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帮助你成功!:帮助别人也提升自己的55个教练智慧

教练,帮助你成功!:帮助别人也提升自己的55个教练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教练技术
  • 领导力
  • 个人成长
  • 人际沟通
  • 自我提升
  • 影响力
  • 目标设定
  • 激励
  • 团队合作
  • 职业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美国,一些大企业的CEO愿意聘请私人教练,正是希望透过教练提的不同角度的问题,帮他发现自己的盲点。这也是教练的最大价值所在。——邦尼斯(Louis B. Barnes),哈佛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

  今天,在管理领域最热门的就是企业教练。——《财星》杂志

  「教练」(coaching)原本是运动界的用语,近来被广泛运用到企业、人际关系、生涯规划上,帮助人们良性沟通、改变态度、提升表现,而教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导他人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彻底发挥潜能。

  但是常有人怀疑,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自己能不能成功都不知道了,哪还管得了别人,更甭说帮助别人成功!

  然而「教练」这一套思维系统,想法完全不同。有时候人就是因为太在乎自己,而忽略了人际关系、划地自限,忘掉了自己也可以发挥影响力,同时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在协助别人提升的同时,自己的影响力也更能发挥!

  这一套互动式的管理观念,用在职场上,可以让员工自己决定目标、自己行动、自己评估结果;从「命令式的管理系统」,转型为「培育人才的教练系统」。

  用在教育方面,可以敦促孩子为自己负责,找出目标,自己去完成它。

  同样的观念,也可以应用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本书是「教练的智慧系列」最后一本(前两本是《你想要什么?》、《改变才有救!》),也是《人本教练模式》的姊妹作,是由一群优秀的企业教练以55个激励人心的小故事,分享他们如何帮助自己和他人调整心态、获致成功的秘诀。每一篇故事都是教练式领导的精华。

作者简介

黄俊华

  汇才(TopHuman)文化推广部经理、《人文机构》杂志主编,亦是国际教练联合会(ICF)认证的PCC(Professional Certified Coach)级别的专业教练。他曾成功地教练华帝燃具等公司的多位高层管理者。除了教练的智慧系列丛书外,还着有全球第一本企业教练成功案例集《你可以做得更好》,与《九型人格——成就自我和他人的窍门》(与孙天伦合着)及《成长心连心》(与黄荣华合着)等。

绘图者简介

曹国轩

  台湾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毕业,从事广告设计工作超过十年,他是曾荣获香港鹰星创意创业大奖的香港抒堂舒堂创始人之一。

