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照顾的伦理实践是透过身体照顾实践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这种实践力的展现需要属己的知识与伦理的知识。属己的知识用于认识自己的专业角色,伦理的知识发生于每个互动现场的反思实践。本书介绍护理伦理实践的知识包括上述两种,首先认识护理伦理学的发展,指出发展伦理实践的方法,认识健康与疾病的文化观;接着探究照顾关系中的互为主体性,照顾情境中的专业自我;最后分析实际照顾活动的伦理议题,包括对性加害者的照顾、产前遗传谘询、癌症诊断告知、不施予心肺复甦术、教学现场的互动。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护理伦理的发展与实践
一、护理伦理学的现况概述
二、护理伦理实践
第二章 由护理实践建构伦理进路
一、护理实践的科学意含
二、护理实践中反省的态度
第三章 健康与疾病的文化观及现象分析
一、中国文化中的求医行为
二、生病经验的文化意义
三、护理实务之分析与应用
四、结论
第二篇 健康照顾的专业关系
第四章 从角色创造探讨护理伦理的实践
一、护理伦理与时空定位
二、照顾关系中的互为主体性
三、护理人员的伦理实践
四、结论
第五章 护病间的互为主体性
一、护理照顾的本质
二、护病关系中的主体
三、护病关系中互为主体性的发展
四、护病关系的样态
五、关系的反思与超越
六、结论
第六章 建构照顾情境中的专业自我──自身与他者之间
一、建立伦理与属己的知识
二、研究方法
三、专业自我的型态
四、影响专业自我形成的因素
五、结论
第三篇 伦理议题
读完《护理照顾的伦理实践》,我的感受非常复杂,像是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洗礼。我是一名退休的老兵,近年来身体也大不如前,经常需要出入医院。过去,我总是觉得医护人员高高在上,我们病人就是被动的接受者。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护理工作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和责任。它不仅仅是打针吃药,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艺术。书里很多例子,都让我回忆起自己住院时的一些经历,比如有一次,我因为疼痛难忍,情绪非常激动,一位年轻的护理师并没有责备我,而是耐心地陪在我身边,用温柔的声音和我说话,直到我平静下来。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照顾”还有这么一层意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看到了他们人性化的一面。它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医疗过程,不再仅仅关注疾病本身,而是更加关注“人”。它也让我反思,作为一个被照顾者,我是否也应该以更平和、更尊重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切。这本书写得真诚而有力量,让我感触良多。
评分《护理照顾的伦理实践》这本书,我是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偶然接触到的。当时我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医疗决策过程的研究,对于伦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特别感兴趣。这本书的论述非常扎实,它不仅仅局限于护理人员本身,而是将伦理的触角延伸到了整个医疗体系,包括医院管理层、患者家属,甚至政策制定者。书里对“告知同意”原则的深入剖析,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的例外处理,都让我看到了伦理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时,所展现出的深刻洞察力。在台湾,医疗资源的紧张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提供了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我们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的伦理效益。作者的逻辑清晰,论证严谨,每一步都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它不仅仅是一本专业读物,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建立更健康、更公正医疗生态的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医疗伦理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知,也对未来研究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脉络。
评分这本《护理照顾的伦理实践》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沉重,但实际阅读起来却给了我许多启发。我本身在医疗体系服务已经超过十年,从第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到后来慢慢接触到一些行政管理,深刻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两难的困境。书里许多案例的探讨,特别是关于患者自主权与医疗资源分配的冲突,以及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同理心和专业判断,都让我感同身受。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的章节,它不仅仅是谈论如何避免倦怠,更是探讨如何在关怀他人的同时,也学会自我关怀,这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环境的群体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过去,我们更多的是被教导如何“牺牲奉献”,但这本书却强调了“可持续的照护”,也就是我们也要有能力和资源去持续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它打破了一些僵化的思维模式,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可能存在的盲点,并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好。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片段,让我回想起许多过去的临床经验,书中提出的伦理框架,也给了我一个更清晰的思考工具,帮助我分析和处理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无助或困惑的状况。这本书不只是理论的堆砌,而是非常贴近实际,读起来也很流畅,不会让人觉得枯燥。
评分《护理照顾的伦理实践》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教育一线,但经常需要接触不同领域知识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本难得的宝藏。我一直认为,伦理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要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用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将护理伦理这个看似专业的领域,解读得既深刻又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沟通的艺术”和“建立信任关系”的章节。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强调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的重要性,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策略和方法,让我能够将这些原则应用到更广泛的人际互动中。它让我认识到,无论是在医疗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核心都是“人”的价值和尊严。书中探讨的关于“同理心”的培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同情,而是一种能够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这在任何社会互动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我计划将书中的一些案例和观点,融入到我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也能从中学习到尊重、关怀和责任这些重要的品质。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对世界的看法。
评分《护理照顾的伦理实践》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场深入内心的对话。我不是护理背景,但我的母亲长期卧病在床,我担负了大部分的居家照顾责任。在照顾的漫长过程中,我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做的够不够好,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母亲日益衰弱的身体和偶尔流露出的不安。书中的一些章节,探讨了“被照顾者”的尊严与需求,这让我对母亲的感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开始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在提供身体上的照护,更是在维护一个人的主体性。书里强调的“倾听”和“沟通”,在我看来,是比任何医疗技术都更为重要的部分。我曾经因为一些护理上的细节而与医院产生误会,事后回想,如果当时我们(家人和医护人员)之间有更好的沟通,或许就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摩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抽象的伦理原则,具象化为实际的行动指南,让我知道该如何以更尊重、更人道的方式去面对这些挑战。它帮助我从一个“照顾者”的角色,升华到一个“陪伴者”的角色,更懂得如何给予情感上的支持,而不是仅仅专注于任务的完成。即便不是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