生能夠輕易吸收,有些學生卻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方法。書裡提到了很多關於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的理論,但作者非常巧妙地將這些理論融入到實際的教學場景中,讓我不再覺得這些是高深的學術術語,而是可以實際應用在課堂上的寶貴知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鷹架理論」的討論,作者不只是解釋了這個理論,還舉了許多不同年齡層學生的學習案例,讓我們看到如何在教學中逐步地為學生搭建學習的橋樑,讓他們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成主動的探索者。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是不是太過於追求「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它引導我去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地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讓他們愛上學習,而不是因為害怕失敗而對學習產生排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