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史》论述的虽然是台湾新文学理论的发展全貌,但追根溯源;却上接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化;探根寻脉,却下连生机勃勃的中国现代文明;它评论的虽然是新文学理论,但它却波及到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创作的主要部门;它叙述的虽然是台湾的文学理论批评;但由于多年来东西方异族,如日本、美国、葡萄牙、荷兰等新老殖民主义轮番以武力和文化双重入侵,强迫台湾东化西化,本着就不得不花些笔墨对外来文化说长道短。本书的精华部分是对台湾众多的文艺评论家、诗评家、小说批评家、散文批评家等在文学理论批评实践中以非凡才华和高度智慧进行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挖掘,论证和总结,并且给与了高度评价。
作者简介
古继堂
河南省修武县小古庄人。1964年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首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州大学,华侨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
台湾版自序
绪 论
第一编 台湾现代新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沿革和基本内涵
第一章 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与「五四」运动
第一节 一致的思想理想和相同的理论共识
第二节 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在「五四」精神的光照下诞生和成长
第二章 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奠基
第一节 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第二节 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的奠基
第三章 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的奠基人张我军
第一节 张我军走向文学理论批评的勇士之路
第二节 张我军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张我军文学理论批评的特色
第四章 台湾现代新文学思潮和论争
第一节 台湾新文学诞生初期的思潮和论争
第二节 台湾左翼文艺思潮的勃兴
第三节 台湾现代派文艺思潮的显影
第四节 台湾新文学与日本「皇民化」文学的斗争
第二编 台湾当代新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概况和走向
第五章 台湾当代新文学理论批评概述
第一节 台湾当代新文学理论批评与时政
第二节 台湾50年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三节 台湾60年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上)
第四节 台湾60年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下)
第五节 台湾70年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六节 台湾80年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六章 台湾当代文学思潮和文学论争
第一节 50年代反共文学思潮的起落
第二节 现代派文学思潮
第三节 台湾的新诗论争
第四节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和乡土文学论战
第五节 80年代台湾「本土化」文学思潮辨析
第六节 台湾的美学理论研究概况
第七章 台湾当代新文学理论家
第一节 他们支撑起台湾文学理论批评的大厦
第二节 暴风雨中高擎现实主义文学大旗的尉天骢
第三节 文学的民族论和社会写实论者颜元叔
第四节 打通艺术和文学理论通道的姚一苇
第五节 台湾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先驱王梦鸥
第六节 志在构建自我文学理论批评体系的沈谦
第七节 初试锋芒的台湾青年文学理论星群
第三编 台湾文学史的研究
第八章 台湾文学史研究概述
第一节 文学史研究之理论认识
第二节 台湾文学史研究概况
第九章 台湾的文学史家和文学史着
第一节 陈少廷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简史》
第二节 叶石涛和他的《台湾文学史纲》
第三节 彭瑞金和他的《台湾新文学运动四十年》
第四编 台湾的小说理论批评
第十章 台湾的小说理论批评概述
第一节 台湾小说理论批评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台湾小说理论批评的现状
第十一章 台湾小说理论批评的成就和特色
第一节 文学理论批评家笔下的小说理论批评
第二节 小说家笔下的小说理论批评
第三节 诗人笔下的小说理论批评
第十二章 台湾女性小说理论批评
第一节 台湾女性小说理论批评概况
第二节 台湾女牲小说理论批评家(上)
第三节 台湾女性小说理论批评家(下)
第五编 台湾的新诗理论批评
第十三章 台湾新诗理论批评概述
第一节 台湾新诗理论批评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台湾新诗理论批评现状
第十四章 台湾理论家笔下的新诗理论批评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批评导向
第二节 新诗「现代化」的理论追求
第十五章 台湾诗人笔下的新诗理论批评
第一节 崇尚传统和写实诗人的诗歌理论批评
第二节 追求「现代」和「超现实」诗人的诗歌理论批评
第六编 台湾散文理论批评
第十六章 台湾散文理论批评概述
第一节 台湾散文理论批评的继承和沿革
第二节 台湾散文理论批评现状
第十七章 台湾具有代表性的散文理论批评家
第一节 坚持中国传统散文理论的季薇
第二节 构架散文理论体系的郑明娳
跋
参考书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