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崛起」论的最早由来,是在2003年11月3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前任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一篇讲演,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这个论题。不过,「和平崛起」的用词在2005年底之后改用「和平发展」来代替。中国的和平崛起,如果真如北京当局所说,是「机遇」、「不是障碍」、更不是「威胁」,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也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那么这样的立场与态度,去面对国际社会来解决本身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北京是基于什么动机?而且这动机又会思考到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
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中国和平崛起」,而且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有关。有三个与中国和平崛起有关的课题:国际社会、台湾问题、以及中国现代民族主义。
当中国足够强大被视为大国崛起时,为什么中国需要「和平崛起」口号的喊出,在本文的研究里,是否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有一定的互动关系?或者说,「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在上个世纪九零年代开始兴起之后,导致了中国当局必须向外界说明它要遵循「和平发展」的路线拓展它的崛起?形成了本文探讨的重点。
作者简介
邵宗海
美国圣路易大学历史(外交史)博士。现任中国文化大学大陆所教授。曾任政治大学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访问学者、新加坡大学东亚所高级客座研究员、美国傅布莱特Fulbright奖学金得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两岸关系、中美关系、民族主义、宪政体制。
自序
前言
第一节研究主题与背景说明
第二节研究目的
第三节研究途径与方法
第四节文献探讨
一、中国和平崛起
二、中国现代民族主义
第一部分中国和平崛起
第一章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与发展过程
第二节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
第三节从中国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
第四节中国和平崛起的特征、条件及相关概念
第二章中国和平崛起的深入探讨
第一节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依据、内外挑战及回应
第二节国际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部分中国现代民族主义
第三章民族主义的探讨
第一节民族主义的概念与深究
第二节中国的民族主义的探讨
第三节中国与台湾的民族主义的互动与发展
第四章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探讨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意义与类型
第二节中国现代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
第三节中国现代民族主义与现代化发展及全球化关系
第一部分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关系
第五章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是源于中国富强崛起论述的探讨
第一节事实与推理逻辑之间关联性的阐述
第二节案例分析:
一、「驻南斯拉夫使馆误炸事件」
二、「中美撞机事件」
第六章中国和平崛起的诉求部分是滥觞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第一节事实与推理逻辑之间关联性的阐述
第二节案例分析:
一、「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
二、「抵制家乐福事件」
第七章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互动关系
第一节二者互动关系之分析
第二节案例分析:
一、「汶川大地震」
二、「钓鱼台事件」
三、中国和平崛起因应「台湾企图加入WHO及国际组织」
第八章结论
参考书目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想象一下,在某个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自信而有力地阐述着自己的立场,那一刻散发出的强大气场,背后究竟有多少是基于国家实力的支撑,又有多少是深深植根于民族情感的驱动?“现代民族主义”这个词,在我看来,往往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张力。它既可以成为凝聚民心、推动国家进步的力量,也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一种排他性、对抗性的意识形态。而“和平崛起”,听起来是那么美好,那么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但当它与民族主义纠缠在一起时,这种“和平”的含义是否会被重新定义?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特征的,它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民族主义有何不同?又是如何在现实的国际政治和国内社会变迁中,被不断地塑造和演变的?这本书如果能触及到这些深层的问题,并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分析,那将是对我理解当前中国政治格局的一大助力。我希望它能揭示出,在“和平崛起”的光鲜外表下,民族主义的暗流是如何涌动的,又对中国的国际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关注两岸局势,又对“中国崛起”这件事有着复杂情感的台湾读者量身定做的。每次在新闻里看到中国大陆的各种发展,无论是经济上的腾飞还是国际舞台上的活跃,心中总会涌现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一方面,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庞大的文明体,它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力量的增长本身就带着一种压迫感,让人不得不去审视自己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又无法忽视历史的阴影和现实的差异。这本书的题目就点出了核心——“和平崛起”与“现代民族主义”的互动。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究竟是真诚的和平发展,还是民族主义高涨下的扩张?是基于实力的新自信,还是历史遗留的旧情结?这本书似乎试图拆解这种复杂性,从民族主义这个角度去理解中国的对外姿态和内在驱动力。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概念串联起来的,又是如何分析在不同历史节点下,它们的相互作用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中国。我期待书中能有对“和平”二字的深刻剖析,以及对“崛起”背后真实意图的辨析,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视角,帮助我们理解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对我们台湾自身,以及对整个地区秩序意味着什么。
评分作为在台湾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从小就沐浴在相对多元的信息环境中,对于“国家认同”、“民族情感”这些概念,有着比大陆同胞更复杂、也更具反思性的理解。所以,当看到《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互动》这样的书名时,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否能提供一个不同于官方叙事的视角?我尤其关心的是,作者如何处理“崛起”与“民族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中国大陆,民族主义似乎常常被用来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家凝聚力,尤其是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但这种情感一旦被过度煽动,是否会走向我们所担忧的那些方向?书中能否深入探讨,中国式的现代民族主义,在多大程度上是主动建构的,又在多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回应?它是否会成为中国在处理台湾问题时的一种重要筹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细致的案例分析,去辨析中国在不同国际事件中的具体表现,是如何受到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又是如何借由“和平崛起”的口号来缓和外界疑虑的。这样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未来的走向,以及评估其对地区稳定可能带来的挑战,至关重要。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崛起”这个词的困惑。在中国大陆,人们似乎普遍对国家的发展感到自豪,这种自豪感,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所驱动的。而“和平崛起”,就像是一个试图安抚世界的承诺,但这个承诺的背后,究竟有多大的分量,我常常感到怀疑。这本书的书名,恰恰触及了我最想探究的核心:这两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联系?是民族主义的内在驱动,促成了“和平崛起”的战略选择,还是“和平崛起”的外部环境,又反过来强化了中国的现代民族主义?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这种互动的逻辑,比如,在处理一些敏感的国际争端时,民族主义情绪是如何被调动起来的,而“和平崛起”的论述又是如何被用来平衡这种情绪,并争取国际理解的。我也想知道,作者是否会分析,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而“和平崛起”的框架,又是否会因此受到限制或扭曲。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个更具洞察力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复杂的行为模式,那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在台湾,我们对“中国崛起”的感知,常常是伴随着一丝警惕和审慎的。当听到“中国现代民族主义”这个词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中国大陆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强势的态度,以及国内民众高涨的爱国情绪。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我最想了解的地方——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究竟是如何与所谓的“和平崛起”策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定义和分析中国的现代民族主义,它与传统的爱国主义有何不同?它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和平崛起”这个概念,在不同的人听来,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这种“和平”的内涵,以及“崛起”的模式,是否会受到民族主义情绪的制约或引导?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展示这种互动是如何体现在中国的对内宣传、对外表态以及具体行动中的。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它对地区稳定可能带来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