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小孩可能是个小爱因斯坦 小莫札特 或是小比尔盖兹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潜藏着某种天赋 但不是太晚被发掘出来 就是根本没被发现
爸爸妈妈究竟该怎么做 才不会埋没了孩子的天赋 帮助孩子尽早发展天赋呢?
本书提供您──十种不同天赋才能的基本测验 天赋剖面图 大量启发天赋的方法
帮助您发掘家中的小天才!
本书原文为德文。是所有希望协助孩子真正发挥他的天赋才能、奠定创造美好未来基础的父母一定要有的一本教养书!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在音乐、美术、科学等领域拥有特别卓越的表现。我们可以说这些人在这些领域里具有特别的天赋。为什么某些人在某些领域中会特别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呢?而这也是父母最想知道的──我怎么样才能发现孩子的才能?该如何协助孩子发挥他独特的天赋与资质?
根据研究,孩子的天赋才能包含十个领域:一般社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表现成就的动机、空间思考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能力、运动才能、手工艺技巧、音乐才能、创造力。其中,一般社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表现成就的动机可以说是21世纪里最重要的三种能力。想要发现孩子的天赋、打开孩子的天赋,父母除了要有极大的耐心长期观察孩子的表现、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之外,透过一份有科学基础的问卷来做测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让更多孩子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天赋才能,汤玛士.冯.克瑞夫和爱德温.撒姆克博士两位专家以平实、客观、科学、中肯的态度共同撰写此书,希望能够协助家长们借由本书去发掘潜藏在孩子身上的真正天赋:
.隐藏在孩子身上的天赋才能有十种领域:作者一一提供您建议与方法,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孩子特有的才能。
.十种不同天赋才能的基本测验:从问卷的结果,您可以为孩子制作一张个人的、天赋剖面图表。透过这张图表您可以一目了然、明确地知道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分别在那里,进一步帮助您启发孩子的天赋。
.参考天赋剖面图和大量启发天赋的建议:第三篇里包含了很多实用建议、游戏以及教育方面的的辅助工具。您可以利用这些来帮助您的孩子用游戏的方式,有效地发挥他的才能。
一个孩子的天赋和才能如果能够从小得到适时的发展,那么在他未来的日子里,他不只可以充满自信、自我肯定,更能为来的事业奠定成功的基础。因此,爸爸妈妈应该把协助孩子发展天赋看做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前言:父母是发掘及发展孩子天赋的推手
Part 1 如何发掘孩子的天赋、帮助孩子尽早发展天赋?
1 什么是天赋和才能?
特别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如何辨别孩子的天赋?
成功地找出孩子的天赋所在
2 什么是「才能研究」?
寻找人类的天赋
跨出长远路途的第一步
尝试和错误
人类不只随着岁月成长,也和知识一起成长
3 学校可以协助发展孩子的才能
学校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发展天赋?
在学校里想要发掘孩子的天赋可能遇到的阻碍
4 父母怎么样才能发现孩子具有某方面的天赋?
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
5 从测验中可以看出什么?
科学性的测验必须具有客观性、符合信度和效度
为什么「质性标准」很重要?
我们提出的问题,测验结果将会为我们解答
6 一份对父母和孩子有帮助的问卷
包含十个领域、符合最新研究标准的天赋才能测验
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发现孩子的天赋?
Part 2 才能问卷:协助您了解孩子的十项重要特质
1 如何利用这份问卷?
做测验时必须遵守的一些原则
2 一般社会能力:一种很重要的人格特质
社会能力包含个人内在的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能力
如何发展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可以应用在那些方面?
3 社会适应能力
如何帮助孩子发展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可以应用在那些方面?
4 追求成就的动机
如何发展孩子对于追求成就的积极性?
什么东西会引起动机?
5 空间思考能力
如何发展孩子的空间思考能力?
空间思考能力可以应用在那些方面?
6 逻辑思考能力
如何发展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
逻辑思考能力可以应用在那些方面?
7 语言能力
如何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可以应用在那些方面?
8 运动才能
如何发展孩子的运动才能?
运动才能可以应用在那些方面?
9 手工艺技巧
如何发展孩子的手工艺技巧?
