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跟上消费者和社会要求企业降低环境冲击的声浪,当今企业挤破头要进入绿色市场。但是绿化一间企业可不容易,尽管在绿色新经济里处处是商机,追求绿色策略的企业老板却发现能依靠的地图、既成的规则都屈指可数,使前路看来曲折不少。
企业在绿化的世界里该如何致胜?
在本书中,世界最顶尖的绿色企业专家乔.麦考尔(Joel Makower)将告诉你如何闯过这个挑战重重的领域。麦考尔所提供的洞见与启发,来自于他二十年来协助《财星》500大企业和各新创公司拟定策略、让环境与企业目标齐头并进的经验,带领读者以完整且务实的眼光看待契机与挑战。本书将告诉你标竿企业如何在竞争对手苦苦挣扎时,就已在绿色经济中开创出康庄大道。
绿化企业的核心议题有:
*如何才能被视为环境领袖?
*必须达成哪些标准,才能真正绿起来?
*如何与企业沟通其策略上对与错的部分?
*如何克服消费者、媒体与身体力行者的不信任?
*在市场扰嚷的「绿色噪音」中,你的声音如何被人听见?
*对绿色经济里的企业来说,有哪些新契机正浮现?
书中的惊人数据资料还会带你探究,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态度与行为。带领你面对严格的消费者、令人困惑的研究报告,和大众对于绿色行销宣言的讽刺言论,让你在蒸蒸日上的绿色经济里站稳脚步。
作者简介
乔.麦考尔(Joel Makower)
Greener World Media, Inc.旗下GreenBiz.com和其他网站、研究与活动的编辑总监,也是该公司的共同创办人与董事长。他拥有二十年的企业绿色策略与行销谘询经验,也写作了十余本书,包括《绿色消费者》(The Green Consumer)、《环保E企业》(The E-Factor: The Bottom-Line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usiness)。若需更多资讯,请上网:StrategiesForTheGreenEconomy.com。
译者简介
曾沁音
英国巴斯大学口笔译研究所毕,译有《塑造个人 A+ 品牌的 10 堂课》、《我爱笨老板-活用向上管理的智慧》等。
前言
第一篇 我们是怎么走到这里的
第1章 去芜存菁的绿
第2章 从绿化运动到绿色市场
第3章 21世纪录
第4章 无效的对话
第5章 什么是绿色企业
第6章 消费者真的在乎吗?
第7章 少了我们还是会绿化
第二篇 什么是绿?
第8章 绿色消费者的种种样貌
第9章 「我担心我们的环境」
第10章 「同舟共济」与「踽踽独行」,为什么消费者不过绿色生活
第11章 我们之中的「绿色洗脑者」
第12章 生态文盲与我们的缺乏自然失调症
第13章 对我有什么好处?
第三篇 多好才算好
第14章 标签的真相
第15章 评等的兴起
第16章 情境为王
第17章 可乐、李维牛仔裤,与品牌领导的暴政
第18章 星巴克如何克服「挑战」
第19章 干净能源:不只有环境而已,笨蛋!
第20章 两个圆的故事
第21章 「够好的」三关键
第四篇 由现况到永续
第22章 绿起来还是绿出去
第23章 绿色零售革命
第24章 改变游戏的创业家
第25章 新「能源公司」
第26章 通用汽车的新说法
第27章 要多少绿色行销人员才能装好一个灯泡?
第28章 绿色噤声的矛盾
第29章 CRED缺一不可
第30章 公关与各种绿色洗脑
第31章 北极熊、树蛙与蓝莓
第32章 团结合作力量大
第五篇 要多好才够?
第33章 气候变迁的大目标
第34章 推销气候变迁
第35章 小市场经济
第36章 起居室里的大象(大家都看到了)
第37章 巴塔哥尼亚与自然法则
结语 曲棍球桿与引爆点
附录 生态地图
前言
你的绿色策略是什么?
