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作者自2006年起撰写的论文。文章大致分为民法、土地法、信託法等三类。
本书计有九篇民法相关的论文,概为作者近年研究民法的成果,而其可贵之处,见证了两岸民法理论发展的趋势。一篇有关土地法的论文,是以宪法解释佐证物权法和土地法制的发展趋势。四篇信託法相关的论文,则代表作者对信託法理论与实务持续研究的成果。
作者为功力深厚、用功极深的学者,发表的文章掷地有声,甚受学界重视,非常值得精读。
作者简介
谢哲胜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士
美国威斯康新大学法学硕士、博士
现职
国立中正大学法律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台湾医疗卫生研究协会理事长
法务部民法物权编研究修正专案小组委员
经历
国立中正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国立中正大学教师会理事长
台湾财产法暨经济法研究协会理事长
主要着作
财产法专题研究灱~甪
民法物权
土地法
信託法
法律经济学(合着)
房租管制法律与政策
不动产证券化(合着)
选择权(合着)
不动产抵押贷款债权证券化(合着)
不动产证券化-法律与制度运作(合着)
网路法律常识(合着)
金融资产证券化理论与法制(合着)
工程契约理论与求偿实务(合着)
员工股票选择权(合着)
中国民法(合着)
教授课程
民法、土地法、信託法、法律经济学
第1章 民法法典化的几种选择
1.引言
2.民法是否法典化的争议
3.法典化的中心思想
4.法典化的选择一
5.法典化的选择二
6.法典化的选择三
7.法典化的选择四
8.法典化选择应斟酌的因素
9.结论
第2章 中国民法典立法争议评析
1.引言
2.制定民法典的几种思路
3.民法典体系
4.总则
5.人格权
6.物权
7.合同
8.侵权行为
9.结论
第3章 不动产财产权的自由与限制
1.引言
2.不动产财产权的定义
3.不动产财产权自由的意旨
4.政府限制不动产财产权的法律基础和合宪性审查
5.限制的内容
6.限制的功能与成本
7.自由与限制的平衡
8.结论
第4章 民法物权编修正草案(所有权章)综合评析
1.引言
2.所有权法制发展实况
3.草案所有权章评析
4.修正草案综合评价
5.结论
第5章 民法物权编修正草案(普通地上权)综合评析
1.引言
2.地上权定义的条文评析
3.地上权存续的相关条文评析
4.地上权效力的相关条文评析
5.地上权消灭的相关条文评析
6.草案综合评价
7.结论
第6章 民法物权编(担保物权)修正简介与评析
1.引言
2.民法物权编(担保物权)修正内容简介
3.立法过程的主要争议事项
4.民法物权编(担保物权)修正评析
5.结论
第7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综合评析
1.引言
2.立法过程的主要争议事项与本文评析
3.总则部分评析
4.所有权部分评析
5.用益物权部分评析
6.担保物权部分评析
7.占有暨附则部分评析
8.综合评价
9.结论
第8章 区分所有的理论与实务
1.引言
2.区分所有概说
3.专有部分的理论
4.共有部分的理论
5.规约的理论
6.实务上区分所有权相关的问题
7.结论
第9章 债权物权相对化(二):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台上字第一三五九号判决评释
1.引言
2.判决要旨与判决事实
3.债权和物权的区分不是绝对的
4.非法定的物权也可以对第三人发生效力
5.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台上字第一三五九号判决评释
6.结论
第10章 宪法解释对物权与土地法制发展的影响
1.引言
2.宪法解释对物权与土地法制的重要性
3.宪法解释对物权法制发展的影响
4.宪法解释对土地法制发展的影响
5.宪法解释对物权与土地法制发展影响的整体观察与评析
6.结论
第11章 信託的公示与债权人的保护
1.引言
2.真正权利与交易安全的保护
3.信託的公示
4.保护债权人的规范意旨
5.信託财产独立性与公示的关系
6.现行法关于信託财产公示的规定
7.信託法律关系公示
8.结论
第12章 信託运用于BOT契约的法律关系
1.引言
2.BOT契约的功能与法律关系
3.BOT契约的风险与信託的功能
4.信託运用于BOT契约的法律关系
5.实务上可能发生的疑难问题
6.结论
第13章 消极信託和借名登记形同脱法行为:实务相关判决评释
1.引言
2.脱法行为
3.消极信託
4.借名登记
5.实务见解整理
6.实务见解评释
7.结 论
第14章 商品预付费用信託的法律关系
1.引言
2.商品预付费用的风险与信託的功能
3.商品预付费用信託的法律关系
4.实务上可能发生的疑难问题
5.定型化契约范本关于预付费用应交付信託条款的妥当性
6.结论
自序
拙着「财产法专题研究(五)」于二○○六年出版至今已二年多,二年多以来陆续撰写论文十几篇,今日再将其中十四篇论文编印成书,名为「财产法专题研究(六)」。今年持续编辑中正大学法学丛书,本书列为丛书第三十九册,并列为台湾财产法暨经济法研究丛书第十七册。
本书收集的论文可概分为三类,即民法、土地法、信託法。九篇民法相关的论文代表作者近二年来民法研究的成果,也见证了两岸民法理论发展的趋势;一篇土地法的文章则是以宪法解释佐证物权法和土地法制的发展趋势;四篇信託法相关的论文,则代表作者对信託法理论与实务持续研究的成果。
近二年以来,多亏博士生黄健彰协助资料收集和庶务处理,今年再度接任系主任,行政工作十分繁杂,幸赖林淑玟小姐协助料理系上事务,使系务运作顺遂,让作者可兼顾研究工作,爱妻文珍料理内外,并照顾三子,使我无后顾之忧,对本书之成都有重大贡献,谨表示作者由衷的谢忱。
谢哲胜
谨序于中正大学法律学系
二○○八年十一月