手工艺技巧可以应用在那些方面?
10 音乐才能
如何辨别孩子是否具有音乐天赋?
如何发挥孩子的音乐天赋?
音乐天赋可以应用在那些方面?
11 创造力
如何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可以应用在那些方面?
12 分析并加以运用
?出数值,制作出一个天赋剖面图
清楚的天赋剖面图
对于测验结果的诠释
13 个人特质分析
一般社会能力
17-50分者:几乎没有或不太明显
51-68分:明显
69-85分:很明显
社会适应能力
17-50分者:几乎没有或不太明显
51-68分:明显
69-85分:很明显
追求成就的动机
17-50分者:几乎没有或不太明显
51-68分:明显
69-85分:很明显
14 七项才能的总体分析
17-50分者:几乎没有或不太明显
51-68分:明显
69-85分:很明显
Part 3 鼓励您的孩子
1 孩子的助跑器:让他的天赋充分发挥
一个和年龄有关的问题:每一件事情都在改变……
发现孩子的天赋,并给予肯定
正确的启发:开始着手吧!
帮助孩子发展才能的一些建议
2 激发孩子的社会能力
两代之间的沟通
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带来良性循环
将感觉诉诸文字
如果我是你的话……
经营友谊
独处也是需要学习的
幽默感让生活变得更轻松、容易
教导您的孩子礼貌与规矩
人类是群居的动物
3 适应能力的正、反两面
适应性高并非总是好的
所以,请支持您的孩子
教导孩子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法
当不同文化相遇的时候……
适应力佳的孩子通常很乐于助人
妥协、信任别人是好队员应该具备的能力
柔软的态度可以创造和谐的气氛
从自我中心走出来
相信别人良好的意图
找出一个良好的中庸之道
帮助别人也要有方法
保有自我是很重要的
保持适度的怀疑态度
让步也要有个界线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4 激发成就动机:以兴趣为学习前提
找出孩子内在的「发动机」
找出可以激发孩子最大动机的方法
为什么这些人会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
做记录
增强孩子的动机:赞赏与肯定
父母的期望和表现行为必须一致
5 如何协助孩子提昇空间思考能力?
给小小室内设计师的一项游戏
判断远近的游戏
让孩子当响导的游戏
盲人游戏
进行一趟宇宙之旅
每週一问的游戏
设计一个城市或花园
练习工程绘图
如果我是建筑大师……
电脑3D游戏
6 培养逻辑思考能力一点也不难
猜谜游戏
实验可以让思考更活跃
购物的节省方法和逻辑训练
各种不同的下棋游戏
每週自然科学一问
电视也有很重要的功能
学习电脑也可以训练逻辑思考能力
自然科学可以训练逻辑思考能力
参加竞赛
如果……会发生……
7 当说话是金的时候:语言能力
和孩子一起进入阅读的世界
阅读,是多么让人欢喜!
阅读图片让孩子想要知道更多
阅读的火花就在不小心中产生了
透过信件互相传递文学
透过触摸来描述一件物品
吟诗,表达我的祝福
自己来做首短诗吧!
故事接龙
轮流说笑话
有趣的拼字游戏
每星期一则家庭箴言
礼貌的电话应答
练习写作文
写一本自己的书
将生活化的外语融入日常生活中
「交换外国学生」的游戏
多棒的一出戏剧!
把书籍和图书馆变成孩子的好伙伴
参加阅读与写作竞赛及相关课程
8 不断向前进:练习运动才能
向上爬,向下爬……
多做可以消耗体力的运动
跑向草坪,亲近大自然!
借由运动和他人建立友情
参考不同的运动课程
自己制作运动奖章
观看体育活动
游泳是一种很适合全家人的运动
试试看马戏团艺术表演技巧
做孩子心中的运动模范
圆形的东西:球类运动
游戏场的冒险活动
身体的自觉
9 刀子、钳子、钉子:手工艺技巧
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和各式各样的工具打交道
超简单的钉木板技巧
各式各样物品修理站
做一名雕刻家
建造一座火星殖民地
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
10 音调和音符的国度:音乐才能
有趣、美妙的兜风之行
对敏锐听觉的良好训练
和孩子讨论音乐
停留在音乐的韵律里
用音乐来导演一部电影
听现场音乐会
玩音乐
玻璃音乐会
学习玩一种乐器
参加合唱团
进阶训练:自己作曲
11 促进创造力──激发想像力
无聊是一定要的
举办派对,疯狂一下
重新设计、布置家里的摆设
一起发挥美妙的想像力
每个孩子都想要的:玩耍
「多样性」的玩具
「变!」纸盒变成房子了!