这不只是个与贵公司环保形象有关的行销或公关问题。而是论及贵公司的本质:如何营运、做什么、卖什么、如何与公司内外的各种关系人互动。当今公司发现自己愈来愈常自问这个问题,不论是大企业小公司、卖的是产品还是服务、往来的是消费者、其他企业或任何其他人。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并不完全了解拥有绿色策略到底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自己要有一个。
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日渐蓬勃的绿色经济正崭露头角,一方面既解决了世上的环境与社会挑战,又替在各个产业的大小企业创造出新的机会和挑战。在绿色经济里,废弃物与污染产品和业务流程,纷纷让让位给利用较干净科技的新效率产品与流程。迫切的环境问题,像是气候变迁,愈来愈被视为是创新的机会,能激发出新的产品、流程、市场和业务模型。在竞争、担心政府干预、身体力行者的压力、消费者的需求、高涨的原物料价格、股东的顾虑、大众观感的改变和需要吸引并留住人才等各种因素驱使下,企业正抓住这些机会,在创造业务价值之际同时也改善业务与名声。
主流企业的绿化其实不是新现象,而是行之多年的作法,只是没有被主流媒体所报导。从1980年(在某些案例里甚至还要更早)以来,企业就已经发现到,只要使用比法律要求更干净的作法,就能够降低成本、风险和责任。做这些事基本上都不是为了要「拯救地球」,而是因为减少废弃物和污染并提升效率等这些措施本身就是良好的企业作为。许多公司一直都不太愿意拿自己的环保措施和成就来说嘴,因为这么做会招来他们不想要的监督,或许还会让公司面对在大众原本无所知的环保挑战中。和大家印象中相反的是,在环保责任这部分,企业一直是做的比说的还多。
但这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在社会更加要求责任和透明资讯的同时,消费者和企业也愈想要向「良善」的企业购买产品和服务,企业领袖们发现,沉默不再是金。不论该公司是销售产品与服务给消费者或是企业用户,都会被要求要更诚实告知其环保作为与社会影响,不论是否正在进行。这意味着公司一定得提出一些好的、具实质性且重要性的故事。
这可是一大跃进。在顾客也要求产品和服务更绿化的同时,却也有许多人都怀疑企业对于这些议题上的声明与宣示。媒体和环保身体力行者更是助长这种怀疑,对于企业的作为他们总能迅速批评公司做得不尽完美之处,但面对进步之处却又吝于给予掌声。就像某些企业发现的,绿网恢恢、疏而不漏。
这些人士的顾虑并非无凭无据。一如本书所提,工业对于环境问题的贡献,往往超过多数人的认知。例如:商品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固态废弃物,包括原物料的提炼和制造,是多数人在表达对于「掩埋危机」时所指的国内固态废弃物的六十五倍。这批废弃物多数隐而不显,在公开提报的数据中是不会特别看到,不过这情况可能会改变。
有鑑于这段历史和怀疑论,想要成为绿色领导者的企业,以及从新绿色经济中得出企业价值的公司都面临到以下这些问题和挑战:
要如何成为环保领袖,并从中得到商业利益?
产品要多好才能被认为是「优良」?
需要达成哪些标准,不论是隐晦或明确的标准?
当你做对的时候,要怎么说才好?万一你没做到时,又该如何表达?
面对不信任和怀疑声浪,该如何避开?
在媒体与网路上各种「绿色噪音」中,你该如何让自己被听见?
简而言之:在绿化的世界里,要如何才能成功?
