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社会安全法规汇编

社会法:社会安全法规汇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社会法是实现社会国理想与社会基本权之重要基础,国家应保障人民具人格尊严之最低生存条件,二次战后西欧民主国家皆致力于建立完善之社会安全网。本书特将我国有关之社会福利相关法规分类整理,包含社会宪法、国际社会法、社会保险法、军公教退抚与劳工退休法规、社会补偿法、社会促进与扶助法,以及相关的大法官解释,并加入相关之函示或判例等,以利大众查看。

  本书重要法规:全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法、劳工保险条例、公教人员保险法、军人保险条例、农民健康保险条例、犯罪被害人保护法、儿童及少年福利法、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老年福利法、社会救助法。

作者简介

主编:郭明政

  【现职】政治大学法律科际整合研究所所长暨法学院副院长

  【经历】
  劳委会劳保年金之规划
  经建会、内政部、铨叙部分别就国民年金及其相关配合措施之规划
  司法院第524号、第578号之听证
  参与监察院全国社会福利总体检之谘询会议,尤其在铨叙部举行公教退抚制度问题座谈会之规划
  参与第一次及第二次全国社会福利会议
  劳委会法规会委员、诉愿会委员
  台北市社会福利委员会委员
  政治大学法学院教授
  政治大学法学院劳动法与社会法研究中心教授

  【学历】
  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
  政治大学法律系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序言

  2007、2008接连完成立法并在2008、2009实施的国民年金与劳保年金则使得台湾社会安全制度的最大缺陷获得填补。至此,在台湾的天空下,不止出现了新兴的福利国家,甚且已是成熟的福利国家。值此时刻,此一法规汇编的出版格具意义。

  如此社会安全制度,乃溯源于1880年代德国的社会立法。1883年德国实施了健康保险,也开启了现代福利国家的序幕。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22条以及1966年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社会安全权的规定,宣示社会安全权乃是人权,也是普世价值的必要成分。1952年国际劳动组织102号社会安全基准公约的制订,再次说明社会安全制度乃是近代人类文明的必要成分。德国1975年的社会法法典更说明社会安全制度的瓜熟蒂落。自德国于19世纪80年代接连实施健康保险、劳灾保险及年金保险之后,社会保险不只传遍欧陆,也越过英吉利海崃在1911年为英国所接受,进而越过大西洋登陆新大陆,其中尤以美国1935年的社会安权法案别具意义。日本 1922年的健康保险,则使得亚洲也搭上了福利国家列车。在本人所主编Reform and Perspectives on Social Insurance一书的序言里,特别指出:The welfare state is one of the import systems that symbolize the twentieth century.

  台湾在1950年实施劳工保险,也开启了台湾社会安全的序幕。此后 1953、1958年再分别实施陆海空军人保险与公务人员保险。从此,台湾步上了现代福利国家之路。1995、1999年的全民健保与失业保险使得台湾的社会制度出现了赶德超美的发展。再加上前述的国民年金与劳保年金,台湾的社会安全制度已和工业国家少有差异,甚且有所超越。德国的民法权威Larenz教授曾谓,对于多数的国民的社会生活,社会法的重要性已超过民法。同样的,这句话也适用于台湾。若与欧美国家相较,台湾全民健保的普及率不止远高于美国亦高于仅以劳工为主要对象的德国。就年金保险而言,台湾劳保年金及国民年金实施之后,年金保险的普及率也远高于概以劳工为主要对象的德国与美国的年金保险制度。

  在20世纪中叶,也就是美国实施社会安全制度15年之后,台湾也步上了福利国家之路。经由五十余年的发展,台湾不只已迎头赶上,甚至还有超越之势。当然,与工业国家相较,台湾仍有众多努力的空间。如何将台湾的全民健保加以改革,尤其如何去除对于各职业别至为不平等的保费补贴制度,即为其例。不同职业别,尤其军公教人员与劳工间,至为悬殊与差别待遇的老年安全体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至于长期照护制度,尤其长期照护保险,则仍待规划与建构。

  虽然如此,台湾人民的生、老、病、死、残废、失业、贫穷等,已无一不和社会安全法制发生密切关连。对多数人而言,社会安全法简称为社会法,的重要性也就远逾传统民法。因此,当多数人还只认识民法之时,而法规的出版也每止于民、刑法等传统法域之时,社会法法规汇编的出版也就格外的需要与急迫。

  论及社会法,也就是社会安全法,应釐清的,乃是社会安全制度的概念、范畴与体系。就此,将简要说明如下:

  1. 社会安全的概念与范畴社会法乃指社会安全法,亦即社会安全制度之法律。按社会安全一词,在1935年美国制订社会安全法之后,成为国际上所通行用语。考诸美国社会安全法,其内容主要为年金保险、劳灾保险与失业保险。若与德国1883年以降所实施的社会保险相较,实质上非但少有突破,甚且也不及德国当时已实施的建康、劳灾、年金及失业四大保险。依现行德国社会法法典,举凡教育促进、劳动促进(包含失业保险)、健康保险、劳灾保险、长期照护保险、社会补偿、子女津贴、养育津贴、儿童与青少年扶助、住屋津贴、身心障碍者保护及社会扶助等,概属社会安全法之范畴。依1952年国际劳动组织102 号公约,社会安全应包括医疗照护、伤病给付、老年给付、劳灾给付、家庭给付、生育给付、残废给付、遗属给付。若以中华民国宪法为基准,则社会安全不只前述的风险与给付,甚且还及于农民与劳工保护及公医制度等。其中,农民及劳工的一般保护,与国际所通行社会安全的概念与范畴,显有差异。

  经由以上说明,社会安全或可为以下定义:社会安全乃是为因应现代社会所衍生的社会风险,以社会团结为手段,所採行之社会政策与制度。所谓社会风险,尤指现代工业劳工所可能遭遇风险,因为特定的事故而可能造成生活短缺的风险,其包括劳灾、疾病、老年残废、死亡与失业等。如今,随着经社变迁,长期照护需求的风险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二次大战以前,所谓社会风险每以劳工的风险为主要范围,并以社会保险为主要手段。二次大战以后,社会安全所保障的风险则逐步扩大而及于全民可能面临的所有风险,包括因犯罪等事故所造成之伤害、因养育、教育所造成之负担以及贫穷所造成的困境。再者,社会安全也不再只是解决社会风险发生后的困境,而扩大为风险的防范,也因而涵盖教育促进及工作促进等防范措施。简要言之,举凡针对因社会风险而产生的社会短缺现象所採行的社会保障措施,包括事故后的填补或事故前的防范,概可称之社会安全。

  2. 社会安全制度与法律之制度的关系

  经由以上说明,社会安全制度,绝非未来社会的规划,而是现实社会的实然,也是每一位国民、居民生活的当然成分。应予说明的是何以要出版此一法规汇编?或谓,社会安全制度和法律制度,究有何关连?针对此一问题,首应指出者乃是,社会安全制度绝非一个孤立的社会制度,社会安全制度所标记的福利国家或谓社会国也绝非孤立存在的国家体制。反之,社会安全制度或社会国,乃是与民主、法治(或谓民主国与法治国)紧密结合的社会与国家体制。亦即,社会安全务必基于民主程序或谓基于人民之同意而建制或改革同时也应以法律加以规范, 甚且应遵守法律保留之基本原则。所谓法律保留之原则,乃指所有的社会给付务必有其法律之规定或依据。法律的规定或依据,意指所有的社会给付乃是基于人民的同意而给付,所有费用(如保费)的交付,也是基于人民同意而缴交。此外,法律规范则意指社会安全给付的明确性与权利性;亦即,社会安全给付绝非恩给,而是人民所应享有的权利。反之,在法规范下的依法行政,不止确保社会安全给付可免于恣意与擅断,也免除社会给付官僚化,甚至父权化的危机。

  经由以上说明,本法规汇编所应蒐集的法规及其分类,也就相对明确。准此,本法规汇编所应收录者,乃是宪法与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其次,则是社会安全制度的核心部份,也就是社会保险法规,其包括全民健康保险法、劳工保险条例、公教人员保险法、农民健康保险条例等。在此之余,则分别就社会补偿、社会促进、福利服务与社会救助等加以分门别类。

  除以上社会安全法规的明确领域,本汇编也将把邻接领域,尤其与劳工老年安全密切相关的劳基法有关规定以及劳工退休金条例,也加以列入。与此相类者,则是军公教人员的退抚法规。最后,则收录与前述法规密切有关的大法官会议解释。

  此一法规汇编,当成为立法、行政、司法、企业及第三部门的实务工作者的案头书,而有助于社会安全实务者的工作。对学术或教育界而言,此汇编也当有助于有关的研究与教育。又社会安全既与所有国民、居民息息相关,此一汇编也当有助国民、居民的社会安全权利保障与促进。

  经由现代资讯系统,此等法规的取得、更新,已至为简易。虽然如此,一本经由专业挑选、整理的法规汇编,绝对仍有其必要。德国社会法典编篡的重要缘由之一,乃是为了回应众多社会安全法规所造成法条丛林;亦即,欲借以解决人民、行政人员,甚至司法人员越来越难以掌握社会安全有关法规范的困境。何年,台湾会制订社会法法典,仍未可知。至少,应先行出版有关的法规汇编。如此,不只为社会法典铺路,也是相关法典的实质替代。因此,此一法规汇编的出版,乃是为福利国家的建构、为人民的福祉,所尽的一份棉薄之力。

郭明政 2008/12/6 木栅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