很简单地变成另一个角色
会发生什么事呢……
喔,多棒的礼物!
建筑、雕刻、铸造──让孩子置身其中
小小室内设计师
如果可以变成动物,你想要变成什么?
搭配相片或是影片的图画故事
不断研究、尝试,找出解决方法
大决定和小决定
前言
父母是发掘及发展孩子天赋的推手
天赋,这个词一直都具有一种魔术般的魅力。
每当人们一谈到「天赋」这个字眼,几乎都会带着一种崇敬的心理。我们会很骄傲地说:「这是人类最了不起的潜在天赋」,或是「并不是人人都拥有这种特殊能力的」,我们甚至会说:「这是敬爱的上帝在我们熟睡时,赐给我们的礼物。」
这份天生注定的礼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研究了。罗马历史学家兼诗人提多.普劳图斯(Titus M. Plautus)在西元前二○○年曾写道:「天赋,常常是不容易发现的。」
有许多研究者曾经试着想要确定智力、天赋与遗传之间的关系。今天,研究学家越来越相信这两者之间(智力、天赋与遗传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乐观主义者认为,虽然我们的研究已经有一点头绪,能稍微解开天赋的祕密,但人类至少还要经过三十至五十年才能获得真正的研究成果。
不过,目前有两项和天赋有关的重要工作需要我们积极去进行,那就是──发掘天赋并促进天赋的发展。光是这两项领域,我们就已经有太多工作要做了。过去数十年来,虽然全世界各地已经有许多人不断进行天赋的发掘、促进和应用等相关研究,但是我们发现,想要发掘天赋一直都是一项极为困难的工作。
根据最新的研究指出,将各种不同临床实验的结果加以整合,如:将父母和老师的评估结果综合起来,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因此,这本书除了提供您相关的资讯之外,对于许多促进孩童天赋发展的技巧也有详细的说明。您不只可以将自己宝贵的经验和观察,透过一种有系统的问卷调查方式来对孩子的天赋进行判断,您从中得到的知识,对于帮孩子选择学校、评估孩子的在校成绩、课后活动的选择等,也都会有莫大的帮助。
汤玛士.冯.克瑞夫(Thomas von Krafft)
爱德温.撒姆克博士(Dr. Edwin Semke)
我家女兒,說實話,從小到大,總是有種「小大人」的感覺。很多事情,她自己就能想得明明白白,然後有條不紊地執行。前陣子,我們家換了個新的燈具,我還在研究說明書,她就已經跑過去,自己動手,居然還真的把燈裝好了!我當時真是又驚又喜,一方面覺得她挺厲害的,另一方面又有點擔心,是不是因為我陪伴她的時間太少,讓她變得太獨立了?但後來想想,這或許也是一種天賦,一種解決問題、動手實踐的能力。可是,這種能力,在學校的教育裡,有多少老師會特別去發掘和培養呢?大部分的教育,還是著重在課本知識的學習。我擔心,如果我們不夠用心,這樣子的「動手能力」或者「解決問題的天賦」,會不會就這樣被埋沒,然後在進入社會後,變成一個只會埋頭苦讀,卻不知道如何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我真的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方法,去辨識出孩子這種隱藏起來的、可能不太容易被看到的特質,並且知道該如何去引導,讓它真正地開花結果,而不是因為我們忽略而枯萎。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能用同一把尺去衡量他們。
评分我一直認為,所謂的天賦,不只是那些顯而易見的才藝,像是畫畫、唱歌、運動等等。我家兒子,他最大的「天賦」大概就是「觀察力」了。他看人、看事情,總是用一種很細膩、很深入的方式。有時候,我以為他只是在發呆,結果他卻能說出一些我完全沒注意到的細節,甚至還能分析出對方的情緒。像是上次家裡來了個不熟的親戚,大家都在閒聊,他卻能默默地觀察到那個親戚眼神裡的一絲猶豫,然後事後問我,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困擾著對方。這讓我驚覺,原來孩子有著這樣敏感的同理心和觀察力,而這種能力,卻很難在傳統的學習環境中得到培養和肯定。我擔心,如果我們不重視,甚至覺得他「想太多」,會不會扼殺了他這樣一種寶貴的特質?我非常渴望能了解,如何才能辨識出孩子這種比較「內在」、比較「非顯性」的天賦,並且知道該如何去引導,讓他能夠善用自己的觀察力,去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甚至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上,也能有所幫助。畢竟,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深入觀察和理解,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能力。