我的绿色大道
我是从1989年开始注意到企业绿化,当时我正替自己的书《绿色消费者》(The Green Consumer)做研究。这本书是在1990年地球日媒体发烧时出版,当时全世界(或至少是某些地区)都醒悟到我们正面临重大的环保挑战。我们发现气候正在转变、臭氧层愈来愈薄,还有水资源、能源、天然资源和垃圾掩埋地都日渐稀少。同时间,各个畅销书作者和其他自封的专家都告诉我们,只要做好「简单几件事」,就能救地球,我们觉得自己有着大权在握。
在那个时候,似乎马上会有大批更绿的产品即将涌至。宝硷(Procter & Gamble)与联合利华(Unilever)等大型消费产品公司都开始试探这池绿水,期望自己最终能够深潜悠游其中。家得宝(Home Depot)和沃尔玛(Wal-Mart)大型零售商开始进行店内促销,强推绿色产品。我们可以感觉到绿潮的来袭。
但水终究没有来。不少公司公开承诺要做对环境负责的公民,但结果这些就算不是在欺骗消费者的感情,也如船过水无痕般消失。许多初期产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可生物分解的垃圾袋结果无法分解(或是分解得有点太快),会发出恐怖颜色的笨重萤光灯泡、有着沙纸般触感的可回收卫生纸、连芥末都洗不干净的环保洗洁剂。其中有许多产品不仅昂贵还很难找。最后联邦交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在1990年初期介入,申诫了几间企业。
到1992年,我已经透过好几本书、一个每週报纸专栏、无数的媒体访问,以及遍及北美和其他地区的演讲,大声疾唿我的消费者座右铭(「每掏一次钱就等于是投了一次票,决定赞成环保或戕害环境。」),但环顾四周,却发现自己多少还是在绿色道路上踽踽独行。大规模的绿色消费者运动从未成真。
这其实是有几个好理由。首先,厂商大部分都无法激励和鼓舞消费者。消费者心存怀疑,和平常的採购习惯天人交战。环保份子对于刚成形的绿色市场也不甚支持,特别是对那些才刚刚冒出新芽的大公司。结果是市面上并没有所谓我们多数人可以做到的「简单环保」,可以这么轻松就改善地球的问题。反而是需要比较少的艰鉅行动才能解决日渐严重的环保问题。
尽管我和消费者一样沮丧,但让我刮目相看的是,有许多企业都想方设法要面对他们自己的环保影响,某些是自愿的,出自于营运或声望利益的考量,还有些则是被身体力行者逼得不得不展开对话。这里的差异在于,想要採取绿色行动的消费者其实没有什么个人动机来做出改变,就算做了,得到的实体利益也很少,但是企业改变却能带来相当大的益处。因为企业使用的资源大、制造出来的废弃物和排放也多,所以只要能更有效率,就能得到丰厚的财务回报。只要以跨国企业的规模行事,即便「小事」也能有重大的影响。企业也发现,只要做得更干净、更少污染,还能得到其他益处,像是受到更多优秀大专学子的青睐,因为这些学生都想要与有相同价值的公司工作。
所以,我把焦点转向绿化企业,写作、演讲、并提供顾问给那些想要从环境责任中得利的企业。
这几年来,我有幸能直接与数十家企业共事,并与数千名企业人士谈及如何拟定并执行环保策略,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从这些努力中创造企业价值。我也协助企业了解,和员工、供应商、顾客、媒体、行动组织团体和其他各方公开谈论公司的绿色策略时,会有哪些挑战与机会。
其中某些工作,是透过绿化世界媒体(Greener World Media)来完成。这是我共同创办的媒体公司,它成立了GreenBiz.com等网站,同时也举办过各式活动,发表过针对主流企业绿化的研究报告;而在这之前,还出版过我在1991至2005年间发行的《绿色企业月报》(The Breen Business Letter)。某些则是透过我与环境策略管理顾问公司GreenOrder合作完成,该公司为几家全球最大的企业提供服务,另外还有些则是与Clean Edge这家专注于干净科技的研究与出版公司合作完成,它也是我共同创办的一家公司。我也提供顾问建议给十多家顶尖公关、广告和行销公司,帮助他们拟定客户的绿色策略、产品与讯息。书中的多个范例和案例研究都取材自于这些经验,以及我在自己的部落格「抢先两步」(Two Steps Forward, www.readjoel.com)上与读者互动的丰富对话;透过部落格沟通,我们检验了与企业策略和行销绿化的相关议题。
找到你的策略
本书将近40个小章节可以归纳成以下五篇:
第一篇:探讨绿色企业和绿色经济的历史,看看我们是如何一路走到今日。
第二篇:探讨市场,看看消费者有什么意见、他们实际上是如何行事,以及在协调这两者时会遇上什么挑战。
第三篇:探讨问题,从产品和公司的角度来回答「要多好才算好」。
第四篇:遵循几家公司的脚步,看看大公司和小企业是如何追求绿色经济策略。
第五篇:探讨更大、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要多好才够?」也就是企业总体行动是否能、以及如何能解决当前社会与地球所面对的环保挑战。
在接下来的篇章里,你会读到心怀绿色的消费者、企业、身体力行者、媒体和其他各方人士的观点,并了解到企业在穿越这些绿色市场时所面临到的挑战。你会知道未来应该怎么走,包括从许多不同企业身上学到的经验,有些是成功在日趋茁壮的绿色经济站稳脚步,有些则败北。你也会找到支撑此故事的研究数据。
你可以利用零碎的空暇时间小段小段阅读本书,也可以一次读完,可以从头读到尾,也可以随机选取章节阅读。这些短篇的章节彼此关联,但也自我独立,自成一篇。相信不论是新手或行家,能从本书获得知识与启发。