這本《財產法專題研究(六)》的封面設計,第一眼就吸引了我。那簡潔的線條勾勒出的書名,搭配上沉穩的色調,予人一種專業、嚴謹的學術質感,讓我不禁期待書中內容的深度。雖然我不是法律專業背景,但一直對財產權的保障和界定很感興趣,尤其在現今社會,不動產、智慧財產權的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本書名恰巧觸及了我關心的部分。翻開第一頁,精煉的字體和清晰的排版,讓人閱讀起來非常舒服。我特別注意到,作者在引言部分就展現了他對財產法核心概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於現行法律制度的敏銳觀察。書中提到的許多案例,我相信都是經過仔細挑選,能夠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財產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我尤其想了解,書中是否會探討當代社會的新興財產權議題,例如數位資產、個人資料的財產性質等,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雖然我還未深入閱讀,但僅憑這第一印象,就足以讓我對這本書充滿期待,相信它能為我打開一扇認識財產法世界的窗戶。
评分這本《財產法專題研究(六)》的外觀,就散發出一種令人信賴的學術氣息。簡約的設計,卻不失莊重,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編排的學術著作。我一直認為,財產法的知識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關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權益。雖然我不是法律系的學生,但對於一些與自身權益相關的法律條文,我總是充滿好奇。這本書的標題,點出了「專題研究」,這表示書中應該會針對財產法中的某些特定領域進行深入的探討,而不是泛泛而談。我特別想知道,書中對於「擔保物權」,例如抵押權、質權等,是否有詳細的闡述,這在現今的金融環境中,是非常貼近我們生活的議題。我也對書中是否有提及「物權變動」的原則和效力感到好奇,畢竟很多財產糾紛都源於物權的變動過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清晰易懂的方式,為我解讀這些複雜的法律概念,讓我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財產權利,以及在何種情況下會受到限制或保護。
评分這本《財產法專題研究(六)》的厚度,讓我感到這是一本相當紮實的研究專著。書頁的紙質觸感不錯,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是那種會讓人忍不住捧在手裡細細品味的書。我注意到書中引用的參考文獻非常豐富,從國內的經典著作到國際學術期刊,足見作者在研究上的用心和嚴謹。對於我這個對法律有著濃厚興趣但非科班出身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是一次挑戰,但也是一次絕佳的學習機會。我對書中關於「所有權」的討論特別感興趣,畢竟這是財產法的核心。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從歷史脈絡、理論基礎,再到實務判例,層層剝開所有權的複雜性。另外,我也很想知道書中對於「占有」和「權利」的區分是否有獨到的見解,這在許多財產糾紛中都是關鍵的爭點。有時候,一個案件的勝敗,可能就取決於對這些基本概念的精準把握。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我更清晰的思路,幫助我理解財產法背後的邏輯和精神,讓我在面對相關議題時,能有更深入的認識和判斷。
评分收到《財產法專題研究(六)》這本書,第一時間我就被它沉穩大氣的書名所吸引。雖然我平日裡沒有經常接觸法學書籍,但最近因為一些生活中的狀況,對於財產的歸屬和權利義務有了比較多的關注。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專業,封面的材質和印刷都相當不錯,拿在手裡很有質感。我稍微翻閱了一下目錄,裡面涵蓋的專題範圍很廣,從物權的基礎理論,到一些比較複雜的議題,像是地上權、不動產的相鄰關係等等,這些都是我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特別是看到書中有提到「時效取得」和「善意取得」等名詞,這讓我聯想到過去聽聞的一些不動產爭議,好奇書中是如何深入探討這些問題的。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習到一些基本的財產法概念,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財產權是如何被保障,又可能面臨哪些挑戰。對於像我這樣對法律常識有渴望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不錯的切入點,讓我在不感到枯燥的情況下,逐步建立起對財產法的基本認識。
评分看到《財產法專題研究(六)》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樸實而又專業的封面設計。這讓我對書中所包含的內容充滿了想像。雖然我的專業並非法律,但對於財產法的基本概念,卻一直抱持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財產形式不斷湧現,對於財產權的界定和保護,也變得更加複雜和重要。我注意到書名中的「專題研究」,這讓我預感這本書的內容會比較深入和專業,但同時也可能針對某些特定的、具有代表性的財產法議題進行剖析。我希望書中能夠探討一些比較貼近現代生活的案例,例如網路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共享經濟下的產權問題,或者是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財產權爭議。我對書中如何處理這些新興的、複雜的財產法議題感到非常好奇,也期待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啟發,了解法律如何在不斷變遷的社會中,持續地保障和規範財產權的行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