评分我家那小子,最近迷上了一堆奇怪的東西,不是什麼積木、樂高,而是翻箱倒櫃地找各種老舊的唱片,聽得如癡如醉,有時候還會跟著哼唱,雖然調子不太準,但那股專注的勁兒,真是讓人驚喜!我一直以為他只喜歡電腦遊戲,沒想到他骨子裡還藏著這麼個「復古小文青」。這讓我不禁開始思考,孩子的天賦到底藏在哪裡?是我們一眼就能看見的,還是需要我們像偵探一樣,一點點去挖掘的?像他這樣,會不會以後就朝著音樂的路走?但如果他對音樂只是三分鐘熱度呢?還是說,他其實還有其他更適合他的潛能,只是我們還沒發現?我常常在想,如果錯過了孩子最適合發展的黃金時期,那該有多可惜。尤其現在社會變化這麼快,技能更新換代的速度更是驚人,我們做父母的,真的得時時保持警惕,不能只用過去的經驗來衡量現在的孩子。我希望能找到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更敏銳地觀察到孩子細微的興趣和特質,而不是想當然爾地認為他應該喜歡什麼,或者我們希望他喜歡什麼。因為到頭來,孩子開不開心,能不能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评分我家那兩個,雖然是親兄弟,但性格卻是天壤之別。大兒子,你懂的,就是那種「動靜皆宜」的,什麼都想嘗試,有時候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每次都能從中學到點什麼。小兒子,就是我剛剛提到的,對「規則」和「系統」著迷。看到他們兩個,我常常在想,孩子的天賦,是不是就像一顆顆埋在地底下的種子,我們需要用對的方法去澆灌,去施肥,才能讓它們長成參天大樹?但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哪塊地適合種哪種子?又怎麼知道哪種肥料最適合?我擔心自己用錯方法,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反而會限制了他們。尤其現在這個時代,資訊爆炸,誘惑也多,孩子很容易就被各種新奇的事物吸引,但真正能讓他們發光發熱的,往往是那些更深刻、更長久的潛能。我迫切地希望能夠獲得一些指導,去學會如何真正地「看見」孩子,看見他們內心深處那些獨特的光芒,然後知道如何去呵護,如何去引導,讓他們能夠在未來的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並且發揮出最大的價值。這真的比送他們去補習班、學才藝,來得更重要、更根本。
评分最近,我家老二,就是那個最小的,他開始對「規則」和「系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再只是玩玩具,而是開始研究玩具的組裝說明,然後自己創造出一些新的規則來玩。比如,他會規定,這個積木只能用藍色的,那個車子只能在紅色的跑道上跑,還會為他的「遊戲」設計一套完整的流程。我一開始覺得有點好笑,但後來仔細觀察,發現這孩子對邏輯、對系統性的思考,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度。他喜歡拆解事物,理解它的運作原理,然後再重新建構。這讓我想起,很多偉大的發明家、工程師,都是有這樣一種對「系統」的理解和創造能力。但是,在我們現有的教育體系中,這樣的潛能,會不會被視為「固執」或者「喜歡鑽牛角尖」?我非常擔心,如果我們沒有及時地去辨識和引導,孩子可能會因為這種特質,在團體生活中顯得格格不入,或者他的這種「天賦」被誤解,然後漸漸失去探索的動力。我希望能找到一些具體的建議,去了解如何才能捕捉到孩子對「規則」、「系統」的熱情,並且知道如何去放大它,讓它成為他未來發展的堅實基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