最近常常听到“ESG”这个词,虽然有点概念,但具体怎么做,尤其是怎么让企业在实践ESG的同时还能增加利润,我一直不太清楚。《绿经济-提升获利的绿色企业策略》这个书名正好点出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到底会提供哪些“策略”,是关于产品设计方面的?还是生产流程的改进?亦或是市场营销的创新?我更希望里面能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支持,说明绿色策略是如何直接或间接带来利润增长的。比如,通过哪些途径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品牌价值?吸引到更优质的投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把“环保”变成“生意”是可行的,而且是可以带来实际收益的。如果书中有提到如何评估绿色投资的回报率,或者如何利用绿色融资来支持企业发展,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清晰的路线图,让我知道如何将企业的环保理念融入到实际的商业运作中,并且从中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绿经济-提升获利的绿色企业策略》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毕竟现在谁不想让自己的企业在赚钱的同时,还能对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呢?我一直觉得,单纯地追求利润而忽略了环境的后果,迟早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包含一些关于绿色营销的策略,比如如何有效地向消费者传达企业的环保理念,以及如何利用环保优势来吸引更多客户。另外,我也想了解一下,在企业内部,如何推行绿色管理,例如如何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产生,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更加环保的企业文化。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特别是来自台湾的成功企业案例,那对我来说将是更有指导意义的。总而言之,我非常看好这本书,希望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灵感,让我的企业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评分我觉得现在的商业环境越来越复杂了,尤其是在环保这块,不光是政府法规要求,消费者也越来越看重企业的社会责任。《绿经济-提升获利的绿色企业策略》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感觉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讲一些很实际的管理方法,比如在供应链管理上,怎么才能找到更环保的供应商,同时又不会增加太多的成本?或者在产品开发上,有没有什么创新的思路,可以设计出既符合环保要求,又能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的商品?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能提供一些工具或者模型,让我们能够评估自己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并且找到提升的空间。如果能有一些关于如何衡量绿色投入的效益,或者如何将环保成果转化为市场优势的案例,那我会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绿色经营指南,让我能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仅生存下去,还能做得更好,更受人尊敬。
评分这本书我实在太想买了!因为我一直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光是赚钱好像已经不够了,还得多考虑一下环境。毕竟,我们住在这个地球上,不能只顾自己,对不对?《绿经济-提升获利的绿色企业策略》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很对我的胃口,感觉它不是那种讲空泛理论的书,而是实实在在能教我们怎么把“绿色”变成“金钱”的方法。我平常工作就常接触到一些环保议题,也常听到大家在讨论可持续发展,但总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具体的策略,例如如何优化供应链减少碳排放,或者如何开发环保产品吸引消费者,那简直是太棒了!我特别期待里面会有一些台湾本土的案例分析,这样我们就能更有代入感,也更容易理解。毕竟,台湾的企业环境和大陆或其他国家还是有差异的,如果能看到我们身边就有成功的例子,那对我们来说会是很大的鼓舞,也会让我们觉得这些策略是切实可行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帮我理清思路,让我知道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能成为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者,甚至从中获益。
评分说实话,最近生意场上压力挺大的,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感觉再不转型升级,迟早要被淘汰。我朋友推荐我看《绿经济-提升获利的绿色企业策略》,一开始还有点犹豫,因为我做生意比较实际,总觉得“绿色”听起来有点虚,跟“获利”这两个字搭不上边。但听他讲了讲,又去网上搜了搜,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都在往这个方向走,而且还做得风生水起。所以,我还是很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我比较好奇的是,这本书会不会讲一些比较“硬核”的知识,比如怎么利用科技手段来降低能耗,或者怎么设计产品来提升它的生命周期价值?我希望它能有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南,而不是只有一些大道理。我特别想知道,有没有一些实际操作过的、能快速看到成效的“小技巧”或者“大方向”,能够让我们这种中小企业主也能轻松上手。毕竟,我们不像大企业有那么多的资源和人力去搞研发,希望能有一些接地气的方法,让我们也能在环保的同时,把生意做得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