《赋能前行:引导、启发与共同成长的实践指南》 书籍简介 在这个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无论是组织管理、团队协作还是个人发展,对高质量引导和有效赋能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指令和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渴望深入的对话、清晰的洞察以及可持续的成长路径。《赋能前行:引导、启发与共同成长的实践指南》正是为满足这一时代需求而创作的深度实践手册。 本书并非一本通用的自我提升读物,也不是针对特定领域(如商业谈判或心理治疗)的专业工具书。它聚焦于“引导者”——这个角色在任何需要促进他人思考、激发潜能、推动决策和实现改变的情境中都扮演的核心作用。本书旨在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如何从传统的“指导者”思维模式,彻底转型为高效的“赋能者”。 核心理念:从“给予答案”到“激发答案” 全书贯穿的核心理念是:真正的力量源于被引导者自身的发现和承诺。我们不再试图去“修正”或“解决”他人身上的问题,而是通过精妙的提问、积极的倾听和创造性的环境,帮助他们自己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本书认为,每一个个体都蕴含着解决自身挑战的智慧和能力,而引导者的任务,就是像一位高明的园丁,提供合适的土壤、阳光和水分,让内在的潜力自然生长。 内容结构与深度解析 本书内容结构清晰,分为四个递进的部分:基石、工具箱、实践场景和持续进化。 第一部分:基石——赋能的思维重塑 (The Foundational Mindset) 本部分首先奠定了高效引导的基础。它深入探讨了现代引导者必须具备的五种核心心智模式的转变,包括: 1. 从判断到好奇: 如何暂时搁置自己的预设立场和经验,以纯粹的好奇心去探索对方的真实世界观。 2. 从控制到信任: 信任对话的自然进程和对方的自我修正能力,放弃对结果的过度掌控欲。 3. 拥抱模糊性: 在复杂情境中,学会舒适地处于不确定性中,并引导他人也适应这种“有益的模糊”。 4. 洞察权力动态: 理解引导者与被引导者之间隐性的权力关系,并有意地将其平衡,确保对话的平等性。 这部分强调,没有正确的思维模式,任何技巧都可能适得其反,变成操纵而非赋能。 第二部分:工具箱——引导的精微技艺 (The Art and Craft of Inquiry) 这是本书的操作核心,详尽介绍了引导过程中使用的关键技术和对话模式。我们拒绝罗列肤浅的“万能提问清单”,而是深入解析提问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和结构设计。 深度倾听的层次结构: 区分了反应性倾听、理解性倾听,并重点阐述了“预见性倾听”——即不仅听对方说了什么,还要听他们没有说什么,以及他们思维的潜在结构。 结构化提问模型: 介绍了一套名为“C-E-A”的提问框架(Context-Explore-Action),用于在短时间内引导对话从信息收集转向清晰的下一步行动。 有效反馈的艺术: 如何在不引发防御机制的情况下,提供具有建设性的观察和挑战。这包括区分“描述性反馈”与“评价性反馈”的应用时机。 沉默的策略性运用: 沉默在引导对话中往往比语言更有力量。本章详细说明了在不同情境下,何时、多久地保持沉默,可以最大化引发对方的深入思考。 第三部分:实践场景——应对复杂的协作挑战 (Navigating Complex Arenas) 这一部分将理论工具应用于现实中常见的、充满挑战的场景,提供了具体的行动蓝图。这些场景覆盖了跨部门合作、团队冲突解决以及高管发展等多个维度。 跨职能障碍的突破: 介绍如何通过聚焦共同的“高层目标”,而非各自部门的“既定任务”,来调和冲突并建立共识。 引导艰难对话(The Difficult Conversation): 针对那些涉及敏感话题、情感激烈或潜在风险的会议,本书提供了一套预备、进行和跟进的五步流程,确保对话保持建设性和聚焦。 推动组织变革中的角色定位: 在组织转型期,引导者如何平衡变革的紧迫性与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设计出让变革“被拥抱”而非“被接受”的路径。 激发创新迷思: 如何设计一系列的“探索性暂停”和“假设检验回合”,打破既有的思维定势,鼓励团队提出看似荒谬但可能孕育真理的想法。 第四部分:持续进化——引导者的自我照护与迭代 (Sustained Growth and Self-Stewardship) 真正的赋能者深知,他们必须首先照顾好自己。这一部分关注引导者自身的长期可持续性。 界限的设定与维护: 如何清晰地划分专业角色与个人情感的边界,避免“拯救者情结”带来的职业倦怠。 反思性实践 (Reflective Practice): 介绍了一套详细的会议/对话后复盘机制,重点不在于评估结果,而在于分析引导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决定背后的意图与效果。 建立支持网络: 强调引导者并非孤军奋战,介绍如何与其他专业人士进行“同行督导”或“思辨伙伴”的合作模式,以保持视角的广度和敏锐度。 本书的价值定位 《赋能前行》是一本写给那些肩负着促进他人成长和组织效能重任的专业人士——无论是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高级顾问、人力资源专家,还是渴望提升人际影响力的领导者。它不提供快速修补的药方,而是提供了一套深层次的思维架构和精湛的对话技艺,帮助读者真正成为那个能够点燃他人潜能,推动可持续、有意义变革的关键驱动力。阅读本书,意味着你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性、但也更有回报的成长之路:不再是讲述者,而是成为最有效的“助产士”,帮助新想法、新策略和新自我诞生。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010
part1 清晰区分,排除干扰
1-1  不如改变自我  014
1-2  为自己负责  017
1-3  降服恐惧  020
1-4 下一个村庄  023
1-5  答应与承诺  026
1-6  承诺的价值  029
1-7  新的可能性  032
1-8  为选择负责  035
1-9  生活由你决定  038
1-10 改造,从己开始  042
1-11 就是现在  045
1-12 人尽其才  048
1-13 吸引人才的关键  051
1-14 更好的领导  054
1-15 价格与价值  057
part2 教练的技巧
2-1  聆听自我  062
2-2  你听到什么?  064
2-3  听出来的财富  067
2-4  语言背后的真义  070
2-5  教练身心语  073
2-6  探索的开始  076
2-7  发问,有益成长  079
2-8  真正的学问  082
2-9  术与道  085
2-10 区分,一颗智慧心  088
2-11 区分的用途  091
2-12 清晰的智慧  094
2-13 付出与投资  097
2-14 你喜欢吃榴槤吗?  100
2-15 找出重要的事  103
2-16 钱与朋友  106
2-17 商业化有何不可?  109
2-18 勇于沟通,才是信任  112
2-19 执着或进取?  115
2-20 真正的感召  118
2-21 回应无所不在  122
2-22 亲和力  125
part3 开发无限可能
3-1  看清目标  130
3-2  镜子的作用  133
3-3  谁才能搞定?  136
3-4  应变能力  138
3-5  是教练也是顾问  142
3-6  生活中的教练  145
3-7  让人内省看自己  148
3-8  一题多解的教练案例  151
3-9  激励,因人而异  157
3-10 杯中禅  160
3-11 人文机构  163
3-12 以人为本  166
3-13 对人不对事  169
3-14 企者人为上  172
3-15 爱的真义  175
3-16 将最好的献给世界  178
后记  183
汇才公司简介  185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在摸索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指导新人,有时候感觉自己像个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就扑向哪里,忙得团团转,却发现新人成长缓慢,我自己也身心俱疲。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教练”这个角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如何激发他人潜能的艺术。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都让我眼前一亮。比如,关于“倾听”,我以前总觉得要听懂意思就好,但书中强调的“积极倾听”和“无声倾听”,让我明白了原来倾听还可以有如此多的层次和技巧,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信息。还有关于“提问”,我一直习惯性地给出建议和方案,现在才知道,好的问题比答案更有力量,它能引导对方自己去思考,去发现解决问题的路径。书中的案例也非常贴切,很多场景都似曾相识,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也看到了自己未来可以努力的方向。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本武林秘籍,让我看到了通往“人人都能独当一面,团队协作更高效”的全新路径,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些智慧运用到实践中去。

评分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经常面临一个挑战:如何在带领团队的同时,也促进每个人的个人成长。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既能保证团队的整体效率,又能让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感受到价值和成就感。这本书的到来,给了我巨大的启发。书中关于“建立信任”和“创造安全空间”的论述,让我明白了,一个高效能的团队,离不开深厚的信任基础。我过去可能过于强调任务和目标,而忽略了团队成员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安全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只有当团队成员感到被尊重、被理解,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顾虑时,他们才能够真正地投入到工作中,并且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关于“提供建设性反馈”的实用技巧,这对我来说尤为重要。以前,我可能在提出改进意见时,过于直接,容易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而书中倡导的“SBI模型”(Situation, Behavior, Impact),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具条理和影响力地进行反馈,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更有信心去构建一个既能达成目标,又能让每个人都闪闪发光的团队。

评分

我是一个对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都非常感兴趣的人,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所有的好奇心。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充满了 actionable 的建议和真实的案例,让我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这些教练智慧的力量。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的部分。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去理解和影响他人,更是让你深刻地反思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在与人互动时保持冷静和理智。书中提到的“同理心”的练习,让我明白了原来同理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的。当我开始尝试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时,我发现很多原本难以解决的冲突都迎刃而解了。这本书就像一本心灵的指南针,指引我在人际交往的迷宫中找到方向,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成为一个更成熟、更有智慧的人。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次阅读体验,不如说是一场思维的革命。我一直以为“教练”是一种很专业的技能,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掌握。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亲切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教练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它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为我们揭示了如何通过改变沟通方式,来影响和帮助他人。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设定清晰的目标”和“庆祝小小的成功”的章节。我发现,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会失去动力,是因为目标模糊不清,或者缺乏及时的正反馈。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帮助别人清晰地看到前方的目标,并且在前进的每一步都能感受到成就感,从而保持持续的动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慧眼”,能够看到别人身上蕴藏的潜力,也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去挖掘和发挥。这是一本真正能够改变你思维方式,并让你在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方面都受益匪浅的书。

评分

我一直对“教练”这个词抱有一些刻板印象,觉得它离我很遥远,是那种高高在上、只属于专业人士的技能。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告诉我们,教练智慧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与家人、朋友、同事的日常互动中。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赋能”的部分,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帮助不是替别人做,而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内在的力量。很多时候,我们出于好意,会过度干预,反而剥夺了对方成长的机会。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教会我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去激发他人内在的动力和创造力。比如,书中提到的“放大优势”,而不是仅仅关注“改进不足”,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希望他们改正,但书中强调,发掘并放大一个人的优势,往往能带来更积极和持久的改变。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一次自我觉醒,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一些固有模式,并尝试做出调整。我发现,当我不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倾听和提问时,对方会变得更加放松和开放,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成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帮助他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